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倍速驱动

倍速驱动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倍速驱动


倍速驱动:指的就是通过运动评估及插帧补偿的方法来优化液晶电视动态效果的一种技术,而“倍速”一般指的是“双倍速”,也就是把驱动刷新频率从50Hz提升为100Hz。它是基于ME/MC技术的。所谓ME/MC,就是指运动预测/运动补偿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判断前后图像的区别,在其中插入过渡帧的技术。



原理


电影之所以能够把胶片中独立的若干幅静止图片连成动态画面,就是利用人眼对光成像画面存在残留延时,通过快速切换一组图片而达到连续播放的视觉效果。最初的电影是每秒播放16格胶片画面。但是人们很快就觉得每秒只有16格的电影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流畅理想,动作看起来还是存在跳跃感,因此又变成每秒播放24格胶片画面,让动态画面更加平滑自然。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传统电影院里面也采用这样的放映方式,这也是很多电影发烧友偏爱采用24帧播放模式来欣赏原汁原味的影片的原因。

液晶倍速驱动技术最初提出的目的也是为了改善动态画面的显示效果。液晶显示原理是通过电场驱动让液晶分子产生偏转,从而控制背光光线从玻璃基板透过量的多少,进而显示出千变万化的图像效果。

但是液晶分子受电场驱动并发生偏转是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的,这样的成像方式决定了液晶天生存在图像反应延时的问题,而使用者观察到的效果就是我们常说的“液晶拖尾”现象,这种拖尾现象在显示快速变化的画面,如足球、赛车、格斗游戏等的时候尤其明显。

为了减轻液晶的拖尾问题,不少厂商开始研发各种插帧补偿画面的方法来改善液晶电视的动态效果,也就是通过提高液晶的驱动刷新频率的方式,让原本每秒显示50帧画面的液晶电视,变成每秒显示100帧甚至更多帧画面。

现在我们常说的倍速驱动技术,基本上指的就是通过运动评估及插帧补偿的方法来优化液晶电视动态效果的一种技术,而“倍速”一般指的是“双倍速”,也就是把驱动刷新频率从50Hz提升为100Hz。

现状


目前国家对于倍速技术的命名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因此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基本都是由各个厂家来各自命名。例如有的厂家会声称是200Hz四倍速驱动,有的厂家会声称是240Hz驱动,也有的厂家会声称是采用了120Hz+120Hz技术,因此才会给绝大多数消费者带来烦恼。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100/120Hz、200Hz/240Hz的区别,这主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电视制式。在电视制式为50Hz的PAL制的地方,相应的二倍速/四倍速就需要达到100Hz/200Hz(包括欧洲大部和我国)。而在北美、日本等地,则是60Hz的NTSC制的天下,因此必须倍频到120Hz/240Hz才能搞定。

因此对于我国的消费者而言,正常情况下平板电视应该是采用200Hz技术,如果说某一款电视具有240Hz技术,除非厂家特别说明可以对我国的PAL制电视信号自动识别和支持,否则只能在观看N制片源时使用到这项技术。

索尼Motionflow倍速技术详解


由于近年来对于倍速驱动技术索尼是业内公认做的比较好的,所以今天笔者就拿索尼的Motionflow倍速技术做详细的介绍。

2007年Motionflow 100Hz技术首次在索尼BRAVIA X300旗舰液晶电视上出现,时隔半年W380系列液晶电视也搭载了此项倍速技术,2008年年底Motionflow升级版本 Pro与Motionflow 200Hz两种技术分别出现,这也是液晶电视世上首个四倍速驱动技术。

相对原本100Hz技术,经过对比两帧画面的运动矢量趋势后,演算生成一帧新画面插入到影片中以平滑图像和减少拖影;而在Motionflow 200Hz技术中,则需要生成三帧新画面进行插入,单纯从新帧画面的计算量上来看,已不是100Hz到200Hz的两倍而是三倍!

另外在功能性方面,Motionflow 200Hz技术与100Hz技术相同,不仅支持从50Hz到200Hz(100Hz)与24Hz到192Hz(96Hz)两种等比倍速演算,同时也支持从24Hz到200Hz(100Hz)的非等比的2:3 Pull Down演算。

技术区别


Motionflow Pro技术与Motionflow 100Hz、Motionflow 200Hz之间的区别

Motionflow Pro技术相对Motionflow 200Hz(100Hz)技术则有些陌生吧?其实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Motionflow Pro是Motionflow 100Hz的功能加强版本,而Motionflow 200Hz则在Motionflow 100Hz处理演算能力上作为倍数级提升;Motionflow Pro的处理能力与Motionflow 100Hz相同,在功能上新增加了一种插黑模式的倍速技术,力求通过营造一定闪烁来体现电影胶片感。该技术之前多用于索尼的家用影院投影机中,考虑到本次索尼新发布的部分机型会采用到该技术,在此则作一些必要解释。

在等比倍速与非等比倍速的处理方法中,三者基本相同,而Motionflow Pro技术所拥有的插黑技术由于普通意义上纯粹插入黑画面帧又有一些区别。索尼Motionflow Pro的插黑技术,会将两种不同的黑画面帧:低Gamma帧与高Gamma帧分别插入到影片中,以力求获得更好的胶片及更自然的人眼影像残留效果。

1.对应50Hz的讯源时:胶卷连续的A→B→C →D……四格,转换后变成A→A→A→B→B→C→C→C→D→D……,即经过插黑处理之后就变成A→黑→A1→黑→A2→黑→B1→黑→B2→黑→C→黑→C1→黑→C2→黑→D1→黑→ D2→黑…的显示,而不同的Gamma黑帧则表现为:A(低Gamma)→A(高Gamma)→A1(低Gamma)→A1(高Gamma)→B1(低Gamma)→ B1(高Gamma)→B2(低Gamma)→B2(高Gamma)→C(低Gamma)→C(高Gamma)……。

2.对应24Hz的讯源时:把讯源的A→B→C…(每画面1/24秒),转换成A→A1→A2→A3→B→B1→B2 →B3→C→C1→C2→C3…(每画面1/96秒),经插黑后变成A→黑→A1→黑→B→黑→B1→黑→C…(每画面1/96秒)的状态,而不同的Gamma黑帧则表现为A(低Gamma)→A(高Gamma)→A1(低Gamma)→A1(高Gamma)→B(低Gamma)→B(高Gamma)→B1(低Gamma)→B1(高Gamma)→C(低Gamma)→C(高Gamma)…。

“子场扫描”与“倍速驱动”技术的区别


经过上述的介绍之后,您是否对倍速驱动技术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了呢?

而对于等离子电视来说很多消费者会看到400Hz/480Hz/550Hz/600Hz子场扫描的标识,从数字上来看要比之前提到的液晶电视的100Hz/120Hz/200Hz/240Hz震撼很多,他们到底是不是同一个技术参数呢?

我们可以很明确的说“不是!”在去年全球等离子巨头松下推出的2008年VIERA等离子产品线中,就出现了400/480Hz子场扫描技术的描述,而今年2009新品又出现了550Hz/600Hz,这也让很多人将它和液晶的倍速驱动技术画上了等号,但究其实质,松下的子场扫描技术和液晶电视的倍速驱动技术则有着天壤之别。

子场扫描技术是指显示图像时,驱动等离子面板时每秒钟的电流脉冲次数。这是因为等离子电视是通过控制电流让其像素结构中等离子体激发面板上的荧光粉发光,当脉冲电流的频率增加后,相当于单位时间内图像的刷新率也增加了,等离子的发光亮度等指标也会随之提升。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等离子的400/480Hz子场扫描技术并没有涉及到ME/MC技术,和液晶的倍速驱动技术并没有任何可比性。但通过前文描述我们也能发现等离子的发光过程非常接近CRT显像管电视,因此这也是等离子显示动态图像时不易产生拖尾的根本原因。

相关分词: 倍速 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