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北岳区1943年秋冬季反扫荡战役

北岳区1943年秋冬季反扫荡战役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北岳区1943年秋冬季反扫荡战役


平型关战役后,八路军第115师的一部2000余人,在聂荣臻率领下展开游击战争。1937年11月,建立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接着,日军组织两万多人进行扫荡,八路军迎头反击,歼敌2000多人,粉碎了敌人第一次围攻,收复了晋东北12个县,冀西20个县,察东4个县。后遵照中央指示,于1938年1月10日在阜平召开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了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作为边区政权的最高领导机构。



战役背景


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以后,随着游击战争的进行,晋察冀边区进一步扩大;西起同蒲路,东至渤海;北起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一线,南至正太、德石路。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等五省之各一部,面积40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县治108个,成为华北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由于地处华北敌人的心脏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八年抗战中,根据地军民与日伪军作战3.2万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9月至12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粉碎日伪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大规模扫荡的战役。

战役经过


1943年9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其第26、第63、第110师团大部,第62师团及独立第1、第2、第3混成旅团各一部和伪军共4万余人,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历时3个月的扫荡。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萧克、代政治委员程子华,率北岳区第1、第2、第3、第4军分区及雁北指挥司令部所属部队共4万余人,民兵18万余人,采取敌进我进,内线与外线、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抗击日伪日军的扫荡。16日,日军第26、第63、第110师团和步兵第63旅团、独立混成第3旅团主力及伪治安军6个团,分别由山西省、河北省之灵丘、保定、石家庄、盂县、五台等地出动,向北岳区腹地进犯,于18日完成了对晋察冀军区第3、第4军分区的合围。晋察冀军区为避免与优势日军作战,主动放弃阜乎县城,以三分之一的兵力,适时转移至外线和日军侧翼作战,一度袭入望都、行唐,并攻占定县车站和据点10余处;以三分之二的兵力在内线,其中有少数部队以营连为单位,同民兵、游击队结合,广泛开展地雷战、麻雀战,迟滞、疲惫日军。25日,日军3000余人,合围驻神仙山的晋察冀根据地政府、军区后方机关和部队。第3军分区部队凭险据守,毙伤日伪军200余人,将其击退。29日,侵入阜平空城的伪军,遭八路军和民兵埋设地雷的大量杀伤后,仓皇退出,转向城南庄等地清剿。10日中旬,日伪军集中主力9000余人,分散在滹沱河、沙河、唐河两岸抢粮食,破坏秋收。军区集中主力于17日至11月上旬,连续在三岔、营里、旦里等地打击抢粮的日伪军,掩护与帮助群众抢收了大部分粮食,并完成抢耕抢种。同时外线部队在武工队配合下,袭扰保定、浑源等13座城镇,攻克陈侯等大小据点70余处,有力地配合了内线部队抢收抢种斗争。11月中旬,日军分批撤退,撤退中以反转奔袭手段,合击仙湾、罗家湾等地军区机关和部队,再次扑空,尔后以烧杀、抢光的手段,制造多起惨案,在阜平之平阳、易县之寒头、井陉之黑水坪3个村镇,就惨杀民众2000多人。此时,军区集中力量,以奇袭、伏击战法,大量歼灭撤退之日伪军。12月15日,日伪军全部撤出根据地,反扫荡战役结束。

战役结果


此役,八路军民兵共作战5300余次,攻克碉堡204座,毙伤俘日伪军9400余人,缴山炮1门、轻重机枪17挺、掷弹筒7具、步马枪800余支,毁日军火车18列、坦克3辆,汽车244辆,破坏铁路桥13座、公路950余公里、铁路5公里,击落飞机1架。八路军伤亡2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