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长津湖

长津湖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长津湖


朝鲜北部长津江上游的人工湖。在咸镜南道。建有高55米、顶长700多米的重力坝,将长津江截断,筑成面积54.2平方公里,库客106万立方米的水库。是朝鲜第二大人工湖。从泗水把湖水引进隧道,穿过赴战岭山脉,南流入城川江,后注入咸兴湾。修建了4座引水式梯级水电站。设有工人疗养所。



简介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在长津湖以东约30公里,是由长津江最大支流赴战江所形成的赴战湖,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就被称为长津湖地区。两湖周围崇山林立,平均海拔约1300米,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长津湖地区从10月下旬开始进入冬季,至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27度,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

公元1950年11月中美两支王牌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斗。 战斗从11月27日开始,持续到12月底,志愿军将“联合国军”全部驱逐出朝鲜半岛东北部。东线美军主要是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准备攻击这支强大的“联合国军”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第9兵团的部队原是准备台湾战役的主力,该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共计有近15万人。

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当志愿军在西线发起反击后,东线美军第10军(辖第3、第7师和陆战第1师)并指挥韩国第1军团(辖首都师、第3师)约10万众人仍继续向北推进。东线我军部分兵力尚未到达进攻出发地位,因此决定推迟至27日晚发起反击。

详细过程

11月27日晚,第9兵团抓住美军兵力分散的有利时机,以8个师的兵力在长津湖地区发起反击。当时寒流席卷长津湖,气温骤降至-30℃,志愿军指战员忍受着极其艰苦的环境在高山雪地顽强作战,至28日晨,将一字长蛇似的美陆战1师和美7师一部分割成五段。

美军被包围后,立即以200余辆坦克在三个主要被围地点组成环行防御阵地。美军被围部队为打开通路,连续不断地猛攻志愿军死鹰岭、西兴里、富盛里、新垈里阵地。第9兵团一面组织抗击敌人的连续攻击,一面调整部署,准备继续歼灭被围之敌。

28日晚,我第27军第80师和第20军第58师分别对柳潭里、新兴里和下碣隅里展开攻击,因兵力和火力不足,冻伤减员严重,仅在外围毙伤美军1000余人。此时志愿军主要依靠步兵火力攻坚,向敌人攻击时虽在夜间一再突破敌人阵地,但在天亮前总是无法解决战斗,为防空袭而被迫撤出。

下碣隅里和古土里之敌为打开通路,于29日分别向我第58、第60师阵地连续发起猛攻。在坚守下碣隅里东南角之1071.1高地的战斗中,第58师第172团连长杨根思率领一个排连续击退优势之敌的八次进攻。战至10时,全排仅剩两名伤员,弹药已经耗尽。当我增援部队尚在中途时,敌人又发起了第九次进攻。在危机关头,已负伤的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以自己的鲜血保住了阵地。后来直到陆战1师向南撤逃,也没能踏上这块能俯瞰整个下碣隅里的1071.1高地一步。

30日晚,第27军集中第80、第81师主力对新兴里之美7师32团和31团1个营及师属炮兵营发起进攻。激战至12月1日拂晓,将敌压缩于狭小地域。美军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以十余辆坦克为先导向南突围。我军在尾追堵截中将其基本歼灭。

美陆战一师在柳潭里的雪地中组织防守,在极度严寒下美军也遭到了严重冻死冻伤,仅陆战一师就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此时,西线敌人已经全线退却。新兴里之敌被歼后,东线“联合国军”更加动摇,也开始了全面撤退。志愿军第9兵团调整作战部署,加紧攻歼被围之敌。1日和2日,第27军主力和第20军第59师在囦水里、死鹰岭地区,与从柳潭里撤退的陆战第1师主力展开激战,歼其一部。突围之敌大部丢弃重装备逃到下碣隅里。

陆战第1师主力集中至下碣隅里后,一面空运伤员,一面纠集南面之敌北援接应,准备立即突围南逃。6日晨,在大量飞机、坦克的掩护下,经古土里继续向南突围。当日志愿军第26军也投入作战,志愿军层层阻截,步步紧追。12月7日,敌逃至古土里,8日7时继续在大量航空兵支援下向南突围。进行堵击的第20军指战员在零下30度的严寒和粮弹几乎消耗殆尽的情况下,顽强作战,层层拦截,使美陆战1师几乎面临绝望的境地。但终因装备和气候过于恶劣,使逃敌突破防线于12日窜至五老里,没能达成歼灭陆战1师的目的。

美第7师一部和韩第3师、首都师自惠山镇、清津等地分别从陆路和海上撤退,于14日撤至兴南地区。陆战1师残部亦撤向咸兴和兴南。人民军已于9日收复元山,切断了敌人的陆上退路。“联合国军”被迫调集三百余艘舰船,将美第10军和韩国军队全部从兴南港实行海上撤退。我第9兵团第26、第27军部队,不顾作战疲劳和冻饿的困难,同朝鲜人民军第3军团继续追歼逃敌。我军于17日占领咸兴,随后直逼兴南港,24日收复兴南地区和沿海各港口,敌人除一部被歼外大部从海上南逃。我志愿军东线作战至此结束。

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美军参战部队为第7步兵师,估计3,000人;3个海军陆战旅,估计18,000人;全军共有200人阵亡、100人受伤及残废,海军陆战队共有836人阵亡及有120人受伤及残废,中国军队损失估计为90,000人,但志愿军第九兵团在长津湖地区的战斗付出很大代价,其中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冻死1000余人,冻伤后救治无效致亡者3000余人,减员总数48156人。

争论

现在关于长津湖的伤亡问题上韩国第一军团的伤亡找不到具体的数据和可信服的资料。但可以断定,韩国第一军团的伤亡可定超过美军。

PS

关于美军的师级单位和志愿军的师级单位,两者不是数量差距极大。以美军陆战一师为例满编为2.5万人,而志愿军师级单位满编为为1.2万人。所以美军的师对应的是解放军的军级单位。

人员部署

美军陆战1师编制及装备简表

陆战1师是以三个陆战团为骨干,加上若干师直属部队组成的战役集团,具有很强的作战力量,全师编制人数约2.5万。

师直属部队包括:

第11炮兵团:下辖4个炮兵营(第1、2、3营各装备18门105毫米榴弹炮,第4营装备18门155毫米榴弹炮)和1个114毫米多联装火箭炮连(该连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第1坦克营:下辖4个坦克连,共约70辆坦克。

第1工兵营

第1海岸营(留在兴南港,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第1水陆两栖车运输营(留在兴南港,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每个陆战团下辖3个步兵营、重迫击炮连(装备12门107毫米迫击炮)、反坦克连(12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5辆坦克)。

每个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机炮连(也称为火器连,装备4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12挺12.7毫米重机枪)。

每个步兵连下辖3个步兵排和1个机炮排(装备89毫米火箭筒、2门81毫米迫击炮、6挺12.7毫米重机枪)。

每个步兵排下辖3个步兵班和1个机枪班(装备89毫米火箭筒、3挺轻机枪和1挺重机枪)。

每个步兵班配备10支M1加兰德自动步枪和2支BAR勃郎宁自动步枪,班、排长配备M1卡宾枪,连长以上军官配备柯尔特自动手枪。

此外,陆战1师还能得到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的密切支援,该联队通常编制为3个中队(72架飞机),最多时达到7个中队(约150架飞机)。并由第1航空联队派出老资格的飞行军官作为前进航空火力控制人员随同地面部队行动,召唤及引导空中支援。

志愿军九兵团 司令兼政委宋时轮 副司令陶勇

20军 军长兼政委张翼翔 副军长廖政国

58师 师长兼政委黄朝天 59师 师长戴克林 60师 师长陈挺 89师 师长余光茂

26军 军长张仁初 政委李耀文

76师 师长高文然 77师 师长王建青 78师 师长陈忠梅 88师 师长吴大林

27军 军长彭德清 政委刘浩天

79师 师长肖镜海 80师 师长詹大南 81师 师长孙端夫 94师 师长邬兰亭

美第10军 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Edward Mallory Almond)陆军少将

美陆战1师 师长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Prince Smith)少将时年57岁

第1团 团长切斯特.普勒(Lewis (Chesty) Puller)上校

第1营 营长唐纳德.施麦克(Donald M. Schmuck)中校

第2营 营长艾伦.萨特(Allan Sutter)中校

第3营 营长托马斯.里奇(Thomas L. Ridge)中校

陆战第5团 团长雷蒙德.默里(Raymond L. Murray)中校

第1营 营长约翰.塞文斯 (John W. Sevens)中校

第2营 营长哈欧德.罗伊斯(Harold S. Roise)中校

第3营 营长罗伯特.塔普雷特(Robert D. Taplett)中校

陆战第7团 团长霍默.利兹伯格(Homer Litzenberg­)上校

第1营 营长雷蒙.戴维斯(Raymond G. Davis)中校

第2营 营长兰德福.罗克伍德(Randolph S. D. Lockwood)中校

第3营 营长威尔蒙.哈里斯(William F. Harris)中校

炮兵第11团 团长詹姆斯.布鲁瓦尔(James H. Brower)上校

11月39日后卡特.扬格戴尔( Carl. A. Youngdale) 中校

第1营营长哈威.菲汉(Harvey A. Feehan) 中校

第2营营长美瑞特.爱德梅尔(Merritt Adelman) 中校

第3营营长弗朗西斯.派瑞(Francis F. Parry )少校

第4营营长威廉姆.迈克瑞德兹(William McReynolds­)少校

美步兵第3师 师长罗伯特.苏勒陆军少将

美步兵第7师 师长戴维.巴尔(David Barr)陆军少将

第31步兵团 团长艾伦.麦克莱恩(Alan McLean)陆军上校

第3营 营长威廉.莱利(William R . Reilly)陆军中校

32团1营营长唐.卡洛斯.费斯(Don Carlos Faith)中校

第57野战炮兵营营长雷.恩布利(Ray O. Embree)中校

韩军第1军

韩军首都师

韩军第3师

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地区美军部署情况

新兴里: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31团3营(团长艾伦,后阵亡)、32团第1营(营长卡洛斯中校)、第57野战炮兵营(欠C连)、第15防空炮营D连;

柳潭里: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5团(团长默里中校)、陆战7团(团长利兹伯格上校,欠2营营部、F连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1营、第3营G连和I连、第4营;

德洞山口:陆战7团2营F连(连长巴伯上尉)和陆战7团1营C连(欠一个排);

下碣隅里:陆战1团第3营(营长里奇中校)、陆战7团2营营部及机炮连(营长罗克伍德中校)、炮兵第11团第2营D连和3营H连、陆战1师前指及师直属部队;

古土里:陆战1团团部及2营(团长切斯特上校)、炮兵第11团第2营E连、陆军第7步兵师31团第31团2营(欠E连)、1营B连(暂归2营指挥)、英军第41特遣队(道格拉斯海军中校);

真兴里:陆战1团1营(营长施麦克中校)、炮兵第11团第2营F连。

战役经过

万里赴戎机

毛泽东在华东军区上报的北调计划上批示:“九兵团全部可以统于十月底开到济徐线,十一月中旬开始整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498页)11月5日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在朝鲜总兵力高达55.3万人,其中地面部队就有42.3万人,而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仅步兵6个军18个师,炮兵3个师又1个团,共约23万人,人数上处于1:1.8的劣势,装备与火力上的距离就更为悬殊,迫切需要二线部队迅速跟进。就这样,由于朝鲜战局的急剧变化,九兵团紧急入朝,准备仓促,后勤保障存在严重问题,连沈阳准备的高寒地区必需的冬装,都来不及发放,火车直开前线。熟悉高寒气候的贺晋年警告:“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把你们冻死了!”变成了残酷的现实!

风雪长津湖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陆战1师的第一批参战部队是由陆战5团为骨干组成的陆战暂编第1旅,8月2日在釜山登陆,作为第8集团军的预备队,充当了消防队的重任,四处奔忙“灭火”,为洛东江防线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陆战1师下辖陆战第1、5、7团、第11炮兵团以及坦克营和工兵营等支援部队,总兵力约2.5万人。陆战团通常与一个榴弹炮营、一个坦克连和一个战斗工兵连组成团级战斗群,成为独立遂行战斗任务的基本战术单位。陆战团以下单位为三三制,团属建制火力单位包括一个装备12门107毫米重迫击炮的炮兵连和一个装备5辆坦克和6门75毫米 战防炮的反坦克炮兵连。全师(含炮兵团)重武器主要有约85辆坦克、18门155毫米榴弹炮、54门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7毫米迫击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75毫米战防炮和81门60毫米迫击炮。此外还能随时得到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轻武器也很先进,普通士兵M1步枪,班排长配卡宾枪。单兵被服装具也是相当完善,士兵均配发羊毛内衣、毛衣、毛裤、带帽防寒服、防雨登山服以及鸭绒睡袋,外衣是以特殊的防寒防雨材料为面料,战斗靴里为适应高寒地区还特意配有多层毛毡垫,而师侦察连还配有最新颖的防弹背心。后勤保障方面,更是令人难以想象。11月23日是西方传统的感恩节,当天陆战1师每个士兵的晚餐菜谱是:烤火鸡、炸薯条、牛肉馅饼、沙拉、水果蛋糕,还有一份鸡尾酒。 即使是在平常日子里,其战地伙食也非常好,主要就是在二战著名的C类口粮,即随身携带的可不经加热即可使用的野战(快餐)食品。通常被制成净重227g的罐头以便携带,有几十种不同的菜肴配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肉类(包括肉食、蔬菜等搭配)为主的M (即Meat)系列罐头和以饼干(包括糖果和咖啡、可可粉或柠檬粉等速溶饮料)为主的B(即Biscuit)系列罐头。每个士兵每天可以领取3个M罐头和3个B罐头,可以完全保障一个人在大运动量情况下的热量补充。此外,C类口粮还配有口香糖、巧克力、火柴、香烟、餐巾纸等附属物品。志愿军老战士回忆,在战场上能吃上缴获美军的C类口粮,简直就是吃一顿大餐!在长津湖缴获的美军野战餐车,几分钟之后,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这与只能啃冻土豆的志愿军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志愿军九兵团,大口径火炮因为道路限制运输困难全部留在东北。师配属最大口径火炮只是75毫米野炮,而且弹药全部都靠人力或畜力驮运(每门82毫米迫击炮为40发,60毫米迫击炮为90发),子弹也是每人自行携带,一般每支步枪为80发。粮食就更为困难,从过鸭绿江后就只发过4天的干粮,其后日子里全部就靠就地筹措,在人烟稀少的长津湖地区,能获得的粮食可想而知,因此很多部队粮食供应下降到正常数量的一半甚至更低!

11月23日 ,美第10军下达了总攻作战命令。

11月24日 ,陆战1师完成了总攻准备。

长津湖地区。两湖周围崇山林立,平均海拔约1300米,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27度,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山高路窄的复杂地形,战场环境是异常险恶,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连基本生存都不容易。

志愿军九兵团入朝后即按照预定部署,向长津湖地区开进。在行军途中,部队严格执行隐蔽要求,夜行晓宿,严密伪装,两个军约十万人悄然进入战区,联合国军虽然每天都派出飞机对该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却丝毫没有发现九兵团的行动踪迹。战后,联合国军将九兵团这一隐蔽开进称为“奇迹”!但是由于入朝仓促,战前准备极不充分,入朝之后又由于美军的大规模轰炸,后勤补给极其困难,粮食、被服、弹药等物资无法运到部队手里,而长津湖地区人烟稀少,无法就地解决食宿,部队只好在雪地露营,加上粮食被服均严重不足,出现了大量因冻饿而产生的减员。九兵团战役反击准备因此无法按时完成,只好要求将原定11月25日的反击时间推迟两天,这也就是志愿军西线25日开始反击而东线依旧平静如初的原因。

11月26日 ,陆战1师开始向武坪里攻击前进。

11月27日 ,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气温下降到零下30度,九兵团第20军四个师(第58、59、69和89师)和27军的三个师(第79、80和81师)共约八万人,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缺衣少食的困难,悄然进入攻击位置。第27军的第94师和第26军也开始从厚昌地区向长津湖开进。

在长津湖地区,美军共有一个师前进指挥部、步兵四个团、炮兵一个团又一个营、坦克一个营,总共约一万人。中午过后,美军就接连发现志愿军侦察人员抵近柳潭里进行侦察,从下午15时开始,美军就停止了进攻,构筑工事,准备迎接天黑后的战斗。

血战新兴里

27日夜间,志愿军就集中80师和81师242团共四个团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对新兴里之敌进行了攻击。子夜12时,志愿军全线发起攻击。经过一夜激战,28日天亮时新兴里周围地区的高地,几乎全被志愿军所控制,美军被压缩在方圆不到2公里的狭小地域,形势岌岌可危。

28日天亮后,美军开始反击,企图重新恢复各部之间的联系,改变被分割的不利态势。59师死鹰岭阵地、80师新岱里阵地和60师小民泰阵地三处成为美军反击的重点,九兵团一面组织力量顽强抗击美军反击,一面按照新的作战计划调整部署,准备当晚再战。

降伏北极熊

28日白天,志愿军主要应付美军的反击,加之没有获得充足后勤补给,未能对新兴里被围美军发起进攻。18时刚过,夜幕降临,志愿军80师就全力开始了攻击。至午夜前后,已有多个部队相继突入新兴里村内,与美军展开了巷战。但是志愿军缺乏有效的通信手段和工具,师团之间主要靠有线电话,团以下主要靠人力通信,在炮火连天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根本无法及时有效地上传下达,师团指挥无法及时掌握部队进展,也就无法在最有利的时机、地点投入预备队以扩张战果,形成了各自为战毫无协同的局面,使本来就不强的战斗力进一步被分散削弱,而美军则依托工事充分发扬坦克炮、无后坐力炮、多联装高射机枪等火器的火力优势,成功阻滞了志愿军的攻击。

29日拂晓,詹大南见部队伤亡大进展小,天亮前已无可能解决战斗,便下令各部撤出村内,退回村外阵地,整顿建制准备再战。80师经连日苦战,伤亡及冻饿减员严重,各团为了能继续保持战斗力不得不合并缩编建制,238团缩编为六个步兵连(每连仅约50人),239团缩编为三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和一个迫击炮连,240团减员情况好于上述两团,故未做缩编。直到这时,詹大南才通过俘虏了解到,新兴里守军是四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而不是战前所判断的一个加强营。

30日晨,27军调整部署,同时各部还进行了政治动员,并补充了一些弹药。当晚大雪纷飞,气温继续下降,志愿军冻伤人数大为增加,但仍于23时以四个团的兵力发起了猛攻,战至拂晓各部均突入新兴里村内,与敌展开逐屋争夺。由于通信不力,战地总指挥詹大南无法及时有效进行指挥协调,整个战场呈现出混战态势,而美军经连日激战,外援断绝,士气畏缩,此时在志愿军四面猛攻下,渐显不支。詹大南见战场形势有利,果断下令天亮后继续攻击务求全歼该敌!天亮后尽管战场上空一直有数十架次美军飞机盘旋,但是由于双方战斗队形交错胶着,美军飞机难以识别敌我,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空中支援。见无空中威胁,志愿军士气更旺,连续组织攻击,包围圈越来越小。至12月1日中午11时许,被围美军向新兴里以西开始了最后的突围,在将所有炮弹倾泻一空后,美军残部在十多辆坦克掩护下拼尽全力向241团阵地发起冲击。241团3营8连所在阵地首当其冲,打退美军几次冲击后,8连官兵伤亡殆尽,只剩下阎洪全一人,他孤身奋战终于坚持到友军赶到。241团虽奋力阻截,并给予美军以大量杀伤,但未能堵住美军的突围。240团3营7连2排5班长隋春暖在攻击内洞峙战斗中表现出色,带伤指挥全班追出近十公里,在公路上截住一股美军,隋春暖勇敢地与敌展开近战肉搏,一连毙敌多人,生俘5人。战后隋春暖获得特等功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战士荣誉一级勋章,5班被授予“新兴里战斗模范班”荣誉称号。

此战,共毙伤美军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以下2807人,俘虏384人,击毁坦克7辆、汽车161辆,缴获坦克11辆、各型汽车199辆、105毫米 榴弹炮16门、高射炮7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28门、迫击炮88门、90毫米火箭筒44具、60毫米火箭筒83具、重机枪61挺、轻机枪87挺、各种步枪2227支、手枪70支。

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加上非战斗减员高达万人,在战斗中暴露了志愿军通信手段装备落后,后勤补给脆弱的弱点,例如在27日晚的战斗中,80师与各团的电话线路全部被炮火打断,导致通信指挥全部中断,詹大南就只能在指挥所里无奈地坐等,完全丧失了对部队的有效指挥!而后勤补给严重匮乏,士兵在冬季的高寒地区得不到粮食被服供应,因此出现大量冻饿减员,使部队战斗力遭到严重削弱。弹药补充也是极不充分,尤其是炮弹供应不上,使志愿军在控制了四周高地的情况下,无法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实施炮火压制与打击,大大增加了作战的困难。

12月3日下午,柳潭里的陆战5团和7团主力陆续到达德洞山口,会合继续向下碣隅里撤退。仅12月3日一天,陆战队航空兵就出动了145架次飞机为这两个团实施空中掩护。同时,美军运输机还随时根据召唤为地面部队空投燃料,保证车队顺利行进。早在11月22日,陆战1师向北进攻时,就派出陆战7团2营的两个连驻守在死鹰岭,守军分为两部分,以两个加强排配属重机枪、60毫米迫击炮等重武器守备山顶,主力则集中在山峰东侧,与山顶守军成为犄角之势。由于气候严寒,山顶上冻土层厚达35厘米以上,难以构筑工事,所以美军只是在要道上布置了一些铁丝网和绊索照明地雷,防御是比较薄弱的。正是由于死鹰岭重要的地理位置,因此夺取死鹰岭从一开始就是志愿军围歼陆战1师的重要一环。志愿军派出了最精锐的部队——20军59师177团1营奉命务必在 11月28日拂晓前攻占死鹰岭,彻底封闭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的交通。27日子夜时分,1营1连到达死鹰岭,仅半小时的战斗,迅速夺取了山顶阵地,美军残部退守西北山岭。天亮后,美军即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发起了一轮接一轮的攻击,1连伤亡惨重,2排长赵殿忠指挥剩余的战士拼死坚守,终于坚持到3连赶来。为表彰1连的英勇战绩,战后授予1连集体一等功。

29日夜,59师转归27军指挥,控制死鹰岭、新兴里、西兴里等阵地,坚决阻敌增援与突围。

30日夜,177团组织一个连向死鹰岭地区美军残部反击,力求彻底肃清残余美军,确保死鹰岭。但是美军依仗优势炮火拼死坚守,志愿军的夜袭虽给予美军一定杀伤但未能彻底歼灭。

12月1日,柳潭里美军猛攻1419高地,最终于16时攻下1419高地。 59师立即组织175团和176团的五个连反击,激战彻夜再次夺回高地。2日拂晓,美军即在40架飞机掩护下,继续猛攻,接连突破1419高地、新兴里、德洞山口等阵地,直逼死鹰岭。19时50分,陆战7团1营先是以美军从未有过的夜间越野机动驰援德洞山口,再连日苦战掩护主力后撤,在美军中赢得了“德洞山口赛跑者”的绰号。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的突围历程是如此艰辛,以至于美国海军陆战队自己都这样评论:“综观陆战队的历史,再没有什么比从柳潭里突围途中所忍受的一切更为艰苦的了!”更有人将柳潭里突围形象地称为“印第安笞刑”,美洲印第安部落一种古老的刑罚,受罚之人要从排成两列手持笞杖的行刑者之间走过,一路上将饱尝雨点般落下的笞杖!此次撤退成功的经验在于:一是牢固掌握了战役要地德洞山口,二是卓有成效的空中支援,三是陆战队坚韧顽强的战斗作风和意志。从柳潭里的部队顺利撤至下碣隅里对美军而言,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尽管付出了不小代价,但是毕竟证明了志愿军还不足以拥有能一口吃下陆战1师的铁齿钢牙,因此士兵们对于杀开血路撤到海边,已是信心大增。 纽约《先驱论坛报》的战地女记者玛格丽特希金斯的眼中,“官兵们的衣服破烂不堪,他们的脸被刺骨的寒风吹肿,手套破了,帽子没了,耳朵被冻成紫色……他们究竟还有没有力量再突围出去?……陆战5团团长默里中校,像失魂落魄的亡灵,与指挥仁川登陆时的默里简直判若两人!” 此时,在下碣隅里共有陆战1师官兵约8000人、美第10军直属部队约1500人、美第7步兵师余部385人、英国第41特遣队125人和少量韩国警察,总兵力约一万人。而在其周围则有志愿军的十个师,并已炸毁了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公路上的所有桥梁,撤回古土里丝毫不容乐观。

12月1日,空运伤员终于成为现实,这对于陆战1师从长津湖撤退是非常关键的,当时在下碣隅里共有约5000名伤员,要带着这么多的伤员撤至海边是根本不可能的。 整个撤退过程中空中支援是不能不说的重要环节,从撤退行动一开始,就在行军纵队上空实施直接空中支援,白天保证每时每刻在行军纵队上空都保持至少24架飞机,夜间也出动夜间战斗机以提供不间断支援。公路两侧5公里范围内的空中支援必须由地面部队通过航空控制人员指引进行,以免误伤己方部队,而在5公里范围以外的目标,则可由飞机自由攻击。美军集中了所能集中到该地区的所有空中力量——在兴南附近海面上有4艘大型航母:“莱特”号(CV32)、“普林斯顿”号(CV37)、“福吉谷”号(CV45)和“菲律宾海”号(CV47);1艘轻型航母“巴丹”号(CVL29);2艘护航航母:“培登海峡”号(CVE116)和“西西里”号(CVE118);在连浦机场集中了陆战队航空兵,舰载机和陆基飞机总共约500架,此外远东空军所属的战斗机和攻击机都可在必要时加入到空中支援中,而轰炸机则受命对志愿军后方地域实施猛烈轰炸,以阻止其向长津湖前线运送物资和人员。这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最大一次航空兵力的集结,为陆战1师的撤退撑开一柄巨大的空中保护伞。

26军却因美军大规模的遮断空袭和恶劣天气影响,未能按时到达下碣隅里,而美军在下碣隅里已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完备的火力配系以及强大的空中支援,志愿军20军各部减员甚大,继续强攻难以为继,只得等待26军到达后再行攻击,所以志愿军未再对下碣隅里发起攻击。 东丘自然是此次总攻的重点,志愿军迎着美军枪林弹雨英勇冲锋,前赴后继一直冲到20米距离,猛投手榴弹(主要重武器),再呐喊着冲入阵地。美军士兵后来这样描述此次战斗:“从未见过如此之多的中国士兵蜂拥而至,一次次顽强地进攻。夜空时而被曳光弹交织成耀眼的火网,时而被照明弹照出可怕的光亮,中国士兵冲锋的身影在光亮下暴露无遗,他们在陆战队的坦克、大炮、迫击炮和机枪面前,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令陆战队肃然起敬!” 志愿军紧跟在撤退的美军后面进入下碣隅里,由于食物和冬装的极度匮乏,志愿军战士们进入村里便一头冲进熊熊烈焰之中寻找还能利用的一切物资。担负阻击的20军确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因后勤补给几乎断绝,冻饿减员已达40%,人员疲乏困顿,弹药又所剩无几,实在无力阻止美军的突围。

陆战1师主力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撤退顺利结束,其第一梯队耗时23小时,平均每小时前进782米;第二梯队耗时约9小时,平均每小时前进2公里;从最早的先头部队到最后的殿后部队,整个撤退历时约40小时,付出了阵亡83人,伤重死亡20人,失踪7人,伤506人,合计616人的伤亡,不过主力基本无损,而且带出了几乎全部的装备,在志愿军层层阻截的狭隘公路上夺路而走,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应该是很不容易的。原因主要不外三点,一是下碣隅里的机场前送补给后送伤员;二是极其有效的空中掩护;三是陆战队的顽强精神,一路走一路打,甚至还与志愿军展开过白刃格斗。

1081高地

12月7日晚,陆战1师经过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的转战,终于将分散在各地的部队集中起来,此时在古土里的美军部队计有共约1.4万人。炮兵还有8个105毫米榴弹炮连(32门),坦克约40辆,其他机动车辆约1400辆。古土里也有个简易机场,只能起降轻型飞机,每次能运送6至8名伤员。走了伤员。极大减轻了美军撤退的负担。

8日夜间,气温急剧下降到零下34度,尽管美军各级连、排、班长拼命督促疲惫不堪的士兵换下白天行军作战而汗湿的袜子,尽管美军有着良好的后勤保障,防寒服和保暖内衣,还有鸭绒睡袋,但仍有很多士兵冻伤,甚至有数人因严重冻伤而不得不截肢。衫单薄的志愿军更是难御严寒,冻伤减员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9日天亮后,天气虽然转晴,依旧寒彻肌骨。严寒给双方的作战都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美军战后总结就谈到中午最高温零下20度至25度,凌晨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8度至45度,40%轻武器不能发火,尤其是卡宾枪和M1步枪情况更甚。

修复水门桥

志愿军炸毁了位于古土里以南约5.6公里的水门桥,彻底切断了从长津湖地区通往海边的唯一公路,根本无法绕行。美军连夜从日本三菱重工赶制了主体钢梁结构,架桥需要四套MZ型车撤桥组件,但考虑到空投的损失,陆战一师要求了八套。但是,车辙桥组件重达1.l吨,美军空军现有的空投降落伞能否承受如此重量还没有过先例。于是,在南朝鲜的一个空军基地进行了降落伞载重试验性空投,结果钢制的组件在落地时严重弯曲。空军要求从日本运来更大的降落伞,当夜,一支降落伞维修小组携带着更大的降落伞从日本到达朝鲜的美军海军连浦机场,在海军陆战队空投排和美国第一水陆两用牵引车营100多名技术人员的配合下,连夜完成了空技试验和在古土里实施空投的一切准备。7日21时30分,美国空军八架C-119大型运输机将八套钢制的M2型车撤桥组件空投到了古土里狭窄的环形阵地里,除了一套损坏、一套落到中国军队的阵地外,其他安全收回。终于得已修复水门桥。千余辆车辆、坦克都从这座从天而降的桥梁上通过,以及一万多士兵和大约4000名朝鲜难民,甚至还有难民的耕牛,难以置信的是,整个晚上这桥上居然没出任何事故。志愿军虽然也意识到了水门桥的巨大价值,三次将其炸毁,且连桥基都予以彻底毁坏,不可谓不重视。志愿军的军师级指挥员,还是普通战士,以其惯常的思维方式都可以确切无误地认为已经将水门桥彻底干净地破坏了,没有人会想到,美军居然能空投下架桥的钢梁构件,迅速重新架起一座桥。

最后的战斗

在该地区58师以黄草岭为核心,依托两侧地形有利的高地,阻截美军的南撤。战至15时,1350高地、1304高地和黄草岭阵地已全部失守,58师将173团和174团所有还能作战的人员集中起来,编成四个连由58师参谋长胡乾秀亲自率领,进行反击才夺回了1304高地。但美军飞机发现并攻击了志愿军前线指挥所,包括胡乾秀和174团政委郝亮在内的指挥所人员全部牺牲,胡乾秀也是长津湖之战中牺牲的志愿军最高指挥员。

8日夜间气温急剧下降,造成志愿军大量冻伤减员,所以9日的战斗,美军遇到的阻力相对减轻了很多。陆战7团1营击破沿途轻微抵抗,一路南下,直抵水门桥。在俯瞰水门桥的高地上,58师172团的一个营几乎全部被冻僵了,阵地被美军轻而易举地夺取。8日气温的急剧下降,使缺衣少食的志愿军雪上加霜,出现了大量的冻饿减员,战斗力大幅下降,从而在关键的两大要点1081高地和水门桥附近高地,无法进行有效的阻击。

兴南大撤退

陆战1师到达真兴里,意味着陆战1师终于结束了陆战队历史上最为艰辛的磨难,从真兴里到兴南,可以说是一路坦途了。 志愿军九兵团不甘就此放过陆战1师,决定不顾一切困难和代价,继续组织所有还能勉强支持的人员力争歼敌一部或大部。不过此时,各部减员已异常严重,以27军为例,全军仅2000余人。

11日,麦克阿瑟亲自从东京飞抵连浦,慰问陆战1师及第10军。陆战1师先头部队随即开始登船,此时后卫的师侦察连和坦克部队还没有到达真兴里!为了撤出第10军,美军在兴南港集结了193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

12日,陆战1师在五老里美军第3步兵师北上接应下,顺利到达五老里,终于彻底逃出志愿军的重围。至14日全师22215人全部登船完毕,15日起航驶往釜山。在整个撤退过程中,美军仅舰炮就发射了3.4万发炮弹和1.28万发火箭弹,其火力密集程度远远超过了仁川登陆。此时,志愿军只是用炮火对兴南港进行了零星的射击,既未进行猛烈的火力轰击,也未进行地面攻击。九兵团实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15日,志愿军总部向九兵团发出贺电:“你们在冰天雪地、粮弹运输极端困难情况下,与敌苦战本月有余,终于熬过困难,打败了美国侵略军陆战1师及第7师,收复了许多重要城镇,取得了很大胜利。这种坚强的战斗意志与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全军学习。”

17日,美军全线南撤。

评价与影响

中国最权威的抗美援朝史料《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评价:“九兵团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发扬人民军队英勇顽强,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同美军浴血奋战十余个昼夜,共歼敌13916人,予美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歼灭性打击,打开了东线战局,并有利保障了志愿军西线兵团的侧后安全,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最后一句是毛泽东对长津湖之战的评价(见《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

从战役经过来看,陆战1师在各部割裂孤立被围,沿途只有一条狭隘公路,而且公路两侧制高点均为志愿军控制的极端不利情况下,能携带几乎全部重装备、伤员,建制基本完整地突围而出,尽管美军拥有巨大的空中优势,但仍不能不认为在如此众多不利情况下能全师而退,绝非易事。美军能在如此不利情况下突围而出的原因,依靠的是强大的空中支援、充分的后勤保障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空中支援除了直接的航空火力支援外,空运补给也不能不提,当西线联合国军全线后撤以后,美国远东空军的空运力量就几乎全部投入到东线,以元山机场为基地的第21运输机中队就日夜不停地向美第10军空投补给物资,仅11月28日一天就分别对新兴里和柳潭里空投了16吨和10吨弹药。11月29日阿尔蒙德要求第21运输机中队向东线部队空投400吨各种补给物资,但这一要求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为即使是整个远东空军空运部队全力以赴,也不过只能达到每天70吨的标准。导致空运数量上不去的瓶颈是空投物资的包装和装运能力,因此在日本第2348军需空运补给包装连雇佣了大量日本劳工昼夜不停地包装空投补给物资,美军战斗运输指挥司令部也向韩国连浦机场派出了一个C—119运输机中队和一个军需物资包装人员分队。从12月1日起,整个远东空军空运力量全面投入到为美第10军提供空运补给重任中去。至12月10日,先后出动313架C—119和37架C—47运输机空投1580吨各类物资!史密斯师长这样评价空运补给行动:“如果没有空投下来的这些弹药和补给,我军将会遭到大得多的损失,至少伤亡数字将急剧上升,空投的补给品是我军在这段时间里能充分维持作战活动所必须的物资。”正是鉴于空运部队的出色努力,战后第21运输机中队、第314运输机大队和第801医务空中后送队都获得了集体嘉奖。史密斯其出众的指挥才干和行动前深思熟虑行动后果断坚强的个性,才被指派为陆战1师的师长。特别是仁川登陆后史密斯并未像麦克阿瑟等高级将领那样被胜利冲昏头脑,当接到沿长津湖向北推进的作战命令后,他立即对在这样恶劣的地形中展开进攻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并竭力促使改变这一计划,在其努力不被接受的情况下,以其职业军人的素质敏锐察觉出即将到来的危险,因此要求部队谨慎行动,确保后勤补给线的安全,并坚持在下碣隅里修建机场,在以后的突围行动中,简易机场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撤退过程中,在下碣隅里的休整与在古土里的毫不停留,都反映了史密斯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与果敢行动。

九兵团于12月1日向志愿军总部发出的对东线作战的检讨电报也可看出,九兵团自身也未将此次作战视为一次胜利,电报里九兵团表示:“这次作战打得很不好,不仅未能全歼美陆战1师及第7师,反遭巨大减员,严重缩小战力。……未能彻底完成上级赋予任务,应由职负主要责任,拟在战斗结束后召集各军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总结了五点主要原因:对作战环境调查研究不够、仓促进入战斗准备不充分,对地形、道路侦察不清楚,尤其是敌情不明、26军南调时间过迟,兵团二梯队军使用不及时、缺乏必要的对美军作战经验与应用军事教育、后勤工作组织不良,特别是运输工具不能适应作战需要。

志愿军九兵团在态势、地形、人数均为优势的情况下,付出了巨大代价仍未能全歼甚至未能给予陆战1师重创。虽挫败了美军的进攻,但毕竟让捏在手中的1师逃出了重围。

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后总结里则称:“陆战1师从包围圈中后退,带着可以使用的全部装备,后送了伤员,保持着建制突围出去了。……而志愿军九兵团的三个军都因参加长津湖作战受到损失而失去了作战能力,为了补充装备和整顿组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由此,联合国军在朝鲜能保持立足点还是必须放弃的危急时刻,避免了中国军队的十二个师增援到第8集团军正面。”

长津湖之战,比较客观来说,应该算是打了个平手。

志愿军未能全歼已经分割包围的陆战1师,主要原因是情报不准、通信不畅和补给不济。如果志愿军从一开始就能准确了解美军在柳潭里、下碣隅里的情况,集中兵力攻击防御力量薄弱而又是指挥后勤中枢的下碣隅里而不是兵力相对雄厚的柳潭里;如果志愿军在战斗中通信指挥及时畅通,就能在局部战斗有利的时机投入预备队,以及时扩张战果;如果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能稍有所提高,甚至只要能满足吃饱穿暖的最低限度,那么长津湖之战的结局就可能改写,甚至可能改写整个朝鲜战争。志愿军九兵团官兵多来自中国南方地区,高寒地区生活经验几乎是空白,容易冻伤,冻伤后不当处置更是加剧了伤情恶化,因此冻伤人员几乎达到100%。粮食匮乏是后勤补给最尖锐的矛盾,有的部队断粮达七天,各部队平均断粮均在两天以上。经常是两个冻得硬梆梆的土豆就是一天的口粮,即使是两个冻土豆也只能满足作战部队,机关的参谋人员则是外出执行任务才有,留守人员连这都没有。战士们通常是将干粮袋里的最后一点碎末留下来,称之为“冲锋粮”,直到发起攻击时才一口吞下以补充一点能量。后勤弱势的巨大灾难正是在这个高寒地区的严冬里迸发出来,而且发展到了极点,冻饿减员甚至超过了战斗伤亡,使部队战斗力遭到极大削弱。尽管条件异常艰巨,但是九兵团广大战士在战斗中依然那样勇敢无畏,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精神甚至赢得了对手的敬重。在美军有关文献中对志愿军的勇敢和坚韧,做了这样的描述:“中国军队在美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情况下,虽然苦于缺乏装备、弹药、食品和防寒用具等,但仍忍耐一切艰难困苦,忠实地执行命令,默默地行动与战斗。这就是毛泽东所提倡的‘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敢精神。(中国军队)好像对美军炽烈的火网毫不在意似的,第一波倒下,第二波就跨过其尸体前进,还有第三波和第四波继续跟进。他们不怕死,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姿态,仿佛是些殉教者。作为对手的美军在惊叹其勇敢的同时,感到非常可怕!中国军队这种勇敢战斗精神和坚韧性,到底来源于什么呢?那大概不单纯是强制和命令,可能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帝国主义的憎恶,坚信现在进行的这次战争是‘正义战争’,这些都渗透到了中国军队官兵的心灵深处,不!已渗透到骨髓之中。”

对九兵团三个军来说,长津湖之战更是一块试金石,再次显示出27军和20军头等精锐主力的风范,27军在新兴里基本全歼美军第7步兵师31团和32团1营(尽管有300多人逃脱,尽管不是美军中“训练最有素意志最顽强”的陆战队),击毙团长缴获团旗,创造了志愿军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唯一全歼团建制美军的战例,自然功勋彪炳。20军作为最擅穿插的部队,在缺衣少食的严寒时节,翻越积雪覆盖的崎岖山脉,分割美军各部,在后援不济补给全无的情况下,浴血苦战数昼夜,始终顶住了美军的南逃北援,连美军都赞为“忠实地执行了自己的使命”!其表现可也是可圈可点。只有26军,未能及时到达战区,使20军与27军几乎是消耗完了最后一点力量,未能在最有利的时机歼灭分割被围的美军,甚至连最后攻入被美军放弃的咸兴、兴南等地的战果都落入了连续作战多日的27军之手,显然与头等精锐主力还是有所距离。

反思这场在基本生存都不容易的冰雪严寒与荒山野岭中的惨烈厮杀,没有赢家。无论志愿军九兵团还是美军陆战1师,都是为了各自的信仰与责任。

回首长津湖战役,作为亲历者,原国防部长秦基伟上将泪光闪烁、感慨万千:非亲身经历的,你不会知道那个惨烈。这对于我们今天评估朝鲜半岛局势,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作者:光亭)

图书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2月17日)

作 者:王筠 著

外文书名: The Chosin Lake

平装: 35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40452520

条形码: 9787540452520

ASIN: B006Y2PKJE

内容简介

《长津湖》内容简介:曾经发生在朝鲜战场上改变了世界格局的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穿着单薄的服装,拿着简陋的武器,饥肠辘辘,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无休无止的冲锋,冒着美国人猛烈的轰炸和密集的弹雨,勇往直前,似乎毫不在乎巨大的流血与伤亡。在这种几乎超出了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环境下,中美两国精锐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展开的这场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战争,俨然已经超出了常规战争的范畴,更像是一场意志力的殊死较量,从而使得长津湖战役成为朝鲜战场的重要拐点,迫使美国军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败退。《长津湖》就是以这一著名战役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作者集二十年研究朝鲜战争的积累和对长津湖战役幸存将士的采访,以气势恢宏的笔调、全景式再现了这场惊天动地艰苦卓绝的战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关于长津湖战役的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长津湖》不是简单地站在历史而是站在人性的角度讴歌了人在极度艰难环境下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传递了无坚不摧强大人生的信仰力量。

巧合的是,同取材于长津湖战役的好莱坞大片《17 days of winter》(《严寒十七日》)将在2012年夏天上映。中国作家和美国名导将如何演绎这场冰火洗礼的文影之战呢?无疑,我们将要感受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读之旅。

编辑推荐

《长津湖》编辑推荐:曾经发生在朝鲜战场上改变了世界格局的长津湖战役,为什么成为中美两国人们都不愿意提及的一场血战?为什么时隔60年,中国作家与好莱坞名导会不约而同地关注一段尘封了的历史?为什么著名作家柳建伟说“时间和历史会证明《长津湖》出版会成为2012年中国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关于长津湖战役的不为人知的秘辛,你都可以从《长津湖》中找到答案。

专业书评

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柳建伟——《长津湖》出版必将成为今年中国出版界的一件大事20年积累准备《长津湖》,充满传奇色彩还早在我们同窗时,我就知道王筠有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想法,到今年整整20年了,20年之后,《长津湖》顺利出版,我在此表示祝贺,一个作家用20年写一本书,有点传奇的味道。

中国作家较少涉及朝战题材,《长津湖》无疑是一部重要作品

我谈谈我对《长津湖》一个直接的感受:对于60年前发生在朝鲜的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朝鲜战争是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实际上我们真正进入朝鲜是1950年10月19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关于朝鲜战争,主体的评价是打了个平手,彼此来回拉据拉了几年;但是对于抗美援朝战争来说,那就是我们中国的一次伟大的胜利。对于这场伟大的胜利,这60年来,有中国作家涉足这个题材,但是不太多,魏巍围绕这个题材写过长篇小说,还有就是近些年以以写重大历史事件纪实的王树增写过一本《远东朝鲜战争》,后来叫《朝鲜战争》,这两本书都在新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此外,美国有一个传记作家用了十来年的时间写了一本《最寒冷的冬天》,非常真实地描述朝鲜战争,是一个纪实的文学作品。但总的来说,对于我们中国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场战争,我们自己的作家写得非常少。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长津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长津湖》出版恰逢其时

同时,我还断定,《长津湖》在现在出版,时间和历史会证明《长津湖》的出版会是我们今年中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

在刚刚过去的不平静的2011年,大家都清楚,中东北非已经有几个政权更迭了,恐怖大亨拉登被美军击毙了,现在在中东地区,美国正准备制裁伊朗;两个月前,美国奥巴马总统高调的宣布美国要重回亚洲,在南海,美国对我们的包围圈又正在形成。前几天,美国五角大楼又改变了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决策,现在变成了打赢一点五场战争,那么这个“一”就是针对我们。在这个背景下,历史有时候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周边局势来看,现在我们中国所面临的情况,与1950年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整体形势,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甚至比那个时候还要恶劣很多。在那个时候,就像《长津湖》里面描写的那样,敌人对我们是瞧不上的,而现在我们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的时候,如此多的人针对我们。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我为什么说《长津湖》的出版,将会是今年出版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它的出版恰逢其时,面对周边这样一种恶劣的国际环境,我们中国应该怎么看?怎么办?从《长津湖》这部小说中可以找到答案。当年我们是以那样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我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完全可以从中吸取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可以面对现在挑战的精神力量。我在这里谈一点盛世危言。

此外,我想强调一点的是,王筠是我们中生代作家里写战争写得比较早也比较正宗的一位。在这部《长津湖》当中,它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我就不详细指明了,但他的这本战争小说,肯定会得到读者的欢迎,得到评论家的充分认可。

预请媒体向全国读者发出声音:读一读《长津湖》能更好应对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

最后,我希望借这个机会,关于《长津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预请媒体朋友们通过你们的平台,向全国读者发出这样一个声音,在目前我们所处的这种环境下,我们中国应该怎么办?大家应该好好的读一读,好好的研究一下王筠的《长津湖》。

媒体推荐

尽管长津湖战役已经过去60年了,但至今都让我刻骨铭心。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迟浩田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 朱向前

《长津湖》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战争史诗,是一部直击人们心灵深处的悲壮颂歌,是一部中国人寻找精神原点重构精神信仰的文学力作。

——《朝鲜战争》《解放战争》《一九一一》作者、著名作家 王树增

国家民族若没有信仰,青年人若没有传承,是不能长久的,我希望读者能从《长津湖》这本书里获得情感滋养,从并不遥远的历史中寻找到信仰之源。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突出重围》作者、著名作家 柳建伟

中国文学作品《长津湖》与好莱坞大片《严寒十七日》,不管各自是如何还原两个不同信仰不同装备的民族在极限条件下展开的这场惨烈交手,我们都将感受到人性深处散发的光辉与卑弱。

——原解放军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著名文学评论家 汪守德

小说以写实的态度和遒劲的笔力,通过全景式的壮阔描绘,告诉我们真实而惨烈的长津湖之战,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出国之战付出怎样的巨大牺牲,并且怎样在尸山血海的战争中张扬起真正的英雄主义精神。当这一切穿越时空而来时,仍令今天的我们为之感到强烈的伤痛与震撼。

作者简介

王筠,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1980年11月入伍,历任作战部队新闻干事,军分区宣传科长,县委常委、县武装部政委,预备役师政治部副主任,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1981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至今已在省以上和全国性文学期刊、出版社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200余万字。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刺破青天》等3部,中篇小说《北方乙种》、《金色果园》等12部,短篇小说《远行》等18篇,另有长篇纪实文学等。中篇纪实报告文学《最长的三天》获得2008年全军抗震救灾优秀文艺作品奖。

相关分词: 长津湖 长津 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