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布洛赫定理

布洛赫定理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布洛赫定理


布洛赫波因其提出者美籍瑞士裔物理学家菲利克斯布洛赫(Felix Bloch)而得名。

布洛赫波由一个平面波和一个周期函数u(r)(布洛赫波包)相乘得到。其中u(r)与势场具有相同周期性。布洛赫波的具体形式为:

式中k 为波矢。上式表达的波函数称为布洛赫函数。当势场具有晶格周期性时,其中的粒子所满足的波动方程的解ψ存在性质:

这一结论称为布洛赫定理Bloch''s theorem),其中

为晶格周期矢量。可以看出,具有上式性质的波函数可以写成布洛赫函数的形式。

平面波波矢k(又称“布洛赫波矢”,它与约化普朗克常数的乘积即为粒子的晶体动量)表征不同原胞间电子波函数的位相变化,其大小只在一个倒易点阵矢量之内才与波函数满足一一对应关系,所以通常只考虑第一布里渊区内的波矢。对一个给定的波矢和势场分布,电子运动的薛定谔方程具有一系列解,称为电子的能带,常用波函数的下标n 以区别。这些能带的能量在k的各个单值区分界处存在有限大小的空隙,称为能隙。在第一布里渊区中所有能量本征态的集合构成了电子的能带结构。在单电子近似的框架内,周期性势场中电子运动的宏观性质都可以根据能带结构及相应的波函数计算出。

上述结果的一个推论为:在确定的完整晶体结构中,布洛赫波矢k是一个守恒量(以倒易点阵矢量为模),即电子波的群速度为守恒量。换言之,在完整晶体中,电子运动可以不被格点散射地传播(所以该模型又称为近自由电子近似),晶态导体的电阻仅仅来自那些破坏了势场周期性的晶体缺陷。

从薛定谔方程出发可以证明,哈密顿算符(Hamiltonian)与平移算符(translation)的作用次序满足交换律,所以周期势场中粒子的本征波函数总是可以写成布洛赫函数的形式。更广义地说,本征函数满足的算符作用对称关系是群论中表示理论的一个特例。

布洛赫波的概念由菲利克斯布洛赫在1928年研究晶态固体的导电性时首次提出的,但其数学基础在历史上却曾由乔治威廉希尔(George William Hill,1877年),加斯东弗洛凯(Gaston Floquet,1883年)和亚历山大李雅普诺夫(Alexander Lyapunov,1892年)等独立地提出。因此,类似性质的概念在各个领域有着不同的名称:常微分方程理论中称为弗洛凯理论(也有人称“李雅普诺夫-弗洛凯定理”);一维周期性波动方程则有时被称为希尔方程(Hill''s equation)。

相关分词: 布洛赫 布洛 洛赫 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