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斑竹园镇

斑竹园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斑竹园镇


1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

斑竹园镇位于成都北部,东与新都城区及金牛区天回镇为邻,南与大丰镇相连,西与龙桥镇接壤,北与新繁镇、马家镇、新民镇毗邻。斑竹园镇现有幅员面积47.91平方公里,镇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有食品、医药、家具、轻纺服装、机械加工、房地产等主要产业。

^1、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


^概况

成都绕城高速、成彭高速擦肩而过,新崇公路、民大公路横贯全镇,建设中的成都北新干道穿越其间,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

斑竹园镇现有耕地面积38090.24亩,下辖7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8118人,其中农业人口44136人。毗河贯穿境内,流程长12公里,老锦水河、南二支、常乐堰河、南三支、龙桥支渠、红光支渠流程36.7公里。

2006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124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56702万元,农业增加值完成15993万元,较上年增长7.17%;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429万元,实现工商税收4658万元,较上年增长177.17%,可支配财政收入24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42元,比上年增加607元。

^农业

2006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5444亩,主产水稻和小麦,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3500亩,总产量16918吨;小麦种植面积8500亩,总产量2797吨。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6196亩,其中油菜种植面积9100亩,总产量1383吨,川芎、大蒜、叶烟等也是本镇的大宗经济作物;其他作物以蔬菜为主,2006年全镇种植蔬菜11415亩,公益萝卜、三河苦瓜、石佛村的抱儿菜都是远近闻名的优质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以新都柚为主,全镇种植新都柚4600亩,总产值2500万元。2006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农机综合水平达到85%,完成建设标准化路渠林2.53公里,完成低效林改造100亩,完成秸秆综合利用29500亩。全镇投入科技开发基金112万元,占镇财政支出的7.7%,创建科技示范基地8个(柏水、大夫、檀木、三河、回南、白云、石佛、金文),示范村11个(大夫、檀木、三河、石佛、公益、金文、柏水、白云、雷家),示范户150户,示范户人均纯收入6500元以上;农村劳动者接受科普性培训面达86%,大田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覆盖率达到95%;养殖业主要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70%;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15个,配备科技户村长27人。

2006年,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引进业主7个;全镇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6家;新扶持发展农村专合组织4个。

^工业

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89006万元,规模工业产值完成8858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690万元,工业技改投入18710万元。全镇现有各类企业400家,其中投资过亿元的企业4家,年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有年入库税收上千万的企业2家,过百万元的企业7家,出口创汇企业3家。主要的纳税企业有福建达利食品成都分公司、四川平禄金属有限公司、四川润康医药包装有限公司等。

^招商引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向工业东区引进项目3个(成都金强机车、北京同仁堂、四川筑缘建筑)。完成引进区外到位资金59230亿元,其中到位市外资金25380亿元,完成外贸出口1316.4万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全镇完成投资325余万元,完成顺江、公益、三河、福田、檀木、旃檀、金文、华藏等村社道路扩建,投资40万元,为斑竹园敬老院购买家具。投资20万元,在场镇建立治安岗亭3座,投资400余万元配套城镇道路、下水管道、路灯、绿化等,投资50多万元,修建农村垃圾池224个和支付垃圾清运工人工资。

^小城镇建设

2006年,斑竹园完善了城镇管理组织机构,城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范有序,成功创区级示范街2条。创市级市容环境示范村2个,加强对场镇综合管理,规范场镇环境。公厕达到了每万人3座的要求,周边环境卫生良好。同时采取政府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由名城物业管理公司承包经营,对竹友、柏水、斑竹园3个场镇进行卫生保洁,对生活垃圾实行一次性焚烧处理,使场镇卫生、秩序和面貌有很大改观。为了搞好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修建垃圾池224个,实现了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

2 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

金寨县斑竹镇位于鄂、皖两省交界的历史名关——长岭关脚下,地处大别山腹地,金寨县西南边陲,分别与湖北省麻城市、本县沙河乡、关庙乡、南溪镇、果子园乡、吴家店镇接壤。全镇面积148.1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 个街道,101个村民组,6084户,20908人,其中:农业人口19028人,是一个集老区、山区、红色地区于一体的山区重镇。

这里是一个区位重镇,属原区公所所在地,斑竹园地区三乡两镇的中心,210道贯穿全镇,距省城合肥和华中重镇武汉均为230公里,距“京九”铁路麻城站和梅山均为85公里,已开工的沪汉蓉快速铁路及合武高速公路全境穿过,而且分别设有下道口和越行站,距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仅有46公里,是华东地区通往该处的咽喉要地。镇内交通便利,一条省道和四条县乡公路分别与同边乡镇沟通。镇内通讯发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相继开通,用户达4000户,普及率达75%。

这里是一个红色山镇,原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2师于1929年在此诞生,《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作者罗银卿、革命诗人詹谷堂均出生于此,徐立清、漆远渥、肖显进、林彬、方升甫、王远芬、戚先初等七位开国将军和周维炯、漆德伟等500多名革命烈士记载史册,他们的精神正感召和激励着后人。

这里是一个农业大镇,我镇地处大别山腹地,森林茂密,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栽培与生长。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境内板栗、灵芝、天麻、银杏等绿色产品已成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品,产量丰富,驰名于世,誉满千里。全镇共有耕地17205亩,林地18.8万亩,森林覆盖率75%,年产水稻5000吨,小麦500吨,油料600吨,中药材550吨,板栗300吨,年养蚕5000张,产茧180吨,劳务输出5800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98元。镇内特色农业不断升温,三利公司是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归然葛粉获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左山茶叶获国家茶叶研究所有机认证,并在芜湖荣博会上获银奖。

这里是一个工业强镇。一批名、优、特产品,闻名遐迩,响誉四洲。三利公司生产的20-22D白厂丝久负盛名;高档提花桑波缎系列产品畅销新、马、泰。该公司实现丝绸一体化经营集蚕茧收烘、缫丝、炼染于一体,并组建蚕桑基地5000亩,年产值4000万元。归然公司生产的野生葛粉、蕨粉获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漂洋过海,直销日本;在稳定外销渠道的基础上该公司还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其速溶葛粉畅销武汉、合肥、六安等大中城市,同时该公司还开发葛粉粉丝、绿豆腐、野生菜等新项目,长期饮用为佳,每次适量为宜的“一杯神”系列保健酒,在酒类产品竞争白热化的战中,已跻身于北京和广州消费市场;曾被国家石材工业协会更评定的“皖西红”、“星彩兰”两个“名特石材品种”,被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70多家施工单位所采用,利用这一品牌效应,镇内先后创办金福石材公司、斑竹石材公司,年产大理石15万平方米。利用沉睡数万年的铁矿石先后引资创办明鑫矿业公司、三利矿业公司,年可产高品位铁砂5万吨,其产品已成为武钢、合钢、鄂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的抢手货。清澈的竹根河,已座落着两座装机容量为84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另外两座装640千瓦的电站正在建设当中,它们不仅为当地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能源,而且还为供电部门承担了调峰任务。

这里是一个新型集镇。全镇共有4个商贸市场,总规模5.5平方公里,聚集人口7250人,城镇水平达到35%,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镇政府驻地——斑竹园集镇为中心,以王氏祠、沙堰集镇为重点,以小河、墩堂两村居民点为前沿的新型集镇框架体系。同时为应该沪汉蓉铁路及合武高速公路的开通而在斑竹园集镇区域内新型规划的富园新区,占地面积120亩,商住区、工业园区、娱乐区、停车场、绿化带设施齐全,三纵两横道路已经修通,成为众多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热土。

这里是一个资源大镇。镇内蕴藏丰富的优质山泉水、高品位石英矿以及板栗、灵芝、天麻等大宗优质农副产品,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资源,历史名关长岭关、乾隆手书“天子万年”、洪家寨古城墙、墩子岭古文化遗址、狮子口奇山秀水、铜钱寺奇松怪石等绿色景点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32师成立旧址、红军革命烈士陵园、文昌宫遗址、红军被服厂等红色景点相得益彰。是投资者们理想的开发项目,前景广阔,生机无限。

近年来,该镇以“两区一场”(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区、工业个私经济园区、集镇市场)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集镇城市化,市场信息化进程全面加快。 行政辖村

板厂村 引泰山村 沙堰村 墩堂村 漆店村 马河村 黄麦园村 万河村 何畈村 斑竹园村 桥口村 李湾村 联盟村 界冲村 小河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9926

男 10485

女 9441

家庭户户数 5724

家庭户总人口(总) 19101

家庭户男 9912

家庭户女 9189

0-14岁(总) 5137

0-14岁男 2867

0-14岁女 2270

15-64岁(总) 13813

15-64岁男 7131

15-64岁女 6682

65岁及以上(总) 976

65岁及以上男 487

65岁及以上女 48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8884 -

3 云南省富源县竹园镇


^简况


竹园镇于1988年建乡,2001年7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镇。位于县城西南面,地形地貌呈“三道梁子,二条槽子”,北抵营上镇,东与罗平县富乐镇接壤,南与麒麟区东山镇相连,西与墨红镇毗邻。地处东经10412′-10421′、北纬2519′-2527′之间。镇党委、政府驻地竹园乍勒村,距县城47公里,全镇拥有国土面积164.05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94个村民小组。境内最高海拔2330.8米,最低海拔1685米,平均海拔1773米,年均气温14.8℃,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年均日照2126小时,无霜期258天。全镇现正形成以煤炭初、深加工为代表的工业经济;以魔芋、烤烟、油菜种植加工业为代表的种植业经济;以大河乌猪扩繁、育肥为代表的养殖业经济,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现状


近年来,竹园镇抓住机遇,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全镇通村油路建设取得良好成绩,现竹园至乐乌12公里、竹园至茂兰16.8公里油路已建成通车,今年将投资1300万元,启动丫竹环线农村公路中新街至糯木段10.8公里通村油路建设,年内建成通车;启动糯木至海章段13公里通村油路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办好四大基地(烤烟、魔芋、油菜、畜牧基地),发展好五大产业(煤炭、烤烟、魔芋、畜牧、油菜)的思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努力构建“平安、和谐”竹园,安全形势良好,社会持续稳定,竹园进入了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7年全镇总户数11515户,人口47048人,其中男24187人,女22861人,男女比例为105.8:100。境内居住有汉、彝、回、白、哈尼五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702人,占总人口的14.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6人。全年共完成放环251例,占县下达指标的109.1%,放环及时率达80%;结扎完成256例,占县下达指标的102.4%,结扎及时率为81%;全镇人口出生率为11.8‰;一孩持证生育率达100%,二孩持证生育率达95%,综合持证生育率98%。根据各村自治章程推行合同化管理,完成合同签订340份,占县下达指标的100%;“奖、优、免、补”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其他县下达的目标任务也都得到较好完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经济概况


2007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9亿元,比2002年的3.095亿元增5.005亿元,年平均增长17.9%;本级财政收入达1188万元(按旧财政体制计算达2700万元),比2002年的622.7万元增加2077.3万元,年平均增长3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9000万元,比2002年的4819万元增4181万元,年均增长1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3000元,比2002年的8130元增4870元,年平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29元,比2002年1593元增936元,年平均增长9.7%。

^乡镇企业


2007年,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镇境内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82041万元,其中,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18295万元,占年初计划5690万元321%;营业收入完成67015万元,占年初计划57015万元的117%;工业产值完成65590万元,占年初计划54763万元的119%;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0万元;上缴税金完成1467万元,占年初计划535万元的274%。其中煤炭企业是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是我镇潜力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全镇共产原煤186万吨,生产焦煤55万吨,实现煤炭工业总产值6亿元以上。从事工商业的农民不断增多,工商业收入快速增长,劳务产业迅猛发展,全镇全年就地转移劳动力4876人,劳务输出1102人,务工收入达5100万元。

^粮食经济作物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全镇粮食总播种面积达到54525亩,粮食总产突破1454.2万公斤;魔芋种植面积扩大,种植魔芋4917亩,实现产量760万公斤,实现产值1300万元;烤烟种植得到巩固,全镇种植烤烟7679亩,完成收购(含低次等烟叶)107.5万公斤,实现产值1381.4万元;油菜种植水平稳步提升,种植油菜10000亩,产量达165万公斤,实现产值620万元。

^畜牧林业


2006年全镇畜牧业走上了快车道,以大河乌猪为主的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大河乌猪养殖得到进一步推广,以大河乌猪为主的肥猪出栏62100头,出栏菜牛2100头,出栏菜羊6000只,出栏家禽115000只,肉类总产达45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4900万元;林业产值达350万元。

^基础设施


发展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竹园至茂兰16.8公里的通村油路建成通车,完成新街至阿百糯10.8公里油路工程招投标工作。新建了镇科技培训楼、财税综合楼、煤炭分局技术培训中心、国土分局办公楼,改善了各部门的办公条件,完成茂兰水库改扩建工程和打厂沟水库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对6个村625户农户进行了电网改造。新建了卫生院综合楼,在茂兰、现鸡田等五个村委会启动了村级卫生所建设。

^教育文化


2007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达到了“普九”标准以上,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有村级完小11所,在校学生达10073人,其中:初中2794人,小学7164人,幼儿园115人。现有教师472人,其中:初中教师153人,小学教师319人。文化、邮政、通讯信息化工程建设有了新突破,全镇实现了无通讯盲区;文化部门加大稽查力度,规范了对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

^医疗卫生


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切实改善竹园镇人民群众的医疗环境。认真组织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有效降低农民群众看病成本,从根本上帮助农民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完成卫生院综合楼建设工程,完成茂兰、现鸡田等五个村委会村级卫生所建设,有效改善了群众的就医条件。

^扶贫攻坚


引导并争取到境内企业大力支持,逐步建立健全了贫困人口救助、特困学生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帮助一大批困难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困难,使一大批困难学生正常接受了教育;民政、扶贫部门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做好社会救灾救济工作,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按照有关原则要求,把有限的救灾救济物资用好用实,全年共解决贫困人口温饱950余人,巩固贫困人口温饱2100人,返贫率控制在5%以内,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环境保护


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及监督;加强对污染的控制,认真落实完成下达的有关控制指标,根据有关政策及文件规定清理整顿炼焦企业,有组织排放集镇污水;切实保护生态平衡,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把目标任务量化到各企业,同时加强集镇环保工作,净化饮用水,设立固定的垃圾堆放场所。

相关分词: 斑竹园镇 斑竹 竹园 园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