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14号,西单商业区附近,毗邻中国教育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分局及中国民族文化宫。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



学校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英文:The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Attached t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实验中学”或实验中学,分设高中(本部)、初中(分校),前身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师大女附中)。学校建立于1917年,是北京市历史悠久的高级中学之一,也是市级重点中学和首批北京市示范高中、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14号,西单商业区附近,毗邻中国教育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分局及中国民族文化宫。

学校历史


校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北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闻名全国。著名的女科学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原中科院副院长)、陆士嘉、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陈柏生、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都先后从这里毕业。全国著名学者、教育家马寅初、陈荩民、傅仲荪、程春台、闵嗣鹤、胡洁青等都先后来校任教。

悠久的历史所沉淀的教育思想和文化对教师和学生起着重要的熏染和影响作用。“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在实验中学,学生是学校生活的主动参与者,是学习生活的积极投入者,是校园文化的主动建设者。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关怀,毛泽东曾为学校一个女学生的日记写过批示;刘少奇、陈云、李鹏、李岚清等为学校题词;邓颖超、彭真、贺龙、陈毅、聂荣臻。王震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或参加活动。

1983年学校率先进行德育工作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

1993年起,国家教委决定在我校试办高中三年制全国招生的理科实验班。招生对象是各省市初中三年级数学,物理竞赛前十名。实验班重点探索理科有特长学生的培养规律及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学生毕业后全部保送进大学学习。学生竞赛成绩突出,参加国际、国内竞赛64项,共有1158人获奖,其中13人获国际奖,94人获全国奖,1054人获北京市奖。1994年被北京市批准为高中免会考学校(全市仅批准两所学校)。“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让学主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学校的教育追求。学校在历届高考中都取得优异成绩。

1984年学校率先在北京市进行课程改革,自编的语文教材经国家教委审批后在全国使用。经市教委批准,从1995年起,高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结构为必修+专修+选修+活动课。通过专修课来实现“基础分流”,通过选修课与活动课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便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发展功能。

1996年开始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以实验中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已建成中外合作学校“北京中加学校”、民办公助校“实验中学分校”、企办公助、学校协办的“北潞园分校”。1993-2000年升学率为100%,每年重点大学上线率均在90%以上,其中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约占26%以上,每年向十余所大学保送优秀主10余名。学校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先进学校。

1997年,建校八十周年,江泽民同志给学校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


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重点科研课题的实验基地、国家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学校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和传统项目(排球)先进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北京市外事先进单位、健康促进金牌校。

办学目标


注重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严谨、和谐、开放是实验中学的特点。注重品牌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认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学校的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的、充分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和教育追求。注重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注重品德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认识。

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名校,在新时期要抓住机遇,在改革中寻求发展,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规律、结构、质量、效益统一协调的学校总体发展格局。

师资队伍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实验中学教师队伍是以特级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优秀教师群体,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0人,他们是实验中学的脊梁。他们以自己先进的教育思想、较高的专业水平、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辛勤地耕耘。近几年来,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七项,出版专著或学科教育著作近百本。撰写论文近千篇,其中数百余篇发表在全国或市级刊物上。在西城区教育系统优秀论文评比中,学校教师论文获奖数名列前茅。执着的事业追求,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传统。学校中青年教师占63.2%。30余位教师担任市、区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会负责人;近几年又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七项,写出专著或学科教育著作近百本,发行全国,有较大的影响。撰写论文近千篇,其中数百余篇发表在全国或市级刊物上。在西城区教育系统优秀论文评比中,学校教师论文获奖数名列前茅。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

教学质量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升学率为100%,每年重点大学上线率均在90%以上,其中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的人数约占26%以上。悠久的历史所沉淀的教育思想和文化对教师和学生起着重要的熏染和影响作用。“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在实验中学,学生是学校生活的主动参与者,是学习生活的积极投入者,是校园文化的主动建设者。

注重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认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学校的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学校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原则,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国家规定的教育内容,完成学业,为进一步深造或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有专设部门和人员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青春期教育和心理辅导,有专设的医务保健室为学生服务,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外交流


学校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宾客,进行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夫人等曾先后到校参观、交流。十几年来,先后共有230余名教师、200余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进行考察、进修,并与香港汉基国际学校、美国明敦等学校建立互访交流校。学校多次被评为西城区外事先进单位。

2000年学校获健康促进校金牌。

特色教学


教育改革

实验中学始终站在基础教育改革开放的前列。1978年学校率先在北京市进行课程改革,自编的语文教材经国家教委审定通过,2006年再次被批准为“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实验教科书”。经市教委批准,从1995年起,高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步构建“必修+专修+选修+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具有实验特色的课程体系。1983年学校率先进行德育工作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是北京市女排高水平运动队和田径传统校。学校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了“必修+专修”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次被评为传统项目先进校和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培养人才新模式,取得丰硕成果。

从1978年开始开展多层次、进行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积极搭设培养国际性人才平台,为培养面向世界的中国人创造条件。学校与多所外国中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并与多所国际著名学府建立协作关系, 十几年来,先后共有几百名教师、几百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进行考察、进修,并与美国、德国等学校建立互访交流关系。学校多次被评为西城区外事先进单位。每年输送优秀的毕业生去这些大学学习。近两年已有47名学生取得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入学资格。1996年开始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以实验中学为主体的基础上,已建成中外合作学校“北京中加学校”、体制改革校“实验中学分校”。

外语实验班

面向世界,使学校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中学一直是实验中学的奋斗目标,近年,学校在未来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无论是课程设置,大中衔接、升学路径均构建出具有鲜明国际色彩的实施方案。近年来,学校引进美国JA课程,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同国际著名大学合作培养项目。开展国际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基础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面向未来,培养国际型人才做了实实在在的探索和开拓创新的努力。

目前,学校已开展的项目有: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世界遗产青年教育实施项目、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合作培养项目、法国教育部和法国预科高中校长协会在中国招收理科预科免费培养项目、法国UT大学项目、同日本关西语言学校合作办学项目。实验中学同多国多所学校建立的国际友好学校也将为学生学习语言,锻炼国际交往能力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如美国麻省鹿原高中、惠特尼高中、康州霍奇斯基学校、华盛顿西诺丁汉学院、明敦学院、旧金山尤方玉屏学校;德国席勒文理一级中学;日本东京吉祥女子高中、宫崎日大中学校等。

教学设施


本部占地面积35359.26平方米,建筑面积51667.7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2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几万种,约十几万册,有两个电子阅览室,可供110人同时上网阅览,电子图书千余种;期刊百余种,报纸几十种。刊杂志阅览室有600多个座位、电子阅览室有100多个座位。计算机房10个,化学实验室9个,物理实验室11个,生物实验室5个,语音教室2个。所有教室都有一整套多媒体设备,并有多个Internet网络接口。设有200平米的多媒体教室和150平米的演播厅。建有2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面积为6000平米的体育艺术馆内有游泳池、体操房、室内球场及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新建的学生公寓楼,每个房间都配有中央空调和独立的卫生间,每层楼均配有淋浴房。分校建筑面积29930平方米,于2007年8月竣工,是融合“科技、人文、绿色”理念于其中的新型现代建筑。

所获荣誉


90年发展历程,学校取得成绩显著。先后评为北京市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外事先进学校、健康促进金牌校、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和传统项目(排球)先进校、中国游泳协会北师大游泳运动学校、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网络学校

集体获奖情况

世界级:

第29届世界青少年游泳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国家级:

2007年第三届全国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优秀组织奖

市级:

2007年“STAR”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排球初中组女子组第一名、高中组女子组第二名

2007年传统项目学校游泳比赛初中组第二名

2006年北京金鹏科技奖

2007年青年文明号

2006年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

2007年第十届学生艺术节舞蹈一等奖

区级:

2006年度西城区文明行业示范单位

2006-2007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类学校

2006年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

2006年中小学课间操评比优秀学校

西城区敬老文明学校

2007年健康促进学校先进集体二等奖

2006年学生科技节优秀组织奖

2006年第十二届中小学艺术节(舞蹈)一等奖

2007年迎奥运春季田径初中传统校团体总分第二名

2007年迎奥运春季田径高中传统校团体总分第六名

2006年中小学“三好杯”排球赛高中女子组第一名

2006年中小学“三好杯”排球赛初中女子传统校组第一名

高考、中考目标管理优秀单位

高中毕业会考目标管理优秀单位

第二届“西城杯”课堂教学录像摄制技术评比一等奖:电教组

2006年宣传信息“十好”评比中获“好党日”活动三等奖

2006年度西城区“达标创优”竞赛活动中荣获红旗团支部:北师大实验中学支部

2007年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高二年级组

“迎奥运,健体魄,益心智”素质大赛方案荣获奥运教育活动方案三等奖

个人获奖情况

市级:

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第一阶段先进个人:袁爱俊、毛孟华

2006年市级爱国卫生先进个人:黄广奇

2006年度消防安全工作先进个人:黄广奇

2006年度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先进工作者:黄广奇

区级:

西城区06-07年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袁爱俊

2006年“西城区优秀园丁”:李宇炜

2006年西城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杨照华、王千、费志良、兰茵、唐耀杰、于大哲、金光泽、汪文龙、张蓓、孙静、谢瑾

2007年优秀德育工作者:孙玲玲、黄彩英、郝静、陈平、赵玉涛、孙明杰

西城区优秀女教师:王江慈

2007年西城区教育系统“我心中的好老师”:黄彩英、王宏、牛爽

2006年度西城区“达标创优”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团干部”:孙明杰

2006年度西城区“达标创优”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共青团员”:宗洁宾、曹向前、张雪、刘佳、安山

西城区普教系统2006—2007学年度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雒振峰

2007年西城区音视频摄制技术评比中荣获一等奖:靳生其、薛颖

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刘咏梅

尊老敬老好领导:李连荣

离退休教师贴心人:吴旬山

学校发展突出贡献奖

贯通育人奖:

高三理科数学备课组:谢谨、李青霞、李桂春、黄彩英、黄珲、刘红、孙晓

高三文科英语备课组:钱丽华

突出贡献奖:刘学东、姚玉平、李雪春、安山、刘燕、韩乐琴

校内大事


1917年3月,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设立附属女子中学。1917年9月5日,定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并正式开学。

1924年7月,北京女子师范学院更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本校亦同时更名。

1931年7月1日,女师大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学校正式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

1955年9月,由中央教育部直接管理,改名为北京实验中学,校名由郭沫若提写。

1964年8月,学校由师范大学收回,恢复师大女附中原校名。

1966年8月5日,卞仲耘副校长被该校红卫兵学生打死于校中。她是北京第一个被红卫兵打死的教育工作者。

1968年,结束50年女校历史,开始兼收男生。

197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150中学。

1978年10月,学校重新归属师大定校名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简称北京师大实验中学。

1993年-2002年,学校承办中国教育部的全国理科实验班项目,面向全国招生,该班学生通过三年高中学习及考核可以免试直接升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国一流高等学府。2003年因为非典等原因一直停办至今。

2003年秋季开始招收“香港英才班”学生。

2004年,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来访,并签订了于中国教育部合作的相关项目。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设立微软实验室。

2005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与广州番禺桥城中学结为中国友好中学。

2007年3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举行庆祝北京奥运倒计时500天“同心结”签名活动.

2008年7月2日正式启动奥运训练场馆,先后接待了古巴女排、波兰女排、巴西女排、波兰女排等.

2008年7月27日,北师大实验中学合唱团成员、“十佳”学生作为该校学生代表以及带队教师一行55人,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村开村仪式与中国运动员入村仪式。

2008年8月19日,古巴女子排球队来到实验中学场馆训练,她们也成为实验中学训练馆最后的客人。截止8月19日,实验中学训练馆共接待8个国家,24次,426人,圆满完成训练服务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