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碧溪街道

碧溪街道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碧溪街道




简介


碧溪街道,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的起源地,位于常熟市东北部,是建设中的常熟市城市副中心和常熟港、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所在地,距常熟市区22千米。面积113.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5万人,其中动迁居民5.6万人,登记外来人口4.5万人。辖6个社区、26个行政村。苏嘉杭高速、338省道过境。

昔日的碧溪,曾经以“离土不离乡”的“碧溪之路”享誉全国。如今的碧溪,凭借国家级常熟经济开发区、国家一类口岸--常熟港、常熟出口加工区、常熟市城市副中心--滨江新市区等无形品牌而日显生机;依托世界第一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桥头堡、苏嘉杭高速和沿江一级公路交汇等区位优势而倍增活力。

历史沿革


碧溪之名始于宋代,因村南九潭十里、源头活水、淙淙细流、绿波粼粼、清冽澄碧、汇成一溪,谓之“碧溪”。 宋代高宗南渡,沿江经济日趋繁荣,四方邑民集贸成“市”,而谓之“碧溪市”。1950年称碧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86年改镇。1997年,面积26.5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凌巷、溪东、溪西、草庵、仪桥、牛角、福兴、西周、东街村、韩村、白岩、殷弄、胡长、河坝、周泾、干巷、徐庄桥、徐村、熊家泾、陈家坝、李村、道院22个村委会和碧溪、西周、东街、熊家4个居委会。1999年6月,碧溪镇、浒浦镇、吴市镇合并为新港镇。2003年4月,新港镇与东张镇合并设立新港镇,镇政府驻碧溪。2004年8月,开始实行“一级政府、两级管理”的运作模式,组建碧溪、浒浦、吴市、东张四个管理区,下辖26个行政村、4个集镇社区居委会。2005年7月,与常熟经济开发区实行“区镇互动、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2008年6月,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碧溪镇。2010年撤销碧溪镇,设立碧溪街道。

旨在加快推进沿江地区城市化进程、实行区域一体化管理,碧溪新区(碧溪街道办事处)应运而生。2010年8月30日,“中国共产党常熟市碧溪新区工作委员会”、“常熟市碧溪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据了解,常熟市碧溪新区与常熟市碧溪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原东张镇位于常熟市北部,距市区36千米。1949年称东张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石龙、五房、香塘、白莲、东塘湾、横塘、湖漕、南新、三江、阮桥、马路、白艾、东周、北梅苑、娄桥、北新、塘角17个村委会和东张居委会。

原浒浦[Xupu]镇位于常熟市东北部,距市区20千米。常(熟)港(口)、常(熟)电(厂)公路过境,长江、常浒河流境。1949年称浒浦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6年复设镇。1997年,面积16.5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浒西、赵园、留下、问村、李袁、桐坝、浒东、高家、苏坝、许湾、铁异、唐家12个村委会和塘西、西弄、塘东、望江、新港5个居委会。原吴市镇位于常熟市东北部,北临长江,距市区32千米。1949年称吴市镇,1957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32.4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金桥、泗湖、三湾、周家桥、庙泾、虎路、总管、小市、汪泾湾、马桥、薛家巷、虹泾、届弄、万福、沿江、高浦、砖场、包唐、汤家桥、年步、阮湾、金泾22个村委会和吴市、徐六泾、吴市第二3个居委会。

行政区划


[2006年代码]320581103:~001吴市市镇居委会 ~007碧溪社区 ~008东张市镇居委会 ~009浒浦集镇社区 ~200溪南村 ~202港南村 ~203溪东村 ~204溪西村 ~205福兴村 ~206周泾村 ~207李村 ~208小市村 ~209马桥村 ~210太平桥村 ~211万福村 ~212泗湖村 ~213三湾村 ~214周家桥村 ~215留下村 ~216浒东村 ~217浒西村 ~219李袁村 ~220新苑村 ~221龙桥村 ~222中南村 ~223白莲村 ~224横塘村 ~225东江村 ~226新闸村 ~227徐虎村,街道办事处驻滨江新市区江南大道1号。

碧溪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碧溪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亦工又亦农,集体同富裕,镇小信息通,建设两文明”的“碧溪之路”,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碧溪之路走的就是一条创新之路,30年前,这里的农民就知道如何通过工业化生产,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常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书记张俊华如此评价。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碧溪的乡镇企业已是遍地开花、村村办厂,1984年碧溪企业就达60多家,吸纳1万多名职工,工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1984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视察碧溪,对碧溪发展乡镇企业、建设新型集镇、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当年“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各大媒体就予以报道,指出碧溪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到镇上做工、经商、从事服务业,这对我国农村安排剩余劳动力,繁荣商品经济,具有战略意义。从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乡镇企业、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苏南模式”代表,“碧溪之路”成为全国农民向往的小康之路。

如今,碧溪的乡镇企业纷纷改制,成立了众多股份公司、私营企业,特别是毛衫产业不断壮大,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羊毛衫大市场,数千门店摊位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客商。2008年,碧溪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在碧溪镇所在的常熟经济开发区内,不仅有国家一类口岸——常熟港,世界第一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而且成功吸引了芬兰UPM、瑞士诺华等2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落户,形成了电力能源、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五大主导产业。作为“中国毛衫名镇”的碧溪镇,再次成为常熟乃至江苏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后劲最强的区域之一。

“碧溪新路”正是以牢牢抓住民生根本,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落脚点,谱写出了一篇和谐发展的协奏曲。碧溪人民,已经从家庭富裕步入讲究品位,从物质丰富走向精神享受,并提前向信息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不断发展;停靠在农民小区里的马自达、广本等各式家庭用轿车,让村里的年轻人开着私家车上班的梦想成为现实。

城乡一体化发展离不开产业的繁荣。而碧溪却牢牢抓住了产业升级这一关键,谱写出了一篇融合发展的大文章。工业支柱地位不断增强、服务业成为镇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的档次不断提升,十分可喜的是,三次产业呈现出提档升级、融合发展的良好形势。

碧溪镇“安居乐业、旧貌换颜”的背后,是一条传承和创新的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之路。镇党委书记张俊华语重心长地说:“所谓传承,就是继承和发扬碧溪人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以转型升级的理念不断拓宽镇域经济的发展空间;而创新,则是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运行规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抗风险能力”。我们欣喜的切身感受到,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并未给碧溪的经济带来多大影响,这不无得益于碧溪科学的经济结构。在后经济危机的今天,碧溪产业发展始终呈现较强的发展后劲,吸引着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的集聚:区域内芬兰UPM、瑞士诺华、日本住友、香港华润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总投资超100亿美元,在机械装备和纺织服装两大传统产业基础上,新兴建材、高档造纸、电力能源、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五大主导产业的优势日益凸现,对经济总量支撑作用也不断增强。

工业振兴,科技先行。碧溪镇在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加速推进三次产业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同时,以创新创牌、增加技改投入、不断完善工艺技术、全力推进节能减排为抓手,增强工业发展科技含量,向科技求效率、扩市场、增后劲。毛衫服装企业通过不断提高整体装备水平,强化研发、设计和市场营运,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逆势增长,先后涌现出了金开顺、扬帆等行业领军品牌;曾以普碳钢为主打产品的苏南特钢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差别化、特种化探索,不断追求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实现了特种钢冶炼、大型构件锻压、船用曲轴精锻产业链延伸,成为区域龙头企业;“政府帮我们建了一个科技和信息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就使得我们的企业发展如虎添翼。”常熟市天银机电公司总经理赵云文说道。2009年10月,天银机电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协议签约,并以良好的效益和成长的前景寻求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扩张。在政府的穿针引线下,江苏省自动横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前不久落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雪亮电器公司,大大拓展了公司的自主研发和创业平台。2009年4月,继双系统之后,耗资近千万元自行研发的单系统全自动无极选针电脑针织横机成功投产,仅这一新产品,就申报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

作为苏南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和试验区,“碧溪之路”迈向“碧溪新路”,凝结时代智慧,聚焦时代光芒。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大潮下,镇域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又该何去何从?“破茧化蝶,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镇党委书记张俊华说:“转型升级的关键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的思想,只要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从根本上解决往哪转?转什么?怎样转?这三个根本问题,就一定能闯出一条符合发展规律、符合时代潮流、符合百姓意愿的富民强镇之路!”

常熟经济开发区


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现已发展成为江苏省内最成功的临江型工业园区之一,位列江苏省各级各类开发区前十强。常熟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滨江新城。作为常熟经济开发区主体区域所在的碧溪镇全镇行政区域已被纳入开发区整体功能规划体系,成为开发区发展的配套载体。 2009年,常熟经济开发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8.52亿元,财政总收入23.76亿元,综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位列江苏省开发区前十强。相比之下,碧溪镇的经济发展空间受限,一、二产业发展增速放慢,经济结构正由第一、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转变,非农产值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九成以上。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已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模式。2009年,碧溪镇总人口10.5万人,其中,非农人口比例已上升到80%以上。

相关分词: 碧溪 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