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白银区第十五小学

白银区第十五小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白银区第十五小学




学校简介


白银区第十五小学,原白银公司西铜小学,建校初期名为八八四子弟小学。1965年西北铜加工厂基建大规模开始,随着人员的集结,职工队伍不断扩大,创办职工子弟学校已成为职工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66年7月创建八八四子弟小学,隶属八八四厂管理,原校址是现小学南边的“厂”字形的平房,当时只有教师3人,学生四十多人。1969年附设初中班。

1973年,学校搬入新校址(即现在西铜中学),建筑面积三千六百平方米,有教学班十六个,小学、初高中合办,教职工四十多人。

1979年中小学分设,在原小学校址的北面新建一幢教学楼,小学迁入新教学楼,更名为西北铜加工厂子弟小学,教职工五十八人,共有二十三个教学班,学生1046人,学生来源主要是西铜厂职工子弟,附近农村有少数学生在校就读。1987年学校发展到最大的办学规模,在校学生1122人,22个教学班,教职工70人。

1992年白银公司教培中心成立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各项业务由教培中心管理。1995年4月,学校由西北铜加工厂划归白银公司教培中心,从西铜厂完全剥离,人财物和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均由白银公司教培中心统一管理,学校更名为白银公司西铜小学。当年在校学生662人,17个教学班,教职工57人。

进入九十年代,由于西铜厂地处偏远,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原厂职工外流,由于没有招收新职工,学生生源逐年减少。截止2004年底,学校有13个教学班,学生550人。

2005年1月,学校班子统一思想,克服困难,求真务实,调整办学思路,开创了“寄宿与走读相结合”的办学模式。2005年9月,学校第一次招收寄宿学生210名,2007年在校寄宿学生240多名,新聘教师及寄宿部工作人员20名。。

2007年5月因为白银公司企业改制重组,学校正式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正式更名为“白银区第十五小学”,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新的里程碑。目前学校已形成走读与寄宿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518名,其中寄宿学生158名,教职工38名(其中白银市骨干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25名,一级教师9名,二级教师2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现址为白银区新建东路12号。占地面积11000方米,建筑面积2897平方米。建有图书、阅览室,藏书24000余册。近年来学校教学条件有了根本改善,先后建成了乒乓球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自然室、学生计算机室、教师计算机室和多功能教室。硬件设施的改善,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逐渐走向科学、规范,教学改革紧跟时代步伐,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教学发展


多年来,学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育人的方向,学校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小学毕业升学率年年100%,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合格率已达98%。

1992年晋升为白银市“示范学校”。1995年荣获全国“雏鹰大队”荣誉称号和省“红旗大队”、“省模范红领巾之家”等集体荣誉。2003年12月获白银公司教培中心“育人环境优秀学校”称号。2004年12月获白银市“五星级学校”称号。2007年9月获得白银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活动,成立篮球、足球、乒乓球、舞蹈、绘画、书法等二十几个兴趣小组,为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发挥潜能,培养特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取得了骄人成绩。1994年至1998年学校女子篮球队获白银区“五连冠”的殊荣。乒乓球队参加了两届教培中心组织的比赛,获得女子团体冠军、亚军,单打第一、二、三名的好成绩;舞蹈组在教培中心“迎香港回归”、“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小凤凰杯”等大型活动中获得过一、二、三奖。

在管理上学校不断强化以法治教,以法治校的力度。曾先后多次修改补充学校规章制度和考核细则,制定了“教学常规及管理制度”、“小学生校内外一日常规”、“少先队目标管理考核细则”“班级管理考核细则”“教师奖惩细则”“寄宿生一日常规”“寄宿部生活教师职责”“食堂管理细责”等43项规章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全校教职工已经形成了平时学制度,办事凭制度,管理靠制度,上下共同遵守制度的良好气氛,教学中自觉地以制度和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规范教学与管理。

学校正式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以后,学校大力开展“爱岗敬业,奠基未来”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同时深入开展教学管理年的各项教研活动,以新课程推广实施为契机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课堂常规管理。全校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在新课程实施中大力培养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走读与寄宿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突出寄宿办学特点,规范内部管理,强抓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今后学校将继续面向发展,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教师,面向学生,带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研教改,为培养基础厚、素质优、能力强、特长广的新型人才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