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草地夜蛾

草地夜蛾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草地夜蛾




基本信息


学名 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mith) 异名 Laphygma frugiperda (J.E.Smmith)

分类地位 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

英文名Fall armyworm,Corn leafworm,Southern grassworm

中文别名 草地贪夜蛾,伪黏虫

境外分布


美洲的加拿大、墨西哥、美国、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及整个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寄主范围


该虫为多食性,但明显嗜好禾本科。最常为害杂草、玉米、水稻、高粱、甘蔗;也为害棉花、十字花科、葫芦科、花生、苜蓿、洋葱、菜豆属、甘薯、番茄及其他茄科植物(茄皮紫、烟草、辣椒属)、多种观赏相物(菊科、康乃馨、天竺葵属)。

危害情况


幼虫取食叶片可造成落叶,其后转移为害。有时大量幼虫以切根方式为害,切断种苗和幼小植株的茎,造成很大损失。在大一些的作物上,如玉米穗,幼虫可钻入为害。取食玉米叶时,留有大量孔。低龄幼虫取食后,叶脉成窗纱状。老龄幼虫同切根虫一样,可将30日龄的幼苗沿基部切断。幼虫可钻大孕穗植物的穗中,为害番茄等植物时,可取食花蕾和生长点,并钻入果中。种群数量大时,幼虫如行军状,成群扩散。环境有利时,常留在杂草中。

形态特征


成虫 粗壮,灰棕色,翅展 32~38mm;雌虫前翅灰色至灰棕色,但雄虫前翅更黑,具黑斑和浅色暗纹;后翅白色。草地夜蛾成虫易与海灰翅夜蛾(S.littoralis)相混淆。草地夜蛾后翅翅脉棕色并透明,雄虫前翅浅色圆形,翅痣呈明显的灰色尾状突起;微虫外生殖器抱握瓣正方形。抱器末端地抱器缘刻缺。雌虫交配囊无交配片。

卵 半球形,卵块聚产在叶片表面,每卵块含卵100~300粒,有时成Z层。卵块表面有雌虫腹部灰色毛形成的带状保护层。

幼虫 初孵时全身绿色,具黑线和斑点。生长时,仍保持绿色或成为浅黄色,并具黑色背中线和气门线。如密集时(种群密度大,食物短缺时),末龄幼虫在迁移期几乎为黑色。老熟幼虫体长35~40mm,在头部具黄色倒 Y型斑,黑色背毛片着生原生刚毛(每节背中线两侧有2根刚毛)。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幼虫有6个龄期,偶为5个。

蛹 棕色,有光泽,长18~20mm。

传播方式


成虫可以迁飞,能自行扩散相当距离。蔬菜或水果夹带幼虫是重要的国际间传播方式。

检验方法


为害状检查及形态检测。

相关分词: 草地 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