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肠道血吸虫病

肠道血吸虫病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肠道血吸虫病




【什么是肠道血吸虫病】


肠道血吸虫病是由于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在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尤其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十三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严重流行,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急性肠道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病或血清病。在血吸虫感染的早期,尾蚴和移行的童虫可刺激宿主产生抗体,但抗体的水平较低。当童虫发育为成熟成虫并大量产卵时,虫卵释放出来的大量虫卵可溶性抗原,刺激宿主迅速产生抗体,在抗原过剩的情况下,形成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造成血管损害而致病。成虫大多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移行至肠壁的血管末梢在黏膜下层产卵,以结肠,尤其是直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为最显著,小肠病变极少,仅见于重度感染者。早期变化为黏膜水肿,片状充血,黏膜有浅溃疡及黄色或棕色颗粒。由于溃疡与充血,临床上见有痢疾症状,此时,大便检查易于发现虫卵。晚期变化主要为肠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黏膜高低不平,有萎缩,息肉形成,溃疡、充血、瘢痕形成等复杂外观。由于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可致机械性梗阻。由于阑尾炎组织也常有血吸虫卵沉着,阑尾黏膜受刺激及营养障碍,易发生阑尾炎。

【肠道血吸虫病的症状】


肠道血吸虫病一般病变在肠系膜下静脉分布的范围内,尤以直肠、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为显著,小肠病变极少。

早期病理变化为直肠粘膜有多数黄色或棕色颗粒、粪中可检出大量虫卵。

急性炎症变化消退后继以结缔组织增生,晚期变化为肠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此时粪检阳性机会减少,部分肠粘膜增殖形成息肉。

【如何治疗肠道血吸虫病】


支持与对症疗法治疗急性期持续高热患者,可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解热剂缓解中毒症状和降温处理。对慢性和晚期患者,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和多种维生素,并注意对贫血的治疗,肝硬变有门脉高压时,应加强肝病治疗,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患有其他肠道寄生虫病者应驱虫治疗。吡喹酮对幼虫、童虫及成虫均有杀灭作用。此外,肠道血吸虫病患者大肠癌发生率显著增加,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如何预防肠道血吸虫病】


肠道血吸虫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1) 消灭传染源:治疗患者,加强粪便管理,避免新鲜粪便污染水源。如建造无害化粪池;或粪尿混合加盖贮存,使尿素分解为氨,可以杀死虫卵。粪便中加生石灰或碳酸氢氨也可杀死虫卵。

2) 消灭中间宿主钉螺:灭螺应根据钉螺生态特点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采取改变钉镙孳生环境,结合物理和化学药物灭螺方法。物理灭螺方法有铲草、火烧、土埋等。化学灭螺药物有氯硝柳胺、五氯酚钠、烟酰苯胺等。

3) 个体防护:尽量避免与疫水接触,如必须在疫水中作业时则须采取防护措施,皮肤涂抹防护药物,如氯硝柳胺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膏、乳剂,或穿防水胶鞋、塑料防护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