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薄扶林水塘

薄扶林水塘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薄扶林水塘


薄扶林水塘是香港第一个水塘,位于薄扶林近置富花园的一个山谷,薄扶林郊野公园之内。它分为上下两塘,总共的储水量约为26万立方米(约6800万加仑)。



简介


位于薄扶林水塘以上的配水库在开埠初期,香港市民食水来源主要是来自附近的山涧溪流或自行开凿的地下水井。随着城市发展,人口急剧膨胀,这些原始的供水方法开始不胜负荷,而且井水亦易受污染,引致痢疾,开拓水源遂成为当时港英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历史背景

在开埠初期,香港市民食水来源主要是来自附近的山涧溪流或自行开凿的地下水井。随着城市发展,人口急剧膨胀,这些原始的供水方法开始不胜负荷,而且井水亦易受污染,引致痢疾,开拓水源遂成为当时港英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香港缺乏天然水源,而且可供开发的土地又有限。所以在无计可施之下,政府在1859年10月14日毅然悬赏1000英镑,寻求解决食水问题的方案,并打算拨款25000英镑作为该项水务计划的经费。

建设情况

1860年2月29日,当时任职英国皇家工程部的文员罗宁(S.B. Rawling)建议利用薄扶林谷的形势,盖建水坝拦截薄扶林 谷地的雨水以供民饮用。最初的建议包括一个3000万加仑的储水库、一条17400英尺的引水管、一个储水池,以及连接储水池的输水系统,并设立30个供水点和125个灭火龙头,拟价格为23417英镑。

政府在初步接纳建议后,于1860年7月10日正式通过法例,由政府负责向市民提供食水。但为节省开支,政府将建造费用多次削减,以致水塘的容量从原先拟建的3000万加仑大减至200万加仑。

第一个薄扶林水塘终于1863年竣工,成为香港首座储水库。虽然水塘落成,但由于水塘的容量太小,根本不能解决食水问题。因为根据当时的估计,全港每天的用水量为50万加仑。因此水塘在建成后,便马上要进行水坝加高及扩建水塘的打算。后来,工程师威尔逊提出可在原址上游兴建第二个水塘以提升储水量。政府采纳这建议,扩建薄扶林水塘工程于1877年竣工,储水量增加至6800万加仑。而集水区则扩展至416英亩,水塘输出的流量每天可达200万加仑。1866年至1871年的扩建工程,耗资22万港元。

虽然水塘经过扩建,但亦未能完全解决香港食水的需求问题。政府因而兴建第二个水塘──大潭水塘。

建筑


薄扶林水塘多座建筑已被古物古迹办事处评级,其中更有六项设施被列为法定古迹:

前看守员房舍,香港法定古迹,1860年-1863年落成,新古典建筑风格建筑物,配以中式瓦顶,现时为薄扶林管理中心。

量水站,香港法定古迹,1863年落成,用作监测存水的流量和深度,以层列花岗石铺筑而成,设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输水隧道进水口。

石桥(四座),香港法定古迹,1863年-1871年落成,位于水塘东部,以花岗岩建造,饰有半圆拱或平圆拱,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影响。

方形暗渠,香港二级历史建筑,1863年落成。

薄扶林水塘土堤,香港二级历史建筑,1863年落成,以黏土、碎石及沙泥建造。

配水库通风口,香港二级历史建筑,1863年落成。

滤水池,香港二级历史建筑,1863年落成,位于水坝后。

环境与生态


树种主要有原生树种大头茶及浙江润楠,及人工种植的湿地松、台湾相思、红胶木、水楠、木荷、黧蒴锥、黄牙果、包衣椆、布渣叶及细叶榕等。

成龄的混合林和林中的山涧,是两栖动物理想的栖息地。有记录的两栖动物最少有七种:包括黑眶蟾蜍、短脚角蟾、香港湍蛙、小棘蛙、沼蛙、大绿蛙和斑腿泛树蛙。

水塘和河流为水鸟及林鸟提供了湿地生境,公园内常见的鸟类有麻鹰、白头鹎、红耳鹎、麻雀、红咀蓝鹊、鹊鸲、大山雀、翠鸟、画眉、噪鹃、毛鸡、珠颈斑鸠等。

区内亦有不少哺乳类动物,如赤腹松鼠、箭猪、鼬獾、针毛鼠、果子狸、小灵猫、豹猫、赤麂等。

相关分词: 薄扶 扶林 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