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成武县

成武县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成武县


成武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由菏泽市管辖,下设10镇2乡1经济开发区。西周初文王子封于此,就是郜国,古成武即为郜国故都。成武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物华天宝人才辈出。

中文名称:成武县

外文名称:Chengwu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东省菏泽市

下辖地区:10镇、2乡、1经济开发区

政府驻地:成武镇

电话区号:0530

邮政区码:274200

面积:988.1平方公里

人口:63.3万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名称来历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西周时郜国在此建都,秦时置县,“成武”一名因汉高祖刘邦在此“成就武功”而得名。成武人杰地灵,是春秋时期著名相马师伯乐、汉朝名贤孙期、齐国名臣晏子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县城西有一山是孔子的弟子曾参与三冉(冉雍、冉耕、冉求)会文处,依山建有“会文亭”,山因亭而得名“文亭山”,环山有万亩湖泊,湖因山得名“文亭湖”。城、塔、亭、台、井、泉、湖融于一体,被誉为“水上博物馆”,“文亭夕照、寿峰朝晖、西浦荷花、雁池秋月”是自古闻名的四大景观。戏曲、武术、黑陶、瓷刻、发绣等地方文化艺术独具特色。

古成武为古郜国都城1986年城湖开挖鱼池,出土一批文物。历史工作者出于长期史学研究的敏感,对出土器物进行了考察分析,认定湖下埋藏的是一先秦古城遗址,就是古郜国的都城。后经专家考证,成武即郜都/郜京,遗址就在城湖下。这一研究成果已载入1998年出版的《菏泽地区志》。

据《成武县志》记载:"汉高祖过鲁,祀孔子。以武功告成,改楚邱为成武",又一记载秦时已置成武县。成武1953年以前称城武,也时作成武。有人认为“明初尚宝铸印,误加土为城”,但是明以前即作城武,亦难以符合历史。

某些人认为高祖“文成武就”,而名此地为成武,却明显有臆测之嫌。

还有人认为“城成于武王”,亦颇有道理。成武为春秋时期著名相马师孙阳(即伯乐)故里,(成武县伯乐镇伯乐村,其墓现在)三国时期一代诸侯刘表(兖州山阳郡)今成武北部大田集镇,亦属成武,有其牌坊现存。有着两千多年的成武县,在历朝历代,出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

成武县处于山东省的西南部,隶属著名的牡丹之乡菏泽市,辖11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版图面积988.1平方公里,480个村(居)委会,63.3万人。成武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繁育基地县、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县、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县、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有着全国五百强重工业企业的本土企业山东达驰电气集团。现在的成武县,正在以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城市,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行政区划


县人民政府驻成武镇,邮编:274200。行政区划代码:371723。区号:0530。拼音:Chengwu Xian。

成武县现辖11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文亭街道办事处、永昌街道办事处、大田集镇、天宫镇、汶上集镇、南鲁集镇、伯乐集镇、苟村集镇、白浮图镇、孙寺镇、九女集镇、党集镇、张楼镇。

历史沿革:

1988年5月4日,撤销徐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汶上集镇。

1994年12月29日,撤销伯乐集乡、苟村集乡,设立伯乐集镇、苟村集镇(鲁政函民字[1996]67号)。1995年10月23日,撤销南鲁集乡,设立南鲁集镇。

1998年12月23日,撤销白浮图乡、孙寺乡,分别设立白浮图镇、孙寺镇(鲁政函民字[1998]38号)。

2000年,成武县辖9个镇、9个乡。总人口596339人,各乡镇人口: 成武镇 80481 、天宫庙镇25889 、孙寺镇 33024 、苟村集镇 40178 、白浮图镇 22830 、大田集镇 43734 、南鲁集镇 40107 、汶上集镇 41546 、伯乐集镇 44695 、宝峰集乡 18901、 党集乡32455 、桃花寺乡 21456 、张楼乡30459、 孙庙乡17226 、郜鼎集乡 31524 、康集乡 14576、 智楼乡 23610 、九女集乡 3364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2月22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成武县撤销九女集乡,设立九女集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成武县辖10个镇、2个乡。

后宝峰集乡划归汶上集镇。

2010年撤销党集乡,设立党集镇,原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张楼乡,设立张楼镇,原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成武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文亭、永昌2个街道办事处。

历史文化


成武县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成武秦时置县,"成武"一名因汉高祖刘邦在此"成就武功"而得名。成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相马师伯乐、齐国名臣晏子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境内有文亭湖、伯乐墓等历史遗迹西周初文王子封于此,就是郜国,古成武即为郜国故都。成武秦时置县,。成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相马师伯乐、齐国名臣晏子以及当代思想家刘东显等名人的故乡。境内有文亭湖、伯乐墓等历史遗迹。文亭湖,是秦汉时期先民为防洪筑堤挖掘而成,面积近万亩,具有重要的蓄水、养殖、休闲、旅游开发价值。戏曲、武术、黑陶、瓷刻、发绣等地方文化艺术独具特色。

自然资源


成武县自然资源丰富。成武系黄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42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61.3mm,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地下煤、石油、煤层气等多种矿藏储量大、质地好,煤炭储量16.5亿吨,煤层气100亿立方米,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地表水径流量1亿立方米,地下水蕴藏量3亿多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县城西部现有水库“文亭湖”一座。现有可利用富余劳动力5万人,受到较好的文化、技术教育,能够适应多种行业、工种的需要,且劳动力价格低廉。另外,充足的土地资源完全能够满足新项目的需要。

基础设施


成武县交通设施完善

交通便捷。成武西靠京九铁路,北依新石铁路,南临陇海铁路,东接京沪铁路,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菏泽交汇,使菏泽成为纵连南北、横贯东西的交通枢纽。跨济南和郑州国际机场200多公里,紧邻日东、济菏、菏兰、德商、宝连等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的菏徐高速东西穿越,德商、枣曹、定砀、东丰四条省级公路贯穿全境,公路密度137公里/百平方公里。

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在实地勘探2011年开工建设的菏鱼高速公路从县城南部横贯东西,设进出站口一个;同时“十二五”规划修建的郑州至青岛的郑青铁路的一部分枣曹铁路段(枣庄--微山--鱼台--单县北--成武南--曹县--兰考)亦从成武县城南部通过,并设成武站,这将结束成武没有铁路的历史,使成武成为郑青铁路线上的重要枢纽之一,为63万成武人民的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为成武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电力充足

成武与华东、华北电网联网,属菏泽、济宁双电源供电,建有22万伏变电站1座,11万伏变电站3座,3.5万伏变电站12座,9000KW热电厂1处,2.2万KW热电厂1处,2×30万KW的电厂项目正在做前期工资。

开发区功能完善

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三条省级公路构建而成,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一期建设4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五通一平”,功能分区合理,2平方公里的“济南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入园项目同步推进。

服务设施齐备

市内建有内陆口岸,海关、商检配套完善,与青岛港实现直通,货物进出口极为便利。县政务服务中心为客商办理各种手续,提供全方位服务。金融、通讯、医疗、保险、文化、娱乐等设施齐全,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

经济概况


2010年,成武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既定思路,积极进取,锐意开拓,苦干实干,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7亿元,增长14.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增长2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83亿元,增长39.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45元,增长15.4%;三次产业比调整到21:55:24。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全县新建续建过亿元项目66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11个,项目数量、质量、规模均创历史最好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势头强劲,实现产值78.8亿元,增长31%,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43.6%。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5家,比上年增加17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1.8亿元、利税27亿元,分别增长18.3%、28%、6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22%,万元GDP能耗下降3.5%。成武九洲科技公司在德国成功上市,实现全县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城镇化强势突破。高标准编城镇规划,大力推进城镇开发建设,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城镇化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全年完成城市规划投入2090万元、基础设施收入3.2亿元、片区建设投入18.2亿元,实现城市经营可支配收益3.1亿元,分别是2009年的3.5倍、2.2倍、1.9倍和4.4倍,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镇承载功能不断增强。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县80.8万元亩小麦总产达33.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35万亩大蒜产值30亿元,32万亩棉花产值8.7亿元,均获历史最好收益。“成武酱大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继“翠博”牌芸豆、“芸芹”牌蔬菜之后,“高绿源”蔬菜基地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味加工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5家。

历史人物


伯乐

伯乐(约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著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

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著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

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他搜求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书中有图有文,图文并茂。《伯乐相马经》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后虽失传,但蛛丝马迹在诸多有关文献中仍隐隐可见:《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伯乐相马经》一卷;唐中叶张鷟写的《朝野佥载》、明人张鼎思著《琅琊代醉编伯乐子》和杨升庵著《艺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1973年11月到1974年初,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帛书。《相马经》帛书上共七十六行、五千二百字,其中残缺五百字(有二百字可以查补,有三百字无法处理),因为这部古书没有相当的今本可以查对,所以一些内容,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但其第一篇就写到“伯乐所相,君子之马”,并且多次延用相马“法曰”和“吾请言其解”的措辞,说明这部相马经即使不是伯乐相马经原文,也是传承、吸收和发挥了《伯乐相马经》的成就写成的。此《相马经》内容包括经、传、故训三部分。经文部分,用韵文写成,类似于描写诗或赋。它把相马法的要领概括为:“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必相其余”。具体说就是:“欲得兔之头与肩,欲得狐周草与其耳,与其肫,欲得鸟目与颈膺,欲得鱼之耆(鳍)与脊”。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帛书《相马经》的出土,展现了伯乐相马经的丰富内涵,也证明了《伯乐相马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相马专著在中国养马学、相马学等领域里的重要地位。

伯乐在相马事业上孜孜探索,在研究医治马病方面也不懈追求,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畜牧兽医。有《伯乐针经》、《伯乐疗马经》、《疗马方》、《伯乐治马杂病经》等传世。在后世兽医学术的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兽医针灸发展探源》(作者为台湾大学畜产系教授林仁寿博士、柯飞、吴雨新博士)一文记述:春秋战国时代秦穆公时的监军少宰孙阳,擅长相马,精通兽医,后世尊颂,以其名而命名的兽医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历代畜牧兽医经典内均有针灸治疗的记载。台北市仁爱动物医院发行的《宠物情事电子报》,也有类似的说法:春秋战国,已经提出狂犬病、疥癣、牛猪寄生虫的人兽共用药物……秦穆公时的孙阳,擅长相马,精通兽医,其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可以说,《伯乐针经》的出现,标志着家畜针灸学的形成。

伯乐去世后,葬于故里。墓地就在今成武县伯乐集镇驻地伯乐村前。20世纪50年代犹存明嘉靖重修孙阳伯乐墓,虽饱经风雨和磨难,今墓址仍存。20世纪70年代,曾于伯乐墓前挖掘出伯乐残碑,上有篆书“孙阳”。

现今伯乐集村孙姓村民口碑代代相传,都认伯乐是他们的“老爷爷”。村民们清明节都要来到伯乐墓给“老爷爷”烧纸;平时说话还避“伯乐”之讳,把韩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话,改为“千里马常有而老爷爷不常有”。(见《伯乐墓址考》)

周自齐

周自齐,(1871-1923)字子廙,山东省成武县周郑庄人。其曾祖周鸣銮,祖父周毓桂,其父周镐秀均为清朝官员,然都天府,教他虽出身于官宦进家但却少年孤贫,无以为家,其伯父周少棠领养。自齐生性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考入了广州同文馆,且学业出众,甚负才名。并为时任两于总督的张之洞所发现,举荐入京师同文馆。1894年应京兆试,中副榜,侍郎张荫桓很欣赏他,就将其推荐给中国驻大使伍延芳。周自齐出使美国十余年,历任数使,都很琦重他。累充领事、参赞,又代办使事。在美十余年,他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做了很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如争赎回粤汉铁路权,拟定中古税则,力争与美国签订禁虐待华二条约。旧金山地震,他带头募集资金,赈济危难的华侨等事迹尤为时人赞育。

周自齐回国后在外务部,历任右参,左参,左右丞、参洊、侍郎等职。1911年袁世凯组阁、他被任命财政次长。后北洋政府屡次叠吏,周均位居要职。1922年3月周自齐署国务总理,同年6月2日-11日周摄行大总统职务,走到了他宦海生涯中的最高峰。然昙花一现,随着黎元洪的复职,周决定告别政界。1923年9月12日病故于北京。享年55岁,典礼部学士柯邵忞为其作墓志铭称之为“国之硕才”。

正文:

清华大学,多少高考生的“梦中情人”;水木清华,多少人向往的科学殿堂!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

周自齐令人感念的是,这间学堂是经由他手而诞生的。诞生的日期是1911年4月29日,周自齐是学堂的监督(校长),两位副监督是范源濂和唐国安。

周自齐那年40岁,任清政府游美学务处总办(处长)已经两年,那时还把留学叫做游学。在他主持下,经过考试,选派直接留美的学生,前后有三批,共180人。

这些学生中有:梅贻琦、金邦正、秉志、张子高;赵元任、竺可桢、钱崇澍、周仁、胡适;姜立夫、陆懋德等。

胡适在第二批,应考者400余人,录取70人,后来鼎鼎大名的胡博士只考了个第55名。第一批更严,630多人应考,只取了47名。

周自齐等掌握的原则是“宁缺勿滥”,学生的中文要通达,身体要强壮,品行要纯正,家世要清白,还不能有破相。

美国参加了1900年攻打中国的八国联军,在中国庚子(1900年的干支纪年)赔款中,美国捞到了3200万两白银,约合2400万美元。美国承认此数超过了美国的“损失”,决定把1078万美元,从1909年到1940年,逐月偿付中国,但规定此款只能用于办学校和送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

清政府在1909年6月就成立了上述的游美学务处。让周自齐来当总办。

周自齐是山东成武人,乃父为官广东,他在20岁时考入广州同文馆(外语学校,后来也有数理化课程),因成绩优异,引起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注意而器重,保送到京师同文馆,1896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后被推荐给清廷驻美公使伍廷芳,先后任使馆书记官、参赞及驻纽约、旧金山领事和游美学生监督。

以他的学历和资历,当游美学务处的总办,是适合的。

成立学务处的同时,又设立了游美肄业馆,即按美国标准,对学生进行短期训练,每年择优送美国留学。这个馆后改名清华学堂,周自齐从选定校址,购地,建校,到聘任教员,都很费了心血。他可说是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开学录取的第一批学生有金岳霖、戴芳澜、侯德榜等人。

中天绿业生态园

成武生态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开发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是康体会展区,中部是生态餐饮、垂钓采摘区,东部是休闲度假区。这一项目建成后,将集农业科技、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文物展览于一体,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旅游资源


成武“田塔”--- 卧化塔

卧化塔,位于成武县大田集镇田塔村东,始建于唐朝初期,为鲁西南地区地面上现存最早的古建筑。1997年山东省文物局和省美术出南社把该塔编入《古建画集》。

该塔为楼阁式,平面呈方形,由塔刹、塔身、基座三部分组成,全石结构,造型古朴端庄。

塔顶两层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人为毁掉,地面现存五层,高5.4米。底层有塔室,南向,进深1.5米左右。塔室东西两壁分别有高90厘米、宽56厘米、厚11厘米的造像石一块,东壁造像石刻佛像三尊、其他造像32尊,石像左侧竖刻“大唐开元圣神神武皇帝供养”,右侧竖刻“大唐开元皇后供养佛时”;西壁造像石刻佛三尊,其他造像21尊。佛像最高的20厘米,最低的7厘米。

此处原有规模宏大的庙群,二十世纪初毁于战火。

吉祥寺与释迦牟尼佛

成武释迦牟尼佛座落在白浮图镇吉祥寺旧址。该佛青石质,圆雕,高7尺2寸,重约5吨,造型古拙,衣朴无华,为南北朝时期雕像。

吉祥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皇诏敕赐为吉祥院。大唐大历七年曾予重修或扩建。元代时,聂尚书又重修该寺院,并易名为聂家寺。当时有塔,其色白,故今犹传为白浮图云。后来人们又将聂家寺简称为聂寺。然据群众传说:“聂、灭” 二字谐音,“聂寺、聂寺,灭寺、灭寺”犯了忌讳。由于更名的缘故,该寺院渐渐僧离客断,香火不继,以致从元至清数百年中,长无修缮,破落凋零。清末诗人李方秀慨而赋诗云:“为元为宋总难分,且对浮图说旧闻。佛子犹存半间庙,尚书并失一抔坟。砚池皎皎生明月,柜寺苍苍起暮云。只可今朝自怡悦,莫将感慨说纷纷。”

2001年9月10日,中国佛教协会宽忍法师亲临吉祥寺参拜古佛,遵之为“灵佛国宝”。11日欣然命笔赞曰:(一) 浮图菏泽两逶迤,法法缘生未许疑。慨自吉祥三宿后,清凉热闹总相宜 。(二) 正值金秋万宝成,吉祥石佛化缘深。心仪菏泽留芳远,一路香花结胜因。

文亭湖

在广袤的鲁西南平原上,有一个辖62万人口、988.1平方公里土地、12个乡镇的小县——成武县。别看这个县小,但在全国的地位并不低,近几年先后荣获了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粮食生产基地县、优质棉繁育基地县、淡水养殖基地县等称号。成武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丰富。最让该县人民自豪的是:一山、一湖。这山,就是文亭山;这湖,就是文亭湖。

文亭山位于成武城区西北部的文亭湖中,原系先民避水时所筑高台,后演变为人们祭祀、聚会、游玩之所。目前高17米,面积约23938平方米。传说春秋时孔子的弟子曾参与“三冉”(冉雍、冉耕、冉求)在此会文,后人于山上建亭纪念,名曰“文亭”;山因亭名,故曰“文亭山”。据《曹州府志》记载:“上有高祖庙。”“汉高祖过鲁祀孔子,驻跸于楚丘之文亭。”楚丘,即秦汉时成武故城。山右有驻跸亭,“汉高祖驻跸处也”。相传汉高祖驻跸文亭山时,上有五彩云笼罩。所以,文亭又叫“云亭”,文亭山又叫“云亭山”。明代曾于山右建曾子祠和两个亭子,飞檐画栋,气宇轩昂,连同山顶庙宇,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建筑群。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日,这里有香火大会,买卖的、拜神的,好不热闹。至二十世纪50年代,这里建筑物已无,尚有古柏数株。1969年县政府将此山辟为烈士陵园,在山顶建烈士纪念堂一座。纪念堂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包备五先生题额,堂内陈列着成武县革命斗争史图片和烈士事迹介绍,每年清明那天各界群众都到这里观瞻、祭奠;纪念堂前辟有花圃;花圃两侧各有一亭:左为观武亭,右为会文亭,皆取成武“文成武就”之意;亭内皆设有石桌、石凳,供游客休憩、纳凉、弈棋、清谈之用;山坡栽植的翠柏绿柳,现已郁郁葱葱,成了鸟儿的乐园。

在文亭山后有一略比文亭山低的土台,名曰斗鸡台。传说春秋时宋灭郜国后违背了北杏之会的盟约,齐桓公于公元前679年以盟主的身份召集盟友出兵讨伐,单伯带兵和他相会于宋北境。打败宋国后,他们就在此台上斗鸡庆祝胜利。此后世代相沿,就成为人们斗鸡取乐的地方了。由于战乱和饥荒,斗鸡台的斗鸡活动不知何时已经停止,现在矗立在斗鸡台上的是烈士纪念碑。但成武民间的斗鸡活动仍然余风未泯。1994年(?),该县斗鸡协会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民间斗鸡比赛,为太平盛世增添一景。

站在文亭山上,举目四望,是那碧波荡漾的湖水。这湖,就是文亭湖。

文亭湖原来叫城湖,因环抱文亭山而得名。一望无际,号称万亩。它像一条温柔的臂弯,从城的西边向北边、向东把富饶的城区揽在怀里,给城市增添了一抹娇媚。湖内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骨镞、骨箭头和商周以降的众多文物,并发现了汉代陶井群,可知此湖原系先民聚居地。据清乾隆年间的《曹州府志》载:“文亭山在城武(成武)县西北一里。”可知乾隆以前的成武小邑一部分就在现在的文亭湖里。据《史记》记载,秦二世三年二月,沛公、周勃、曹参曾“攻东郡尉及王离军于成武南”。从现在的地形看,这场秦汉之战可能就发生在现在的文亭湖南部了。

文亭湖的沧桑变化,是先民与大自然斗争的结果。先秦时期,先民为抗御洪水,取土堆山;汉代以后,先民为保护城池,高筑堤防。文亭湖周围现存的30多华里的护城大堤,据专家考证乃汉代所修。经过二千多年的黄河淤积,护城堤外比堤内高出近3米。经过护城堤的抵挡,城外的水是进不了城了,但城内的水也同样排不出堤外。由于城内常年积水,便形成了“野渚四千顷,烟楼水半城”的富丽景象。

经过近几年的文亭湖综合开发,昔日的沼泽地变得水清鱼肥、荷花飘香,饱经沧桑的文亭湖荡开了美丽的容颜。文亭湖逐渐变为集观光旅游、斗鸡垂钓、淡水养殖、蓄水供水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库。在文亭湖泛舟,穿过依依的杨柳,可看到宽阔的枣曹(枣庄——曹县)公路、定砀(定陶——砀山)公路上奔驰的车流。

从文亭湖南岸的四麒麟牌坊步行百余步,就可到“千里马”石雕像下。该石雕为纪念孙阳而建。孙阳,秦穆公时郜国(今成武县城)人,以善相马名世,人称伯乐,被后人推为举贤荐能的楷模。石雕上端站立着伟岸的伯乐,伯乐身旁的千里马仰天长啸,好象在鸣谢伯乐的知遇之恩,也反映着成武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高大的底座四周刻着铭文,其中一面是韩愈的千古名篇《马说》。成武县城西北0.5公里处,有土丘突出于城湖之中,高十余米,名文亭山,又名云亭山。传说春秋时,曾子与“三冉”(冉雍、冉耕、冉求)曾会文于此,后人于土丘上建亭纪念,名“会文亭”,这土丘便称为文亭山了。又传说:汉高祖刘邦,曾驻跸文亭山,上有五色祥云笼罩,所以文亭又名“云亭”,文亭山又名“云亭山”。

成武棂星门

成武县棂星门,旧为文庙大门,现是成武县干休所大门,建造于元代,全部为石结构,雕刻精美。是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棂星门三字为双钩雕法,棂字为金元时写法,下面三个口写成品字。暗含儒家文章天下一品之意。

中天绿业生态园

成武生态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开发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是康体会展区,中部是生态餐饮、垂钓采摘区,东部是休闲度假区。这一项目建成后,将集农业科技、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文物展览于一体,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历史人物


伯乐

伯乐(约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著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

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著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

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他搜求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书中有图有文,图文并茂。《伯乐相马经》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后虽失传,但蛛丝马迹在诸多有关文献中仍隐隐可见:《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伯乐相马经》一卷;唐中叶张鷟写的《朝野佥载》、明人张鼎思著《琅琊代醉编伯乐子》和杨升庵著《艺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1973年11月到1974年初,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帛书。《相马经》帛书上共七十六行、五千二百字,其中残缺五百字(有二百字可以查补,有三百字无法处理),因为这部古书没有相当的今本可以查对,所以一些内容,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但其第一篇就写到“伯乐所相,君子之马”,并且多次延用相马“法曰”和“吾请言其解”的措辞,说明这部相马经即使不是伯乐相马经原文,也是传承、吸收和发挥了《伯乐相马经》的成就写成的。此《相马经》内容包括经、传、故训三部分。经文部分,用韵文写成,类似于描写诗或赋。它把相马法的要领概括为:“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必相其余”。具体说就是:“欲得兔之头与肩,欲得狐周草与其耳,与其肫,欲得鸟目与颈膺,欲得鱼之耆(鳍)与脊”。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帛书《相马经》的出土,展现了伯乐相马经的丰富内涵,也证明了《伯乐相马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相马专著在中国养马学、相马学等领域里的重要地位。

伯乐在相马事业上孜孜探索,在研究医治马病方面也不懈追求,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畜牧兽医。有《伯乐针经》、《伯乐疗马经》、《疗马方》、《伯乐治马杂病经》等传世。在后世兽医学术的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兽医针灸发展探源》(作者为台湾大学畜产系教授林仁寿博士、柯飞、吴雨新博士)一文记述:春秋战国时代秦穆公时的监军少宰孙阳,擅长相马,精通兽医,后世尊颂,以其名而命名的兽医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历代畜牧兽医经典内均有针灸治疗的记载。台北市仁爱动物医院发行的《宠物情事电子报》,也有类似的说法:春秋战国,已经提出狂犬病、疥癣、牛猪寄生虫的人兽共用药物……秦穆公时的孙阳,擅长相马,精通兽医,其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可以说,《伯乐针经》的出现,标志着家畜针灸学的形成。

伯乐去世后,葬于故里。墓地就在今成武县伯乐集镇驻地伯乐村前。20世纪50年代犹存明嘉靖重修孙阳伯乐墓,虽饱经风雨和磨难,今墓址仍存。20世纪70年代,曾于伯乐墓前挖掘出伯乐残碑,上有篆书“孙阳”。

现今伯乐集村孙姓村民口碑代代相传,都认伯乐是他们的“老爷爷”。村民们清明节都要来到伯乐墓给“老爷爷”烧纸;平时说话还避“伯乐”之讳,把韩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话,改为“千里马常有而老爷爷不常有”。(见《伯乐墓址考》)

周自齐

周自齐,(1871-1923)字子廙,山东省成武县周郑庄人。其曾祖周鸣銮,祖父周毓桂,其父周镐秀均为清朝官员,然都天府,教他虽出身于官宦进家但却少年孤贫,无以为家,其伯父周少棠领养。自齐生性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考入了广州同文馆,且学业出众,甚负才名。并为时任两于总督的张之洞所发现,举荐入京师同文馆。1894年应京兆试,中副榜,侍郎张荫桓很欣赏他,就将其推荐给中国驻大使伍延芳。周自齐出使美国十余年,历任数使,都很琦重他。累充领事、参赞,又代办使事。在美十余年,他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做了很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如争赎回粤汉铁路权,拟定中古税则,力争与美国签订禁虐待华二条约。旧金山地震,他带头募集资金,赈济危难的华侨等事迹尤为时人赞育。

周自齐回国后在外务部,历任右参,左参,左右丞、参洊、侍郎等职。1911年袁世凯组阁、他被任命财政次长。后北洋政府屡次叠吏,周均位居要职。1922年3月周自齐署国务总理,同年6月2日-11日周摄行大总统职务,走到了他宦海生涯中的最高峰。然昙花一现,随着黎元洪的复职,周决定告别政界。1923年9月12日病故于北京。享年55岁,典礼部学士柯邵忞为其作墓志铭称之为“国之硕才”。

正文:

清华大学,多少高考生的“梦中情人”;水木清华,多少人向往的科学殿堂!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

周自齐令人感念的是,这间学堂是经由他手而诞生的。诞生的日期是1911年4月29日,周自齐是学堂的监督(校长),两位副监督是范源濂和唐国安。

周自齐那年40岁,任清政府游美学务处总办(处长)已经两年,那时还把留学叫做游学。在他主持下,经过考试,选派直接留美的学生,前后有三批,共180人。

这些学生中有:梅贻琦、金邦正、秉志、张子高;赵元任、竺可桢、钱崇澍、周仁、胡适;姜立夫、陆懋德等。

胡适在第二批,应考者400余人,录取70人,后来鼎鼎大名的胡博士只考了个第55名。第一批更严,630多人应考,只取了47名。

周自齐等掌握的原则是“宁缺勿滥”,学生的中文要通达,身体要强壮,品行要纯正,家世要清白,还不能有破相。

美国参加了1900年攻打中国的八国联军,在中国庚子(1900年的干支纪年)赔款中,美国捞到了3200万两白银,约合2400万美元。美国承认此数超过了美国的“损失”,决定把1078万美元,从1909年到1940年,逐月偿付中国,但规定此款只能用于办学校和送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

清政府在1909年6月就成立了上述的游美学务处。让周自齐来当总办。

周自齐是山东成武人,乃父为官广东,他在20岁时考入广州同文馆(外语学校,后来也有数理化课程),因成绩优异,引起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注意而器重,保送到京师同文馆,1896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后被推荐给清廷驻美公使伍廷芳,先后任使馆书记官、参赞及驻纽约、旧金山领事和游美学生监督。

以他的学历和资历,当游美学务处的总办,是适合的。

成立学务处的同时,又设立了游美肄业馆,即按美国标准,对学生进行短期训练,每年择优送美国留学。这个馆后改名清华学堂,周自齐从选定校址,购地,建校,到聘任教员,都很费了心血。他可说是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开学录取的第一批学生有金岳霖、戴芳澜、侯德榜等人。

文化艺术


包楞调是流行在成武的民间歌曲,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由来。1962年10月,成武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在田集镇小程楼村采访民间歌手周金英时,收集并记录了歌词,后由成武县第一中学教师孙啸天谱曲。

周金英演唱的包楞调,64段词由一首诗发展而来。诗为:“晴空明镜,松峰凤鸣,星亭清静,景动风轻。”诗中的每个字按先后顺序演变成四段词,每段由四句组成。整个唱词内容表现广泛,春夏秋冬、山水花草、日月星辰、君王贤士、公子小姐、天仙神怪、名胜古迹等等,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1963年,魏传经改写填词的包楞调,在山东省民歌演唱会上,由菏泽地区代表队姚月兰演唱。演唱会后,由上海唱片社灌制唱片,《歌曲》杂志同年第四期发表,从此在全国流行起来。第二年5月,由山东省歌舞团独唱演员张英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唱,音乐界人士纷纷发表评论。成武民歌包楞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声乐史上民间花腔的空白,打破了国外音乐界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花腔的论断。

原籍菏泽的彭丽媛把包楞调带入北京,带进了86春晚。并几次出访北欧诸国演唱,录制成唱片和磁带发行全国。

方言集锦


天文类

天天地儿——太阳

天朗地儿——太阳光

月明地儿、月姥娘——月亮

拉尾巴星——流星

滴点——下雨

雾汲——毛毛雨

雾拉雨——细雨

面条子雨——不紧不慢的雨

箭杆子雨——急雨

浪浪儿、凉影儿——遮住太阳光的阴凉处

晃了——阴雨天转晴

月黑头——没有月亮的夜晚

地理类

陆(liu)地——地面

林——墓地

地工——地基

围子——围村壕沟

埗土——尘土

堰梗子——田间小坝

条路边子——靠路的田地

窑窝——泛指住的地方

当院——院子

当门——室内正对门的地方

茅的---厕所

堂屋里---主房

时令类

先门、门先——很久以前

年时——去年

前年——前两年

大前年——前三年

后年——后两年

大后年——后三年

晚两年、晚二年——晚几年

麦(mei)罢——麦收之后

今门儿——今天

夜儿门儿、夜儿——昨天

明儿——明天

过明儿——后天

大过明儿——大后天

复胧明儿——黎明

蹭蹭(ceng)、蹭起来——早晨

挨儿黑儿、掖帮黒儿——天刚黑下来、傍晚

黑下、黑喽——夜晚

多等儿——什么时候

横哼——下午

木冷——睡着一段时间

瞌梦眼——睡着一小会

白至里——白天

一蹦儿——一段时间、一段路程

器物类

门堑子——门槛

门鼻子——门上的吊扣

酒瓯子——小酒杯

砘窑子——石臼

砘头——与石臼配套的捣器

炮声、炮仗——爆竹

火鞭、机器鞭儿、——编成串的爆竹刺花——放礼花

气窝的——有尾喷火腾空的礼花(窜天猴)

风掀——风箱

铁木掀---铁锹

人品类

俩夹儿——扒手

后婚——再嫁的女人

二婚头——再婚的人

填房——妻子死后再娶的妻子

败坏头——毁坏东西的人

愣头青、二青头——莽撞出风头的人

拧筋头——特别固执的人

眼子头——不会办事的人

肉头——不开明的人

老冤——受欺负的人

尖头棒子——斤斤计较的人

抑歪头——刁顽的人

家伙头——吝啬的人

撮(zuo)挤——小气

够头干——自私的人

死八板——办事死板的人

祸事鸟——好挑弄是非的人

绝(zuo)户头——没儿子的人

干绝(zuo)户——没儿女的人

窝囊废——没能力的人

半吊子、二百(bei)五——做事鲁莽的人

半熟(fu)——不精明的人

下三儿——卑贱的人

下才——贪婪

下才烂——贪吃的人

能豆子——好逞能的人

称谓类

哒哒——父亲

娘---母亲

大娘--伯母

二大娘---二伯母

兄类---弟弟

大羔子---大儿子

垫窝儿——最小的(泛指家畜)

姥爷——外祖父

姥娘——外祖母

玛吗——姑母

外头人——丈夫、男人

家嘞——妻子、妇女

跟前的——儿子

老嘞、老哩——长辈

公母俩——老夫妻俩

两桥 两拽——连襟

小嘞——对小男孩的爱称

掬 匠——厨师

妮 ——对小女孩的爱称

问事哩——主持人

阿拉扎——无赖

身体器官类

脖拉梗——脖子

额拉盖子——眉发之间

脑背勺子、后脑勺子——头后部

胳肢窝、胳拉肢——腋

格拉拜子——膝盖

踝子疙瘩——踝骨

耳瓜子——手掌

脚骨拐——脚掌与脚大趾间侧突部分

腿柯拉——两腿之间

美眉 咪咪——乳房、乳汁

眵马糊——眼屎

耳蝇、耳蛹——耳屎

腮帮子——腮

腚垂子、腚帮子——臀部

疾病类

不大好、不大得——有病

冻着——伤风感冒

害眼——患眼疾

作心——胃泛酸水

汗解病——伤寒

缺乎眼——夜盲

跑肚——拉肚子

点花花——种牛痘

害病——妊娠反应

干哕——呕吐

噎食——食道癌

倒食——胃癌

炸腮——腮腺炎

服饰

汗褂子——中式男单上衣

布衫子——中式女士上衣

大衫子——长衫

大夹袄——两层长衫

大袄——长棉袍

战带——男外用长束腰带

砍夹子)——坎肩

卫身衣——针织内衣

耳哄子——耳帽

泥屐子——踏泥水的木屐

围脖——围巾

坠子——耳环

假廉子——假发

裤腰带——皮带

走进古成武


推开厚重庄严、油漆斑驳的朱红色大门,踏上蜿蜒曲折、扑朔迷离的历史小径,让我们一步步走进早已远去的古成武,一路走马观花,一路探胜访幽。

成武地处兵家逐鹿之中原,地势平坦,气候良好,物产丰富,雨水充沛,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特别适宜人类生存发展。因而,当若干年前先民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告别深山老林的栖身洞穴,告别徒手渔猎野味、采摘野果的单一本能生活,便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这方圣土安命立所,繁衍生息。他们钻木取火,他们制造工具,他们种植谷物,他们驯养家畜。于是,古老社会文明的薪火一点点燃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艰苦创造不懈努力,“天下之中”的至尊地位逐步确立,成武一带遂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由于远古的自然环境十分艰苦,加之当时的生存能力极其低下,成武先民为抵御各种灾害和猛兽侵袭,往往以亲缘关系结成原始群落,傍水择高地而居,自西南至东北方向,自然分布于城区和田塔两大区域中心周围。为有效对付经常泛滥危及生存的滔滔洪水,先民们不得不堆积黄土筑高台而居。从现存于县境内的文亭山、大台、小台、吕台、斗鸡台、晏堌堆、高左堌、董堌堆、记河寺堌堆、盆罐窑堌堆等30余处大汶口文化遗址来看,无论堌堆之高大、数量之众多、区域之广泛、布列之密集,均远胜于周围地区。遗址内涵丰富,有房址、窑坑、盟台、墓葬;出土的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铲、石锛、石镰、石凿等石器,有骨凿、骨镞、骨镰、骨针等骨器及蚌器。由此可见,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成武就已成为新石器时代文明的一大中心。

随着大禹治水的成功,先民开始“下丘居土”。于是,一批小规模的城邑慢慢出现,成武也逐步成为夏商时期陶器制作的中心之一。成武的陶器作坊以文亭山为中心,广布于西起西洼村、东至盆罐窑、南至南护城堤、北至张瓦房这一区域。区域内商代文化遗存丰富,出土的生活用具主要有鼎、鬲(lì)、斝(jiǎ)、甗(yan)、甑(zeng)、釜(fu)、鬶(gui)、盉(he)、盆、盘、碗、壶、罐、钵、杯、豆等陶器,以泥质陶为主,次之为夹砂陶、夹蚌沫陶,陶色主要有灰、黑、红,也有部分夹心,装饰以素面为主,间有少量方格纹、篮纹、绳纹、锥制纹、三角纹、波浪纹、菱形纹、圈纹、锯齿纹、云雷纹等,质地坚硬,表面润泽,手工和轮制兼有,烧制工艺已十分先进,且部分陶器置有圈足、三足和把手,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近年文亭湖中发掘出的大量官窑、陶井群、陶弯管,更证实了当时成武制陶业的盛况。境内的“江山府”(位于成武城西二十里处),被誉为“华夏第一都”亳(南亳即今山东曹县,北亳即今河南偃师)的北大门“驿站”。据传,时有尧堤相连,自文亭山北通达“江山府”,堤北有一“阴路”(因济水之阴而名之)贯通,自成武西门至丰丘(今河南省长垣),专程运载“官窑之陶器”。

公元前1041年,武王灭纣立周之后,为了便于统治,在全国实行第一次土地大分封,成武被封为郜姓诸侯国郜国,定都郜城(今山东成武郜鼎集村),周文王的第十一个儿子、周武王的异母兄弟姬载,被封为郜国的第一位国君——郜国公硕父。于是,郜国公硕父便成了天下郜氏的鼻祖,成武便成了郜氏家族的发源地。在分封仪式上,周天子将象征着郜国权力的传国重宝——青铜器郜史硕父鼎,亲自授予郜国公,鼎上铭文详细记载着“所赐庶民、臣仆、车马、戎兵、田地数目,以为国宝,世世保守”(郭沫若《中国上古史纲》)。公元前713年,齐国郑国鲁国联合讨伐宋国,郑国军队攻入郜邑,把郜国土地转让给鲁国。公元前710年,宋国的华督将郜史硕父鼎掠走,贿赂给了鲁桓公。公元前640年,《春秋》记载亡国之君“郜子来朝”。从此,在华夏浩如烟海的众多史册中,前后延续了三四百年的郜国,再也难觅任何踪迹。

“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成武县,隶属东郡。从太史公《史记》中三处使用“成武”、一处使用“城武”即可确认,“成武”作为“千年古县”的悠久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二百多年前的大秦帝国。

在此后长达两千余年的沧桑岁月里,成武伴随着中国历史的风风雨雨,也一直在不断变换着建制和隶属关系。西汉初,刘邦封彭越为梁王,成武属梁国;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属山阳国;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分属五县:中部为成武,东南部为郜城,东北部为昌邑,东部为西防,西北部为秺县;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孙建为成武侯,成武为侯国。公元九至二十五年,王莽建立新朝,改成武为成安。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顺为成武侯,成武为侯国;建武八年(公元32年),刘顺迁六安太守,成武改为县,属济阴郡;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封刘长为济阴王,成武属济阴国;建初四年(公元79年),汝南王刘畅改封为梁王,成武属梁国;永元五年(公元93年),刘畅获罪,削成武,改属济阴郡。三国时期,成武属魏,辖于兖州济阴郡,西晋不变。东晋十六国时期,成武先后属于后赵(公元327年)、前燕(公元366年)、前秦(公元382年)、后燕(公元395年)、东晋(公元409年),均辖于高平郡。南北朝刘宋时期,城武属徐州北济阴郡(公元464年);北魏于郜城置城武县,仍属北济阴郡(公元497年);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裁撤郡县,升成武为永昌郡,治郜城,辖丰、沛、单父等地;北周改西兖州为曹州,成武属曹州。隋朝开皇初,废永昌郡,复置成武县;开皇十六年(公元前596年),于成武置戴州,辖成武、单父两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撤戴州,成武属济阴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戴州,治成武;次年,并金州,州治移金乡,成武仍属戴州;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撤戴州,成武改属曹州;光化二年(公元899年),朱温于砀山设辉州,成武属辉州。五代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改辉州为单州,成武隶属之,历后晋、后汉、后周不变。宋金时代,成武隶属京东路单州;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又分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成武属京东西路单州;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南宋建立,成武属金国南京路单州。元代设省,成武属中书省曹州府。明代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尚宝铸印,误加为“城武”,属济宁府;洪武十年至十三年,并定陶县;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济宁降为州,兖州升为府,城武改属兖州。清初,城武隶属兖州府;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城武改属曹州府。民国初年(1913年),废曹州府,城武直属山东省;次年设道,城武属济宁道;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城武改属曹濮道;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废道设专员公署,城武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38年,国民党设山东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城武隶属之。1937年7月1日,日伪政权建立,城武属鲁西道,次年改属曹州道。1941年6月4日,于县东北部建立城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巨(野)菏(泽)金(乡)嘉(祥)城(武)五县联合办事处领导;9月,属晋冀鲁豫第十七专区(运西);1942年冬,划属第二十一专区(湖西);1944年8月1日,属第十一专区(湖西);1946年2月,属第三专区(湖西);1949年8月,属平原省湖西专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随湖西区改属山东省;1953年7月,湖西专区撤销,划属菏泽专区;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城武”复为“成武”,并定陶县东部,随菏泽专区撤销而隶属济宁专区;1959年菏泽专区恢复,恢复原建制至今。

成武自古地灵人杰,英才辈出。从助秦穆公成就春秋霸业的相马鼻祖伯乐,到保卫慎公稳坐半世江山的战国名将苟变;从大汉开国元勋、游击战始祖梁王彭越,到披肝沥胆、忠心辅佐少主的秺侯金日磾;从东汉名士、经学家、千古大孝子孙期,到拥兵自重的乱世枭雄益州牧刘表;从战功卓著、五次封侯的三朝元老满宠,到名满天下、享誉九州的宋代五进士祝维岳父子;从天子御史、边关雄帅、宋代名相、博学鸿儒庞籍,到多谋善断、治平一方、公正廉明的贤臣马默;从造福桑梓、泽被后世的元代大农学家苗好谦,到明代连登三甲、举世瞩目的状元韩克忠;从刚正不阿、蜚声朝野的“清介官”郭玺,到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清代名医张于魏;从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北洋总理周自齐,到教书育人、鞠躬尽瘁的教育家宋还吾;从兢兢业业、以身殉国的红军卫校校长陈义厚,到新中国第一个武状元陈超等等。齐鲁大地多才俊,成武子弟更风流。数千年来,成武这块丰腴热土,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了数不清的英杰豪俊,他们或胆识过人,或德才兼备,或学富八斗,或叱咤风云,或建功立业,或造福于民,或千古流芳,或传诵至今。他们既是成武儿女的杰出代表,又像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镶嵌在成武历史的天空。

成武历来是一方风水宝地,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孔子的得意门生、号称“十哲”的三冉(冉耕、冉雍、冉求),酬唱会文的文亭山,引武功告成的汉高祖刘邦驻跸;齐桓公盟会春秋五霸、煮酒论天下的斗鸡台,常使后世英雄豪气凌云。梁丘胜迹,令人感慨万千,流连忘返;汉泉宝地,古韵犹存,流芳至今。诗仙李太白登晏堌,斗酒吟佳句;文豪王禹偁立汉堤,妙手著奇文。伯乐故里,人文齐荟萃;孙期家祠,孝义共朝晖。西有“云山夕照”,东有“郜鼎遗春”;北有“寿峰朝曛”,南有“凤岭春云”。“西浦荷花”映日红,“魏村红树”展秋景;“堂沟樵唱”曲未尽,“菏泽渔歌”声又起;望“雁池秋月”生碧水,看“映湖晨烟”笼大地。田塔之上唐鹤飞,文亭湖畔星云聚。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被誉为“唐碑第一”;赵孟頫书《兵部侍郎张成墓碑》,为翰林墨珍;蔡邕书《张寿墓碑》,享国宝级待遇;马敬之书《苗好谦先茔碑》,大家风范,古雅可人。经典民歌《包楞调》、《花蛤蟆》誉满九州,成武大鼓技压群芳冠盖齐鲁;四平调剧目喜闻乐见脍炙人口,老银昌酱菜风味独特美不胜收。成武的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成武的人文景观林林总总,赏心悦目。无怪乎国家有关部门的专家和领导慧眼独具,把“千年古县”的桂冠首批加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成武。

走进古成武,处处流光溢彩,处处铺锦叠绣。一不小心,双脚便会踏着秦砖汉瓦,走进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深处;一不小心,便会与伯乐拥抱,与刘邦握手,与李白唱和,与三冉会晤。

成武特产


成武酱大头:又名紫琥珀(乾隆下江南路成武,赐其名为紫琥珀,后连年上供)。棕红透亮,鲜甜香脆,50年的信誉保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中国名优食品”,“山东著名商标”,有“食成武酱菜,享真正口福”之美誉。也是一道咸菜 。

白酥鸡:它是山东菏泽成武民间一道小吃。它分两层;原料,鸡脯肉加蛋白为上层,下层精选猪肉加蛋白,肉泥,制法蒸成型为块,老少皆宜。可凉,蒸,做汤。

相关分词: 成武县 成武 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