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白塔镇

白塔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白塔镇


1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白塔镇

白塔镇系粤东重镇,位于潮汕平原的揭阳市揭东县西部各镇中心,地处揭东、揭西、丰顺、普宁三县一市交界处。省道“揭陆公路”横贯镇中心,“揭丰公路”、“白洪公路”、“白棉公路”在境内与“揭陆公路”汇接。全镇辖1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91946人,总面积6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359亩,山地面积23035亩。近年来,白搭镇委、镇政府领导班子高瞻远瞩,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坚持贸、工、农齐发展,积极实施“工业兴镇,实业富镇”、“科教兴镇”发展战略,促进全镇农村经济上新台阶。由于实绩突出,镇连年来被市、县评为“五好镇党委”、“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近几年,全镇共投资2亿多元,兴建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精心规划编制了《白塔镇镇区总体规划》,实行有序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目前已建成镇区面积5.2平方公里;在全县率先实现镇村道路水泥化;建成中心市场和农贸专业市场,配套水龙、排污等设施,其中,占地45亩的农贸专业市场,是揭东乃至全市最大的淡水鱼批发市场,商贸活跃,周边县、镇商贩到此批发鱼货;建成装机容量5万门程控电话的电信大楼,开通程控电话、数字移动电话基站;建成日供水1.5万吨的镇自来水厂及沿途乡村二、三级管网,全镇近一半人口饮上卫生洁净自来水;建成供电所,投资近1000万元全面改造农村高低压电网,并对原35千伏变电站进行扩容,l10千伏输变电站已建成投入使用。

在大搞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硬件设施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和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户等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社会环境的同时,镇委、镇政府始终把经济建设摆在主战场位置来抓。一方面,通过制订实施《关于加快工业区发展的若干优惠措施》、《关于鼓励招商引进、兴办工业的奖励办法》、《关于对企业实行归口收费的通知》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扶持发展现有企业和让利招商,大搞招商引资,促进全镇企业蓬勃发展。目前,全镇拥有大小工业企业200多家,形成食品饲料、服装毛织、五金注塑三大支柱行业。涌现出了永明工艺服装公司、骏兴毛织厂、华兴针织厂、永兴面粉厂、瑞鹏食品工业公司、汕塔饲料厂、国粤不锈钢型材公司,广塔实业有限公司、广通PVC管件厂等一大批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集团)。为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工业群体建设,促进工业发展上新台阶,2004年初,白塔镇党委,政府经过实地踏堪分析和多方论证,结合新一轮中心镇的总体规划,从交通、供水、供电、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在镇区西北部曼头山新开辟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园--红塔工业园。园区长期规划面积2000亩,中期规划1000亩,首期开发300亩,聘请湖南湘潭规划设计对园区进行整体规划院,实行封闭式管理。园区按照“政府服务,企业投资,合法经营,按章纳税,定向扶持,盈亏自负”的模式进行开发。实施借力发展策略。现有2家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自带技术、资金在园区内落户投产。进一步从用地、用水、用电、税费、资金、信息、服务、治安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越的软硬环境。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在增加农业投入,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致力发展水果、水产“二水”生产,促进“二水”基地为主的“三高”农业基地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目前,建成鱼池基地10100亩,放养甲鱼、鳗鱼等高中值鱼比例逐年提高;建成“古山二号”龙眼基地16000亩,橄榄、荔枝基地4500亩,竹笋基地1800亩,并积极创办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土地创值率和农副产品附加值。

由于交通便利,企业众多,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市场配套,且自塔市场历史以来就有“揭阳四大墟镇”的美誉,因此,商贸活跃,市场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带动全镇和周边地区的发展。

2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

叫白塔镇的地方有很多,在其中,比较有名的有4个,分别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白塔镇、山东省昌乐县白塔镇、河北省沙河市白塔镇等。

中文名称:淄博市白塔镇

行政区类别: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

政府驻地:白塔村

地理位置:淄博市博山区北郊

人口:42309

著名景点:南万山古瓷窑址、金地院



^1.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


^历史沿革

白塔镇是由建国前原万山、饮马、白塔、大庄等乡组成,归淄川县万福乡管辖。 建国后,白塔、大庄乡归淄川县昆仑区管辖。1950年3月,淄川县昆仑区改为第四区,隶属关系不变。1956年11月万山乡、饮马乡、白塔乡合并为饮马乡。1958年8月撤销饮马乡、焦庄乡,饮马乡及原大庄乡管的大庄、小庄、梁家庄3个村共17个村划归昆仑人民公社, 1962年2月原饮马乡、大庄乡所辖的17个自然村由淄川区划归博山区并成立“海眼人民公社”(以下简称海眼公社)。1963年10月海眼公社机关由大海眼村迁至国家村村西,1973年迁至白塔村村北。1982年12月, 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发[1982]153号文件批准,将海眼公社更名为白塔人民公社(以下简称白塔公社)。1983年10月,经博山区人民政府批准,白塔公社更名为白塔乡。 1984年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以[84]鲁政函60号文件批准,更名为“白塔镇”。

1994年4月,掩的、赵庄、簸箕掌三个村由域城镇划归白塔镇。是年6月,贯彻博发[1994]36号文件,李家乡所属小南峪、铜井、柳沟、平安峪及石门乡所属吴家宅、行者峪、下恶石坞等七个村,分别合并到白塔村、小庄村、赵庄村、国家村、小海眼村、饮马村、掩的村。

^地理位置

白塔镇位于博山区北郊, 镇机关驻地白塔村距博山区政府所在地5公里, 北与昆仑镇交界,西与域城镇接壤,东与西河镇毗邻,南与夏家庄镇相连,205国道横贯全境。

^区划人口

白塔镇辖白塔、小梁庄、赵庄、簸箕掌4个社区居委会;大海眼、西阿、小海眼、小庄、罗圈、石佛、因埠、饮马、国家、小店、北万山、南万山、东万山、北峪、掩的15个村。 总人口42309人, 其中农业人口3525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76‰。

^名胜古迹


^南万山古瓷窑址

位于白塔镇南万山村西的山岭坡上,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40米,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遗址断崖上暴露出3处古窑址残迹,窑址内散布大量的白釉、黑釉及白地黑花碗、盘、“四系瓶”瓷片和残破的窑具匣钵等。古窑烧制的陶器多系碗、盘、碟、罐等生活用具,造型及工艺有明显的元代风格。南万山古瓷窑址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地院

位于白塔村以东4.5公里,距博山城8公里,北万山村西北,奎山之阳,因院西有地名金盆地”而得名。据考证,金地院始建于元初,后扩建为寺院。据清嘉庆五年《重修金地院碑》记载:“万山庄金地院,于元至元五年(1268年)僧福元创修之,明成化四年(1468年)僧之禅重修之”。该寺院有前后两进院落和一个西跨院,寺院内有殿房40余间,占地10余亩。寺内佛像神尊齐全,曾有数百名僧人在此诵经礼佛。1951年寺院改做学校。1982年学校迁走荒废。2002年重修。

金地院全景金地院内香雪楼金地院主体建筑属明清风格。院墙上镶嵌四块功德碑,上刻《重修金地院记》,记重修首事人及捐资者名单。山门为相公帽式,前院右侧是门房,红墙黑瓦。门前有三块龟驮碑,碑为清嘉庆年间重修寺院时原碑,年久风化,字迹已不清晰。在石碑对面,为五脊六兽殿房,里面有地藏王塑像,端座在莲花宝座上。大殿内两旁塑有四大天王。大雄宝殿雕梁画栋,前出厦,上覆青瓦,檐下有四根云龙攀柱,石质优良,工艺精湛,殿内塑有释迦牟尼金身像,仍保持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时原样。后院是香雪楼,依山势而建,层层拔高,气势磅礴。底层为方石垒砌,石门、石框、石窗棂俱在。“香雪楼”匾额系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时名士宋怀忍手迹。

金地院历史悠久,香火旺盛,是数百年来善男信女朝奉之地,属“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村落介绍

白塔村

位于博山区北部。南距博山城五公里。地处凤凰山之东南麓。东临孝妇河,南靠东河,西依张(店)博(山)铁路。张(店)博(山)公路从村中南北穿过。现为白塔镇驻地。 设一村民委员会。共255户,817人。耕地608亩,主产小麦、玉米。建国前绝大部分民房均为破陋草房,现村民居住条件有了大的变化,95%以上的民户均新建了瓦房。

工副业:原有砖厂一座,小型机械修理厂一个。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建了汽车修理厂、水泥制品厂、钢材变型厂、饭店、商店等,年产值119.2万元。1984年又根据中发(84) 一号文件精神,在张店新建了“博山海味餐馆” , 并于当年国庆节正式营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人均收入为233元,至1983年,提高到612元,较前增加了1.6倍。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白氏世谱》载:“我白氏……宣和七年(1125年)辽亡金兴,干戈扰攘,避乱于青郡之右刘家坞。后迁居白滩庄。元泰定四年 (1327年) 立下祖坟”。又据清同治九年《梁氏家谱》载:“始祖松,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白塔店。”据此,元泰定四年(1327年)之前,已有此村。明嘉靖二十五年《淄川县志》、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均载村名为“白塔店”。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淄川县志》载村名为“白塔”。

据该村75岁老人高明宝讲:明代以前,有白姓在村东沙滩上开店,故名“白滩店”。后因店房倒塌,行人称此为“白塌店”。后演变为“白塔店”。以后又简称“白塔”。西阿 位于白塔镇政府驻地白塔西北二公里。地处凤凰山之阴,地势低洼。设一村民委员会。共175户,643人。耕地747亩,主产小麦、玉米,其次是花生、地瓜。村西北建小塘一个, 容水量一万立方。 工副业有水泥制品厂、建筑队,年产值16.6万元。

《般阳胡氏族谱》载:“我始祖讳克忠公。自洪武二年由直隶枣强迁居于淄邑明水店。长门次支居西阿。”据此,胡氏当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在此定居。

据该村60岁村民穆少颜讲:因村处凤凰山之阴,地势低凹,遂以地形命名为“凤凰窝”。又因村处大海眼之西,改名为“西窝”。因“窝”与“阿”谐音,后又演变为“西阿”。

^经济状况

1980年总产值为1091.71万元,2000年为27.28亿元。机械、化工、建材、矿产构成白塔镇主导产业;八公里机电泵业市场、装饰材料市场、蔬菜批发市场、钢材交易中心、陶瓷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构成了白塔镇商贸流通主体;白塔工业园、万山新材料基地构成了白塔较为集中的产业群带。拥有水泵、板簧、耐火材料等一批传统产品和高纯碳酸钡、碳酸锶、高纯氧化铝等一批高科技产品。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41万元。

^强镇由来

白塔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位于全市先进乡镇行列。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齐鲁乡镇之星、山东省民政工作全优乡镇、省级体育先进乡镇、淄博市经济强镇、淄博市小康示范镇、淄博市六好乡镇党委、淄博市模范乡镇人民政府、淄博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乡镇、淄博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先进单位、淄博市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创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淄博市幼儿教育示范乡镇、九年义务教育示范乡镇、成人教育示范乡镇、淄博市教育强镇、淄博市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淄博市科技明星乡镇、淄博市十佳卫生乡镇等,另有其它市级及博山区单项表彰27项。

^大事记

1922年2月12日, 大海眼村周仲璜在昆仑两级小学任教时,经邓恩铭介绍入党,成为全镇第一名中共党员。

1937年12月30日,国民党殷启民率部在大庄村与日军交战,日军伤亡不祥,殷部牺牲10余人。

1938年6月至1940年春, 我八路军、抗日游击队在廖容标司令员的组织领导下,在东万山、小海眼、白塔等地,根据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集中力量成功地对各道会门进行了争取改造工作,将道会门整编为抗日自卫团,将罡风道编为博莱抗日自卫团,并建立了党组织,为创建博山县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39年2月12日,国民党翟超部队在小海眼伏击日本巡逻车,击毙日兵3人,翟部牺牲周绍武1人。

4月, 日军强迫群众在大海眼村和白塔村修筑岗楼,指令伪乡长、保长派老百姓护路。

1940年6月, “黄砂会”在小海眼村南炸日本火车,战情不详。后来日军报复,放火烧了小海眼“香磨房”,村民孙氏全家四口无一幸免。

1944年9月, 住在“劈山炮楼”里的日本兵,携枪到东万山胡作非为,被焦念海领导下的游击队员冯八月、马方柏等人将其打死并得枪而去,三天后,日军报复,烧毁200余间房子。

1946年6月, 淄川县龙泉区派牛敬山到东万山村开展党的组织发展工作,首先有马文献、马文莆、孙即法加入了党组织,由马文献任书记,马文莆任宣传委员,孙即法任组织委员。同时建立了职工会,会长孙即法,农救会会长马文明,民兵队长马天琪,指导员孙即成。

1947年3月24日, 我华东野战军在莱芜战役胜利结束后,由陈毅司令员率领到博山、淄川两县暂住,部队进行整修待命。军部驻在博山区大海眼村,刘伯承、陈毅、饶淑石都住在该村。 5月16日,根据上级指示,全村动员村民参加民夫,随军支援孟良崮战斗。同日,陈毅司令员在连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总结表彰了莱芜战役中有功人员,部署传达了孟良崮战斗计划和任务。

1949年5月23日,支援淮海战役随军南下的白塔小车队1000余人胜利归来。

是年冬天,动工兴建张博公路。

1950年3月建立万山乡,马天兴任万山总支书记兼乡长,丁昌恒任副乡长;罗圈、石佛、饮马、因阜、国家等五个自然村建立饮马乡,支书张子龙兼乡长,副乡长国洪昌;白塔、小海眼、西阿等四个村建立白塔乡,李金宝任书记兼乡长,孙维赣任副乡长;岜山、大庄、小庄、梁家庄等四个自然村建立大庄乡,支书孙仲联,乡长福庭;淄川县昆仑区改为第四区,龙泉区改为第三区。

1956年11月,撤销万山乡、饮马乡,建立饮马乡并成立饮马乡党总支,王继忠任总支书记,刘玉洪、马天兴任副书记;梁柏成任乡长,孙兆建、马天献任副乡长。

1958年8月24日,原饮马乡的14个村及蕉庄乡的小庄、小梁庄划归昆仑人民公社,书记暂缺,副书记程汝祥、刘奉礼,社长刘发旺,副社长乔英贵、宋德福。

1962年2月13日, 根据淄博市委指示,把大庄、小庄、小梁庄、白塔、小海眼、西阿、罗圈、石佛、因阜、饮马、国家、东万山、南万山、北万山、北峪、小店等十七个自然村由淄川区划归博山区,并成立“海眼人民公社”,公社驻地大海眼村。

4月,成立第一家镇办企业--海眼公社制修厂。

196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修缮队。

4月15日,镇辖区发生特大冰雹,电话线路全部毁坏。

6月1日,海(大海眼)万(东万山)公路及海眼桥建成并通车。

1970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工业办公室。5月1日,东山煤矿投产。张丰清任矿长。

3月1日,建立海眼公社拖拉机站。

1973年7月,公社机关迁至白塔村。

1976年5月,海眼煤矿投产。

1977年3月,海眼公社工业陶瓷厂建成投产。

1982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海眼人民公社更名为“白塔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经博山区人民政府批准,白塔公社改为白塔乡。

1984年2月, 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白塔乡改为白塔镇,程钦远任党委书记,梁善周任镇长。

7月,成立博山酿酒厂(博山饮料厂)。9月17日,在罗圈村北建立白塔镇敬老院,后迁至小海眼村北。

1986年2月4日,东万山村、石佛村分别与岭西乡上虎村、南闫村结成文明姐妹村。

1987年12月20日,合并海眼煤矿和东万山煤矿,建立白塔镇煤炭公司。

1988年8月,新修拓宽博(山)--矾(场)公路白塔地段竣工通车。

1990年1月14日, 博山西过境路经过四年奋战胜利竣工,由山东省政府顾问张敬焘、宋一民,淄博市市长韩新民和博山区委书记邹大民等在白塔镇入口处为公路通车剪彩。

1992年3月,成立白塔镇建设委员会。

1994年4月, 经博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将掩的、赵庄、簸箕掌三个自然村由域城镇划归白塔镇。

6月, 贯彻博山区博发[1994]36号文件劳动力转移,将李家乡所辖的小南峪、铜井、柳沟、平安峪等四个村及石门乡的吴家宅、行者峪、下恶石坞三个村,整村分别并入白塔、小庄、赵庄、国家、小海眼、饮马、掩的等7个村。

1995年8月, 白塔镇实施“人才工程”,委托天津大学为白塔镇招收一个大专班共43人。

1996年6月9月,白塔镇实施“双5000亩高产开发”工程,至1999年10月结束,获淄博市星火计划二等奖。

9月,整修拓宽后的白(塔)--石(佛)路通车。

1997年3月, 白塔镇在孝妇河以东建立“私营企业工业园”第一期工程,占地80亩,博山外贸汽车板簧厂、博山化学厂率先入园建厂,翌年投产。

1998年8月4日,白塔镇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建立“教学科研示范基地”。

是月,掩的耐火材料实验厂的“复合流动水口砖”列入国家新产品计划,并获市级“科技兴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0月,博山耐火材料实验厂、博山水泵五厂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是年,完成村民住宅楼近3.7万平方米,开发商品房1227平方米。

1999年7月, 白塔镇被淄博市委表彰为“六好乡镇党委”。年底,白塔镇被评为博山区第一家市级教育强镇。

11月,博山钡盐化工厂的产品“电子高级碳酸钡”,首次顺利通过了山东省科技鉴定,获市级名牌称号。

是月,博山水泵三厂在全市同行业中率先获得自营进出口权。淄博大通水泵责任有限公司、 博山真空设备厂、博山水泵三厂、淄博矿山设备总厂等均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0年10月,外商投资80万美元,建成国泰钢铁公司。

是月,白塔镇电视入户率及电话入户率均达70%以上,17个村达到了电话村的标准,白塔镇成为博山区第二家电话镇。

是年, 淄博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博山钡盐化工厂、博山华兽化工厂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是年底,淄博市福星陶瓷色釉料有限公司、博山华发机械厂、淄博大通水泵有限公司、淄博东海电子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及博山水泵五厂获自营出口权。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1947年进行土地改革,1972年粮食总产量496.48万公斤,1976年粮食总产量567.6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15.5万公斤。

白塔镇境内多丘陵。多年来一直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工作重点。1957年兴修“国家水库”一座,塘坝3个,打大口机井47眼,打深井17眼,修主干水渠1.6万余米。1973年,在孝妇河两岸修筑河堤20公里,移土田400余亩。1996~1997年,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了孝妇河的清淤,完成了对国家水库、东万山村东山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水利工程完成率和使用率均达100%。 1996年大力推广科学种田,全镇吨粮开发面积达到5000余亩。1997年后,以科技兴农为先导,深入开展“科技效益年”活动;1998年突出抓了农田“三灌”工程,饮马、大庄、国家等村对2500亩农田实施了“喷灌”,在全区率先通过了市区验收, 全镇的水井及灌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2 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15.5公斤。

“七五”期间至“八五”期间,注重特色发展,积极开发蔬菜生产基地,引进蔬菜新品种,初步建成了掩的、赵庄、因阜、国家、大海眼五个蔬菜生产专业村。1997年着力抓城郊“菜蓝子” 工程,到1998年已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352个,种植面积达236.2公顷,年产蔬菜148.72万公斤。其中在赵庄村建成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一座,总投资700余万元。 2000年被淄博市评为“淄博蔬菜系统先进单位”。建成了赵庄、小店、掩的等果生产基地7800余亩,植树120万株。1996~1997年实施了“三大工程”(即“千亩红叶”工程,“万亩园”工程,“山林公园”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绿化、 美化水平。1997年开始,西阿村实施“银杏园”工程,植树5万余株。畜牧业方面扩大规模养殖,加快畜牧养殖基地建设。至1997年已发展到养牛场73处,牛饲养量达300多头;养猪场24处,猪存栏量达5880头,肉蛋奶产量达234吨。1998年,白塔新建养猪场一处, 引进美国新品种猪,每年出栏达300余头。1999年,北峪村投资130万元,建养鹿场一处。特种养殖开始兴起。

^第二产业

建国初,白塔镇仅有煤炭、石灰窑、青砖窑及少数村的几座红炉,均是私营手工业。 后来,全部改为队办副业。1962年4月,成立第一个镇办企业海眼公社制修厂。196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修缮队(建筑队),镇村企业迅速发展。1970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工业办公室(简称海眼工办) ,管理全镇的镇村工业。197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拖拉机站, 1977年3月成立工业陶瓷厂,1979年7月成立博山钡盐化工厂,1984年7月成立博山酒厂(原博山饮料厂)。1985年镇办企业发展到17家。70年代红砖生产是白塔镇村办企业的支柱企业。80年代初,水泥制品再度兴盛,西阿、小海眼、国家、白塔等村,建起了水泥制品厂,镇办企业博山水泥制管厂建成投产。1969年北峪村利用地方焦宝石资源,率先办起了村办企业北峪耐火厂,当年获利11万元,产品销往省内外。北万山、东万山、国家、掩的等村相继建起了耐火材料厂。为抓机遇求发展,小海眼村还利用博山水泵厂家属下放, 成立家属工厂; 利用其设备、技术人才,于1962年10月,成立了博山化设备厂(海眼化工机械厂)。1978年,白塔村利用地理条件,聘请上海的退休工程师,成立了博山首家汽车修理厂,又先后办起了海眼公社工业陶瓷厂、钡盐化工厂、海眼公社建筑队、博山酿酒厂、砂砺厂、涂料厂、博山制药化工厂等。1985年,全镇拥有工业企业40余家,从业人员6700余人,占全镇劳力的63%,实现工业产值931万元。 “七五”期间,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化工、矿业、建材等四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企业。1988年白塔镇成为淄博市六个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乡镇之一。1989年至1990年连续二年被淄博市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七五”末全镇工业企业发展到131家(其中镇办企业13家、村办企业118家),实现工业产值16.5亿元(其中镇办企业2.5亿元、 村办企业14亿元) 。 1994年起,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到1995年底, 有13个村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有123个企业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被淄博市评为“推行股份合作制先进单位” 。镇村骨干企业5年间开发研制新产品68项,其中8个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 19项通过了省级新产品技术鉴定,有17个产品获市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星火奖。1993年,掩的、赵庄、小庄、国家、小海眼、大海眼、白塔、饮马等八个村跨入淄博市经济强村行列,占博山区市级经济强村的三分之一。1994年, 全镇有9个村实现了经济总收过亿元,占全区亿元村三分之二,当年被评为淄博市星火示范乡镇。1995年,全镇工业企业发展到145家,固定资产原值达到2.2亿元, 从业人员9200余人。1996~1997年全镇工业总投入1.4亿元,配套设施技改新项目50余项,当年镇办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2000余万元,有12家企业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 称号。全镇已形成十大类、100多个品种的生产格局。1995年,白塔镇成为“山东农村经济综合实力200强镇”之一。

1998~2000年,博山耐火材料试验厂、博山水泵五厂、博山水泵三厂、淄博大通水泵责任有限公司、博山真空设备厂、淄博汽车配件厂、博山坝盐化工厂、华鲁化工厂等八家企业, 先后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博山水泵三厂、淄博福星陶瓷色釉料有限公司、博山华发机械厂、淄博大通水泵责任有限公司、淄博东海电子有限公司、博山水泵五厂等六家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其中淄博福星陶瓷色釉料有限公司、博山华发机械厂、淄博东海电子有限公司三家为合资企业,大通水泵责任有限公司为外商独资企业。 2000年全镇工业企业580家,其中集体180家、私营400家,完成社会总产值27.28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441万元。90年代以后白塔镇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截止1997年底,全镇的私营企业达到176家, 个体工商户达到474家,注册资金达6500余万元,年创产值4.3亿元,利税达345万元。 私营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的七分之一,占全镇总税收的18%。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汽车板簧、化工、流通服务业为主的个体私营企业群。1998年成立了白塔镇个体经济协商管理委员会,大力支持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是年开发建设了占地80亩的“白塔镇私营企业工业园”第一期工程,出台了优惠措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当年博山化学厂、博山外贸汽车板簧厂等率先进园建厂,投资380万元, 占地25亩,翌年竣工投产。1998年全镇11项重点技术项目中,私营企业占4个,博山区的十大私营企业纳税大户中,白塔镇有7家。

1998年底,私营企业及个体商户已达821家 (其中私营企业276户、个体工商户545户)。是年白塔镇被淄博市评为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1999年私营企业户和个体工商户分别比1998年增加了82和111户,个体私营经济占全镇总产值的40%。

^第三产业

建国前,境内只有大海眼、赵庄、北万山三个村有集市,主要是对农产品进行交易。各类店铺不过十余家。建国初,大海眼村发动群众入股,于1956年首家办起了供销合作社。1959年后,相继成立了饮马供销社、大庄供销社、北万山供销社,集体商业日益扩大。1978年以后,张博公路白塔路段两侧兴起了以饭店、日用百货、 五金为主的个体商业。1985年,个体工商户发展到76户,从业人员236人,注册资金3.72万元。 1992年3月,成立了白塔镇城镇建设委员会,按照城乡建设规划,对张博公路白塔境内的八公里路两旁进行了开发, 建商品房18万多平方米, 招经商户125 3户,各类服务网点351处,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8367万元,初步形成了商业一条街。1993~1995年先后建成的白塔、万山、国家、饮马、大海眼等集贸小市场日益活跃。以“八公里机电泵业市场”为基础,在张博路沿线逐步建成了“小商品批发市场”“装饰材料市场”“蔬菜批发市场”“轴承机电市场”等专业市场。2000年,白塔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面考察论证,对已经建成而闲置的“博山农贸市场”进行盘活、改造,建成了全区最大的钢材交易中心,盘活闲置资产6000万元,年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年创利税500万元。

^特色产业

1、白塔镇支柱产业:机械行业,主要以板簧、水泵为主。2000年底,全镇共有板簧生产厂家119家,水泵生产厂家76家。

2、 专业村:多年来,全镇各村都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的特色行业,形成了一大批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村。如石佛“童装专业生产村”、簸箕掌“肉食专业生产村”、因阜“韭菜专业村”、赵庄“蔬菜生产基地示范村”、东万山的砂锅等,都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 高科技农业:在全镇实施“一园十点”工程,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科技农业示范小区,如博山区高科技示范园、北万山冬季农业示范小区、西阿银杏示范园等。截止2000年底, 全镇共建成各类大棚400余个,规模养殖场90余处。先后引进迪卡猪、小尾寒羊、 梅花鹿等养殖新品种8个,美国凯特杏、日本樱桃西红柿、以色列五彩椒等蔬菜新品种16个以及黑宝石李子、冬枣等果树新品种12个。

万山砂锅久负盛名。据东万山村碑记载,东万山砂锅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砂锅生产所需的原料,是东万山村自产的。经过粉碎加工,配料绞泥,成型烘干,涂药(黑药、白药)烧制等几道工序。东万山的砂锅种类很多,有大砂锅、二砂锅、三砂锅、四砂锅、耳锅、砂壶头、药锅、火锅和洗手盆等。2005年东万山砂锅厂仅剩一处,只产药锅。

^文教科技

1932年,境内仅有一处小学--淄川县第十一小学 (在白塔村) ,学生120余人。1949年兴办了四处公办学校,在校生700余人。建国初,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幼儿教育、普通教育、业余成人教育全面展开。幼儿教育方面:1988年,全镇17处幼儿园全部达到市级标准。 1997年发展到20处,在园幼儿1438人。1995年5月,白塔镇被省教委、省卫生厅、省总工会、省妇联表彰为“全省学前教育先进集体”;1996年5月被淄博市委、 市政府评为儿童少年工作先进集体; 1997年10月被淄博市表彰为“学前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普通教育方面:1964年全镇有小学16处,在校生1362人。海眼农业中学(简称海眼农中) 一处,在校生120余人。1969年,全镇有13处小学戴帽初中(即小学设有初中班) ,海眼农中改为只招收高中生。1977年8月成立海眼农中万山分校(后改为万山中学) ,招三个班,112人。1979年8月成立“凤凰山中学”。1982年8月, 白塔镇所有小学全部撤掉初中班,将其并入海眼农中及万山中学。1984年8月,海眼中学改为白塔第一联办中学(简称白塔一中);万山中学改为白塔第二联办中学(简称白塔二中) 。1988年7月镇政府投资60万元在白塔一中建成容纳24个班的教学楼,合并三处中学为“白塔中学”。1991年白塔镇通过了淄博市九年义务教育达标验收,并被评为优秀乡镇。1993年8月,白塔镇初中教育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1995年6月全面推行博山区教育“五制改革”,对北峪、南万山、罗圈、西阿等小学进行了合班并校。是年9月,白塔镇广泛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以及“十佳学科带头人”活动。1996年4月,白塔中学改为博山八中。是年7月镇政府投资127万元,在八中新建教学实验楼一幢,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设有电教、微机、语音、实验、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功能教室,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1 997年4月,白塔镇被评为“淄博市教师队伍管理先进集体”。小学教育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也逐步走上正轨。 1983年5月,白塔镇对全镇13处小学以“五率”标准进行了全面检查, 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在100%。 1996年9月,被淄博市委、市政府评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集体”。1996年全镇小学相继成为市级规范化学校,有4处小学成为区级规范化学校。业余成人教育方面:1989年8月,白塔镇成立博山第三职业高中、白塔镇成人教育中心校,遵照“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当地经济” 的宗旨,培养农民各类技术人才达7555人,1995年7月跨入“山东省成人教育规范化学校” 行列。2000年建教师宿舍楼一幢,面积3780平方米,为4 2户教师解决了住房问题。 1999年4月被淄博市教委命名为幼儿教育示范乡镇、义务教育示范乡镇、 成人教育示范乡镇。 2000年有小学11处, 在校生2254人,中学2处,在校生1755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省级标准,在全区率先跨入淄博市教育强镇行列。

1987年,成立镇科学技术领导小组,各村建立农民科普研究会。1989年,改为白塔镇科学技术协会。13年累计下拨科普开发经费达30.8万元,占全镇国民经济总支出的1.8%; 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学习班、演讲会52期 (场次) ,培训人员达6000余人次,培养农民技术员140余人。1995年9月,白塔镇实施“人才工程”,委托天津大学为白塔镇招收一个大专班, 培养大专生43人, 并接纳大学毕业生28人。 1986~2000年15年间, 建科技示范村6个、示范户66户、培养科技带头人281人;办农民技术夜校20处,示范基地8处,面积达20公顷。1995年8月,被命名为齐鲁乡镇之星。1996年被淄博市表彰为科技明星乡镇。 1998年8月,白塔镇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建立教育科研示范基地。2000年被博山区评为“农业科技先导示范特色镇”。

白塔镇文化底蕴丰厚。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锣鼓、龙灯、旱船、狮子、曲艺、彩灯、舞蹈、石雕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建国后,文化生活更加活跃和繁荣。 1968年3月, 建立镇广播站。1975年9月成立镇电影队。1977年6月,成立镇文化站。1986年全镇有业余文化创作人员7人,民间艺术表演队15个、3000余人。1996年被评为市级“文化先进镇”。1996年,投资50余万元,开始实施“光缆入村工程” , 到2000年, 光缆普及率达到100%,接收电视频道40余个。1995年成立美术、 书法、摄影爱好者协会,建文化大院20个、文化专业户5户、图书室10处, 图书存量2.8万册,科技录像带61盘。1984~2000年举办各种画展22次,展品800余件, 其中20件作品参加省展览,84岁高龄的孙士忠先生的书法作品获省级二等奖。1997年被淄博市评为“社会文化先进集体”。

建国前, 境内的医疗条件较差,只有7名中医,5个较大的村庄有中药铺。1 984年10月, 饮马村新建了“饮马诊所”,以西医为主,有三名医生。1963年8月成立了“海眼公社卫生院”,1964年6月,各村建立卫生室,开始实行合作医疗。1975年8月“海眼公社卫生院”迁址白塔,更名为白塔镇医院。建门诊、病房楼各一幢,医务工作人员53人,病床50张。1988年,投资20万元,进行扩建整修,设立内、外、妇、儿、牙、 中医等科室。 1995年普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并通过省市检查组的检查验收。1996年贯彻实施卫生体制改革,在镇卫生院实行竞争上岗,推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镇19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了甲级卫生室的标准。镇村全面推行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对65名乡村医生进行了考试、考核录用。1997年12月, 被淄博市授予“十佳卫生乡镇”。计划生育常抓不懈,2000年, 全镇人口出生率10.4‰,节育率100%,晚育率95.1%, 人口自然增长率4.4‰,连续十年被淄博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1994年,博山区首批跨入淄博市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行列,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连续三年被评为淄博市“优秀计划生育服务站”。

自1980年开始,全镇每年举行二次中小学生运动会。镇村及镇办企业均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室、象棋室、台球活动室,体育设施比较齐全。1992年,全镇有各类业余代表队46个,定期开展比赛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群众达到3.2万人(次) 。组建老年迪斯科队、青年健美操队等群众体育组织,在各村以不同形式开展活动。1992年被省体委命名为“体育先进乡镇” 。 1996~1997年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2000年,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1家,市级“青年文明号”7家,市级文明单位7家,区级文明单位15家,镇政府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人民生活

建国前,广大群众靠天吃饭,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主要靠种粮、养鸡、喂猪维持生计。建国后,农民生活不断提高。70年代,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跨入90年代,人民生活讲求质量,在吃饱的基础上外加鸡、鸭、鱼、蛋等多种副食品。穿着方面,建国初,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之说。70年代,穿着水平仍然不高,以青、蓝、白单色的服装为主,大部分手工制作。1978年以后,衣着开始讲究时尚,追求档次。住房方面,1986年以前,全镇村民住房砖木石结构占72%,土木结构占28%, 人均住房面积仅有6平方米。1986年以后,开始实施旧村改造,全面进行镇规划建设。1992年,小庄、国家、白塔、小海眼等村率先动工,兴建村民住宅楼, 完成开发面积8.1万平方米,有1000余户农民住进楼房。1993年,采取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推出了以白塔凤凰新村、小海眼新村为代表的结构新颖、配套齐全的庭院式和组团式的住宅楼。1994年后,掩的、赵庄、大庄、大海眼、小店、梁家庄、饮马等村相继建设高标准的小康楼,各村村民住宅楼实现了水电暖三通。到1999年人均住房面积已达24平方米。1991年,镇政府与博山邮电局联合投资40万元,开通了博山46局电话。1995年,协助区邮电局完成了改造扩迁任务。1999年底,该镇成为博山区的第二家电话镇。80年代普及自行车,90年代摩托车、机动三轮车及各种汽车逐步进入农户,成为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1990~1991年连续两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明星乡镇称号。1995年被淄博市政府命名为小康示范镇。1996年,全镇实现了“四通”:即户户通电、通自来水,村村通程控电话、通柏油路。1990年组建白塔镇老龄委。1997年5月,被淄博市政府评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是年被山东省表彰为“山东省民政工作全优乡镇”。是年11月,白塔镇敬老院被评为“市级模范敬老院”。

^镇村建设

1974年3月,修筑海(大海眼)--万(东万山)公路,全长5公里,宽7米。1988年投资50万元,新修拓宽博(山)--矾(场)公路白塔路段,1991~1992年全镇实施“一村一条文明路” 工程,白塔、饮马、小庄等村修建水泥路面8.8万平方米,全镇17个行政村, 村村通,路路通,形成交通网络。1992年投资220万元为海万、博矾二条路铺设了沥青路面8万平方米(长8公里,宽10米),新建和扩建海万桥、白石桥、小店桥, 开通47路公共汽车,由博矾路,海万路延伸到张博公路,形成环形对开。1996年投资110万元,建成了跨度36米,宽15米的中心区大桥;投资116万元,完成长1.5公里,宽10米的白(塔) --石(佛)路的硬化工程。1998年3月被中共博山区委、区政府命名为“道路绿化、 美化工程先进单位”。2000年9月,白塔镇政府与博山交通局联合成立了“博山区白塔镇公路养护管理站”。1992~1998年,开发村民住宅楼49幢,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搬住新楼1592户;建庭院式楼房1406幢,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接纳村民1793户;建镇村企业办公楼6355.7平方米;建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实验楼19幢,2.68万平方米,全镇13处中小学全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1995年被山东省政府表彰为“村镇建设新型乡镇”。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22年12月,大海眼村的周仲璜在淄川区昆仑两级小学由邓恩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地下工作。1946年6月,中共淄川龙泉区委派牛敬山到东万山驻点,发展马文献、马文铺、孙即法为中共党员,建立了白塔的第一个党支部--东万山村党支部。1947年,建立了小庄村党支部。到1949年9月, 白塔地区共有3个党支部、41名党员。1962年2月,成立海眼公社党委。1984年成立白塔镇党委至今。 1988年9月成立“白塔镇党校”,建立农民党员活动室17处。19 99年, 白塔镇被中共淄博市委表彰为“六好乡镇党委”,2000年全镇党员发展到154 7人,镇党委下设基层党(总)支部41个。基层政权建设

1962年2月,建立“海眼人民公社”。1968年5月,建立公社革委会。 1971年8月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1982年12月,海眼公社改为白塔公社。1983年10月, 白塔公社改为白塔乡。1984年4月,白塔乡改为白塔镇,建立白塔镇人民政府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抗战时期地方民主政权有乡政府、 村委会。1946年6月,万山成立了工人联合会,大海眼成立了第一个农救会。1964年成立了“海眼公社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抗战时期,成立了“妇女救国会”(简称妇救会),1962年改为“海眼公社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抗战时期,青年团体主要有民兵自卫团、青年救国会(简称青救会) 。1950年3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昆仑区委员会,1957年6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昆仑区委员会,1958年8月,改为共青团昆仑公社委员会。 1962年2月,成立海眼人民公社,名称随机关名称而变,原昆仑区武装部,后改为昆仑公社武装部、海眼公社武装部,现在为白塔镇武装部。1985年12月,成立了白塔镇工会工作委员会。

^人物简介

^周仲璜

(1893~1949) 1893年9月出生,大海眼村人。中共党员。1920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淄川区燕东小学昆仑两级小学从事教育工作,1922年12月任昆仑两级小学校长,经邓恩铭(中共一大代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地区加入党组织最早的党员之一。1927年,他带领部分进步学生赴延安。1944年,受组织派遣打入国民党内部,在国民党政府和闫锡山政府任教育长、县长等职,1945年调到陕西宝鸡任县长。1949年2月他身份暴露,在宝鸡被国民党秘密杀害。

^梁一儒

1936年生,中共党员,白塔镇赵庄村人。1955~1959年在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1959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语文研究馆工作。1972年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汉文系任教,1991年调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任教务处长,现任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山大威海分校中文系、艺术系教授。1990年被内蒙古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拔尖人才)称号。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作论文曾多次获奖。他先后编写专著《文艺民族化论稿》《民族审美心理概论》《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史》(第二卷)《蒙古族文学史》(第四卷);先后任《文学理论基础》《文艺美学辞典》副主编、《蒙古族文学简史》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撰稿人。

^韩其诰

博山区白塔镇南万山村人。1941年1月生,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1966年9月参加工作,1967年9月,任淄博潜水电泵厂技术组长、生产组长、革委会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厂长(工程师) ;1981年9月,任博山区经委副主任、区工业公司副经理, 党委委员;1984年2月,任中共博山区委副书记、博山区人民政府区长;1990年2月,任山东省陶瓷公司党委书记(副厅级);1994年4月,任中共淄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副厅级待遇) ;1996年3月至今任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曾被选为淄博市五、六、七次党代会代表,市七、八、九、十届人大代表。

^王翠珍

女,汉族,1945年4月生,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北峪村人。1968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北峪小学、万山中学、白塔中学(现改为博山八中)任化学教师。于1999年退休。在31年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1991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1992年被淄博市委、市政府授予建设淄博三等功。1991年、1992年、1993年被授予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园丁奖,1992年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张联棻

(1880~1966年),白塔镇北万山村人。生于清末秀才之家。1903年考入保定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历任冯国璋部第一军总参谋长,四川军置总参谋长兼四川省威严总司令等职。冯国璋任临时大总统期间升为中将,任总统府军事处副处长。1923年卸职后,曾先后任过冯玉祥、张宗昌、孙传芳的参赞,交际处长、参议等。新中国成立后加入“民革”,任北京市政府专员。后参加全国政协,从事文史资料编纂工作。

^下辖村庄

白塔镇大海眼村 白塔镇西阿村 白塔镇小海眼村 白塔镇小庄村

白塔镇罗圈村 白塔镇石佛村 白塔镇因埠村 白塔镇饮马村

白塔镇国家村 白塔镇小店村 白塔镇北万山村 白塔镇南万山村

白塔镇东万山村 白塔镇北峪村 白塔镇掩的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2309

男 21673

女 20636

家庭户户数 12968

家庭户总人口(总) 40475

家庭户男 20167

家庭户女 20308

0-14岁(总) 7952

0-14岁男 4225

0-14岁女 3727

15-64岁(总) 30977

15-64岁男 16008

15-64岁女 14969

65岁及以上(总) 3380

65岁及以上男 1440

65岁及以上女 194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6537

3 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白塔镇


^概况


白塔镇地处沙河市中部丘陵区,镇区位于邢峰公路和南石公路的交汇处,是邯邢矿区北部和沙河市中西部的交通中心.镇域面积83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8850户,5.8万人,耕地面积3570公顷.白塔镇地下资源丰富,国家投资兴建的章村煤矿、显德汪煤矿均在镇辖区内,已形成冶金、煤炭、建材、制药、化工、商贸、养殖七大骨干行业。镇建成区面积3.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35万人,外来务工人员8500人。

^沿革


1953年置白塔乡,1961年改公社,1963年改乡,1985年建镇。辖白塔、西郝、中关、下关、夭生、章村、温窑、下元、朱金紫、南金紫、王金紫、养儿河、权村、浅井、塔子峪、贾庄、樊下曹、林下曹、王下曹、秦庄、新村、白涧、显德汪、温庄、窑坡、栾卸、南王窑、东下河34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对小城镇建设特别重视,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建设“服务矿山企业和沙河市中西部乡村,辐射邻县的工商重镇”为发展目标,重建设,重投资,重管理,重绿化,已累计完成城建建设投资5.4亿元,其中投资2.3亿元的栾卸村“恒利庄园”被列入全国17个村镇住宅示范小区之一。2002年获“河北人居环境奖”,2003年10月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白塔镇先后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级精神文明示范区和省级重点镇。

白塔镇地下蕴藏有丰富的镁、铁、铜等矿藏,3家国有企业章村煤矿、显德汪煤矿、咏宁水泥厂均位于镇辖区内,形成了冶金、煤炭及煤电一体化、建材、纺织印染、制药、化工、商贸、养殖八大骨干行业,是晋、冀、鲁东西走向经济轴线上重要的工商重镇,是邢台经济隆起带——“百里产业经济带”上最重要的工业强镇,2006年全镇实现总产值54.8亿元,财政收入1.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98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明确了“实施沿海战略,新型工业突破”为核心的系列举措,形成围绕优势产业抓经济,利用区位优势抓建设,以人为本抓环境的发展模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先后被评为全国千强镇、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重点镇、省级精神文明示范区和河北省、邢台市重点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优势,加大项目投入,打造经济强镇。

当前白塔镇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优势大于困难,机遇多于挑战,几年来通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实施项目建设带动战略,使白塔镇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是在坚持以项目建设统揽经济工作全局的基础上,拼命上工业,将白塔打造成为一流的经济强镇、工业重镇、能源城镇。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高站位、高起点谋划了一批能够促进产业提升层次、企业提升本质、产品提高竞争力的好项目、大项目,并在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大企业大集团支撑战略要求,重点谋划恒利集团、海生集团、安仁集团等8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和新上项目,使全镇经济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继续实施“3510”工程。“3”就是“三个工业园区”即:金马岭工业园区、恒利工业园区和张下曹经济开发区;“5”就是“5个工业基地”即:医药加工基地、建材水泥基地、基础原材料深加工基地、纺织服装基地、煤电一体化基地;“10”就是“10个重点项目”即:投资1.1亿元海生发电厂项目、投资3500万元海生纺织二期工程、投资300万元海生变电站项目;投资8600万元恒利铁矿整改项目;投资4800万恒荣铁矿整改项目;投资4000万元铁马铁矿项目;投资1700万元生源煤矿综合改造项目;投资1.5亿元的中关铁矿二期工程;投资120万元的王窑东矿区300万吨铁精粉项目等。

二是切实加大加快金马岭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实现路、水、电、气、通讯等七通一平,满足企业入园区需求,为项目建设提供有效的载体,为更多的商户入住园区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建设成为沙河市,乃至邢台市的一流园区。

二、科学规划,加强城镇建设管理,打造精品城镇。

2006年6月白塔镇投资50万元聘请上海复旦大学规划设计院对《白塔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把白塔镇作为沙河市副中心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同时把金马岭工业园区定位于承接地下矿业向地上产业转换的重大工业项目布局区,成为现代化园林式城镇新区。按照“一路一河一公园”,“两区四片一小区”建设规划思路,使城镇建设一年大变样,二年见成效,三年城区面积和人口翻一番;同时深入开展镇容镇貌的治理整顿,突出打好城镇环境治理攻坚战,强化群众的城镇意识,规范人们行为,营造城镇管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使镇区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不断提高城镇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

三、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提高农民收入,打造和谐城镇。

城镇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所以白塔镇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紧紧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逐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村一策。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优质粮、小杂粮的种植和苹经济果林作为农业特色园区,根据土壤性质种植中药材,形成以栾卸恒利山庄万亩银杏园为中心的中药材基地,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二是对交通条件差、相对偏远,有耕地的农村改变以往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进行蔬菜、药材等种植,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使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和城乡和谐快速发展。

四、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城镇功能,打造城镇经济发展新平台。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始终把居民普遍关心的居住环境、道路、供水、排污等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3年来,共完成城建投资5.8亿元,投资1.6亿元的恒利国际中学已面向全国招生,且社会反应十分良好;新建煤砰石发电厂4座,年发电能力41000万千瓦时,极大缓解我镇工农业用电的压力;投资120万元的镇文化中心全面建成,功能设施齐全,为全镇人民提供了休闲娱乐提升文化品位的场所,同时加大环境绿化力度,使全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7%,人均公共绿地3.8平方米。在不断完善中心镇区建设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加大周边乡村的建设力度,不断扩大城镇辐射力和带动力。投资2.3亿元恒利庄园全面建成,恒利庄园山清水秀,环境宜人,四周是郁郁葱葱万亩银杏生态林,是全国17个村镇住宅示范小区之一,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措施。

我镇将按照“城乡统筹、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的发展思路,转变职能,加大投入,努力把我镇建设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农副产品流通的“集散地”,农民走向市场的“桥头堡”。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镇区人口控制在9万人左右,镇建城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42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6亿元以上。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工业、商业、金融、交通、科技、文化等一系列产业全面进步,成为辐射带动周边200平方公里范围内广大农村繁荣发展的“明星镇”。

一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改进融资方式,激活民间资本,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到我镇投资兴企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培育壮大我镇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二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按照“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并重”的思路,加快住宅小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完善镇区内路网建设,以恒利万亩银杏林为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服务,致力把白塔打造成为“沿海强省中的新型产业基地,河北南厢东出西联的重要枢纽,冀南生态旅游名镇”。

4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白塔镇

白塔镇,隶属山东省昌乐县,位于山东半岛内陆,下辖29个行政村,人口愈万,境内主要经济作物是芋头、西瓜、花生等,是昌乐县最大的芋头供应基地,产品远销全国。

邮编:262424

历史沿革

白塔原是临朐县的辖区,1996年6月28日,撤销临朐县白塔乡,设立昌乐县白塔镇,将原白塔乡所属的刘家沟、西寺后、东寺后、窝铺、白塔、史家沟、北段、山坡西沟、克家洼、卧牛石官庄、魏家沟、后河野、西前韩、南高家庄、山坡、西后韩、董家庄、栗行、建新、前河野、洛村、赵庄、孙家沟、北洋河、南洋河、大沟、闫家河、黄冢坡等28个村和临朐县大关镇的池子村划归白塔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原白塔乡人民政府驻地;将原白塔乡所属的庞家河、西双山河、东双山河、李家沟、王家沟、大高家庄等6个村划归临朐县辛寨镇管辖,邬家官庄划归临朐县柳山镇管辖。

5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

白塔镇基本概况

仙居县白塔镇地处仙居县中部,是仙居国家名胜区的中心,距县城20公里,西接“中国沿海古文化明珠”皤滩古街,南接淡竹乡,北至官路镇,东连田市,永安溪横贯全境,省道临石线穿镇而过,台金、诸永高速互通口,诸永高速服务区在白塔境内,是浙江省东南部一个生态型的新兴旅游休闲镇。2004年被六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

白塔镇镇域呈哑铃状,东西最宽处1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镇域总面积119平方公里,分镇中、镇南、寺前、茶溪四个管理区,辖66个行政村133个自然村,总人口41167人,其中农业人口39555人,占总人口96%。外来人口1500人,外出人口10111人。

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2.7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69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5%。

近期发展定位,确立“旅游兴镇”,以休闲度假产业为重点,着力打造三大产业体系;努力打造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产业为支柱、与旅游相关的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四大功能区块:旅游风景区、休闲度假区、农业生态区、农产品加工等工业集聚区块。把白塔镇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型现代化城镇,浙江东南部旅游线上的明珠,仙居的旅游中心和旅游休闲重镇。

相关分词: 白塔镇 白塔 塔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