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曹海波

曹海波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曹海波


少年时即投身革命队伍,到中共直南特委机关工作,站岗放哨、传送情报。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当过许多刊物的主编,并于1979年3月至1982年12月任北京政法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中文名:曹海波

别名:曹克勤、曹国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肥乡县

出生日期:1914年

职业:政法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一、中国法学会原副会长


简介

任中国国际经济科技法律人才学会顾问、中国社团研究会副会长、大型法律读物《人与法》丛书顾问兼名誉主编、大型法律辞书《法学辞典》顾问兼主编、《中国司法大辞典》顾问兼名誉主编。离休后享受正部长级待遇。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

生平

1932年参加中共直南特委领导的磁县暴动。

1936年至1937年6月任中共肥乡中心县委书记,兼共青团县委书记。1937年被抽调到延安学习。进中共中央党校第十三支部学习。

1938年调陕北公学第二十队担任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后调陕北公学分校任校务部政治协理员。

1939年秋由中共中央组织部派遣回抗日前线。先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被安排到冀南工作。同年12月至1942年10月任中共冀南区第三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至1940年1月),主编地委机关刊物《燎原》。

1940年1月至1942年10月改任中共冀南第三地委组织部部长。1945年春回到延安,进中共中央党校二部学习,任第十七支部党支部书记。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赴东北工作。途中任北上干部工作大队党委书记。到东北后,在哈尔滨大学工作。

1945年12月至1947年8月任中共哈南地委委员。1948年7月至 1949年5月任中共哈尔滨特别市政府党组成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1949年4月,东北局组成南下干部大队,任大队长兼党委书记。5月随解放军南下,到达武汉市。参与接管国民党设在武汉的招商局、航务局、公路局、电讯局、邮政局。参与领导创办中南交通学院,任筹委会副主任。不久任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1956年任学院学术评审委员会主任。

1960年到中央高级党校研究班学习。

1961年拟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时,受到中央党校错误批判杨献珍“合二而一”论冤案的牵连,被关押达8年之久。

1978年得到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1983年春调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党组成员。

1987年退任中国法学会驻会顾问。受聘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顾问。

逝世

中国法学会原副会长、党组成员曹海波同志(部长级待遇)因病于2009年7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二、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姓名:曹海波

性别:男

民族:回族

职务: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工作分工:主持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全面工作。

三、著名书法家,海淀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个人简介

曹海波,1960年生于北京,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书协会员、北京市海淀区书协副主席。

艺术活动

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展、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中国中青年获奖书法家提名精品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在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中获全国奖。

2007年被北京市文联和北京书协分别评为“为繁荣首都文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者”、“北京十佳中青年书法家”称号。

2008年10月参加《海峡两岸著名书法家邀请展及高峰论坛》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2009年首届北京社区书画巡展专业组优秀奖。

艺术道路

曹海波从事书法艺术,可以说是有遗传基因,他的外祖父在解放前曾是驰誉京东的书法家,虽然在曹海波幼年时就过世了,但是他留下了许多书籍,为曹海波进入艺术殿堂打开了一扇窗。外祖父用过的大抓笔,在曹海波稚嫩的手中画出了千奇百怪的线条,他顿时觉得这一条条的墨线那样有趣,他的心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有了这个情结,曹海波处处留心好看的文字,就连读小说都专门看繁体字的。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里,许多学生都放弃了书本,少年时期的曹海波却到处搜集被说成是“封、资、修”的历史遗迹,然后认真地读、仔细地临。这些先贤墨迹无时无刻不在鼓动着曹海波的信念,巩固着他的艺术追求,滋润着他的心田。他觉得在传统艺术当中,书法的魅力是无穷的,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无穷无尽的美。说起来他的书法启蒙老师还是一位初中老师,那位老师擅长板书,能写各种美术字,楷、行、草各体书法也能写得不错,于是曹海波经常拿自己写的字给这位老师看。有一次曹海波在颐和园里拓了一些乾隆皇帝题的字,照着临写了许多遍,感觉比较像了就拿给老师指正。老师说,乾隆的字不算好,初学切不可学这样的字,应该规规矩矩地从颜真卿手写的楷书练起。于是曹海波又在老师的教诲下刻苦练起了楷书。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京举办的书法展览还不多,看到的资料也有限,曹海波凭着刻苦精神在艺术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然而这并不能影响他对书法的渴望。之后随着对书法理解的加深和兴致的驱使,曹海波又学习了隶书、行草书,请教过诸多先生,企求取得进步。他的休息日大多在书店、琉璃厂和故宫绘画馆里度过,任何一次观摩都是他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次荣宝斋举办明清书法家作品展,曹海波如饥似渴地来回看了好几遍,兴奋得连书包都丢掉了还浑然不知。2002年,他为了探知书画同源的道理,又考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研班,通过研习国画以增加艺术修养、丰富笔法,将笔情墨趣运用到书法线条中,增加表现力度和视觉冲击力。艺术道路是艰辛和寂寞的,曹海波从事书法艺术也走了一些弯路。有一段时间,他临过多种书体和风格的碑帖后,感觉有点迷茫了,看不准自己的突破点在哪里,不能很好地鉴别书法的优劣,所以学了一些媚俗的字体,等明白以后,花了几倍的时间忘掉、改掉,他终于知道了,书法艺术道路上每个人的经历和优势都是不同的,要明确自己的方向,才能事半功倍。最后他针对自己的基础和志趣,将自己的主攻方向定位在隶书上。他在《张迁碑》、《石门颂》、《西狭颂》、《礼器碑》、《乙瑛碑》、《曹全碑》等汉碑中找到了隶书结体和用笔的规律,再从北碑、造像、墓志以及钟王小楷中汲取营养,不仅使隶书看起来大气磅礴、朴茂精密,更有灵动精巧的韵味。曹海波的擘窠大字大胆落墨、痛快淋漓、大而不散、气势贯通,作品多次在全国展览中入选和获奖,并得到了好评。这是他多年临习的积累,也是他用心研究书艺的结果。付出得到了应有的肯定,曹海波在创作中更加自信了,书风时而隐忍时而夸张,时而随意时而庄重,评委和观众喜欢的正是他展示给大家的这种气息,这也是他在隶书创作中成功的尝试。 近年来,曹海波又在行草书方面下了狠功夫,从二王到米芾,从黄庭坚到王铎,无不涉猎。从他临摹的王羲之书札可以看出,他是带着思考来书写的,不是照搬原帖,而是在字里行间有一个再创作、再加工的过程。他在行草书方面的锤炼不仅补充了隶书创作的单一,也使笔性更加纯熟,表现起来更加自如。可见曹海波一直在琢磨着自己前行的道路,并不断付诸实践,为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而做着不懈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曹海波作为北京海淀区书协的负责人之一,为协会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他热衷协会的工作,一丝不苟地为会员和书法爱好者提供服务,曹海波谦和诚逊、温温恭人的性格也适合搞组织工作,因此会员和书法爱好者对他非常信任,每一次协会搞活动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曹海波做这些事情是不计报酬的,因为他热爱书法艺术,喜欢结交志同道合的书法朋友,在这个事业当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

相关分词: 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