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班雅明

班雅明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班雅明


班雅明(1892-1940)一、生平

二十世纪的思想家,但1940时当班雅明的好友,剧作家布莱希特得悉班雅明为了不致落入纳綷党的秘密警察手中而自杀身亡,他慨叹纳綷党终于制造了德国文化界的第一位受害者.班雅明生于一个德国犹太人家庭,纳綷党上台后班雅明有感难以在德国立足遂于1934离开德国流亡海外.离开前他在德国是一位颇具名气的文学批评家,定期在德国两份甚具影响力的报刋杂志发表评论文章.在1929-1933年间他更被柏林和法兰克福的电台邀请主持电台的儿童节目,他有点像香港的才子,才女,在报刋杂志写文章之余又在电台,电视主持节目.一如香港的才子,才女没有被人当做思想家,班雅明生前也没有被当做思想家,即使另一位犹太裔思想家Hannah Arendt 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把班雅明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后,英美的学术界也只当他是一位文学批评家(literary critic).迟到八,九十年代当班雅明的著作被全面翻译成英文后,英美的学术界才得见这位别具一格的二十世纪思想家的全貌.

班雅明原本计划在德国的高等学府任职讲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班雅明在获得博士学位后,还得再写一篇后博士论文(habitation thesis).他选择了一个冷门的题目,十七世纪的德国戏剧.他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写成论文便交到法兰克福大学审批,谁知他的论文导师完全不明白他写什么,大学方面亦婉转地劝他自行撤回论文,他在高等学府任教的计划便告落空.幸好班雅明的才华早已得到奥地利剧作家Hugo von Hoffmansthal的赏识并出版班雅明的博士论文"The Idea of Criticism in German Romanticism",班雅明亦因而在德国的文化渐受重视,班雅明的一辑语录式散文(aphorisms)亦相继出版.另一方面,在写论文期间,他接受委约把普鲁斯特的<>译成德文,他更为这计划写了一文作为序言,连那篇被拒于大学门外的论文亦在1928正式出版.当不成大学讲师的班雅明在德国的文化界却十分活跃,若果不是纳綷党上台而被逼放逐流亡海外,班雅明在德国文化界必定成为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无论如何班雅明在失意于德国的高等学府之余,在德国的文化界成功占了一席位.然而班雅明的少许成就是有待价的,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书函里,班雅明说自己在德国文化界建立的地位只不过是小规模的胜利,这些胜利却令他遭逢大规模的挫折.

班雅明的苦恼

班雅明所说的大规模挫折有两方面,由于不同的原因,他数个大型的研究和写作计划无法实现.但最令班雅明苦恼的却是他要借助文学评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香港的术语来说,班雅明是一位自由撰稿人,但他是一位思想家.当他还是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小伙子时,他已写了几篇极有深度,极具创见的论文.这些论文在班雅明有生之年都不曾出版,只限在他的几位好友间传阅.班雅明的苦恼是为了替报刊撰文,为了完成委约,他无法集中精神思考,亦无法像年轻时那样专心写一些只限在三数好友间传阅的论文.不过思想家不会停止思考,在形势逼人的情况下,班雅明渐渐形成一种在思想家中难得一见的独特风格.最典型的例子是一次他接受委约写一篇评论一位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尼古拉 利斯科夫的文章,相比杜斯妥也夫斯基,托尔斯泰或果哥里等俄国文学巨匠,利斯科夫显然是一位次要的作家,但在班雅明笔下,利斯科夫的地位却不容忽视.班雅明并没有刻意或生硬地提高利斯科夫的地位,他只是为他缝制了一袭非常合身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衣裳.他以说故事的人的形象来看待利斯科夫,并引述黑贝尔(Hebel)等人的著作详细阐释说故事的技巧.在整个说故事的传统的衬托底下,利斯科夫的作品顿时令人刮目相看.最令人惊叹的是班雅明在这篇名义上是评论某位作家的文章中居然可以顺道说出一些他自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这篇题目名为<>的文章中他指出说故事是一种记忆的艺术,说故事的艺术正在消失因为容许记忆健康成长的社会空间渐渐萎缩.借着说故事的艺术和其消失,班雅明说出他对记忆和传统,传统和历史,历史和小说等重大课题的精辟见解.这篇文章亦让人们明白班雅明的苦恼,他被逼在顺带一提的情况下说出他自己关心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德国的思想家如康德,黑格尔,海德格等都各自建立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家都得到德国高等学府的荫庇专心建立他们的思想体系.班雅明却是一个自由撰稿人,接受委约撰写文章赚取稿费是他的主要收入,他虽然是思想家但却好像小学生,要人家出题目给他写文章.班雅明感到苦恼之余没有放过任何机会,即使在绝然不同的情况下他仍致力贯彻他自己的思想脉络.像他那篇其实正好延续他年轻时写的一篇文章的见解.文章名为,文章表达他的一套语言论,而这套见解亦是他对翻译问题的基本立场.连他那篇被拒的论文也是他的语言论的延续,在他的一封书函里,他对友人说他的论文的导言其实是的续篇;也难为了负责批改论文的导师,他们既然以班雅明的导师自居,那里会有耐性慢慢揣摩班雅明的整套语言论!

二、漫游者

班雅明在研究诗人波特莱尔(Charles PierreBaudelaire)的作品时,发展出漫游者(flaneur)这个概念,他认为漫游者虽然身处于都市文明与拥挤人群,却又能以抽离者的姿态旁观世事;而漫游者就是在其漫游的过程之中不断地体认,思考与验证。

班雅明以漫游者作为他著作里的中心人物,这个观念左右者他的思维节奏,也清楚的表现在他行走的姿态上。麦克斯.雷希纳(Max Rychner)把这个姿态形容为:“走走停停,亦行亦止,怪不可言。20”

对此,班雅明也曾说过漫游者乐于让乌龟为自己定迈步的速度21,这或多或少说明了都市化及商业化的世界已经容不下漫游者温吞的步阀。而班雅明本人就像一个从十九世纪乘着时光机到二十世纪的贵族一般,在那个时代,上层社会家庭不必工作就有钱可拿,生活就像个无所事事的人一般悠闲。

事实上,班雅明一直想要享受着如漫游者的生活,他想尽各种方法让父亲支薪给他,躲避工作赚钱的烦恼。另一方面,生活在犹太中产家庭的他在被德国盖世太保骚扰前就像是贵族般的不知世事。在《柏林纪事》中他曾写出自己曾恳求一位妓女带他出去逛街,把视野带出他的社会层级。对于此举他表示:“在妓女的引导下,整条街道的所有秘密都在你面前展现开来。22”当时的班雅明像是个扮演着“贵族漫游者”的角色,将心灵触角透过妓女延伸到一个从未探索的领域。

班雅明一九二七年在巴黎开始撰写他的“拱廊街计划”,这个计划由原先的一篇文章发展成一个具有史诗规模的大项目,也同时串连起他后半生颠沛流离的命运。这段期间,他往返于巴黎和德国之间,在二十世纪探研究一个十九世纪出现的商店街,后来因为收集资料越来越多,进而扩大成探索一世纪的巴黎都城工作。

同时间他开始尝试吸毒,让心灵摆荡于吸毒后的恍惚世界与困顿的生活之中,想藉此忘记现实中的经济困扰,逃离一直盘踞于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成长与自立压力。

一九三四年,班雅明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这段期间他在完成《柏林童年》一书后写了第一份遗嘱,并且被迫开始流亡。之后他重新开始写作拱廊街计划,不同的是班雅明已从一个犹太中产阶级转变为难民的身份,也体验到无法再回到德国这个不认同犹太人的“家乡”,他带着已有死亡准备的心态游荡于生命中最后几个落脚的地方,埋首于一个原先浸淫其中,未完成的拱廊街计划。虽然想将自己藏身于十九世纪巴黎都城的计划仍在书堆及笔下进行着,但班雅明此时似乎了解到已经无法以土星性格及带着乌龟漫步的特性生活在这个充满变量的世界里,最后以自戕的方式结束一生与环境充满矛盾的漫游者身份。

三、废墟

班雅明对历史提出“废墟”的概念,他认为历史描述过去并不意味着“按它本来的样子”去认识它,而是意味着一种记忆。意味着当记忆在危险的关头闪现出来时将其把握28。

班雅明认为“历史”是一个结构的主体,但这个结构并不存在于雷同、空泛的时间中,而是坐落在被此时此刻的存在所充满的时间里30。

相关分词: 班雅明 班雅 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