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

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




图书信息


书 名: 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作 者:鲁西奇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1年1月1日

ISBN: 9787101076394

开本: 16开

定价: 76.00元

内容简介


《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全面考述了汉魏六朝、唐宋以及元明清时期汉水流域治所城市(及部分非治所聚落)的建城过程、城郭规模与形态、城郭内外之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划;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就汉魏六朝时期从散居向聚居的演变以及城居与村居的对立,唐宋时期特别是唐代地方城市中里坊制之实施情形及其实质,明清时期治所城市城墙内外街区的功能分划及其原因等问题展开了较深入的讨论,形成了一些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之认识的观点。

作者简介


鲁西奇,1965年生,江苏东海人。1982年入武汉大学历史系学习,1995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9-2007年在武汉大学历史系工作。2007年5月起,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出版专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又有译著《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与社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协商:中古契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图书目录


《水经注》所见汉水流域的城邑聚落及其形态

一、问题之提出: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的聚落形态

二、《水经注》所见汉水上游地区的聚落形态

(一)《水经注》所见汉水上游城邑戍堡考述

(二)3-6世纪汉水上游地区的聚落形态:以“城居”为主

三、《水经注》所见汉水中下游地区的城邑聚落

(一)《水经注沔水中》所见汉水中下游城邑聚落考

(二)聚居与散居:著籍户口与非著籍户口的居住方式

四、《水经注》所见南阳地区的城邑聚落及其形态

(一)《水经注》卷三一《洧水》所见城邑聚落

(二)《水经注》卷二九《比水》所见城邑聚落

(三)《水经注》卷二九《湍水》所见城邑聚落

(四)《水经注》卷二o《丹水》所见城邑聚落

(五)汉魏六朝间南阳地区的聚落形态及其变化

五、讨论:汉魏六朝时期聚落形态的差异及其演变

(一)日本学者的论点:从“城居”向“村居”演化

(二)两汉时期汉水流域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的聚落当以规模较小的散村为主

(三)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民”与“蛮”在聚落形态上的差异:“华夏居城郭,夷蛮居山谷

唐宋时期汉水流域州县城的形态与空间结构

一、引言:唐代地方城市中是否普遍存在封闭式的里坊制

二、唐宋时期汉水流域州(府)城考

三、唐宋时期汉水流域的县城考述

四、结语与讨论

(一)本文所用资料与研究方法之检讨

(二)城郭之有无、沿用与新筑

(三)罗城之兴筑、拓展与里坊制的推行及其实质

(四)城下街区的出现与“市”的位置

明清时期汉水流域府、州、厅、县城的形态与空间结构

一、引言:城墙内的城市?

二、城墙内外: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地区府、州、县城的形态与结构

(一)三个府城:安陆(承天)、汉阳与德安

(二)三个州城:荆门、沔阳与随州

(三)六个县城:京山、天门、潜江、汉川、应城、云梦

(四)讨论:平原地区府、州、县城的规模、形态与空间分划

三、山城及其河街:明清时期汉水上游部分府、州、

厅、县城的形态与空间结构

(一)两座府城:郧阳府、兴安府

(二)十一座县城:房县、竹山、竹溪、保康、郧西、上津、平利、洵阳、白河、石泉、紫阳

(三)两座厅城:汉阴厅、砖坪厅

(四)讨论:山区治所城市的规模、形态与空间结构

四、“双子城”:明清时期襄阳府城一樊城镇与光化县城一老河口镇的空间结构

(一)襄阳府城与樊城镇

(二)光化县城与老河口镇

(三)复式城市的形成及其意义

五、结语与讨论

(一)本文所用资料与研究方法之检讨

(二)明清时期地方城市形态演化的两个方向

(三)城墙:威权的象征

(四)城墙内外:城市的空间分划及其意义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