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长白山风景区

长白山风景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长白山风景区


长白山风景区长白山,横亘在吉林省东南部中朝两国的国境线上,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AAAAA级风景区。长白山是中国与五岳齐名、名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长白山还是中国东北境内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是中朝两国的界山,有“关东第一山”之称。历史上的长白山一直是关东人民生息劳作的场所,也是满族的发祥地,所以在清代有“圣地”之誉。



简介


长白山风景区 | 长白山天池 | 白云峰、天文峰、玉柱峰 | 梯云峰、冠冕峰 | 鹿鸣峰、华盖峰 龙门峰、卧虎峰、天豁峰 | 紫霞峰、锦屏峰 | 铁壁峰、观日峰 | 长白瀑布 | 乘槎河

长白温泉群 | 长白山谷底林海 | 长白山大峡谷 | 长白山高原冰雪运动训练基地

长白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它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部,中朝两国边境上,是中国东北最高的山地。

巍巍长白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山,有着神秘的森林,奇特的山峰,无尽的宝藏。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巨大的高山湖泊,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奇异的火山地貌,珍贵的动植物,长白山堪称一座天然博物馆。

有着悠久历史的长白山,深得历代帝王所关注,尤其金、元、清视其为祖先发祥地,是吉祥列祖龙兴的象征,对其又是封山,又是祭神,并划封禁地,从而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

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的火山,因其独特的地理构造,造就了其绮丽迷人的景观。长白山的湖、谷、池、山、泉、林、峰,无一样不是为世界所罕见,无一样不是秀丽诱人。

长白山不仅风光美丽迷人,而且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据统计,这里生存着1800多种高等植物,栖息着50多种兽类,280多种鸟类,50种鱼类以及1000多种昆虫。以天池为中心的长白山保护区为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科研、保护和旅游价值。于1980年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是中华乃至世界人民的一块瑰宝。

长白山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以天池为中心的方位,主体交叉式的边境游、跨国游、森林探险游等,还增设了冬季旅游项目等,真可谓“人生不上长白山,实为一大憾事!”。

基本概述


历史上,长白山天池一直在中国境内,元、明、清史料中均有左证,即使在日本统治朝鲜时期,天池也在中国版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中朝蜜月期间,考虑到朝鲜劳动人民的无产阶级感情,中国政府才正式将天池的约53%划归朝鲜。长白山已经成了旅游休闲的胜地,各地游客云集于此、流连忘返。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和长白山比,桂林山水太秀气。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和长白山比,五岳还不够大气。百闻不如一见,长白山,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是中朝两国的界山,有“关东第一山”之称。历史上的长白山一直是关东人民生息劳作的场所,也是满族的发祥地,所以在清代有“圣地”之誉。 长白山是一座神奇的山,也是一座秀丽的山。每当春风乍暖,山下万树含烟,众绿齐发,山顶却依然白雪皑皑,宛如一位玉骨冰肌的仙女,亭亭玉立在茫茫林海;犹如一朵春蕾绽开的雪莲,嫣然怒放于万绿丛中。长白山古木参天,遮天蔽日,在密林深处,有数不尽的物华天宝。

长白山经过大自然漫长岁月的雕塑,群峰竞秀,万态千姿,有的像直插青天的宝塔,有的似虎豹雄狮,有的如仙人驾鹤翱翔,有的似雄鹰衔石,其景致极为壮观。长白山陂陀千里,势如蛟龙,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奇迹。它隐居于茫茫林海之中,却又突兀于丛山峻岭之上,它有时显得壮阔、粗犷,有时又极为绚丽动人。长白山有其自然的美姿和丰富的资源,为亚洲东方别具一格的名山和引人入胜的旅游胜地。

巍巍长白山,不仅以其雄伟壮观的景色闻名中外,更由于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一望无际的林海以及栖息其间的珍禽异兽,使它于1980年列入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从长白山山麓到山顶,可以看到从温带到寒带的不同植物的类型。植物的分层分布情况,十分清楚。在山脚,主要是阔叶林;往上,直到海拔1000米左右,是针叶和阔叶混合林。在这混合林带,树木品种繁多,不同季节的风霜雨雪,使大森林的景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海拔1000至1800米之间,是针叶林带。这里山高林密,生长着最有经济价值的各种针叶树,这些树,树干笔直,生机盎然。再往上到近2000米,是岳桦林带。岳桦树为适应高山寒冷潮湿的严酷气候,躯干短曲多枝,树皮节理斑纹极富图案趣味。2000多米以上,就没有树木,是苔藓地带了,每年六七月间,这一带盛开着各种颜色的鲜花,景色瑰丽。

长白山既神奇又壮美,有许多美妙动人的诸如“神女浴躬池”的传说故事,其垂直自然景观更为绚丽多姿,真乃“一日可历四季景”。冬游长白山已不再是神话,一年四季都吸引海内外无数游人前来揽胜。

长白山有九大名景:天池、乘槎河、长白瀑布、聚龙泉、长白湖、地下森林、岳桦林景观带、高山苔原景观带、黑风口。

历史成因


长白山的名字来源于满语的,翻译成中文意思是长白山。在满语和清代文献中更习惯称呼长白山为白山,称呼黑龙江为黑水(sahalian ura 黑水)。 长白山历史悠久,大约6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长白山从元古代到中生代,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壳发生了一系列的断裂和抬升,地下岩浆沿地壳裂隙大量喷出地面堆积在火山口周围,使长白山体高耸成峰,形成为同心圆状的火山锥体,有十六座海拔2500米以上的奇峰罗列在火山口四周。长白山有过数次喷发,也有过长时间的间歇。从16世纪以来到现在有三次喷发:第一次是1597年8月,第二次是1688年4月,第三次是1702年4月。几次火山喷发出来的灰白色玻璃质浮石堆积在山顶上,再加上这里每年积雪长达9个多月,远远望去,一片银白,故称之为长白山。

史书记载


长白山有语言和文字留传下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最早也只有4000多年。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就曾经有所记载。这部书传说是大禹之子伯益所著,详细地记载着其父大禹王治水时所经过之地。在蒙古语中是神仙之意,在东北居住的各少数民族----慎慎、沃沮、扶余、鲜卑、高句丽、蒙古、契丹等,都有对东北境内这座最大的高山景仰和神化,许多有关天女不孕而生的神话都寄托在这里,因此,都称这座山为仙山。那部记载着域内域外名胜山水的先秦著作《山海经》,也便将长白山称之为不咸山(即神仙山)。

魏晋时期所著的《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有记载曰:“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玄菟徙居勾丽,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貊悉属乐浪。”这句话是说,在汉武帝出征朝鲜之后,汉武帝之子汉昭帝于始元五年(公元前82)便将玄菟人迁居于高句丽之地,自单单大岭(即长白山)以东的沃沮族、秽貊族皆归属于乐浪。这里的“单单”二字,与满语中的珊延相近。珊延,即白色的意思;珊延大岭,即白色的大山。

在《北史列传-勿吉》篇中又有记载:“漠河了南有纵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人不得山上溲污,行经者以物盛云。上有熊罴豹狼皆不害人,人不敢杀。”与肃慎、女真、满族,是同一民族,不过居地更稍北一些。这段话里是讲,漠河国南境有座大山,指的就是长白山。

在南北朝的其他书籍里(例如《魏书》《齐书》等),也常有“纵太山”、“纵白山”之称出现。后来,又可在《唐书-东夷列传》看到有关的记载:“漠河居肃慎地,栗末部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徙太山,与高丽接。”可见,当时对长白山的称呼极不统一,有的叫纵太山,有的叫徙太山、纵白山、太皇山不等。直到东北的契丹族和女真族定鼎中原,建立起辽王朝和金王朝之后,对于东北的第一座高山,才算出现了规范化的称呼—长白山。

在《契丹国志》中有记载曰:“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禽兽皆白。”后来在《金史.本纪三十五》中记载曰:“女真地有长白山。”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中原建立起金朝的女真族,一直把长白山作为他们的发祥地,经常要对长白山顶礼拜,以求保佑其国运昌隆,帝祚永延。金世宗完颜雍刚刚登基不久,就于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并命当时著名文人。翰林院修撰党怀英修撰《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文中极力把长白山神化起来说:“自两仪剖析,山岳神秀各钟于其分野。国将兴者,天实作之。对越神休,必以祀事。故肇基王迹,有若歧阳,望秩山川,於稽虞典。厥惟长白,载我金德,仰止其高,实惟我旧邦之镇……”文中把长白山称之为神山秀岳,用“载我金德”“仰止其高”等最高的赞语来形容它,可见对这座塞外名山的崇仰恭敬。因此皇帝又于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在长白山北建立灵应王神庙,命大臣持节备礼并带着这份《册文》前去祭奠。

到了清代,对于长白山的崇仰更是登封造极,不仅聘延文人为其编造了仙女吞朱果而生爱新觉罗氏之先人的神话;而且树立柳条边封禁长白山区为圣地,禁止民人进山放牧、狩猎和采参。清代的几位有作为的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都亲自来东北祭礼其祖先的发祥地—长白山。他们虽然没有登到长白山天池之畔,瞻仰其祖先的诞生之地,但有的已经到了周边地区(吉林市的大、小船厂、开原县的威山堡等地)。而且,还写了大量的咏赞和祭告长白山的诗文。康熙有《望祀长白山》的诗和《祭千长白文》(两篇),乾隆有《祭告长白山文》五篇,嘉庆有《长白山告祭祝文》二篇,写得都是有声有色,叹为观止的。康熙的《祭告长白山文》说:“惟神杰峙东,维协扶景运。疏江汇海,荐瑞凝祥。著灵异于万年,溥蕃滋于庶类”。“朕惟国家受命凝庥,则山川百神罔不协瑞。矧溯兴亡之迹,推翊运之祥,尢宜肇与明,诞加显号。盖自天作高山,形于歌颂,其来旧矣。惟神秀结东陲,泽均厚载,浚发三江之脉,广延千里之区,极敷云泄雨之奇,宏济物利民之用,神山异迹莫有与京。”乾隆所写的祭告文章:“奥我清初,肇长白山。扶虞所锤,不显不灵。周八十里,潭曰闼门。鸭绿、混同、爱滹三水出焉。帝用女天妹,朱电磁波是吞。爰生圣子,帝用锡以姓曰觉罗,而徽其称曰爱新。是翦是除,匪安匪康,乃有叶赫、辉发、界藩。直到清末,安图县刘建封还向朝廷上折奏请曰:“长白山为我朝发祥之地,天生圣人,削平区域于万斯年”,因此他建议上山重修神庙,以供俸长白山之神。经朝迁批准,这位知县组织人马四次登山察视,并摄下长白山名胜之地的照片40余张,归后编成《长白山灵迹全影》影集呈奏于朝廷。历代文人从金元到明清,以长白山为题材写的诗歌、散文甚多,不胜枚举,许多佳作,脍炙人口,现仅将各朝各代的代表作列举出一二,以飨读者。

金代中期最大的文人赵秉文(1159--1233,字周臣),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晚年归隐故乡河北磁县,因家有堂名闲闲堂,因而自号闲闲老人,曾著有称绝于一时的长诗《长白山行》:“长白山雄天北极,白衣仙人常出没。王龙垂爪落苍崖,四江飞下天绅白。匹马渡江龙飞天,云起侯王化千百。至今甲第多属籍,时清球马争驰突。锦鞯貂帽猎春风,五陵豪气何飘忽。前年北骑瞰中原,准拟长城如削铁。群家兄弟真连璧,胸中十万森戈戟。向曾论事天子前,汉庭诸人动颜色。心知不易一囚命,顾肯贪功事无益。西南方面应时须,帝日来前无汝易。从来十益不补损,三辅肖条半荆棘。瘦妻晓曳耙女扶犁,惟恐官军缺粮给呜呼疮痍尚未复,且愿休兵养民力。老夫谬忝春官伯,白首书生不经国。伫公功成归庙堂,再献中兴二三策。元代诗人王结(字仪伯,河北定兴人,元武宗时中进士,顺帝时累官至翰林院学士、中书左丞),在其所著长诗《辽东高节妇》中,也着力地描述了长白山:“天东长白近蓬瀛,缥渺仙人玉雪清。凤去紫箫声己绝,青鸾独跨上瑶京。”诗中把长白山比作海上的仙山蓬莱与瀛州,说有玉洁冰清的白衣仙人常在山上出没,这与历代有关长白山的神话传说是一致的。

主要景点


天池

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一座火山口,经过漫长的年代积水成湖。长白山天池海拔2189.1米,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山天池高209米。天池略呈椭圆型,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集水面积21.4平方公里,水面面积9.82平方公里,水面周长13.1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天池水温为0.7C——11C,年平均气温7.3C。天池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的长白山群峰之中,它是中国最高最大的高山湖泊。是东北三条大江——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柔美的天池白云缭绕,五色斑斓波光岚影,群峰环抱,蔚为壮观。天池上空气候多变,多云、多雾、多雨、多雪,云、雾、雨、雪把天池不仅装点得美丽动人,而且更加虚幻神秘,迷迷茫茫。尤其盛夏季节,风雨不定,变化频繁,有时一日之内,甚至一小时之内就可能发生几次变化,刚刚还是骄阳直射、焦灼烤人,忽然间狂风大作、黑云滚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峰、湖面倾刻间淹没在风雨之中了。一会又风和日丽,山峰、湖面又重新展露出来。雨后天池景色格外迷人,池边群峰竞秀,山野如洗;池上霞光万道,长虹当空;池中奇峰倒映,波光粼粼。天池上空经常云雾缭绕,置身其中使人顿觉腾云驾雾一般,白云在脚下飘逸。给人一种神秘莫测、飘飘欲仙的美感。有时还会出现池东日出池西雨,山上大雨,山下晴的奇异景观。

天池“水怪” 近百年来“水怪”的传说始终是一个悬而未解的谜题。无论是苏格兰的尼斯湖,还是我国的长白山天池、新疆的喀纳斯湖以及四川的列塔湖等等,“水怪”出没的传说一直不绝于耳,却又始终扑朔迷离、难辨真伪。在科学气息浓郁的21世纪,应该不会有谁轻易相信神鬼的谬论,可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着一些令人匪夷所思无法解释的怪事。在中国已有多处水域发现水怪之事,那些目睹过水怪的人,除了惊奇还有恐惧,那些肇事的湖水也因此披上了神秘的面纱,那么这些水怪到底是什么,目击者都看到了什么。

天池水怪其实可能是一种类似“翻车鱼”的海洋鱼类。长白山天池是活火山,与日本海临近,极有可能有一条通往日本海的隧道,所以翻车鱼就从隧道进入天池,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又因为长白山天池是活火山,湖地有火山活动,矿物质丰富,这为翻车鱼提供了食物,同时火山活动使湖地温度温暖,所以适合翻车鱼生存,但最重要的是,根据水怪目击照片和录像显示,水怪有打转的习惯,它还可以越出水面,这都与翻车鱼极其相似,所以,水怪极有可能是翻车鱼。

长白瀑布

长白山天池四周奇峰环绕,北侧天文峰与龙门峰之间有一缺口,池水由此缺口溢出,穿流在悬崖峭壁之间的乘搓河(又称白河、天河)向北流经1250米处的断崖飞流直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夹带着震天的吼声,跌向深深的谷底,形成落差68米高的瀑布,这就是蔚为壮观的长白瀑布,它是长白山的第一名胜。夏日,晴空万里,远望瀑布,似锦缎从天抖落,在阳光照耀下非常耀眼。飞瀑下落,袅袅娜娜,飘逸曼妙;近临瀑布,则浪花翻腾,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折射和反射,水汽弥漫,横空出彩虹,绚丽夺目,似虹霓霞雾、珠垂玉坠,令人叹为观止;来到瀑布旁边,可以听到瀑布的巨大吼声,好似千鼓齐鸣,万雷争吼,又象金戈相击、铁马互奔的声音,飞瀑溅起的层层水雾,仿佛是两军拼搏扬起的阵阵烟尘。穿过缭绕的云雾,但见浪花翻滚,飞浪四溅,细雨蒙蒙,似雨雪交加;停立瀑边,白云从身边绕过,仿佛置身于云天之外。乘搓河水流不大,但水势湍急:它上与天池相接,下通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正源。

聚龙泉

在黑风口滚滚黑石下面,有几十处地热,大如碗口,小有指粗,这就是分布在1000平方米地面上的温泉群。它距离震耳欲聋的长白瀑布不到二里,奔腾咆哮的白河檫边而过。它以绚丽的色彩把周围的岩石、沙砾染的金黄、碧蓝、殷红、翠绿,闪烁着五光十色,散发着蒸腾热气,格外愉悦游人的眼目。特别是冬季,周围是一片银装素裹,冰天雪地,而这里确实热气腾腾,烟雾袅袅,实在是别有一番景致。长白山温泉属于高热温泉,多数泉水温度在摄氏60度以上,最热泉眼可达82度,放入鸡蛋,顷刻即熟。长白温泉有“神水之称”,可舒筋活血,驱寒祛病,特别对医治关节炎,皮肤病等疗效十分显著。这里设有温泉浴池,供游人洗浴,池水温度可以调节,出浴之后,倍感轻松。

聚龙泉是温泉群中水量最大、分布最广、水温最高的温泉,堪称长白山第一泉。它位于长白瀑布北约900米,在落笔峰北倒石堆下侧。分布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二道白河从温泉群中间穿过。在河流方向的右方,泉口比较集中,有数十处之多,较大泉眼有7处。无数条热流从地底涌出,似群龙喷水,故名聚龙泉。《长白山志》中记载:“各泉水温不等,一般在60℃ 以上,最高达82度,属高热温泉。温泉旁生长着稀有 的植物温泉瓶尔小草,正是这种气温条件下生长的一 种名草。泉口的涌水量一般为1.8一3.6吨/小时,最大可达5.96吨/小时。又载:“聚龙泉水中含有较多 的硫化氢气体,使它周围的青灰色火山岩染上一层层橙红色或翠绿色的凝华。这种含有硫化氢、钙、镜等物质的温泉,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关节炎及风湿症等疗效较好。在聚龙泉下部建有“怡神浴”浴池,供游人在饱览长白山风光之余沐浴。“冬天,温泉周围,山上山下,白雪皑皑,雪地冰天。而聚龙泉却依然是泉水铮宗,热气缭绕,附近的岳桦枝头,挂满了雾凇,与松花江下游吉林市的雾凇各具风貌。

聚龙泉以其大、多、热而成为长白山名泉,使众多的登山人沐浴一番,品品这第一泉、第一水的最自然、最纯真。聚龙泉由于水温很高,水泡不断冒出,还能煮熟鸡蛋。游人们常常用怀疑的眼光盯着放进泉水里的鸡蛋,不多会儿,鸡蛋便煮熟了,且有浓郁的矿泉气味,口感极好。

黑风口

沿北坡登山去天池,在不老峰东侧尾端和观景台中间,峭壁之上有一“凹”形缺口,就是闻名长白山的黑风口。这里长年多风且多是大风。当山顶刮到五级风时,此处狂风呼啸,飞砂走石,游人们根本站不起来,只能匍匐着爬到风口。但在风口又可以饱览长白瀑布的全貌,所以游人们又难以割舍,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注意事项


交通须知

长白山风景区内有大小两个停车场,每到旅游旺季,这里停车的位置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与人与己方便,请遵守车辆管理人员的安排。

通往长白山主峰的盘山路坡陡弯急,自己带车的游客一定要确保车辆性能完好,另外开车时不要过于紧张;下山时,刹车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刹车过热而失灵。规定严禁定员在12人以上的车辆上山。由于通往长白山主峰的公路,坡陡、弯急。为确保旅游的安全,长白山森林旅游公司,成立了长白山主峰倒站车队,负责运送游客的任务,车队由40名具有多年驾龄且熟悉路况的司机组成,车辆为“帕杰罗”新型越野车,票价合理,服务周到,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售票。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交通部门规定严禁定员在12人以上的车辆上长白山主峰。如你刚刚学会开车没有山路驾车经验或车况不好。建议您换旅游倒站车,长白山森林旅游倒站车队全天候为您服务。

长白山森林旅游公司在景区内设大小两个停车场,由专门人员管理,需要旅客自觉遵守秩序。长白山保护局和二道白河地区旅游公司两侧设有修车点和加油站。

游客须知

长白山保护区是以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为主,风景区位于保护区核心区内,坚持区内一草一木不许破坏的原则,游客要按指定线路指定景点游玩,不得超越规定的范围;更不得有采花、折技、践踏等不文明的行为。为游客指定了野餐点,用完餐之后,请把剩下的食物、垃圾等收拾干净。

长白山山高路险,且常有滚石、落石滑落,主峰上一般风很大,请游客要注意安全,不要接近峭壁太近,更不能追逐嬉戏,以免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长白山天池处于中朝边境,且水深、温度低,请游客不要进入天池游泳等其它活动。

长白山主峰由于海拔较高,这里气温要比山下低得多,且天气变化无常,夏季常常多雨多雾,晴天紫外线较强,请游客在上主峰前要带上必要的保暖衣服和防雨防晒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