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博尔纳病毒

博尔纳病毒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博尔纳病毒


博尔纳病毒(borna virus)是一种致病机制模糊而诡异的病毒,它会感染哺乳动物和鸟类,让马匹疯狂发作。感染了该病毒的马匹不是把脑袋撞得粉碎而自尽,就是不吃不喝直到生命结束。甚至有科学家声称,博尔纳病毒会改变人类的行为,它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罪魁祸首,虽然也有科学家认为它们之间存在联系的证据不足。现在已经弄清楚的是,这种病毒与地球上每个人都有亲密关系。



博尔纳病毒出现及分布


博那病毒最早见于19世纪的德国,是一种在战马中流行的伴有神经精神症状的脑膜脑炎,致死率较高,这种疾病首次在德国萨克森州博那镇暴发,后以该镇名字来命名。

博那病毒的地理学分布比较广泛,在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伊朗、以色列、土耳其和英国均有报道。

博尔纳病毒特性


博那病毒具有严格的嗜神经性,在感染细胞内呈低产量非溶细胞性复制。它所引起的博那病(Borna disease,BD)是一种以行为异常、脑实质和脑膜的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疾病特异性的抗原在边缘系统神经元中积聚为特征的主要由免疫介导的神经综合征。

这种病毒传染范围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由于它仅通过神经细胞进行传染,因此它被科学家们视为是一种奇特的病毒,它将在宿主体大脑中建立持续性感染,病毒将在感染的细胞核内发育。

博那病毒自然感染主要发生在马和羊,但也有报道其自然感染在美洲驼、猫、猞猁、狐狸、驼鸟、野鸟和牛中发生。实验中,博那病毒可感染从鸟类到非人灵长类的一个广泛的动物种属,因而推断它可能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

病毒历史


目前化石病毒“猎手”们的目光已经超越了人类基因组。他们正在利用蕴藏于在线数据库日益丰富的哺乳动物基因组资料,追溯并充实过去数千万年来病毒的进化史。牛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的阿里斯卡特左拉凯斯和他的同事最近对哺乳动物体内的泡沫病毒(foamy viruses)化石进行了研究。泡沫病毒的感染对象是某些哺乳动物,包括猴子和猿类。灵长类动物身上的泡沫病毒对人类无害,但研究人员担心它们可能会演变成成危险病毒。卡特左拉凯斯博士和他的同事在两趾树懒的DNA中发现了数百例泡沫病毒的副本。不久他们又发现了潜伏在三趾树懒基因组里的同样病毒。在卡特左拉凯斯博士进行这项研究之前,还没有科学家发现泡沫病毒会感染树懒,或感染它们的近亲如犰狳和食蚁兽。

树懒和它们的近亲大约在1亿年前便与其他胎盘哺乳动物分道扬镳,因此卡特左拉凯斯博士的发现告诉我们,泡沫病毒的历史非常悠久。它们甚至在恐龙称霸地球的时代已经感染了所有胎盘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

这些“化石”还提供了病毒进化的路线。卡特左拉凯斯博士和他的同事已经发现了某些化石病毒,它们将有助于揭示H.I.V.病毒的悠久历史。

艾滋病毒的演变大约发生在一个世纪前,这是一种来自猩猩的猿免疫缺陷病毒的(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简称S.I.V.)。许多猿与猴携带它们自己特征的SIV病毒,目前尚没有弄清这种病毒感染灵长类动物的时间已经有多久。

2008年,卡特左拉凯斯博士和他的同事在灰色狐猴的基因组里发现了化石级的S.I.V.。这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一种灵长类动物。去年5月,费绍特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报告,他们在肥尾狐猴身上也发现了同样的化石病毒。

以前科学家从未在狐猴身上发现S.I.V.病毒。狐猴大约在5000万年前便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分道扬镳。这种化石病毒缺少的一个基因却在所有其他形式的S.I.V.和H.I.V.病毒中被发现。它也许就是该病毒的一个过渡形式,这有点类似于古生物学家发现的那种有羽毛却无法展翅飞翔的恐龙。

化石病毒也研究人类进化过程指明了方向。科学家估计,人类基因组约8.3%的部分与逆转录病毒感染有关。为了作出客观的评估,与在人类基因组所有20,000个蛋白质编码中被发现的类似DNA相比,这个数字是它的7倍。

病毒DNA特性


不过根据卡特左拉凯斯博士的研究,这个数字或许太低。他表示:“病毒可衡量的多样性可能会上升,而真正的多样化可能会更高。”

因为,一方面有些病毒可能隐藏得太深而科学家们无法发现。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博尔纳病毒就是另一个理由,我们可以以此怀疑人类身上实际携带的病毒是否比我们知道的还要多。再者,除了博尔纳病毒之外,至今为止所有被发现的化石病毒均属于逆转录酶病毒。

与逆转录酶病毒有所不同的是,博尔纳病毒不会自己进入到宿主的基因组。相反,它们会居住在细胞核内,也就是保存我们DNA的地方。他们在那里操纵细胞的蛋白质,复制自己新的副本。

研究发现


博尔纳病毒并不是潜伏在我们基因组中的唯一病毒。科学家已经发现,人类DNA中大约有10万个要素可能来自病毒。虽然以前从未在人类基因组发现过博尔纳病,不过它的发现还是让人联想到,可能有许多更多的病毒等待我们去发现。

寻找这些病毒的科学家把自己想像成是在搜寻化石的古生物学家。正如动物会被掩埋进岩石,这些病毒也会遗留在其宿主的基因组里。随着它们宿主的不断进化,病毒‘化石’也会被有效地冻结在流逝的岁月里。

“我们确实可以把这些‘化石’从基因组里挖掘出来,然后还原它们的本来面目,”位于阿灵顿德克萨斯州大学的基因组生物学家塞德里克费斯科特这样表示。“这就好像让一个原始人复活,然后要求他直立行走。”

2001年当科学家们在为人类基因组测序的时候,他们注意到许多片段与逆转录病毒(译者注:一种可以改变细胞基因组成的病毒)基因有惊人的相似,这种病毒与艾滋病病毒类属于同一类型。

逆转录病毒携带了自己的遗传物质,并且是以单链DNA的形式,被称为RNA。为了产生新的病毒,它们会制造出与自己基因相同的DNA,然后进入宿主的细胞基因组中。接着细胞会把逆转录病毒基因当作自己的同类而不断复制。

科学家推测,时不时会有一种逆转录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体内,但不会每次都把细胞转变成一个病毒加工厂。然而,如果被困的病毒碰巧进入了精子或卵子细胞,其DNA就可能被传递给宿主的后裔。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病毒的DNA会发生变异,其产生正常病毒的能力也会消失。也许在一段时间里,它能够制造新的病毒,让相同的细胞再次感染,不过只要假以时日,该病毒的功能就会消失。

近年发展


近年来,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若干证据来证实这种推测。例如,考拉逆转录酶病毒(Koala retroviruses)似乎就在这样的转变途中。这种病毒会从一个考拉传染给另一个考拉。不过在某些考拉群中,这种病毒的DNA已经永久地存放在它们的基因组里。

法国古斯塔夫洛塞研究所(Gustave Roussy Institute)的亨利海德曼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对化石病毒的假设进行了大胆的测试:他们试图让死亡的逆转录病毒‘起死回生’。首先他们在人类基因组内确定若干段与病毒类似的DNA链。每一段都有它自己的突变特征,这是病毒在入侵我们祖先之后形成的。

通过比较这些片段,海德曼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找到了病毒基因的原始序列。接着,他们取出DNA链中的病毒基因进行人工合成,然后把细胞遗传物质注射进细胞,结果这些细胞产生了新的病毒。

“这是一次神奇的实验,”塔夫茨大学的化石病毒专家约翰考芬评价道。

病毒危害


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这是一种嗜神经病毒,俄罗斯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的专家普罗库金娜认为,这种偶见于马和羊等动物体内的病毒可能与某些人类精神活动障碍疾病有关。

据俄《21世纪化学与生活》杂志日前报道,在自然条件下,博尔纳病毒能够通过马和绵羊的鼻腔神经末梢进入其体内,并在神经细胞间传播,最终使马和绵羊罹患脑病或瘫痪。但是俄罗斯和美国的科研人员近年来先后在部分精神活动障碍患者的血清及其大脑中发现了博尔纳病毒。

据病毒学专家普罗库金娜介绍,在实验中科研人员分别使健康的老鼠、猕猴染上了博尔纳病毒。结果,老鼠逐渐出现了学习能力低下,在迷宫实验中找不到迷宫出口,忘记食槽的固定位置等现象。被病毒感染的猕猴则会逐渐失去方向感,行为失常,常触犯猕猴间的各种规范。有时,这些“有问题”的猕猴还会怪异地眯起眼睛和用爪子戳耳朵。专家说,这些动作说明猕猴时常陷入幻视、幻听之中。

药物疗效


普罗库金娜指出,科研人员目前尚不清楚博尔纳病毒在人类精神活动障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但是,如果能够证实博尔纳病毒确与某些人类精神活动障碍疾病有关,那么科研人员将在治疗上述疾病时尝试使用抗病毒药物,以提高传统疗法的疗效。

相关分词: 博尔纳 博尔 尔纳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