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城堡建筑艺术

城堡建筑艺术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城堡建筑艺术


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氏族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也给原始建筑艺术带来了新的巨大成就,这就是耸立在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基础之上的城堡建筑艺术的出现。

石灰和土坯是龙山文化时代广泛应用的两种新型建筑材料。在龙山文化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修建房屋,除了自然木棍和茅草之外,还谈不上有什么建筑材料。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发明了日晒土坯,认识并烧制出石灰,从而才有了两种最早的建筑材料。可以说,从这时开始才有了真正的建筑。

龙山时期的房屋建筑,在考古学上称作“白灰面建筑”。它是在房屋内的居住面,以及内墙根处,都普遍地抹上一层白石灰面,使屋内显得洁白、干净、美观,而且还有防潮、防虫等作用。与仰韶时期的硬土面或红烧土面建筑相比,白灰面的应用,显然是原始建筑艺术上的一个重大进步。这样的房子,在黄河中上游龙山文化中十分流行,河南龙山文化、陶寺龙山文化和客省庄二期文化的许多遗址里都发现有白灰面房子。河南临汝煤山遗址发现了 30 余座龙山文化的房子,地面一般都涂有白灰面,其中的 6 号长方形连间房子,居住面上的白灰面多达 5 层,表明经过多次修整和使用。在汤阴白营遗址晚期发掘的 46 座房子,地面也普遍抹有白灰面。永城黑堌堆发现的一座残存 4 间相连的方形房址,室内居住面也都是白灰面。后岗遗址同样也发现了许多圆形白灰面房屋。除白灰面房子以外,考古发现还有烧制石灰的窑、生石灰料和大量剩余的熟石灰,表明龙山时期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烧制石灰的技术。

白灰面房屋的出现,也为房屋内部装饰开辟了新开地。在陶寺遗址的白灰面上,发现有刻划的几何形图案。在山西石楼、陕西武功赵家来和浒西庄、宁夏固原等地的白灰面上,还发现有用红彩画的墙裙壁饰,表明建筑美已开始被人们认识了。

土坯,这种日晒干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作用。考古发现表明,土坯的应用也是中国原始建筑艺术上的一个重要成就。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中已较多地使用土坯来建筑墙壁,在河南龙山文化的许多遗址里,都曾发现过土坯墙的房子。那时的土坯大小无一定规格,一般都比现在的土坯要大要厚。土坯墙比木骨泥墙具有更大的强度和耐久性。土坯的应用,不仅增加了墙体的载重力,同时,由于墙体厚度增加,房屋的保暖性也随之增强。

夯土建筑也是龙山文化时代普遍出现的新型建筑。把细腻的黄土经过层层夯筑捶打,使之变得更加坚固结实,这是黄河流域氏族先民首先发明创造的一种新的建筑方法。考古发现最早的夯筑建筑,是陕西蓝田泄湖遗址中仰韶晚期的一座房基的夯筑地面。这一发现表明,夯筑技术的发明至少已有5000 年历史。龙山文化中,夯筑技术不但用来建筑地面,还用来建筑房基和墙壁。河南龙山文化的安阳后岗遗址里,就发现许多夯筑的圆形房屋,它们都建筑在一个比周围地面稍高的夯土台基上,有的台基夯筑多至五六层,然后在台基上挖槽或不挖槽筑墙,墙也是选用纯净的细土层层夯筑而成,室内地面都垫土后经过夯打。山东龙山文化的日照东海峪遗址中也有建筑在长方形夯土台基上的房屋。龙山文化的夯土建筑,为中国古代传统高台基建筑提供了先例。中国历代统治者的宫殿都是建筑在高大的夯土台基之上,以显示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一传统正开源于龙山时代的夯土台基建筑。

夯筑技术的创造是氏族先民长期在黄土地上定居生活的必然产物,是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土建营造经验,在充分认识了黄土特性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它的创造是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一个重大进步,而它的普遍应用使得修建大型建筑,特别是城堡建筑成为可能。

新的建筑技术和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也促进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村落建筑的发展。这时的村落,面积一般都较大,居住时间较长。村落内房屋密集,纵横排列整齐,不见有中心广场,也没有处于突出地位的大型房子。村落里还有道路、水井、窖穴和窑场。村落外围一般都修筑有土围墙或石砌围墙,作为村落的防卫设施。在黄河中游各地还出现了窑洞建筑,陕西武功赵家来遗址的窑洞外修建有一圈夯土围墙,已具有今天仍广泛流行于黄土高原的窑洞形式。在南方许多地方仍然流行着干栏式建筑村落。村落附近还修建有大型土筑祭坛。1987 年在浙江余杭县瑶山遗址发掘的良渚文化祭坛,就是一座用多色土堆筑的大型宗教建筑。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堡建筑。

1977 年,在河南省登封县告成镇西约一公里的一个叫“王城岗”的台地上,发现了距今约 4000 年左右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夯筑城址。城址为东西并连两座,平面呈方形,周长约 300 余米。城墙用夯土筑成,墙基非常坚固,仅墙基槽口就宽达 4 米多。南墙基发现一处作城门用的缺口。城内中部和西南部较高地带发现大片夯土建筑遗迹,并有填埋人牲的夯土奠基坑。城内发现有青铜器残片和带刻划符号的陶片。反映出当时已有较高的文明水平。

同年,在河南淮阳县发现一处龙山文化晚期城址。该城位于淮阳县城东南 4 公里大朱庄西南一个叫“平粮台”的土台上,土台高出附近地面 3—5米以上。城址平面为正方形,长宽各 185 米,周长 740 米,城墙残高约 3 米多。采用小版夯筑法修建。在南北城墙上各发现城门一座,南城门两侧有对应的门卫房,系土坯砌墙。城内发现十几座土坯墙的高台建筑,并出有铜渣等冶铜遗物,还有多处榫口套接的陶排水管道,表明已有了城市排水系统。

近年来,在河南郾城郝家台又发现一座龙山文化晚期的古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 220 米,东西宽 164 米,4 个城角保存较好。城内发掘出成排的房基,有的还铺有木地板。1992 年在河南辉县盂庄发现一座面积达 16万平方米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古城址。城址平面呈正方形,边长 400 米。为中原地区发现的最大一座龙山文化城址①。

① 《辉县盂庄发现龙山文化城址》,《中国文物报》1992 年 12 月 6 日一版。

在黄河下游也有龙山晚期的城址。70 年代,在山东寿光边线王村北发现一座有内外城的龙山文化城址,外城为圆角方形,边长约 240 米,四面城墙中间各开一道城门。城墙夯筑而成,有的夯面上还铺有一层细沙,夯印有椭圆形和长条形两种,估计夯具多为河卵石或木棍。内城在外城中部稍偏东南,呈圆角方形,边长约 100 余米,四面城墙中间也开有门道。城墙下还有奠基的人牲和牺牲。

近年,在济南附近的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又发现了山东龙山文化的城址。城平面近方形,东、南、西三面城垣比较规整,北面城垣弯曲并向外凸,城垣拐角呈弧形。城内东西宽约 430 余米,南北最长处 530 米,面积约 20 万平方米。城墙系挖基槽分层夯筑而成,四面墙基还完整地保留在地下。城子崖城址是迄今发现的这一时期最大的城址。新近,在山东邹平丁公村也发现一座面积为 10 万平方米的方形城址,四周城垣比较规整,保存较好。

1992 年,在长江中游南岸的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发现一座圆形城址。城外有护城河。城的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座城门,把夯土城墙分为四段。城内中央有数座巨大的夯土台基,至今保存基本完整。它的建筑年代上限为屈家岭文化中期,下限为屈家岭文化晚期,即距今 4700—4000 年之间①。这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座城址,它对研究中国城市和文明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龙山文化时代的这些城堡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有高耸的夯土城墙环绕,形成一道坚固严密的屏障;城内是面积巨大的建筑群,既有高大的夯土台基建筑,也有小型建筑,还有先进的建筑设施,城内建筑有统一的布局,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城外围绕着一条护城河,既可为城内提供水源,又起着城堡的防卫作用。不论从总体、结构和布局等方面看,这些城堡建筑都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村落建筑。在总体上,城堡表现出的是有一定规模的宏大气势。尤其是高大的夯土城墙,具有一种雄壮威严的建筑美,它既是城堡不可缺少的屏障,也是城堡的象征。如果说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那么城堡建筑的出现则是建筑艺术上的一个飞跃。它集中了当时全部建筑成就,是龙山文化时代最高水平的建筑艺术。然而城堡的出现却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城堡是氏族社会解体、国家产生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