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贝利萨留

贝利萨留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贝利萨留


贝利萨留(约505~565),拜占庭帝国统帅。生于色雷斯。早年任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侍卫。527年率军参加对波斯的战争。529年升任禁卫军长官。翌年任德拉总督,击败4万波斯-阿拉伯联军,名声大振。532年镇压君士坦丁堡的尼卡起义,解救被围困的皇帝。533~534年率1万步兵和6000骑兵入侵北非,灭汪达尔-阿兰王国并俘其国王。回国后被授予执政官称号。535年出征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登陆西西里岛。536年攻入意大利南部,随后北上占领罗马。540年攻陷东哥特都城拉韦纳,俘东哥特王。



生平简介


军事生涯

拜占庭帝国统帅。出生于色雷斯。其妻安东妮娜与皇后提娥多拉原是马戏演员,交情甚厚。他凭着这种关系成为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侍卫和宠臣。公元527年,他率军参加对波斯的战争。公元529年任禁卫军长官。次年任德拉总督,采用骑兵伏击战术,击败4万波斯一阿拉伯联军,名声大振。时年25岁。公元532年镇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尼卡起义,解救被困的皇帝,又立新功。公元533~公元534年,奉命率步兵1万、骑兵6000入侵入北非,灭汪达尔一阿兰王国并俘其国王,凯旋首都,被授予执政官称号。这个最高奖赏是他为查士丁尼进行侵略战争而赢得的,是他一生征战事业的顶峰。公元535年,为了完成查士丁尼攻占东哥特王国以收复意大利本土的使命,贝利萨留再次率军远征。是年冬,他的军队登陆西西里岛,但是未及北上又被召去非洲镇压了一次叛乱。公元536年攻人意大利南部,后北上攻占罗马。公元540年攻陷东哥特都城拉文纳,俘东哥特王维蒂吉斯。东哥特人曾以立贝利萨留为王作为投降条件,他佯装同意,但受降后又拒绝王位。此举却引起查士丁尼的猜疑,年底被召回,从此受到冷遇。

公元541~公元544年,他再次率军对波斯作战,取得几次胜利,但对纪律松弛的雇佣军控制不力,被查士丁尼斥为不忠,剥夺了他的军权。幸亏皇后干预,才免于身败名裂。此时,东哥特人造反。贝利萨留于公元544年再次去意大利征战东哥特。由于长期战争使出征意大利的部队疲惫不堪,皇帝仍对贝利萨留心存疑惧而不予增援,故对东哥特人的征战失利。公元548年贝利萨留被召回解职。公元559年匈奴人人侵,他再次被皇帝任用,率军击退匈奴人。公元562年被指控参与谋反,被捕入狱。次年获释后不久去世。

评价

贝利萨留戎马一生,英勇善战,为拜占庭帝国立下赫赫战功,当时即被人们称为“常胜将军”。他在军事上注意改进军队的战术和装备,在作战中以善于使用骑兵著称。他所建立的新型骑兵,身披护身铁甲,装备有日耳曼人的长矛和波斯人的弓箭,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当时就被称为“铁甲军”。他所留下的骑兵,后来一直成为捍卫东罗马(即拜占庭帝国)的骨干力量。

拜占庭帝国简介


拜占庭人因来自拜占庭一地而得名,拜占庭是一个古希腊城市,位于连接黑海到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公元第四世纪重新命名它为君士坦丁堡,并且让它成为罗马帝国的陪都。拜占庭位于罗马帝国东方的部分,比西方的另一部分多延续一千年,它保护欧洲不受来自东方势力如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侵扰。拜占庭人之所以能够延续那么久,是因为君士坦丁堡拥有坚固的城墙防卫,同时能够透过海路获得补给。在公元第七世纪的顶盛时期,拜占庭人收复了大部分原来属于罗马帝国的版图,只有伊比利亚半岛(今天的西班牙)、高卢(今天的法国)和英国没有收复。拜占庭人曾一度占有中东,但是他们的帝国版图还是以巴尔干半岛和今天的土耳其为主要部分。第一个伟大的拜占庭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482-565)。他的野心是恢复古罗马帝国,而且差一点就成功。查士丁尼一世的助手贝利沙鲁斯,是当时最伟大的将军,他率领帝国军队同时打败东方的波斯人、北非的汪达尔人、意大利的东哥德人、巴尔干的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除了军事行动之外,查士丁尼还建立一个有力的法律和管理制度,为帝国的未来奠下基础,并一直捍卫着基督教会。

数个世纪以来,拜占庭拥有欧洲最繁荣的经济,因为君士坦丁堡在亚洲、欧洲、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贸易路线上,占有最理想的位置,它是由中国往西方的丝路上一个重要目的地。诺米西玛(重要的拜占庭金币)在八百多年里面,一直是通行地中海的标准货币。不过君士坦丁堡的战略位置,最终也引起了意大利城邦国家的妒忌和仇视。

大体而言,拜占庭帝国强大的关键在于它优秀的军队。他们透过实战经验,融合了罗马、希腊、哥德和中东等国军事上的长处,其军队的核心是具冲击力的重骑兵,并以轻型步兵(弓兵)和重型步兵(配备装甲的剑兵)做为支持。军队被组编成各个部队,并施以战术和策略的训练,军官则会接受军事史和理论的教育。虽然他们常常要面对数目庞大但未受训练的敌军,却能依靠出色的战术和优秀的训练屡屡赢得胜利。拜占庭的军队常透过间谍网络和秘密特工提供有关敌军计划的资料,并且会以贿赂或其它方法引开侵略者。

拜占庭的海军保持海路的畅通,一方面从事贸易,一方面维持补给路线,让君士坦丁堡即便被包围,也不会因为资源枯竭而投降。在公元第八世纪,由陆路和海路攻击的阿拉伯人被一种秘密武器—「希腊火」所打败。这是一种由液态易燃物制造出来的化学武器(其成份仍然不详),由一个喉管把它喷出。阿拉伯的海军就是被「希腊火」所摧毁。

在公元第七和第八世纪之间,阿拉伯占领了埃及、中东、北非和西班牙,从拜占庭的手上永久地夺去这些地区。1071年,土耳其人于曼奇克托取得胜利,导致帝国在小亚细亚一带的榖物、牲畜、马匹和士兵等重要资源供应被切断。1204年,十字军诱使威尼斯的总督利用背叛者,让他们得以洗掠君士坦丁堡。

十四世纪时,土耳其人攻占亚得利亚堡,然后绕过君士坦丁堡侵略欧洲。1396年,他们在尼古博鲁斯打败大批的十字军,并安置了很多巴尔干半岛的居民。1453年五月,土耳其的苏丹麦哈穆二世在重型大炮的帮助之下,攻占了防卫虚弱的君士坦丁堡,这个城市的陷落也代表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历史上主要的帝国


世界历史符合上述标准的狭义帝国主要有:公元前6至4世纪的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孔雀帝国、笈多帝国、贵霜帝国、莫卧儿帝国等王朝,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0世纪初的中国历代“正统”朝代(秦至清),公元前后至4世纪的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大秦国),神圣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大食国,或萨拉森帝国,包括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等。

罗马帝国简介


正式名称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中国古书称为大秦,是古代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罗马曾经有数百年的共和制时代,但自从斯巴达克斯起义以来,罗马进入了军人执掌政权的时代,并通过两次“三头执政”后,屋大维自命为“奥古都斯”,成为罗马的独裁者,从此罗马就进入了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罗马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可以用来表示所有在罗马统治之下的土地。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罗马疆域的全盛时期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此时总共控制了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屋大维建立帝国后,创立元首制,称奥古斯都。罗马帝国一般被分为前期帝国(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193年—476年)两个阶段。前期帝国经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代)达到鼎盛。国家稳定、社会繁荣,被称之为罗马的黄金时期。后期帝国从三世纪危机起,经伊利里亚诸帝、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的帝国,至狄奥多西一世死后将帝国正式分为两部分(395年)。西部在内忧外患中衰落,在476年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西罗马帝国灭亡。而东部帝国直到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史学家更多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

贝利萨留智取哥特


公元535年,查士丁尼将拜占庭军队分成南北两路远征东哥特。北路兵力约三四千人,由蒙杜斯率领,于535年9月侵入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东哥特领地达尔马提亚,但是遇到激烈抵抗;南路兵力约八千人,由名将贝利萨留率领,于同年12月渡海占领西西里岛。为了速战速决,贝利萨留于536年5月渡过墨西拿海峡,登陆意大利半岛。同年6月贝利萨留靠一个废弃的高架水道杀进城里,夺取东哥特重镇那不勒斯。此时,东哥特人震惊万分,东哥特贵族推举英勇善战的将军维蒂吉斯取代了怯懦无能的国王西奥达。新国王维蒂吉斯率领主力部队离开罗马,后撤至首都拉文纳,聚集兵力对付与东罗马结盟的法兰克人。536年底,贝利撒留进军罗马,罗马教皇和居民献城投降,守军不战而逃。一年后,维蒂吉斯又倾全国兵力包围罗马城,连续发动猛攻。但是贝利萨留早已做好准备,率部困守危城达一年之久,直至拜占庭援军到达后方解围。540年贝利萨留包围了拉文纳,东哥特贵族表示愿意拥戴贝利萨留继承西罗马帝国的皇位,贝利萨留则表示同意,但是一进城就逮捕了维蒂吉斯,并将其押往君士坦丁堡。

非洲战役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一世即位,其随即任命名将贝利萨留为元帅,向夙敌波斯帝国宣战。公元528年波斯军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于次年在尼亚比斯以压倒性兵力逼退贝利萨留,隔年双方军队在两河流域的德拉城再次会战,贝利萨留的军队少到可怜……但波斯军队犯了愚蠢的错误,他们背城列阵而且要命的是背的不是自己的城,于是多于对手数倍且装备精良的波斯军理所当然(或者匪夷所思)地惨败……随后波斯军一败再败,但还是于531年卡尔基斯阻挡了贝利萨留的前进步伐,两国终于532年签下停战协议。随后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再跟达尔旺人开战,贝利萨留出征非洲,可怜的拜占庭远征军步骑兵总数连马都算上才2万还多个零头!更要命的是其中还包括了大半粗鲁且毫无组织纪律性可言的蛮族雇佣兵。搭船出海取道伯罗奔尼撒、途经西西里一路磕磕碰碰,直到9月初才踏上非洲大地的贝利萨留不仅不知对手的实力到底是1万还是100万甚至连个详细点的地图都无,幸好当地愿意当向导赚小费的人还算不少,贝利萨留终于在9月中旬在迦太基撞上达尔旺人的大军。人说强龙难压地头蛇,但贝利萨留却敢于在地头蛇门口大玩迷踪步,一番错综复杂的迂回使达尔旺人的军队失去了有利地形并分散做几部失去了衔接,惨遭和当年的波斯军同样的命运。外强中干的达尔旺人此后再也没组织起任何一次较像样的反击,终于534年3月投降,达尔旺王国灭亡。查士丁尼的非洲战役使拜占庭帝国控制了非洲广大的畜牧基地。

查士丁尼一世简介


拜占庭帝(527~565)。518年,身为禁卫军首领的叔父查士丁即皇帝位,他被指定为继位人。5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尊号,与叔父共同执政。同年8月,查士丁去世,他成为唯一的君主。532年查士丁尼一世镇压尼卡起义,重建圣索菲亚大教堂。为缓和东正教与一性派之间的矛盾,于553年主持了东正教和一性派主教的联合会议。为了征服周边国家,恢复对西罗马故土的统治,查士丁尼一世在东方与波斯萨珊王朝进行长期战争(527~532,540~561)。他即位后,以贝利萨留为首的几员拜占庭胜波斯军队。532年达成永久性的和平协定,波斯承认拜占庭卡地区的宗主权。541年波斯军队又从北方侵入拉齐卡地区。查士丁尼再次任命贝利萨留指挥东方战场,进行一系列反击。双方约在561年底媾和,签订为期50年的和约。533年起,查士丁尼一世集中兵力向西发动战争。534年派贝利萨留灭汪达尔-阿兰王国,兼并北非,占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查士丁尼为统治被征服的领土,在迦太基设立阿非利加长官府和督军署。查士丁尼把被汪达尔人侵占的土地发还给当地居民和天主教会。为了庆祝国土的光复,君士坦丁堡为贝利萨留举行盛大的凯旋仪式。535年侵入东哥特王国,遭到猛烈抵抗。552年出兵干涉西哥特王国,占领西班牙东南部。554年最终灭东哥特王国。 长期的对外战争,耗尽了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同时也未能制止斯拉夫人、保加尔人、匈奴残部和阿瓦尔人的不断入侵。565年查士丁尼一世去世后不久,征服地区大都丧失。

波斯战争


波斯帝国简介

公元6~7世纪,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为争夺两河流域而进行的战争。断断续续经历了一个世纪(527~628),最后以波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早在古罗马时期,围绕两河流域及其要塞城市埃德萨和尼西比斯的归属问题,双方就时有战端。4世纪后,罗马帝国皇帝把基督教定为国教,并自诩为基督教的保护人;而波斯帝国同时加强了教(拜火教)的统治和对“异教”的迫害,因此,两国斗争又多少带上了宗教色彩。4至6世纪,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边界冲突经常不断,埃德萨和尼西比斯也屡易其主。518年,波斯又一次夺取了小亚细亚的塞奥多西奥波利斯、阿米达和尼西比斯等地,双方军事平衡遭到破坏,一场大战在所难免。527年,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一世继帝位。他任命贝利萨留为统帅,向萨桑王朝波斯宣战。此后一百年内战争经历三个阶段:①查士丁尼一世时期(527~562);②查士丁二世及其后继者提比略二世和莫里斯时期(572~591);③福卡斯和希拉克略时期(606~628)。

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战争中,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是德拉之战(530)。德拉是两河流域一要镇,位于尼西比斯北部23公里处,距底格里斯河有4天的路程。德拉要塞建于6世纪初,是当时军事建筑的典型,由内城、外城、护城河和防御壕及塔楼组成。内城城墙高达30米,外城墙基坚固,拜占庭凭借这一要塞据守60余年。530年,波斯集中4万精兵向德拉挺进,贝利萨留只有训练很差的罗马人和雇佣兵2.5万人。然而,贝利萨留发挥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在平坦开阔的德拉城外挖掘了一条“丁”字形战壕,将骑兵隐蔽其中。当拜占庭军队的阵地受到强大压力处于不利地位时,立即令埋伏的骑兵突然冲出战壕,一举挫败波斯之优势兵力,大获全胜,从而扭转了战局。贝利萨留乘胜前进,又在叙利亚大败波斯军。然而,查士丁尼一世的战略重点在西方,力图从蛮族王国手里夺回原属西罗马帝国的西欧北非疆土,恢复古罗马帝国的版图,因此不得不缓和与波斯的矛盾。532年,查士丁尼一世不惜重金与波斯王库斯鲁一世缔结和约。然后挥师西进,转战于意大利、北非、西班牙各地,占领了原属西罗马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在西方的胜利进军,引起了波斯人的不安。540年,波斯撕毁“永久和平”协议,于叙利亚重启战端,攻取了拜占庭的东方重镇安条克,进抵地中海东岸;向北则侵入亚美尼亚和伊比利亚,并企图攻占黑海岸的拉济卡(今拉济斯坦),但遭到拉济人抗击。查士丁尼一世不得不把贝利萨留调回东方战场。542年,由于鼠疫在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流行,双方战斗力均遭破坏,故两国于545年议定休战条约:拜占庭以3000磅黄金的贡赋,换取东南部边境的暂时安宁。4年后,围绕着外高加索拉济卡地区的归属问题,战事又起。至562年,双方签定50年和约。拜占庭为了保留经黑海沿岸去东方的商路,维持对拜占庭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丝绸贸易,忍辱向波斯纳年贡3万金币,拉济卡仍归拜占庭所有。

查士丁尼一世死后,查士丁二世、提比略二世及莫里斯先后为帝。他们奉行的政策大体相同,即在西方取守势,把进攻矛头转向东方。572年,查士丁二世为了缓和帝国财政危机,取消了对波斯的年贡,拜占庭-波斯战争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战争双方争夺的重点是战略要地亚美尼亚。拜占庭把亚美尼亚当作补充兵员的主要基地,采用各种外交手段拉拢波斯周围的西突厥可汗、波斯统治下的亚美尼亚人和伊比利亚人,与他们结盟共同对抗波斯人。572年,查士丁二世之侄查士丁尼攻占德温。573年,波斯人攻占德拉要塞。但由于查士丁尼军队蛮族人占的比重大,又缺乏训练,后来在亚美尼亚屡遭失败,直到莫里斯时期,战争才有了转机。579年,波斯王库斯鲁一世逝世。589年,波斯国内发生叛乱,库斯鲁二世遭废黜,拜占庭插手干涉,支持库斯鲁二世复位,借机收回被波斯占领的德拉和亚美尼亚大部,稳定了东方边境。

第三阶段

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610年即位)统治的最初10年,战局无根本转变,波斯继续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推进,先后夺取安条克、埃梅萨、凯撒里亚、大马士革(613)等地。614年,波斯军进攻耶路撒冷,围城20天后,用移动木塔作掩护,以攻城锤击毁城墙,进城后烧杀抢掠,甚至把基督徒奉为神灵的“圣十字架”(据传是耶稣受难的真十字架)连同当地居民一起掠往波斯首都泰西封。为拯救帝国于危难之中,希拉克略施行了3项重要改革:①把北非的总督制移植到拜占庭东方各省,建立军区制(亦称宅姆制),把地方军、政大权集于军事长官一身,健全了军事组织。②充分利用帝国内乱时充入国库的被镇压贵族的财产,把土地分给军人,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加强军队的经济基础。③利用宗教的精神和物质力量,大批动用教产,以“圣战”号召全国军民同仇敌忾,与“异教徒”波斯人决一死战。621年,希拉克略与北部边疆的劲敌阿瓦尔人签订暂时和约,随后便率军奔赴波斯战场。622~628年,希拉克略3次出征;同时运用外交手段与外高加索地区的高加索人和哈扎尔人结盟,从波斯北疆外高加索向波斯腹地进击。622年,希拉克略一举攻取小亚细亚。626年,君士坦丁堡军民协力粉碎了阿瓦尔人的突然袭击,重创阿瓦尔人,使这一蛮族部落从此一蹶不振。627年,希拉克略率军在尼尼微古城旧址──通向波斯首都泰西封的门户,重创波斯军队。628年,乘胜逼近泰西封城下,波斯王室被迫缔结城下之盟,交还小亚细亚的全部领地和“圣十字架”。630年拜占庭在圣城举行了隆重的迎接“圣十字架”庆典。长达一个世纪的拜占庭-波斯战争就此结束。这一长期战争消耗了两国的人力物力,拜占庭、波斯两败俱伤,为中近东新兴的阿拉伯人的扩张造成了有利条件。

相关分词: 贝利 萨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