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波动

波动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波动


1 汉语词语

波动词语比喻不安定;起伏不定:情绪波动;引起工商界的波动。而物理是以波动理论研究光的传播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学分支引。在物理上,振动在空间的传播称为波动。



^基本信息


【词目】 波动

【拼音】 bō dòng

【注音】 ㄅㄛ ㄉㄨㄙˋ

【基本解释】

(1) [指水]波浪式地涨落或起伏式地运动

(2) 像波浪那样起伏不定;不稳定

例:行情波动

^详细解释


(1) 起伏;摇动;不穏定

梁斌《播火记》二:“因为 江涛 他们的事情,她心上还是不安,按也按不住心头波动的情绪。” 吴组缃《山洪》二六:“每棵茎杆都壮实的立在泥土上面,随风不住的在波动着。”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九:“我哪里会把消息透出去,那不要引起工商界的波动吗?”

(2) 谓目光流转

艾芜《红艳艳的罂粟花》:“她那波动的眼睛、秀美的鼻子,有着感人的媚力。”

2 物理学名词

波动是一种常见的物质运动形式。例如绳上的波、空气中的声波、水面波等,这些波都是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此外,无线电波、光波也是一种波动,这种波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称为电磁波。

17世纪 ,R.胡克和C.惠更斯创立了光的波动说。惠更斯曾利用波前概念正确解释了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和晶体中的双折射现象。这一时期,人们还发现了一些与光的波动性有关的光学现象,例如F.M.格里马尔迪首先发现光遇障碍物时将偏离直线传播,他把此现象起名为“衍射”。胡克和R.玻意耳分别观察到现称之为牛顿环的干涉现象。这些发现成为波动光学发展史的起点。17世纪以后的一百多年间,光的微粒说(见光的二象性)一直占统治地位,波动说则不为多数人所接受,直到进入19世纪后,光的波动理论才得到迅速发展。

1800年,T.杨提出了反对微粒说的几条论据,首次提出干涉这一术语,并分析了水波和声波叠加后产生的干涉现象。杨于1801年最先用双缝演示了光的干涉现象(见杨氏实验),第一次提出波长概念,并成功地测量了光波波长。他还用干涉原理解释了白光照射下薄膜呈现的颜色。1809年E.L.马吕斯发现了反射时的偏振现象(见布儒斯特定律),随后A.-J.菲涅耳和D.F.J.阿拉戈利用杨氏实验装置完成了线偏振光的叠加实验,杨和菲涅耳借助于光为横波的假设成功地解释了这个实验。1815年,菲涅耳建立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他用此原理计算了各种类型的孔和直边的衍射图样,令人信服地解释了衍射现象。1818年关于阿拉戈斑(见菲涅耳衍射)的争论更加强了菲涅耳衍射理论的地位。至此,用光的波动理论解释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时均获得了巨大成功,从而牢固地确立了波动理论的地位。

19世纪60年代,J.C.麦克斯韦建立了统一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给出了电磁波的波速公式。随后H.R.赫兹用实验方法产生了电磁波。光与电磁现象的一致性使人们确信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光的古典波动理论与电磁理论融成了一体,产生了光的电磁理论。把电磁理论应用于晶体,对光在晶体中的传播规律给出了严格而圆满的解释。19世纪末,H.A.洛伦兹创立了电子论,他把物质的宏观性质归结为构成物质的电子的集体行为,电磁波的作用使带电粒子产生受迫振动并产生次级电磁波,根据这一模型解释了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等分子光学现象。这种经典的电磁理论并非十全十美,因在关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问题上涉及微观粒子的行为,必须用量子理论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波动光学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在应用领域,以干涉原理为基础的干涉计量术为人们提供了精密测量和检验的手段(见干涉仪),其精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衍射理论指出了提高光学仪器分辨本领的途径(见夫琅和费衍射);衍射光栅已成为分离光谱线以进行光谱分析的重要色散元件;各种偏振器件和仪器用来对岩矿晶体进行检验和测量,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应用光学的主要内容。

20世纪50年代开始,特别在激光器问世后,波动光学又派生出傅里叶光学、纤维光学和非线性光学等新分支,大大地扩展了波动光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

3 北岛所著小说

《波动》是北岛最有名的中篇小说(北岛,原名赵振开,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他的体例与另一位现代派大师福克纳的《在我弥留之际》完全相同。全篇用小说人物的名字作小标题,而标题下面自然是此人视角的开阔观照和意识流动。1970年,开始创作中篇小说《波动》,1974年,完成创作。1984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了《波动》的中英文本,而大陆版是1986年的花城出版社。 1984年,香港出版《波动》中英文本。

一、小说情节,及遭遇,早在1974年写成,送给女友和妹妹,1981年在《长江》上发表,但在此后的文学史中备受冷遇,孔范今的《二十世纪文学史》,朱栋霖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等多本文学史中,新文学是喜气昂扬地进入新时期,真像谢冕所说是断裂性地进入,所以北岛的这部《波动》就为人忽视了,在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对其作了精道的评价,陈思和则认为它是“文革时期潜在写作中最成功的小说”

二、小说体现了两种典型的知青心态:坚信型和绝望型,当然这种概括未免有失片面之感,陈思和在《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对它就是这样的概括,但显然,肖凌的绝望是对祖国、正义等终极价值的怀疑,对在那样时代重获幸福和快乐的疑虑,实际上她是既疑又向往的,要不然她不会再那么坦然大方地和杨讯走在一起,而且所谓她的绝望恰恰是一种难得的清醒,而且她的清醒也没有化为一种足以构成反叛的威胁主流意识形态的力量,她只是质本洁来还洁去,而且她的绝望并不是如存在主义哲学的信奉者那样颓废,以惊人的举动来表达反叛,不,恰恰相反,她的笑容依然“那么自然而爽朗,仿佛一条蓝色的水平线正在四周飞快地展开。”尽管她经历了在传统者眼光中对女性来说可能是最为凄惨的经历:父母在她幼年时先后自杀,未婚先孕后被弃,独自抚养私生女,但是,她并不认为这会构成她今后生活的阻力,它是伤疤但不是阴影。这个女性“我只对自己负责”,没有让自己在受虐式的反复痛苦回忆中让自己降格成为一毫无意义的怨妇,也不缺乏爱心,而且虽然绝望,认为生活是悲剧,但是悲剧不会再重演,“这个世界不会总这样下去”,而恰恰是杨讯那种大嚷祖国是我们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承担的人,反倒是一遇痛苦就很难再振,本质上是“最爱自己”的人,虽然他曾为了反对交公粮而坐过监狱。肖凌说“我看你只爱你自己,爱你的影子,爱你的欢乐与痛苦,还有你的未来”。

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会短时间内走在一起,如果说杨讯属于客厅,肖凌属于工厂和流放?

首先,肖凌的父母是知识分子,即使父母早逝,她仍然秉承了父母对艺术的爱好和高洁的品质,比如弹钢琴,写作,读诗,这对在客厅中漫谈的杨讯构成巨大的吸引,因为,所谓的客厅文化已经从原先的高雅堕落为庸俗,堕落为权力的象征,肖凌未曾受遭遇客厅污染。

另一方面,陈思和本将其概括为二者在红色主流政治粗糙的一片红色海洋中保持的共同的优雅和诗意,和共同的对人性的坚守。此点现在我已不敢苟同。陈的书,现在在我看来是典型的清算文革的文本,他持续不断的对民间对地下对隐形结构的兴趣证明了这一点,但这样的兴趣反映到他的书中就形成了类似“怨妇”式的批判,当年我对它曾经非常痴迷,而今重读,却在他反复的同样的为知识分子鸣不平的口吻中感到了一点厌烦。相反,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今日读来的确是精道得很,许多评语虽然极其简短,但能让人在反复阅读中不断发现新的内涵。

所以分析来分析去,第二点并不能作为他们在一起的原因,我以为,真正的原因也是千古不变的原因,乃是小说中杨讯第一次见到肖凌时,“我愣住了,好漂亮的姑娘”,相比起来,他所认识的女孩尽管属于客厅,却都“如同其中的画卷和花瓶一样,一旦离开,你再也想不起她们了”,而肖凌却不同,在杨讯的眼睛里,肖凌有很多秘密为他不知,为所有人不知,这种女性的神秘感激起了他探索的兴趣,从这种表现来看,非常符合西蒙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对男性性格的分析。

4 单机游戏


游戏信息

游戏名称:波动

英文名称:Waves

游戏类型:飞行射击类(STG)

游戏制作:Squid In A Box Ltd

游戏发行:Squid In A Box Ltd

游戏平台:PC

发售时间:2011年11月17日

^游戏介绍


画面异常绚丽,配合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这是一款很花哨的射击游戏。

^安装说明


1.加压压缩包

2.运行Waves\\Binaries\\Win32\\Waves.exe开始游戏

^配置要求


Minimum:

OS:Windows XP SP2, Vista, 7

Processor:2.0+ GHz or better

Memory:1 GB RAM

Graphics:Shader Model 3 Compatible video card

DirectX®:9.0c

Hard Drive:250 MB HD space

Recommended:

Processor ual Core

Memory:2 GB RAM

DirectX®:9.0c

^游戏截图


相关分词: 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