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彩墨山水画

彩墨山水画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彩墨山水画




彩墨山水画的起源


彩墨山水的起源 中国山水画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水墨山水和彩墨山水(青绿山水,青绿山水又分为大青绿、小青绿以及金碧山水等)。

青绿山水发端于六朝,到唐代确立了青绿山水的基本创作特色,在宋代形成了金碧山水、大青绿山水、小青绿山水三个门类。金碧山水重在金碧辉煌,大青绿山水长于灿烂明艳,小青绿山水则妙在温蕴俊秀。元代以降,水墨山水取代了青绿山水,成为主要的山水画样式,画家有感于文人戏墨的积弊积弱,远溯汉唐,力倡色彩语言,从理论研究到绘画实践,一以贯之。

从传统中寻找语言资源与风格的生长点并以开放性的吸收与表现创造有别于传统的新样式。只有全新的绘画语言对传统的青绿山水进行新诠释,融入现代生活使之焕发生机产生强烈的冲击力。青绿山水的魅力不是几句话能表述的。

彩墨山水画的摸索和尝试,尤其是曾经涉猎过西方绘画艺术的“海归派”艺术家们。由于丰富的色彩更容易表现出大自然斑斓绚丽的景色,彩墨山水的表现形式也逐渐被画界和社会各界所接受。近现代的艺术家如刘海粟、林风眠,当代的如张东林、袁运甫、宋涤,青年一代的画家如曾刚等,他们都在彩墨山水画探索的道路上去得了很好的成果。

水墨山水画兴起


水墨山水画兴起于中唐。发展到五代十国时期,明显地形成南、北两派。北派之祖是荆浩,南派之祖为董源。他们分别以北方景色和江南景色为蓝本,各自创造出美妙动人的艺术境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北派刚劲挺拔,雄伟峻厚,以壮美取胜;南派则柔和平淡,温润清丽,以优美见长。 分为多种画法,下面简单说一下其中几种:

破墨

中国画技法名。始见南朝梁萧绎《山水松石格》:“或离合于破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谓曾见王维、张璪的破墨山水。现代黄宾虹说:“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又说:“齐白石作花卉草虫,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潘天寿认为用墨:“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作面用破墨法,目的在于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泼墨

中国画技法名,相传唐代王洽,以墨泼纸素,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伸巧,俯观不见其墨污之迹(见《唐朝名画录》)。唐代张彦远认为:“泼”不能过甚,有“吹云泼墨”之说,明代李日华《竹懒画媵》:“泼墨者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墨曰泼墨,山色曰泼翠,草色曰泼绿,泼之为用,最足发画中气韵。”后世指笔酣墨饱,或点或刷,水墨淋漓,气势磅礴,皆谓之“泼墨”。现代亦有以彩色为主的纵笔豪放的画法称为“泼彩”。

积墨

中国画技法名。指山水画用墨由淡而浓、逐渐渍染的方法。北宋郭熙《林泉高致》:“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清代恽格《南田画跋》:“昔北苑尝写风溪谷雨,峰峦晦明,树石林泉,烟霏云绕。又画落照图,近视若无物,远视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返照之色。巨然宗之,每积墨数十层,空淡若无墨,峰峦云雾,无迹可寻。”现代黄宾虹《画法要旨》:“积墨法以米元章为最备。浑点丛树,自淡增浓,墨气爽朗,此天所不能胜人者。思陵(赵构)尝题其画端云: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也。董思翁书,‘云起楼图’,谓元章多钩云,以积墨辅其云气;至虎儿(米友仁)全用积墨法画之。”潘天寿谓:“积墨须在杂乱中求清楚,清楚中求杂乱。”

相关分词: 彩墨 山水画 山水 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