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陈毅市长

陈毅市长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陈毅市长


1 中国电影(1981年,黄佐临导演)

陈毅市长,电影名,著名剧作家沙叶新所著的话剧,1981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这部电影主要剧情为: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陈毅(1901—1972)同志带着满身的战火硝烟出任新中国首任上海市长,当时的旧上海,满目疮痍,积难重重,工厂倒闭,商店关门,粮煤奇缺,失业人口剧增……刚解放的上海确实是个烂摊子;陈毅同志以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依靠工人阶级、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正确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陈毅为上海的复兴与发展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中文名:陈毅市长

外文名:Mayor Chen Yi

其它译名:市长陈仪

出品时间:1981

出品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黄佐临、罗毅之、傅敬恭

编剧:沙叶新

制片人:丁里、陈荣轩

类型:剧情,历史

主演:魏启明, 章非, 王熙岩, 诸葛明, 许承先

片长:2749米

上映时间:1981

对白语言:普通话

色彩:彩色



^基本信息


编剧:沙叶新(根据所作同名话剧剧本改编)

上映:1981年

色彩:彩色

片长: 2749米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类型:剧情片

本片以异于一般故事片的结构,概括上海解放伊始,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陈毅同志出任上海市长期间,所经历的不平凡的战斗生活。多方面地刻画了陈毅同志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主创人员


总导演:黄佐临

导演:罗毅之、傅敬恭

摄影:邱以仁、周宰元

美术:徐润、莫少江

作曲:沈利群

录音:刘广阶、卢学翰

剪辑:吴树葫

化妆:张荣妹、陶美春

服装:丁淑兰、吕经国

道具:龚焰、任培毅

照明:杨义孝

置景:郑海江

副导演:刘同标、陈体江、陆健真

副摄影:应日隆

特技设计:陈继章

特技摄影:周浩斐

制片主任:丁里、陈荣轩

演奏:上影乐团

指挥:陈传熙

联合摄制: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人民艺术剧院

^主要演员


魏启明——陈毅

章非——傅一乐

王熙岩——童大威

诸葛明——夏灏

彭荫泰——张排长

王国京——小刘

王祥普——顾充

姚明荣——周放曙

钱史梅——朱静

闵惠琴——何淑芳

陈钟熙——陶慕朱

向瑾——管家

石静——裴云芳

吴锡纯——关老板

罗若兰——买药妇女

许承先——齐仰之

袁之远——张大爷

陆燕芳——陈小妹

周志俊——魏里

赵家彦——徐根荣

杨绍林——金海

孙毓才——彭一虎

王善树——老韩

^剧情简介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带着战火硝烟的陈毅(1901年—1972年)在第二天,便以市长的身份接受了以国民党代市长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官员的投诚。

当时的旧上海,满目疮痍,积难重重,工厂倒闭,商店关门,粮煤奇缺,失业人口剧增……刚解放的上海确实是个烂摊子。

陈毅以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依靠工人阶级、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正确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6月中旬的一天,陈毅带领工业局长顾充到国华纱厂经理傅一乐的家中,借赴宴的机会,深刻地阐述了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政策,使这个对共产党抱着怀疑、观望态度的民族资本家理解了党的政策,增强了经营纱厂的信心,为恢复生产尽了自己的力量。

秋天,上海市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场开业了,陈毅市长亲临现场了解情况。当得知市民缺乏盘尼西林等药品时,他夜访化学工业专家齐仰之,与之共商试制盘尼西林、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的大计。

陈毅在工作中,事事以革命利益为重。为减轻国家负担,他说服自己的老丈人从上海返回了家乡。军长童大威犯了错误,他毫不留情给予严厉的批评;而对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魏里的一次差错,他则耐心进行团结教育。

1950年,他借旧历年的机会,带着傅一乐到工人徐根荣家拜年,用工人吃豆渣的事例教育了傅一乐,调整了劳资关系。

初夏的一天,他又以“比伤疤”的生动事例,教育了居功自傲、向党伸手的师长彭一虎……就这样,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陈毅为上海的复兴与发展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1950年国庆,当全市市民兴高采烈欢庆建国一周年时,陈毅接受党中央指示,调离上海。他以更加高昂的革命姿态,又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幕后花絮


影片由舞台剧改编,保留了原话剧十场戏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但又突破舞台框框,使戏剧场面电影化。在陈毅形象的塑造上,创作者不从模仿外形上入手,而从自我出发,主张用“低调”,不去“表演”,力求演人,不演“神”,从而成功地展示了陈毅的气质、广阔襟怀和乐观主义风采。

该片在情境与性格对比上十分强烈,它充分地巧妙地运用了这种对比,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矛盾与人物关系中,人物一出场就进入真正的戏剧性情境。

主要演员牢牢地把握住了每场戏的戏核,准确、具体地扣住了人物的心理动作,在生动地细节和语言处理上,着意刻画,力求传神,极富表现力,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的性格与精神。

影片注重情境与人物性格的强烈对比,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矛盾和复杂的关系中,并细致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的性格与精神。

^人物简介


陈毅(1901.08.26—1972.01.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1954~1972)兼外交部部长(1958~1972),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随南昌起义部队南进,1928年4月与毛泽东会师于井冈山,参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

抗日战争时期,他任新四军代军长,领导开辟苏南、苏北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军长、华东军区司令员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参与组织领导了淮海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参与指挥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上海等地的战役。

早在建国前,陈毅就参加接待了赴延安的美军观察组。1944年底,他受毛泽东委托,就美总统特使赫尔利调解国共矛盾问题研究对策,主张不接受美蒋条件,采取既不妥协也不破裂的政策,以待时机。这一建议被毛泽东所采纳;建国后至1958年任上海市市长。

1958年起,他作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积极贯彻执行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外交政策思想,参与制订新中国长远的外交战略方针,协助周恩来参与了一系列重要外交活动。

1952年10月,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出席苏联共产党第19次代表大会,会晤斯大林。

1954年10月,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出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顺访波兰。

1955年4月,作为周恩来的主要助手和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赴万隆出席亚非会议。

1958年2月,首次以副总理兼外长身份随周恩来对朝鲜进行友好访问,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事宜作了妥善安排。1960年,陪同周恩来或单独率团先后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蒙古、阿富汗等国,签订了中国同尼泊尔的友好条约和经济协定、中国同柬埔寨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国同蒙古的友好互助条约以及中国同阿富汗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1961年5月至1962年5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讨论和平解决老挝问题,促使会议达成协议,签订了《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和《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的议定书》。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应邀参加肯尼亚独立庆典,并陪同周恩来访问非欧亚14国,实现了新中国领导人对非洲大陆的第一次访问。

1964年4月至1965年6月,为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奔波于雅加达、开罗、阿尔及尔之间。当东道国阿尔及利亚发生政变使会议搁浅后,参与磋商,强调亚非团结,反对分裂,促使达成会议延期的协议。

此外,他还多次出访亚非国家,仅对缅甸一国,即达10次之多。其中1963年春和1966年春,先后陪同刘少奇对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1965年9月在北京发表著名的记者招待会讲话,阐述中国对一系列国际问题的看法,表明中国外交的严正立场,在国内外均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同林彪、江青集团破坏外交工作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1969年,受毛泽东委托,主持“四元帅(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国际形势座谈会”,写出《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和《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书面报告,认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美、苏单独或联合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在当时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据此,向周恩来提出利用国际有利形势开展工作的具体设想,成为毛泽东打开中、美关系战略决策的前奏。

周恩来对陈毅的外交才干和风格曾作如下评价:他在对外活动中有鲜明的特色和独到之处;他思路开阔,知识深广,眼力敏锐,胆略超人,言谈中往往有新创造、新境界。

1972年1月6日,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享年71岁;毛泽东亲自出席了他的追悼大会。

2 沙叶新同名话剧

陈毅市长,十场话剧名,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创作于1980年,1981年公映并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这部话剧主要剧情为: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陈毅(1901—1972)同志带着战火硝烟的陈毅出任新中国首任上海市长,当时的旧上海,满目疮痍,积难重重,工厂倒闭,商店关门,粮煤奇缺,失业人口剧增……刚解放的上海确实是个烂摊子;陈毅同志以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依靠工人阶级、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正确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陈毅为上海的复兴与发展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基本信息


十场话剧《陈毅市长》作者沙叶新,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保留剧目,创作于1980年,首演于1981年,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于其广泛的观众认可度和跨越时空的舞台感染力,话剧《陈毅市长》描写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在上海解放初期当上海市长期间的工作、生活和思想风貌。

《陈毅市长》共有十场,每一场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好比一个葫芦,全剧便是由10个葫芦串成的,这就是所谓“冰糖葫芦”式结构;其主要剧情为:上海解放前夕,陈毅领导的第三野战军在江苏丹阳司令部所在地,召开干部会为解放进驻上海作准备;“冒险家的乐园”——上海是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上海解放,我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是所接管的却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当时的上海,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又面临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进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时来偷袭轰炸,暗藏的国民党特务反动派进行破坏捣乱,社会秩序混乱,垃圾成山,社会垃圾也多得怕人;帝国主义曾狂妄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

在党的领导下,身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的陈毅,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帝国主义的预言破产了。

^人物简介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红军长征后,留在赣粤边区领导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组建新四军,建立起苏皖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率领华东野战军抗击国民党五十万正规军,指挥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参与组织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担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军委军委副主席等职;1972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出席了追悼大会。

陈毅同志戎马一生、战功卓著;曾多次在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刻身负重任,以百折不挠和实事求是、开拓前进的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深得党和人民的信赖。

^剧情简介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带着战火硝烟的陈毅(1901—1972)便以市长的身份接受了以国民党代市长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官员的投诚。当时的旧上海,满目疮痍,积难重重,工厂倒闭,商店关门,粮煤奇缺,失业人口剧增……刚解放的上海确实是个烂摊子。

陈毅以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依靠工人阶级、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正确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6月中旬的一天,陈毅带领工业局长顾充到国华纱厂经理傅一乐的家中,借赴宴的机会,深刻地阐述了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政策,使这个对共产党抱着怀疑、观望态度的民族资本家理解了党的政策,增强了经营纱厂的信心,为恢复生产尽了自己的力量。

秋天,上海市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场开业了,陈毅市长亲临现场了解情况。当得知市民缺乏盘尼西林等药品时,他夜访化学工业专家齐仰之,与之共商试制盘尼西林、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的大计。

陈毅在工作中,事事以革命利益为重。为减轻国家负担,他说服自己的老丈人从上海返回了家乡。军长童大威犯了错误,他毫不留情给予严厉的批评;而对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魏里的一次差错,他则耐心进行团结教育。

1950年,他借旧历年的机会,带着傅一乐到工人徐根荣家拜年,用工人吃豆渣的事例教育了傅一乐,调整了劳资关系。

初夏的一天,他又以“比伤疤”的生动事例,教育了居功自傲、向党伸手的师长彭一虎……就这样,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陈毅为上海的复兴与发展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1950年国庆,当全市市民兴高采烈欢庆建国一周年时,陈毅接受党中央指示,调离上海。他以更加高昂的革命姿态,又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作者简介


沙叶新,1939年生于南京,回族;当代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1956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妙计》,次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61年大学毕业后进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学习,1963年秋分配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后任院长。

主要剧作有:《一分钱》(1966年)、《焦裕禄》(与人合作)、《约会》(1978年)、《假如我是真的》(与人合作,1979年)、《马克思“秘史”》等。

1978年起,开始搜集有关陈毅同志的生活素材,1979年写成十场话剧《陈毅市长》,1980年剧作上演、发表;《陈毅市长》获全国优秀话剧创作奖和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其代表作《陈毅市长》反映上海解放之初,陈毅出任新中国的首任上海市长。他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一个满目疮痍、混乱不堪的大城市,初步得以治理,人民开始安居乐业。

著名演员魏启明饰演的陈毅市长坚毅沉着,有着高瞻远瞩的的大将风度,又有着幽默风趣的诗人气质。仿佛是谈笑之间,就将一件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处理妥贴,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品质与才能。

^话剧选场


^话剧《陈毅市长》选场(《语文》课文)

选自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三课。

上海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二十五课。

^课文原文

齐仰之 (极不耐烦地)谁?……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吗?……知道!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朋友?工作的时候只有化合、分解、元素、分子量是我的朋友!

……

齐仰之 (为难地)好吧。不过,我只有三分钟的空闲。

陈 毅 三分钟?

齐仰之 对。

陈 毅 可以,决不多加打扰。

齐仰之 请。

[齐仰之请陈毅进屋。]

陈 毅 (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这里?

齐仰之 对,好多年了。

陈 毅 我倒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齐仰之 (高兴地)不不,过奖了,过奖了!

陈 毅 不过刘禹锡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

齐仰之 (笑)陈市长真是善于笑谈。

陈 毅 (看到墙上贴的条幅,念)“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齐仰之 (看表)有何见教,请说吧。

陈 毅 (也看表)真的只许三分钟?

齐仰之 从不例外。

……

陈 毅 好好好。这次我趋访贵宅,一是向齐先生问候,二是为了谈谈本市长对齐先生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齐仰之 哦?敬听高论。

陈 毅 我以为,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齐仰之 什么?我齐仰之研究化学四十余年,虽然生性驽钝,建树不多,但举凡化学,不才总还略有所知。

……

陈 毅 说来话长,片刻之间,难以尽意,还是改日再来,改日再来。

[陈毅站起,假意要走,齐仰之连忙拦住。]

齐仰之 不不不,那就请陈市长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

陈 毅 要不得,要不得,齐先生是从不破例的。

齐仰之 今日可以破此一例。

陈 毅 可以破此一例?

齐仰之 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要问个明白。请!

[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

陈 毅 好,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

齐仰之 共产党人的化学?唷,这倒是一门新学问。

……

齐仰之 没关系,我们可以秉烛夜谈。

陈 毅 再谈多久?

齐仰之 (扯下“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字条,撕得粉碎)三天三夜。

陈 毅 不,我马上要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到“齐仰之请陈毅进屋”),陈毅突破齐仰之“不接待的防线”,进了齐仰之的家。

第二部分(到“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陈毅突破齐仰之“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防线,可以“尽情尽意言之”

第三部分(到本场终),陈毅请齐仰之主持筹划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齐仰之大喜。

^矛盾冲突

陈毅深夜来访,齐仰之闭门不纳,这是矛盾冲突的第一回合。性格刚毅的陈毅市长,坚持按门铃,说出自己身份直到他以机敏的言辞“也是为了工作”,巧妙堵住了齐的口,又作出保证后才被请进房间。冲突第一回合以陈毅的胜利结束。

陈毅是有准备而来,齐是不得已接待,因此在矛盾发展的过程中,主动权一直掌握在陈毅的手中。陈毅巧引《陋室铭》博得齐的好感,尽管主人没有让步,但终于请陈毅坐下了。接下来陈毅巧妙采取了“激将法”,齐又请陈毅坐下,这样,陈毅取得了矛盾冲突的第二个回合的胜利。

第三部分中陈毅的论辩富于说服力,引起齐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共鸣。在此基础上,陈毅说明药厂的来意,齐被陈毅的胸怀和诚意感打感动了,也敞开心扉,他们越谈越投机,甚至停电仍要“秉烛夜谈”,还扯下字条,要求谈三天三夜,判若两人,至此矛盾解决了,戏剧冲突有了圆满的结局。

^人物分析

陈毅

对经济建设的极大的热情,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

接收上海致力经济,这场戏中建立药厂等,表现了他在伟大历史转变时刻显示的对未来形势的清醒估计和立志改造旧世界的雄伟胆略。

1. 重视科学,尊重知识分子,礼贤下士,关心群众疾苦,善于做思想工作。

巧引《陋室铭》表示对主人潜心科研的敬意和高超的谈话技巧,显示了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气质,缓和气氛,博得好感。

巧用“激将法”,使齐破例,对齐仰之的“无礼”,宽容大度,讲出“社会若不起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的道 理,又用齐的亲身经历佐证打动了齐的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极善于做思想工作。

体察民情,关心疾苦,爱护人民,揭示其一心为公的“社会公仆”的精神。

2. 性格豪爽直率,幽默诙谐,妙语连珠,机敏睿智,作风平易近人,既不失领导人身份,又给人留下诚恳亲切的深刻印象。普通话中夹有方言,文言。

齐仰之

爱国科学家的形象。

1. 从室内环境布置,深居简出,勤奋刻苦的化学家。尤其字条,说明不尚空谈,极珍惜时间,潜心科研的知识分子。(字条也是矛盾冲突的基本起因)

2. 语言,接朋友电话,用意:一是,表明主人政治态度“与我无缘”。 二是,揭示性格,清高,固执,急躁,质朴,预示冲突是必然的。 三是,交代陈毅曾下帖,显示其诚意。 四是,制造戏剧氛围——老朋友不例外,何况不认识的陈毅。

3. “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问个明白”学者风范,科学态度由此可见。

4. 被陈毅胸怀和诚意感动,敞开心扉,不仅欣然接受办厂之请,还迫不及待主动谈详细计划,甚至停电后,仍要秉烛夜谈,并扯下字条,爱国情怀。

^中心思想

这场戏通过陈毅市长夜访爱国化学家齐仰之,说服并聘请他主持筹建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的故事,表现了陈毅同志对经济建设的巨大热情,重视科学文化,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作风和顽强坚毅,幽默诙谐的性格。

相关分词: 陈毅 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