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陈学俊

陈学俊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陈学俊




院士简历


个人履历

陈学俊,男,热能动力工程学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副校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39年,毕业于重庆的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1941年,在中国工程学会年会上宣读“锅炉制造工艺”论文,并决心投身于祖国的动力工业。

1946年6月,获得美国普渡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

1950年,起担任交通大学专职教授,从此全心全意教学并进行科研工作。

1957年,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响应周总理的号召支援西北,陈教授全家由上海迁来西安,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作至今。

1980年,陈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曾任职务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

西安交通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学报编委会主任。

学术兼职

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华东石油大学名誉教授;

清华大学核技术研究院顾问;

九三学社中央名誉副主席;

1988年到1998年,担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名誉主席。

学术经历


早期国外成果

陈学俊教授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重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当时工作于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锅炉制造工厂。

1941年在中国工程学会年会上宣读“锅炉制造工艺”论文,并决心投身于祖国的动力工业。

1944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陈学俊教授由抗战时的首都重庆乘机经印度加尔各答再乘车至孟买乘船去美国,途径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至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城然后去纽约。

在美国燃烧工程公司工作一年,并以访问工程师的身份参加该公司在美国各地的动力锅炉安装及试运行工作,之后去普渡大学研究院读书,在苏尔保(Solberg)教授指导下,写出“蒸汽动力煤燃烧研究”论文,并于1946年6月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在继续选修几门博士生课程后,毫不留念美国舒适生活及教授的挽留,于1947年春返回祖国,志在为中国工程建设事业服务。

归国后成果

归国后,陈学俊教授在上海中央工业试验所(由重庆迁到上海)任热工实验室主任,同时到交通大学兼任教授,并主编出版国内第一本《热工专刊》。

1950年起担任交通大学专职教授,从此全心全意教学并进行科研工作。

1957年,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响应周总理的号召支援西北,陈教授全家由上海迁来西安,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作至今。

陈学俊教授在1952年国内第一个创办动力机械系锅炉制造专业,1955年至1956年,他开始指导二年制及四年制研究生,并从此在两相流与传热方面理行研究工作。陈教授在国内外首先提出“液膜倒置”现象,首先提出截面含气率在某一范围内可小于容积含气率的新论点(1960年),数年后为外国研究皆可证实。

1980年底至1990年初,螺旋管中气液两相流与传热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陈教授及其研究团体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是超前的,提出国际上第一个卧式螺旋管高压汽水两相流型图以及“液膜影响区”新概念;在国内外首次用激光测量了螺旋管内环状流中液相的局部速度分布,首次提出了上下壁温飞升点的新概念及其计算式。对垂直上升管、并列管、倾斜管及螺旋管的压力降型脉动、密度波型脉动、热力型脉动在高压下进行创造性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判别密度波型脉动的准则式,区分了汽化点处这一新的脉动形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陈学俊教授在1979年主持创建了中国唯一的压力可达超临界压力的汽水两相流实验系统,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进行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集中在汽水两相流流型、流型的转换、沸腾传热及两相流不稳定性,得出一系列新概念及理论模型,他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使得西安交通大学在两相流与传热方面的研究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校之一。也正是由于陈教授及其团队的贡献,使实验室在1990年成为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他担任这一重点实验室主任与40余位研究人员从1990年至1998年进行热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做出卓越的贡献。

陈学俊教授不仅进行基础研究,还出色地进行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如对动力工程及核反应堆工程安全问题。因此他获得5次国家级奖及6次部委省级奖。

陈教授在国内外发表280篇论文,出版14部专著或教材,如蒸汽动力厂、锅炉学、锅内过程、锅炉整体、锅炉原理、锅炉设备、能源工程、两相流与传热、燃气轮机、燃气轮机动力厂、实用汽轮机学、多相流热物理学、汽液两相流与传热基础及热工学底理能基础。

陈学俊教授多次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在1984年、1989年、1994年、1997年、1999年及2005年在西安及北京主持召开6次两相流与传热、多相流与传热国际学术会议,担任会议主席;并多次出席国外有关多相流与传热国际学术会议,或应邀担任组织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员、或作主旨报告,或作为首席科学家,在美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希腊、南斯拉夫、日本及土耳其等国;此外还担任国际三种学术杂志(美国国际多相流杂志;美国国际能源、环境与经济杂志;意大利国际热科学杂志)顾问编委。

在陈学俊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在国家学位制度公布以后,共指导了28位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14位硕士研空生获得硕士学位。在他任教的66年当中,亲自授过课的大学生有2500多名,这些学生毕业后在动力工业中成为专家、教授或副教授,其中有6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所获奖励


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

1988年,国家计委、经委、科委重大贡献奖;

1991年及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1988年、1989年、1992年、1993年、1996年及199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相关分词: 陈学俊 陈学 学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