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陈策

陈策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陈策


1 明末抗清将领

陈策,字纯伯,一字翼所,广东东莞县莞城内人。万历四年、十三年(公元1576年、1585年)两中武举,十四年,成进士,受广州左卫所镇抚,累迁广州海防参将。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随总兵陈璘统广东兵五千援朝鲜,抗击侵略朝鲜的日本兵,分备露梁岛,败日本将领平清正于陆,焚关白平秀吉舟师于海,事平,又随陈璘督广东兵平播州杨应龙之乱,以功升遵义副总兵,镇抚建南,在任十六年,威信大著。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十一月,加陈策为援辽总兵,统率湖广、四川援辽各军,防守虎皮驿。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后金陷沈阳,陈策赴援,渡浑河,距城七里立营。努尔哈赤挥兵攻击,陈策奋战,十三日。因援绝战死,时年六十九。谥忠愍。

2 国民党海军中将


^简介


陈策,1893年—1949年,字筹硕,广东(今属海南)文昌人,中华民国海军中将,中国国民党海军广东舰队的名将。曾协助孙中山在广州对抗陈炯明,抗战时负伤截断一腿,有“独脚将军”之称。日军攻陷香港时,陈策带领数十名英军成功突围,获英皇颁授帝国骑士司令勋章。

^支持孙中山


陈策三岁时随父亲到新加坡,八岁时回中国。小学毕业后,到广州的“广东海军学校”读书,并且加入同盟会。

1912年民国成立后,曾成立“海校同志会”反对袁世凯,事败出走香港。1917年海军第一舰队程璧光支持孙中山的护法运动,陈策亦置身其中。之后更参与游说陈炯明支持孙中山。1922年6月,陈炯明与孙中山意见不合,双方发生武装冲突。陈策指挥舰队,协助孙中山等人突围。1923年孙中山重回广州,任陈策为广东舰队司令,北伐后,广东舰队改为国民革命军海军第四舰队,仍以陈为司令。

1930年,陈策依靠海军舰队,盘踞海南琼州。1932年与陈济棠发生冲突,陈策率舰到海口,陈济棠出动空军轰炸,击沉驱逐舰一艘,陈策被迫下野出国考察。

回国后获南京任为海军部次长,并且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开始制定中国海军抗日方略。1936年陈济棠以抗日名义再次反蒋,但手下的空军、陆军宣布效忠中央,海军亦投奔陈策。

^英勇抗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策兼任虎门要塞司令,负责广东沿海防卫,主力防守虎门,数次击退日海军攻击。1938年与当时居住香港的李福林合演反间计,诱使日军登陆虎门,在海上击毙日军数百人。陈策亦在这次战役中被日军炮火击中,左腿被截去。

1939年陈策到香港,出任国民政府驻港全权联络代表。陈利用他在香港的各种关系,统筹在香港进行的抗日工作;包括建立地下抗日力量,使用各种合法及非法手段组织运送物资到中国后方,与及和英国政府联系军事。英国政府曾透过陈策,商讨万一日军进攻香港,中国军队加以援手的可能。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深圳河以北的日军亦同时发动对香港的进攻。十八天后,香港总督杨慕琦决定投降。投降前杨慕琦致电通知陈策,陈获悉后,决定乘船突围。英军即将仅余的数艘鱼雷艇交陈策指挥。同时十多名英国高级军官,及三十多名其他官兵及情报人员,亦决定跟随突围。途中陈策所乘的鱼雷艇被日军发现,对其开火射击。陈策手腕中弹,跳入水中。幸得副官徐亨背负游水上岸获救。(徐亨为出色运动员,曾于国际运动比赛得多项奖牌,包括游泳、排球及水球。徐后来于1970年代以中国、中华台北代表身份,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最后陈策等数十人成功离开香港,经广东惠州抵达中国军队控制地区。英国官兵则经云南、缅甸、印度回到英伦。为表扬陈策的贡献,英皇授予他“帝国骑士司令勋章”(KBE)。 这在二战中,中国方面仅有两人获得这种勋章,另一人是孙立人将军。

日本投降后,陈策任战后广州市第一任市长,惟一年后因足疾离职养病。1949年8月31日晚上,陈策在广州家中逝世。

关于陈策之死,有人认为可能是蒋介石特务为防止他投共,将其杀害。但亦有指可能是陈同时饮酒及服药所致。

3 解放军湘西纵队司令员

陈策,字华铨,1889年生于辰溪县。幼随祖父读私塾,1912年,去长沙当巡警,博览当时之书刊报纸,学识大长,奠下了为国为民的思想基础。

1917年,闻黎天才反对军阀割据而脱离湖北军阀王占元部,即去湖北投黎部陆军第九师随营军事学校学习,后任连事务长。黎部失败后,陈回辰溪。1919年,任县立高等小学体操教员。时匪患兵祸四起,加上1921年大旱,民不聊生,县设立团防局。以陈既懂军事,又热心地方事务,邀请其担任局长。

1925年,投奔澧州镇守使贺龙部。次年,随部队参加北伐,任营长。在河南驻马店一役,他身先士卒,不幸负伤,被送回武昌住院治疗。1927年8月,南昌起义,陈被任命为第三团团长。因住院未及赴南昌就职。后起义失败,部队转移,陈被迫出院还乡,在大伏潭、牛溪一带开煤矿、烧石灰,藉以维持生计。

1935年秋,贺龙率红二、六军团长征,途经辰溪,陈策率子陈友敦(后改名陈积山)随军北上。次年10月,在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贺龙部进驻晋西北,陈被任命为平(鲁)、朔(县)游击大队长,开辟新区。1938年,被派回湘西开展工作。通过向绍轩等人关系,担任辰溪自卫团副团长。由于他经常宣传陕北边区的民主生活及抗日斗争情况,引起驻辰宪兵十一团的注意,被捕入狱。经多次审讯,得不到任何口供,最后只得以“盗卖军火罪”判刑,送浦市陆军监狱。在狱三年,他坚贞不屈。后经组织及亲属多方营救,加上当时要求“释放政治犯,一致抗日对外”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抗日的群众运动的影响,国民党政府被迫将陈释放。出狱后,他仍以开煤矿、烧石灰来掩护自己。

1949年3月,辰溪发生“三五”匪变,张玉琳夺取了县军政大权。6月陈奉中共湖南省工委指示,一面对张玉琳进行策反工作,一面组织人民武装队伍,保护地方,迎接解放。7月,在龙头庵成立“湘西纵队”,陈任司令员。

辰溪解放后,陈先后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沅陵军分区、芷江军分区副司令员。1953年离休后住长沙。“文化大革命”期间,“贺龙专案组”的人来长沙逼他交代贺龙的所谓“罪行”,他大义凛然,只说一句话:“我所知道的贺龙是个好同志。”时陈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症,经不起专案组多次折磨,于1968年10月16日离开人世,终年79岁。

4 革命烈士


有两位叫陈策的革命烈士,一位是四川合江人,一位是湖南宜章人。

^四川合江烈士陈策


陈策(1918-1949),烈士,四川合江人,出身在贫穷教师家庭,其父早逝,母亲带着他兄妹三个,靠亲朋好友资助度日。他天资聪颖,从小勤奋好学,尤爱文艺。在舅父贾迪之的资助下,毕业于合江二里小学,尔后考上重庆中学,因无力支付费用而弃学。1932年春,他到重庆巴蜀印刷社工作,逐步接受新文化思想,并开始创作,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充满革命思想的新诗。致遭资方辞退。后返乡担任小学教师。1936年秋,因不满封建地方势力统治学校而愤然离校,投奔国民党二十八军饶国华部,任文书。

日寇侵华初期,饶部出川驻安徽青阳。1937年冬,日军从江苏沿海一带往内地进犯,他随部同日军展开了艰苦的战斗。1938年6月,该部到安徽省南陵县休整,由于目睹国民党假抗战、真妥协的一系列事实,认识到只有共产党及其军队才能扛起抗日救国的大旗,于一天晚上和同乡士兵杨绍清(健在)一起,摒弃了国民党部队,赶了六、七十里夜路,到达泾县茂林村投奔了新四军,任军部新闻干事。后他积极学习马列主义,勤奋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1939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采写新闻稿件,积极地、实事求是地报道和宣传革命思想、革命形势、革命英雄人物;同时,他利用同广大群众接触的机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动群众积极抗日。1941年1月,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被捕,被关押在重庆,后转押贵州息烽,最后又转押重庆白公馆,先后坐了八年多时间的牢。在黑暗而漫长的监狱里,他革命意志坚定,充分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坚贞不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敌人给他高官厚禄,动员他参加“军统”特务组织,被他严正地拒绝了,敌人也曾施以酷刑折磨,他也毫不动摇。他对同志却怀着无产阶级兄弟般感情,每看到敌人欺辱难友,他总是挺身而出,敌人对他恨之入骨,有时大打出手,但他这种精神却鼓舞了同监难友,团结起来同敌人斗争,一定程度地抑制了敌人的胡作非为。他在狱中仍继续创作了一些富有革命激情的诗,深得人们爱戴。当陈策即将被害的消息传到狱中时,同室难友们紧紧抱在一起,放声痛哭,他却平静地给同志们讲:“这一天我早就料到了。看来国民党反动派的末日已经来临,狗急了是会跳墙的。

这是我们的灭亡之前所作的垂死挣扎,你们要好好活下去,同国民党斗争到底,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并把自己创作的充满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社会渴望的诗―《告别》念给大家听。并和同志们一起唱了国际歌,在国际歌声中被押往刑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高呼:“打倒国民党!打倒美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湖南宜章烈士陈策


陈策,烈士,湖南宜章人,1902年生,衡阳第三师范学生.湘南学联骨干成员,中共早期党员。

1923年三师学潮的积极参加者,后被反动学校开除。1926年回宜章县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参加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1929年四,五月间在干南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斗争,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二十七岁。

5 东汉庐江山贼

陈策,东汉末年庐江山贼,事见《三国志》卷一四《刘晔传》。

《刘晔传》载:太祖至寿春,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众数万人,临险而守。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咸云:“山峻高而溪谷深隘,守易攻难;又无之不足为损,得之不足为益。”晔曰:“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往者偏将资轻,而中国未夷,故策敢据险以守。今天下略定,后伏先诛。夫畏死趋赏,愚知所同,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岂况明公之德,东征西怨,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如晔所度。太祖还,辟晔为司空仓曹掾。

6 明朝收复台湾将领

陈策,1552一1621年,字纯伯,一字翼所,莞城镇人。

陈策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和十三年(1585年)两次中武举,十四年中进士,授广州左卫所镇抚,后任恩阳守备。由于剿灭珠池盗李茂有功,升任广海游击,兼任广州海防参将。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总兵陈璘统率广东兵五千援助朝鲜抗日,陈策随同前往,于露梁岛一役,把日军战船焚烧殆尽,斩溺倭寇二万余。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二月,陈策随陈璘至贵州镇压杨应龙起义部队及皮林的苗民起义有功,被任为四川叠茂游击,后为威茂参将。不久又奉命去镇压镇雄等地的少数民族起义,擢为遵义副总兵,镇抚建南,在任十六年。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十一月,清兵进犯辽东,陈策任援辽总兵官,率兵赴援。天启元年(1621年)二月,清兵攻奉集,为陈策所击败。三月,辽阳沦陷,他率兵数千赴援,被清兵五万铁骑所包围,虽奋力死战一天,但终因寡不敌众,全军死伤惨重,他受伤十余处,遇害,时年69岁。陈策死后,诏赠太子少保左都督,袭升三级,仍荫一子为本卫指挥佥事,世袭;赠谥“忠”,立祠纪念。

7 清朝将领

陈策,字锺侯,福建晋江人,清朝将领。由铜山守备调淡水。一贵陷台湾,策孤军力守一隅。奸人苑景文入境煽诱,擒诛之。师下台湾,满保檄剿北路,复南嵌、竹堑、中港、后垄、吞霄、大甲诸社。以功擢台湾总兵,加左都督。卒。

8 元代浙东学者

陈策(1297-1359),字汉臣,元代浙江诸暨枫桥陈家村人,宋翰林陈寿六世孙。始事会稽学者韩性,后又为许白云入室弟子,学益宏博,名噪越州,百里之内,慕名从学者接踵而至。时,绍兴路总管泰不华荐策为稽山书院山长。会元末,浙东兵起,张士诚攻占越州,闻策名,迫使做官,不就,间道回诸暨。行至干溪,为士诚部将吴华所获,坚不屈,卒遭害。子六:衢、理、壁、玭(pin)、黻(fu)、珠,皆有贤名,均为诸暨州学生员,喻为乡邦俊秀。

四子陈玭,字季玉,最贤,闻父死难干溪,昏厥再三,匍匐而往,泣血负父尸归葬。以孝行名闻乡里。明初,征辟,县令田赋屡征,不出,恪守庭训,终身矢志自励。晚年,筑日新楼于乌台门(今陈家村进农自然村),藏古今图籍及先世遗书遗文,游衍楼中,终日手不释卷,自号“慕椿居士”,著有《慕椿稿》四卷。年78,卒于家。陈奫即为陈玭子。

9、现代山东书画家陈策

山东省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院士,山东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华夏书斋书画研究院院士。有多部书画作品《牡丹图》《水墨山水》《富贵满堂》《十二生肖图》等。

相关分词: 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