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悲叹的皇后

悲叹的皇后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悲叹的皇后




《悲叹的皇后》是皮娜把自己创作的舞蹈剧作品通过电影的表现形式来完成的惟一的作品。本文对该电影欲表达的主题、表现因素、采用的方法等进行细致分析,力求探索其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

《悲叹的皇后》简介


《悲叹的皇后》是皮娜鲍什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惟一拍摄成电影舞蹈(cinematographic)的作品,创作于1987年至1989年间。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舞蹈构成,含蓄而深沉的内容著名。在该作品的制作初期,曾共同参与影片制作的同事及诗人罗兹奥斯恩德与摄影师马汀夏珀因故相继去世,给皮娜鲍什以沉重的打击,继而影响了影片的顺利制作。但皮娜鲍什并没有放弃这部影片,后经法国L?Arche Editeur出版社、德国乌珀塔尔舞剧团、德国国营ZDF电视广播电台、英国第4电视台、法国La Sept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支持与合作,终于完成了由皮娜鲍什亲自编舞及导演,由雷伊蒙德霍克负责撰写剧本的《悲叹的皇后》电影的拍摄。在电影拍摄的三年期间,皮娜鲍什曾亲自带领乌珀塔尔舞剧院的舞蹈演员在乌珀塔尔市内、地铁站、建筑物内、郊外等地进行了长期艰苦地拍摄。

《悲叹的皇后》剖析


表达的主题

皮娜鲍什通过《悲叹的皇后》想要表达的意念是什么?仔细分析其隐藏的内在的因素,作品主要通过舞蹈剧的形式暗示了因残酷的战争、不安的政治环境和激化的社会矛盾而饱受磨难的人们的痛苦。如题目所示,可以理解成为作家对世间的叹息以及深入生活本质的哲学性的问题和欲被人怜爱的复杂的心理特性。这样的意念主要表现在《悲叹的皇后》第四篇章的表演形式当中,寒冷的冬季,在大雪纷飞的外景,女演员身着单薄的衣裳,对摄像机(观众)做出悲怜的微笑,上身不停地做重复的舞蹈动作,似乎在寻求着什么……另外一个女演员神情恍惚,似醉似醒,做出一些埋怨人世的独白,舞蹈动作上臂缓缓地移至上身,继而突然神经质地快速挥舞……如此的表现手法在皮娜鲍什的其他作品当中经常出现,如作品《交际场》里的主人公经常把头埋在衣服里默念着什么,演员过于尖细的鞋子刺痛了双脚而痛苦呻吟的场景,在作品《蓝胡子》里男主人公做完人体彩绘后,试图在许多女人面前显耀自己身材的场景,在作品《咏叹调》里描写主人公冒着生命危险为观众表演杂技后惶恐不安的场景等,这些表现手法均表达了皮娜鲍什内心深处所要表达的心理欲望。皮娜鲍什的电影里经常出现欲被人怜爱的感情戏,处理这样的场景时,经常采用与其愿望相反的表演形式来完成,如刚开始演员以缠绵的舞姿来表演情感戏,继而用暴力的行为来结束,这样的表现方式足以说明作者欲把自身的愿望深深地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看出作者内心本质的情感,这的确可谓是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

表现的因素

《悲叹的皇后》影片主要以舞蹈的表现形式利用三维空间对不同的人物通过舞蹈艺术的展现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影片的画面构成主要利用圆形、四角形、对角线、水平线、垂直线和从内景逐渐向外景延伸的表现方式,捕捉人物的“动”的影像,摄像机不停地运转,以或动、或停的方式增加剧情的细节变化,人物与人物之间也以“动”的影像交叉出现,有时相互隔离,有时相互衔接,跑、走、漫步等动作循环反复,同时剧情穿插电影音乐,使之更加富有神秘而丰富的情感。

电影场景采用的表现因素具体如下:

(一)拼贴法(collage)

《悲叹的皇后》以场景与场景拼贴的表现形式来构成,看上去似乎没有相连贯的场景连续出现。衔接场景的并不是画面,而主要是电影音乐。前后不连贯的场景出现时,有时音乐会始终贯穿,有时音乐会停顿,但从整体上来讲还是存在着整体的感觉。如电影的第四篇章里,一个女演员在自己的脸上涂满了红色的颜料后轻声低泣,另一个场面是在细细的小雨中一对青年男女举行婚礼,主持婚礼的男士做着吹响军乐的姿势… 这两个不同的场景交换着反复出现,虽然场景不一样,但始终使用着同一首音乐,使人从这样的场景联想很多故事情节,并有了共性的感觉。

(二)反复法

《悲叹的皇后》除了采用拼贴的手法还利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反复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某一个场景的反复出现、远离的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反复出现、连续的反复、变化反复等。反复的因素对于音乐、舞蹈等表现艺术的构成来说作为美学因素已经是普遍化的现象。俄罗斯的作曲家斯科里亚斌称音乐的美感就在于反复变化上。但皮娜鲍什的反复手法显得非常独特,她以极端反复的手法刺激着观众的感性认识,如影片的第十篇章里一名男子的正面与侧面头像反复地被拍摄时,使人联想起罪犯的形象,因而这名男子的表情显得非常困惑而无助。

(三)模拟法(mongttajyu)

模拟法是皮娜鲍什又一个典型的创作模式。模拟法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来使用,它也成为构成舞蹈语言的又一个重要的因素。模拟法是作家的创作意图与观众各自的理解能力和解析来再次构成。影片的第九篇章里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一个身穿黑色服装的女演员一只手拿着一瓶酒,一只手抱着一只羔羊,穿梭于白色的羊群之间,远处有几辆车正慢慢地行驶着……羊群的前方又有一个女演员似静物画面般静静地躺在地上,羊群靠近围观着这个女演员,又有一名男演员如天使般挥动着肩上的“翅膀”在羊群中来回走着……这样的场景出现了几个不同的人物,但有时看上去似乎都是对同一个人物的描写。皮娜鲍什在1977年完成了作品《蓝胡子》以后,便在正式拍摄电影《悲叹的皇后》之前,已经把作品的模拟画面从头到尾进行了细致的构思和安排。

采用的方法论

皮娜鲍什曾说过:我的作品风格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并不是某个场景持续展开,而是把从内心表现的因素向外延伸。《悲叹的皇后》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反复的舞蹈动作,这就是把内心的感受向外表露的表现手法。作品中也出现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交叉出现的场景,这也是从内心向外延伸的一种表现手法。

(一)场景的模仿(parody)

电影的第一个篇章的开头是一个女演员在丛林里,在许多树干之间,一只手持一个吸尘器,另一只手持一支枪走来走去,吸尘器的风把地面的落叶吹散到空中去,在这个场景里出现了场景的模仿的表现手法,即吸尘器只是在室内使用的工具,而丛林则是自然环境,如此两个互不相干的因素放在一起,便产生了一种戏剧性的效果。最后是一位老妇人摆出一副滑稽的动作久久停顿而结束,这样的场景使人产生一种怜悯的心理。

还有一个场景是一位母亲怀抱两个正打架的孩子,这使人联想到世界各地连绵不断的战争场面。电影的社会性与个人对社会现象的漠然和演员过于激烈的舞蹈动作相互并置,使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融合到一起,更加引人注目,由此可见,皮娜鲍什的电影想要说明的是疑问、不安还有创伤。

(二)语言的模仿

带有具体涵义的语言,平凡而单纯的语句,或演员在舞台上的喃喃细语也许都涵盖着语言本身具体的内容和价值,如电影里出现的一个演员带有嫉妒与欲望的口气说出:“这个意大利面是我的!”,这句话的讲出似乎提示观众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拥有美味可口的饭菜了。但电影里有时讲出的台词也能涵盖着与其语义完全不同的内容,如演员装出一副非常苦恼的样子说出:“我很幸福……”其实观众从她的表情里已经知道了她并不幸福。皮娜鲍什的电影同时采用了这样的肯定与否定的两种不同的语言表现方式,完成了语言的模仿技巧。

结 语

电影最后一个场景是一位老妇人跟随着轻快的音乐翩翩起舞,这是根据剧作家雷伊蒙德霍克的剧本而改编的。剧中老妇人的名字叫伊尔兹(llse),年龄约为70岁左右,老妇人从小就渴望能够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但由于身患脊背残疾而未能如愿。在乌珀塔尔的一个咖啡馆《罗曼蒂卡》拍摄的这个场景代表了该电影重要的象征性与隐喻性,老妇人滑稽而令人怜悯的舞蹈动作久久停顿后由此而结束的最后的场面,表现出了皮娜鲍什内在的精神力量和所营造出的独特的影像之美。

《悲叹的皇后》以一贯的表现手法赋予了作品以活力,该作品可与皮娜鲍什的另外一些名著相齐并列。但该作品与其他一些作品不同的是把舞蹈艺术剧本化后搬上了银幕,这是皮娜鲍什长久以来面对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法潜心研究的结果。该作品对皮娜鲍什而言是通过摄像机与所设定的场景造就了一个更大的表演舞台,另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部真正的舞蹈电影。从这个观点来讲,《悲叹的皇后》电影的制作完全不同于皮娜鲍什另外的舞台表演的传统观念的舞蹈作品。如电影里出现的平常的舞蹈练习场面、演员的即兴舞蹈表演、不合乎逻辑的探戈的介入等场面更加明确了皮娜鲍什在舞蹈电影里所要表现的对循规蹈矩的舞蹈表演的否定的态度和独到的观念。

《悲叹的皇后》从停止的舞姿、摄像机的移位,还有某种影像的停止与音乐节奏的分裂,反复出现的令人无法解释的场景使人对该电影里所含有的哲学意义持一种深思熟虑态度。该作品不仅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构成上都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具有很高影像价值的电影。皮娜鲍什是伟大的艺术创新者和永不停止的革新家。世人对她的作品爱恨交加,难以名状,而她对现代舞蹈的贡献有目共睹,永不磨灭。

相关分词: 悲叹 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