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长沙府学宫遗址

长沙府学宫遗址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长沙府学宫遗址


长沙府学宫原为长沙府辖12个县州的最高学府。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吴仲复任潭州知州,当时长沙民穷地困,吴认为兴潭必须办学,便建造学宫。王安石作《潭州新学》相贺。长沙府学宫成为长沙府最早的高等学校。绍定元年(1228年),学宫扩修,真德秀作记,云“彻其陪厦,敞为新宫,凡二十有六楹”。后来元军屠城,学宫遭毁。阿里海牙镇守潭州时(1276年),又全力抢救,照真德秀之记重修,改名天临路学,碑刻《天临路学先贤祠记》。明洪武年间,有所扩建,改回长沙府学。天顺六年(1462年),知府钱赵又建尊经阁(藏书楼)。嘉靖至万历间,知府孙存、潘镒、周标、吴道行等又先后修建棂星门、敬一亭、司祭所和泮池,修复大成殿。天启三年(1623年)知府谢宗泽“捐俸纠工”,“建尊经堂,广辟水池”,“耸文星阁”。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陷长沙,学宫付之一炬。清顺治四年(1647年),长沙府学得以重建。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攻占长沙,文庙做了马栏,祭器毁坏、掠走不少,校舍被砸,学府又毁。道光年间,湖南巡抚赵申乔、陈宏谋、吴荣光等接力修复。咸丰十二年(1852年),太平军攻城,将学宫的魁星楼作为炮轰目标,学宫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太平军退走,长沙、善化、湘阴3县士民捐银10万两,恢复学宫。长沙府学宫最辉煌在同治五年(1866年),巡抚李瀚章主持大修。从清光绪《善化县志》“长沙府学富图”可窥当时的恢宏:正殿五进,为核星门、大成殿、御碑亭、崇圣祠和尊经阁;西面为训导署、名宦祠、乡贤祠、射圃等;东面为教授署、明伦堂、文昌阁、屈子祠等;东南有魁星楼。清朝覆灭后学宫被民国政府征用,上世纪30年代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建在此举行大规模祭孔典礼。1938年,学宫毁于“文夕大火”,现仅存“道冠古今”石坊。2005年遗址被长沙市人民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分词: 长沙 学宫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