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毕节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毕节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毕节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概述


毕节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创建于2011年。1978 年 3 月,时称数学科,学制二年。1981 年改学制三年,1988 年 3 月更名为数学系。1988 年 9 月,试招“数学与计算机应用”专业,1993 年招“计算机应用与经济管理”专业, 1997 年 11 月,贵州省教委批准设置“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学制三年。 1998 年 7 月成立计算机科学系筹备领导小组,12 月份成立现计算机科学教育系。数学系具有多层次的办学形式:普通专科、普通本科 、成人专科及成人本科教育。其中,专科有:数学教育专业。本科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现有教师34人,在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科结构等方面整体结构基本合理,适应教学需要和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发展趋势良好,具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4人,硕士生23人, 在读博士1人,地管专家1人,地区拔尖人才1 人,地区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学科骨干1人 ,硕士生导师1人。

数学系在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爱岗敬业,努力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注重教育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多次获得上级部门表彰。作为毕节学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将与学校一道风雨同舟,共同创业。

教师成果


金瑾:在《数学进展》、《数学研究与评论》、《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数学杂志和高校学报上发表高等数学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在《中学数学》、《中学教研》等中学数学杂志上发表中学数学论文六十余篇;在《教育探索》等教育杂志上发表教育管理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测度与积分理论及其新研究》一部。在发表的论文中,有一篇论文获“第三届全国微分方程”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十六篇论文获毕节地区和毕节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科研成果获毕节地区社科三等奖,一项科研成果获毕节地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科研成果获毕节地区科技进步奖四等奖,一篇学术论文获贵州省第二届全省优秀学术论文鼓励奖。主持有省教育厅课题和校级课题两项。主持有校级重点学科《基础数学》的建设和省级精品课程《复变函数》的建设。

林璟:主讲《高等数学》、《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等课程。2004年至今主持的《数学分析》课程荣获贵州省精品课程项目建设,2008年主持毕节学院院级教改项目: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研究方向:函数论。

张云艳:2006年担任函数论教研室主任,参加了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的主讲教师讲授工作,院级精品课程《复变函数》的主讲教师讲授工作,制作了《泛函分析》、《体育统计》、《数学物理方法》教学大纲,并申请主持院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的相关工作。被选为毕节学院骨干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勤勉刻苦,不断进取,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作为独立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数学科研论文19篇,其中有12篇获毕节学院各年度科研成果奖。主持了 两项毕节学院院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了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院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专业设置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具备能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数学研究、数学教育及管理的能力和素质,掌握信息技术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使用信息技术开展现代科技活动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以“新”为特色,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从事研究、教育、管理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其中包括数学建模、数值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能力;2、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某些应用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的运用能力;3、了解数学的某个应用领域,能运用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科学研究或生产实际中的问题;4、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数学科学的若干最新发展、数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学习文理渗透的课程,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统计、设计、管理和科研能力;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从事管理、教育、科研的基本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