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集合,以湖北武汉、湖南长沙与江西南昌三核为中心。2012年2月10日,湘赣鄂三省携手共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会商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三省会商会在“一江两湖三地亲”的和谐氛围下,在国家相关部委、三省主要领导共同见证下,在媒体的热切关注下,达成了战略性合作框架并签定了相关协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文名:长江中游城市集群

外文名:City Cluster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三个省份:湖北、湖南、江西

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



政策机遇


国家:政策机遇让湘赣鄂携手正当时

翻开国家“十二五”规划,一幅“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引人注目。这张彩色地图上,清晰标注着我国城市化的21个主要地区。在长江中游地区,一个醒目的蓝色圆圈,圈起了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

看国家已经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国土被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大类。长江中游,成渝、呼包鄂等10多个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

国家制定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壮大宜昌、荆州、岳阳、鄂州、黄冈、黄石、九江等沿江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打造产业集聚走廊;培育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城市增长极,发展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等。

从身处“主轴”到“城市化主要地区”,从“重点开发区域”到“城市增长极”,长江中游地区进入国家视野。

当前,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已同时获批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环鄱阳湖地区获批国家“生态经济区”,三省共同站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前沿,共同面临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

三省共建


湖南

共铸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增长极

韩永文(湖南省副省长)——

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湘、鄂、赣三省同属中部省份,地缘近、人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发展阶段相似,交流交往频繁,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协作传统。特别是以中博会、泛珠区域合作等为载体,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随着三省经济总量、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联动集群发展,抢占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已成为三省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江西

携手打造中部崛起大引擎

鹿心社(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竞争,城市群的形成和崛起成为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三省合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打造我国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湖北

跨越发展奋力构建中三角

王国生(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

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顺应城市化发展规律,有利于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的城市化浪潮将有力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根据国际发展经验,城市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第二阶段是城市区域不断向郊区扩展和城市群的出现,第三阶段是“逆城市化”,即一些大城市市区人口迁向离城市郊区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的过程。随着快速交通的迅猛发展和中部板块效应的日益显现,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由单纯的农民进程发展到打造都市“一小时”生活圈和出现城市群。2011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出现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江西、湖南、湖北的城镇化水平也快速提高。时代的发展使得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应运而生。赣湘鄂三省构建以南昌、长沙、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形成跨省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城市群,不仅能够起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桥梁作用,而且将会充分发挥核心区域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提升中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

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顺应区域战略布局演变趋势,有利于打造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以沿海地区开放开发战略为标志的区域非均衡发展阶段,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为标志的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国家区域开放开发战略布局也相应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海、沿江并重时代。与此同时,长江流域的沿江发展战略由长三角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自2006年4月中央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之后,2009年国家制定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构成的“长江中游地区”等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在全国十多个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中,长江中游地区是唯一地跨三省的区域,也最有希望率先构建一体化的城市连绵带。“中游畅则长江畅,中部活则全国活”。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快速发展,将会有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目标的早日实现。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国内外产业和资本正加速向内地转移。2011年中部板块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和西部,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六省全部跻身“万亿俱乐部”,中部整体崛起已成大势。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将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顺应历史自然规律,有利于赣湘鄂三省共生共荣。

赣湘鄂三省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唇齿相依,长期以来在交流合作中建立了紧密联系。如近代史上著名的“汉冶萍”,中国革命史上“湘鄂赣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南局”,都是我们团结的象征、友谊的见证。1987年成立的武汉经济协作区,是中部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囊括了赣湘鄂三个城市群中的所有城市,25年的成功运作,客观上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目前,南昌——长沙——武汉“金三角”之间,高速公路环路已经成型,沿线经过22座县以上城市,平均不到50公里一座。三市之间动车组相互开行只需3小时左右。其中长沙——武汉间乘武广高铁仅需1小时左右。三省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承担着相同的发展使命,只有实现资源要素聚集、优化、提升、重新配置,体现信息共享、利益均沾、优势集成,才能形成突破性发展,实现整体效应,达到1+1+1>3的效果。

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对赣湘鄂三省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条件都已成熟,可以说是风劲帆满,正蓄势远航。展望广阔合作前景,我们完全可以立足各自特色,发挥各自优势,携手互补,做到基于共同把握,资源共同利用,品牌共同打造,市场共同建设,产业共同发展,改革共同推进,实现共同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努力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提升为国家战略。把思想统一到中国工程院形成的调研报告上来,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两型”建设和绿色发展为方向,充分发挥三省产业基础、人才资源、生态环境、市场腹地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凸显特色,错位发展,携手并进。这就需要共同向国家提出申报和建议,加强向中央部委汇报和衔接,争取使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成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争取在国家层面建立工作协调专班,协调解决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加快一体化步伐。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市场、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五个一体化”建设,加强规划和项目对接。交通部门已经先行一步,今日共同签订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合作意见书。示范区集航空、公路、铁路、水运和管道等运输方式为一体,旨在打通高速公路“断头路”、消除长江“肠梗阻”、推进多种运输方式联动,建立便捷、经济、可靠、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鼓励和支持长江中游城市集群里优势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跨区域合作,加强产业的协作与配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对接、旅游产品开发的合作,建立互为旅游目的地客源联动机制,着力打造“长江中游无障碍旅游区”。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深化产学研合作,共享科教资源,促进人才流动,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以长江、洞庭湖、鄱阳湖为重点,共同加强大江大河防洪保安、水资源综合利用、水污染综合治理和湿地保护,共同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探索和积累经验。

——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建立全方位的政府协商调休系。尽快在省级层面组建跨省的工作协调机构,以今天的会议为起点,建立三省主要领导定期会晤制度,确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商重大问题,加强沟通联动,加强信息交流,做好顶层设计,定出路线图,排出时间表,确保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把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作为一面旗帜、作为一种软资源,共同举办论坛、战略研讨等活动,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形成浓厚氛围,积极予以推进。鼓励和支持对口部门和市县之间的友好交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发挥政府引导职能和企业主体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健全促进合作的市场机制,共同搭建合作服务平台,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为企业跨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和政务环境。

相关分词: 长江 中游 城市 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