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城西基督教堂

城西基督教堂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城西基督教堂


温州市基督教城西堂是一座始建于19世纪的古老教堂,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城西街78号,系温州市基督教“两会”直属的两个教堂之一(另一个是花园巷教堂)。



简介


温州市基督教城西堂是一座始建于19世纪的古老教堂,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城西街78号,系温州市基督教“两会”直属的两个教堂之一(另一个是花园巷教堂)。1877年,英国偕我会(1911年改名圣道公会,1934年又改名循道公会)传教士李庆华来温传道,1878年在城西街建造教堂。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温州发生“甲申教案”,偕我会城西堂、周宅祠巷天主堂、内地会花园巷耶稣堂等6所教堂一夜之间都被焚毁。

1881年冬,该会英国传教士苏慧廉(WESootill,1861年—1935年)来温传教,他以城西堂为基地在温州地区传教25年,发展教徒万余人,建立270余处分堂。

1898年,苏慧廉主持重建城西堂(今存“重建圣殿碑”),包括前面的大堂(礼拜堂)和后面的小堂(福音堂)以及牧师楼,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大堂为哥特式,高13.46米,尖卷长窗,立柱挺拔,饰以无花果。

1997年,温州城西堂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该堂至今保存完好,目前仍是温州市规模最为宏伟的基督教堂。

历史沿革


一、 偕我初建时期(1878-1907)

在英国偕我会1正式来温宣教之前,已有内地会传教士曹雅直于1867年(清同治六年)11月率先到埠2,并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建立温州第一所基督教堂3。继曹雅直牧师之后,英国偕我会传教士阚斐迪(Frederick Galpin)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自宁波来温窥视情况。4

1878年(光绪四年),英国偕我会正式派传教士李华庆(Rev. R. Inkermann Exley,另译李应克)来温,后在温州加会里巷购房建立温州首座偕我会教堂——城西堂。5李华庆虽因病于1881年离世,然其功绩斐然,D. MacGILLVRAY评论说:“李牧师不顾自己健康,努力工作,短短三年中打好根基。”6

1882年(光绪八年)11月,英国偕我会传教士苏慧廉(W.E.Soothill,1861-1935)抵达中国,并于年底来温接替李华庆牧师之职。《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1882年11月号Missionary News报导说:“11月2日,偕我会传教士苏慧廉乘伦巴底(Lombardy)号蒸汽船抵沪,将去往温州宣教。”7

1884年(光绪十年)10月,“甲申教案”发生,温州部分民众在泽雅荣的带领下,焚毁温州市区教堂,城西堂也未能幸免。1885年(光绪十一年),苏慧廉用“甲申教案”的赔款、英国教会的捐赠并苏氏夫妇的积蓄,在被焚毁原地重建偕我会城西教堂8。苏慧廉在《重建圣殿记》9中所载:“次年英会捐资建造圣殿。主日聚集者尚寥寥无几,并未分设友会。”

1891年,苏慧廉牧师得海和德牧师来温协助,自此教务得以日渐复兴。同年,苏氏按立并派遣“夏公殿士,戚公品三,盛公喦如,吴公保年,戚公臣倡,分赴各区工作。”10 1897年,城西堂信徒日增,苏慧廉描述:“即本堂每逢主日,男女扶老携幼而来,门内几无隙地。数年之内,藉众会友随时劝化,始复有此兴盛也。”11苏慧廉于是年春季动工建造新堂,于1898年告竣。并勒石纪念,全文如下:

重建圣殿记

主降一千八百七十八年,英国传教士李华庆,航海东来中国,寓温郡嘉会里传耶稣圣教。仅阅四年,即归道山。自八十二年,仆来继李任。其时居住于此,信者甚寡。至八十四年,忽丁魔劫,突遭恶党劫掠财物,焚我教堂,荡我书院,火我居房。次年英会捐资建造圣殿。主日聚集者尚寥寥无几,并未分设友会。多历年所,福音莫得广宣,叹习俗愚迷共崇偶像,实非人力所能挽回,讵意主旨难测。近十年来,恩光渐照渐明,圣道愈推愈广,地则有四五邑,会则有七十奇,人则有三千余。即本堂每逢主日,男女扶老携幼而来,门内几无隙地。数年之内,藉众会友随时劝化,始复有此兴盛也。仆之始愿未及此,今及此岂非天乎?去年春议重建圣殿,继长增高俾得礼拜观瞻。幸托主恩,中外集资成数,庀材鸠丁,昕夕董治,月圆十度,方始告竣。仆望自是福音处处广行,圣道蒸蒸日上。爰欸其缘由,勒石以垂不朽云。愿救主恩、天父博爱、圣灵感化,长临本堂,世世无穷,亚们。主降世一千八百九十八年英国传教士苏慧廉识

为襄助福音事工的推展,苏慧廉牧师于1894年出版以罗马拼音翻译的圣经方言(温州话)译本——四福音与使徒行传12,后于1904年将整本新约圣经翻译为温州方言13;于1896年创办温州第一所西医医院,院址设在瓦市殿巷(即现墨池小学)14;于1897年创办艺文中学,1903年建成艺文中学校舍15。

直到1905年,温州偕我公会报告:有传教牧师3人,教育传教师1人,医务传教师1人;华传道20人,地方上传道人131人,女传道5人,领袖124人;受餐者2144名,慕道友成人5711人,儿童估计1500人;教会150所;医院1间;高级学校1所;教员12人;日校25所,教员43人;捐款2133.22元。16

1907年偕我会(United Methodist Free Churches)与同宗的圣道会(Methodist New Connexion)、美道会(Bible Christians)合并称为“圣道公会”(United Methodist Church Mission,U.K.)。17

二、 圣道发展时期(1908-1932)

自苏慧廉牧师离温之后,海和德牧师挑起温州教会的重任。1912年,温州圣道公会开始积累信徒奉献款项,为教会自立作预备。文载:“主历一九一二年温州圣道公会英人海和德(J.W.Heywood),秉承苏慧廉的计划,积极征收教会自养的基金,(原名谢恩款)每年由华信徒所捐献的积累起来,预备作自立的传道经费,大会群众都赞成此事,认为中国教会终须自立,不应长此倚赖外国的津贴;因此各代表推行,各级劝捐,各区教会分头进行,选举司库员若干人专管此事;同时派尤树勋同工对总议会全体作专题演讲,题目为‘中国教会自立之预备。’内容精详重要,面面顾到,如奉献的生活,圣徒的本分,人才的培养,经济的准备等,全体听众无不感动,一致立愿,会后,向硌区推行传达普遍深入。海和德拨付洋钱贰拾元,交执事刊印自立演讲文,名曰‘教会自立之预备’分送温处各区教堂作宣传资料,配合谢恩款之进行……”。18

此间,教会发展迅速。《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三期(1916年)记载:温州圣道公会(原偕我公会)“共会堂大小二百五十处。内一百八十处。系本处教友自备。助讲员二百五十名。每月各人传道二次。完全义务。不受薪金。只取路费而已。受洗者三千五百名。慕道者七千名。各处教友。为自立自养事。积款达六千元。生息作传道费。温州城内医院二所。由西国医士监理。去岁诊治病人。约一万七千。又大学一所。亦由西国牧师为校长。学生一百十六名。布道之工。归三位西国牧师管理。数年以来。教友较前增加二倍。但未添教士。”19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圣道公会城西堂尤树勋牧师在上海亲眼目睹事件经过,爱国热情激发,回温联络教牧发起自立运动。海和德牧师强烈反对自立运动,致使温州圣道公会大分裂,尤树勋牧师因而建立“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海和德牧师则因此离开温州。圣道公会委派孙光德牧师来温接任教区长,从而引来温州教会受挫后新一轮复兴。

城西堂的儿童宗教教育的创办为温州众教会之冠,并带动了辖内教会的发展。1929年,城西堂率先创办儿童主日学,称为儿童主日学初级科,第一年有学生20人,第二年则增至120人。20至1932年,又开办起儿童主日学启蒙科,由陈涤氛21姊妹担任,该班共有学生40人。两班共有主日学教师10人。1931年,城西堂在成人勉励会的基础上,开办了儿童勉励会,由盛旭初先生负责,共有学生75人。至1932年,城西堂共有儿童宗教教育学生194人。

1933年2月17-19日,“华北循道会,圣道公会,循道协会三会合并,改名为循道公会。同时假河北唐山丰泺中学举行会议。”22并将中华循道公会分成七个教区,即华南、湖北、湖南、华北、宁波、温州及云南。

三、 循道巩固时期(1933-1950)

城西堂作为循道公会温州教区总堂,是教区内精英聚集的地方。凡在教区内推行的事工,必先以城西堂为试点,而后推行之。

继城西堂儿童宗教教育的创办,所辖各联区相继开办儿童主日学。1934年1月,温州循道公会成立儿童宗教教育部,统筹和管理整个教区的宗教教育工作。特聘伦敦大学文学士唐恩祺女教士为总干事兼主席。231936年7月,循道公会温州教区为扩充工作,于28日召开宗教教育领袖会议,会议将原有“儿童宗教教育部”取消,重组“温州教区宗教教育部”,定名为“中华循道公会温州教区宗教教育部”。24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1938年初,温州教区共有儿童主日学校44所,教员254人,共有主日学学生1246人。25其中,城西堂就有教员31位,有主日学学生214人。

1936年8月第一周城西堂举行“基督徒团契会”,又称“牛津团契”。参加者有教会、医院、学校、海关、邮政、公司等处热心求道领袖多人。聚会的程序依次是静默、祈祷、唱诗、读经、交换经验、讨论、默祷散会。第一次聚会人数为20人,至该年10月第一周增至50人。该团契为教区团契工作的试点,目的是在全教区各联区开展团契工作。后由教区宗教教育部干事吴廷扬牧师在1937年1月的教区三十六届议会上报告开办团契之目的,并要求各联区在该年设立基督徒团契会一所。26

1937年6月,为重建城西堂主日学校,教区组建“温州城西总会中心主日学校重建会”,设立委员有孙光德牧师,爱乐德牧师,施德福院长,汤复三牧师,卢源生牧师,吴廷扬牧师,朱肖雅先生等。公举爱乐德牧师为主任,汤复三牧师副之。27于1939年3月兴工重建,不日建成巍峨庞大之校舍、高耸去表之钟楼。

为了提高信徒的素质,城西堂开展“民众宗教教育”。于1937年分别开始民众识字运动和主日识字运动。民众识字运动开办“中华循道公会城西联区民众学校”,招收20-40岁男女,以夜校形式,每日入班读书1-2小时,1-2个月毕业。主日识字运动是希望一般不识字的信徒,携带圣经、圣诗,于每主日下午二时起举行主日识字班,由教区宗教教育部选定主日经句、编印教义,推举受过教育的信徒教授,使之熟读背诵并能明白经义。28

1936年11月1日,温州城西联区布道团成立,由吴廷扬等12人负责,定于每主日礼拜后出发到各乡镇布道。布道分为四个步骤:(1)征求会友;(2)小组班会;(3)预备会友;(4)布道大会。29

为使信徒得到全面的牧养,温州教区以城西堂为始,于1937年进行基督化家庭运动。教区宗教教育部派定教牧师、义务教士、实友等,每逢礼拜四、五、六晚七点至九点,到各信徒家中轮流布道、查经、并训导家长举行家庭礼拜,注意儿童对宗教的兴趣。30

在这一时期,孙光德牧师对于温州教务的发展有诸多贡献。1938年孙光德牧师首次卸任回国之时,《夏铎》月刊作了以下评价:“温州教区长兼本报社长孙光德牧师来华十又四载,对于教务,异常努力,创办神学,造就传道人材,注重宗教教育,培植信徒知识,组织青年班,诱导青年归主,提倡家庭礼拜,鼓励教友热忱,举办布道团,宣扬圣道,引人信主,主办夏铎月刊,藉文字推扬福音,产生中华差遣会,使僻壤同胞,得聆真道,设立教牧师瞻养会俾告老教牧师得以瞻养,发起监狱布道,使身居囹圄的囚徒,亦能革心悔改,其功绩卓著,罄笔难书,兹以回国在兹,志此以资纪念。”31

继孙光德牧师之后,另一位名牧就是爱乐德牧师。在其任教区长(后任差会代表)期间,虽几经日军袭击造成的混乱现象。但他重视教务,统一整合温州教会崇拜,于1943年出版《实用崇拜简礼文》专供温州教会使用。于1940年任浙东神学院院长,为温州教会培养一大批教牧人员。

该时期温州本地牧师在教区中的地位已逐渐重要起来。汤复三和卢源生两牧师32在教区任教区主席和会长职,在教务上与西牧开始合作。1934年开始,吴廷扬、盛旭初、陈涤氛等在教区宗教教育及文字工作中崭露头角。吴廷扬牧师刚从武昌学成回温,就被重用,任温州循道公会宗教教育部干事,并于1937年任《夏铎》月刊主编。盛旭初先生于1934年开始任“儿童宗教教育部”干事兼秘书33,后又任教于浙东神学院,并曾担任艺文小学校长34,并主编《浙东教会通讯》。陈涤氛女士从1932年开始担任城西堂儿童主日学启蒙科;于1934年襄助唐恩祺教士创办“儿童宗教教育部”,并任干事35;于1936年参与创办“温州教区宗教教育部”,并任干事36。汪仁、谢圣弢牧师于1940年代先后在温州教区内任教区主席。

1950年9月6日,温州基督教最后一批英国传教士离温赴沪,准备回国,分别是循道公会差会代表爱乐德(W. R. Aylott)、女教士汤克谐(L.Tucker)以及白累德医院护士长狄兰仙(N.Gedye)等。37代表由西牧主导教会的时期结束,继而完全由本地华牧接手38。

四、革新自治时期(1951-1966)

1950年9月23日,中国基督教“三自”宣言发表,温州谢圣弢牧师率先签名拥护,事后发动信徒继续签名拥护。39从此,城西堂与温州众教会一样进入革新自治时期。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城西堂逐渐进入新中国建立后的教会思想改造中,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三自革新运动、控诉美帝运动、反右斗争、教会大联合及至在文革初期教堂大门关闭为止。

《天风周刊》于1951年1月20日报导:

“[天风社讯]温州基督教联合会于去年十二月十七日下午假城西街循道公会大礼拜堂,召开抗美援朝革新签名大会,到各教会学校医院等十四单位计四千余人,由联合会会长董鸣皋牧师主席,谢圣弢牧师主讲革新运动,徐汉民先生主讲抗美援朝运动,政府代表许宝仑郁宗鉴亦相继发言,会场情绪极为热烈,为温州教会空前盛举,当场并通过六项爱国公约。最后报告宣言签名人数已达三千八百九十人。查温州市区基督徒约有七千人,该会决争取目标为五千人,现仍在继续进行中。”40

1952年1月13日,“在温州市城西街循道公会大礼拜堂,召开了三千八百人的控诉大会,控诉帝国主义份子利用宗教侵略中国的罪行。”控诉主题有“英帝国主义七十三年来利用温州循道公会侵略中国的罪行”、“帝国主义分子、英国循道公远东干事饶永康的侵略罪行”、“帝国主义利用教育进行文化侵略的罪行”、“帝国主义利用‘属灵派’进行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帝国主义分子破坏三自革新运动的罪行”等。41

1958年5月26-27日,温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扩大会议召开,主要讨论联合礼拜问题,决定:“合并后,原来的宗派名称应取消;人事要统一,不分派别,要按照事工和各人的才能安排人事;房屋、财产、经济要统一,实行统筹统支;组织形式要统一,一切不利于社会主义的规章制度要彻底改革;教会的地址,以地区适中为原则;对于信仰,互相尊重,洗礼、浸礼、蒙头、守安息日均自由,但圣餐决定每月一次;为了清洁卫生,行圣餐时主张用多杯的方法。”42

同年7月第一个主日43,教会进行大联合,先行将六个教派集中在总堂(城西堂、仓河巷堂、花园巷堂、永光堂、头梳脑堂、西城下堂)活动,继将六个总堂合并,集中在城西堂活动。44仅余的城西堂聚会也并不能供养当时信徒的需要,讲道也逐渐变成了政治演讲。1966年9月16日,红卫兵关闭城西堂,教牧人员受批斗,整个教会活动完全停顿。45“教堂被封闭占用,圣经、诗歌和宗教书刊均被作为迷信品烧毁,出现三无(无圣经、无圣职、无教堂)教会。”46

引用:

1 偕我会(United Methodist Free Churches)为英国循道会(Wesleyan Methodist Church)之一派,于1857年建立。1907年偕我会与同宗的圣道会(Methodist New Connexion)、美道会(Bible Christians)合并称为“圣道公会”(United Methodist Church Mission,U.K.)。1932年,英国圣道公会又与循道会(Wesleyan Methodist Church)、循原会(Primitive Methodist Church)联合,称为“英国循道公会”(The Methodist Church, U.K.)。文国伟著,《循道卫理入神州》,(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1995年初版),第10-12,14-15,59-60页。

2 Grace Stott, Twenty-six Years of Missionary Work in China,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ion,1898,pp10.

3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香港: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1998年7月,第58页。

4同上。

5 Edited by D. MacGILLVRAY: 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1807-1907) ,Shanghai: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907,pp131.

6同上。

7 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13 (1882),pp465.

8 苏路熙著,《乐往中国》,吴慧译,2007年8月,未正式出版,第28页。

9 现存城西堂。

10吴廷扬编,《夏铎——中华循道公会温州宁波两教区月刊》,第一卷第九、十期,(温州循道公会宗教教育部夏铎月刊社,1938年1月1日),第30页。

11 摘自《重建圣殿记》。

12 W.E. Soothill, A Mission in China,(Edinburgh and London: Oliphant, Anderson & Ferrier,1907),pp200.

13 W.E. Soothill, A Mission in China,(Edinburgh and London: Oliphant, Anderson & Ferrier,1907),pp206.

14 汪起霞、陈梅豪、郑求是提供资料,苏虹整理,“施德福与白累德医院”,《温州文史资料(第三辑)》,第140页。

15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香港: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1998年7月,第82-83页。

16汤清著,《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2001年7月再版,第463页。

17文国伟著,《循道卫理入神州》,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1995年初版,第10页。

18 《浙江青田基督教会之创始及自立经过的报告》,青田基督教自立会同工编印初稿,1954年,第7页。

19中华续行委办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3期,商务印书馆,1916年,第续92页。

20吴廷扬编,《夏铎——中华循道公会温州宁波两教区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创刊号),(温州循道公会宗教教育部夏铎月刊社,1937年1月1日),第47页。

21 现城西堂信徒,又称陈棣芬、沈棣芬。

22 <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33年,第193页。

23盛旭初编辑,《温州循道公会儿童宗教教育部一九三四年度工作报告》,(温州循道公会儿童宗教教育部,1935年2月出版),第6、10页。

24吴廷扬编,《夏铎——中华循道公会温州宁波两教区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创刊号),(温州循道公会宗教教育部夏铎月刊社,1937年1月1日),第46页。

25吴廷扬编,《夏铎——中华循道公会温州宁波两教区月刊》,第一卷第九、十期,(温州循道公会宗教教育部夏铎月刊社,1938年1月1日),第36页。

26吴廷扬编,《夏铎——中华循道公会温州宁波两教区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创刊号),(温州循道公会宗教教育部夏铎月刊社,1937年1月1日),第49页。

27吴廷扬编,《夏铎——中华循道公会温州宁波两教区月刊》,第一卷第六期(夏季特大号),(温州循道公会宗教教育部夏铎月刊社,1937年6月),第38页。

28同上书,第54-55页。

29同上书,第54页。

30同上书,第55页。

31吴廷扬编,《夏铎——中华循道公会温州宁波两教区月刊》,第一卷第九、十期,(温州循道公会宗教教育部夏铎月刊社,1938年1月1日),第37页。

32 两位牧师的生平行述将另撰文详述。

33盛旭初编辑,《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浙江温州教区儿童宗教教育实施计划大纲,(温州循道公会儿童宗教教育部,1934年2月出版),第3页。

34 《宁波循道通讯》第十期,1948年3月。

35盛旭初编辑,《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浙江温州教区儿童宗教教育实施计划大纲,(温州循道公会儿童宗教教育部,1934年2月出版),第3页。

36吴廷扬编,《夏铎——中华循道公会温州宁波两教区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创刊号),(温州循道公会宗教教育部夏铎月刊社,1937年1月1日),第47页。

37支华欣编著,《温州基督教》,浙江省基督教协会,2000年5月,第7页。

38 见附录一《城西街循道公会1950年工作人员名册》。

39支华欣编著,《温州基督教》,浙江省基督教协会,2000年5月,第101页。

40 《天风周刊》第十一卷第二期(总247号),1951年1月20日,第11页。

41 《天风周刊》1952年第5期(总300号),1952年2月9日,第8页。

42《天风》1958年第18期(总561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58年9月22日,第21页。

43同上。

44支华欣编著,《温州基督教》,浙江省基督教协会,2000年5月,第41、101页。

45同上书,第 42页。

46同上书,第43页。

注:

以上历史摘自《基督教温州市城西堂简史》(陈丰盛)

文物保护


城西基督教堂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1898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位于鹿城区城西街73号。由美国传教士索毕庆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后焚毁,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占地面积1578平方米,坐西朝东。包括前后大堂(礼拜堂)、小堂(福音堂)及中式用房十二间。大堂具哥特式建筑风格,高13.45米,脊顶设十字架,肃穆宏丽。建造及装饰十分考究,富有宗教色彩。为温州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堂。堂内现存石碑2通:刻于1898年的《重建圣殿记》和1938年的《温州循道公会六十周年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