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白痴

白痴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白痴


1 词语释义


^基本信息


白痴(baíchī)

英文:an idiot

近义词:笨蛋、傻瓜

反义词:天才、人才、神仙、神童

汉典解释:1.精神发育重度不全的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语言功能不健全,严重的生活不能自理。

2.用于骂人。

3.爱称。有时候情人之间的话。

^释义


1.一种精神幼稚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轻者语言能力很低,重者生活不能自理。亦泛指智能低下、言行不合情理。

相关文献:

《左传成公十八年》“ 周子 有兄而无慧” 晋 杜预 注:“不慧,盖世所谓白痴。”

《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清狂不惠”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 曰:“清狂,如今白痴也。”

清 秦笃辉 《平书物宜上》:“ 梁武帝 舍身佛寺,羣臣以钱一亿万奉赎,表请还宫,三请乃许。此非白痴,即儿戏耳。”

冰心 《南归》:“我宁可做一个麻木、白痴、浑噩的人,一生在安乐、卑怯、依赖的环境中过活。”

2.白痴病人。亦指智力低下者。

3.脏话,捎带讽刺,鄙视意味

4.社会的边缘群体。

^相关文献


曹禺 《原野》序幕:“他是个白痴,无父无母,寄在一个远亲的篱下,为人看羊,斫柴,做些零碎的事情。”

张贤亮 《灵与肉》:“那个儿子后来成了一个白痴。”

智力落后是一种疾病,它指的是人在胚胎期或出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而在临床上以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智力落后泛指智力发育过程中没有达到正常水平。世界各国学者使用不同术语来描述智力落后,如先天性愚蠢、先天痴呆、智力缺陷、智力不足、智力障碍、心理落后、智力发育不全、智能发育不全、精神发育不全、精神幼稚症等。

了解智力落后的概念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智力落后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揭示儿童反常智力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它的实践意义更为重要,它不但可以鉴别儿童智力正常与智力不正常,而且可以确定儿童接受何种教育:智力正常儿童应该接受普通学校的教育,智力落后儿童则应进入专门为他们开办的教育机构里接受教育。

智力落后已成为人类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据报道,美国约有600万智力落后的儿童和成人,约占美国总人口的3%。苏联智力落后患病率占1—3%。北美洲每年出生13万有脑缺陷的婴儿。中国每年出生约100万智力落后儿童。大部分由国家管理的福利中心进行抚养。

根据智力落后的轻重可把它分为几个等级。美国早期把智力落后分为愚钝(智商50—69),痴愚(智商25—49)、白痴(智商25以下)三种。美国现行教育对智力落后分为可教育的、可训练的、需监管的三种。在我国通常按智力障碍,把智力落后分为白痴、痴愚、愚钝三种。

白痴的智力发育障碍最严重,白痴儿童不会说话,不识数,不知躲避危险。白痴儿童不能独立生活,大多在婴儿期死亡。

痴愚的智力发育障碍较严重,痴愚儿童能学会说话,但说话不清楚,词不达意。这类儿童经过训练,可自己料理一般日常生活,也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机械操作,在成人的监护下可活到成年。

愚钝的智力发育障碍较轻。这类儿童虽能上学学习,但学习成绩很差,愚钝者能够独立生活和从事简单劳动。大多生活水平较差, 对社会贡献较轻。

白痴(Idiot)或(Idiocy)系源自希腊字的Idiotos,意指无法在公共生活上承担责任的人(陈荣华,民81),白痴学者(Idiot Savant)一词系一百多年前由英国医师兰登.道恩(Langdon Down)所创用,当时白痴(Idiot)一词并没有很强烈的负面意义,是可以接受的医学与心理学名词,用以描述智力功能极低的儿童。尽管近三、四十年来,智能障碍之定义,迭有新解,但白痴一词是指现今教育界、心理学界、医学界与社会学界所谓重度与极重度智能障碍者,殆无疑义(吴永怡,1996)。

学者(Savant)一词源自法语,是学习(To Learn)或学者(Man of Learning),个人拥有丰富的学识,或在某个学术领域中有杰出成就之意。白痴学者与自闭学者是智能障碍与自闭症儿童及青少年中特有的现象,至今尚未有精确的定义。

2 王菲演唱歌曲


^基本信息


歌曲名称:白痴

演唱者:王菲

作词:林夕

作曲:三宝

编曲:三宝

专辑:王菲

唱片公司:EMI百代

发行日期: 2001年10月01日

^歌曲简介


这张一年一度的重量级作品有如一场亚洲音乐盛宴,除了仍和老搭档金曲奖最佳作词人林夕合作之外,更首次邀得多位亚洲顶尖音乐人在专辑中擦出新火花。而王菲不仅在音乐上永远不停带给大家新的元素,同时她每次出现的造型更是大家注目的焦点与流行指标,王菲表示其实她吸收流行资讯没有别的方法,就是利用工作中在飞机上翻阅时尚杂志,再和造型师一起讨论。一向走在流行尖端的她这回穿上18世纪法国古董衣,在日本由名摄影师Leslie Kee掌镜,展现新古典庞克风,再度令人眼睛一亮。

^歌曲歌词


哪怕没有办法一定有说法

就算没有鸽子一定有乌鸦

固执无罪

梦想有价

让他们惊讶

甚么海角

甚么天涯

明天我要攀越喜玛拉雅

甚么高楼

甚么大厦

钢铁能炼成最幸福的家

我们不傻

我们伟大

昨天比明天要更好没错啦

是明天要更好是我唱错啦

我们大家

光明正大

来张开嘴吧

嘻嘻哈哈

劈哩啪啦

只有天才听懂了我的话

呼噜哇喇

咿咿呀呀

乌鸦的嘴巴从不说脏话

你们以为我们骂谁来呀

莫非我们的嗓子太邋遢

^歌手简介


王菲,中国著名女歌手、影视演员,其演唱的《红豆》《但愿人长久》等歌曲至今依然拥有广泛的传唱度。王菲独特的嗓音以及她创造的“菲式”唱法使其在整个亚洲地区和华人世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她也是首位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华人歌手,被誉为华语歌坛的天后。因其卓越的成就和数十年不变的超强影响力,与刘德华、成龙、赵雅芝、赵本山合称“21世纪中国五大巨星”,意即中国演艺界的传奇和标兵,歌坛的代表人物。

王菲(1969年8月8日-),1969年出生于北京,祖籍哈尔滨,在1987年放弃厦门大学生物系的录取跟随父母移居香港,并拜师戴思聪学习声乐,1989年签约新艺宝唱片公司并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从此正式步入乐坛,曾使用艺名王靖雯(对应英文名是Shirley Wong);英文名Faye Wong一般在华人圈外使用。王菲在华人世界拥有很高知名度,在海外尤其在日本也有一定高的人气和知名度,她唱过许多脍炙人口大红的流行歌曲,音乐又极具个人风格,空灵的声音、率真的个性、智慧的眼睛、慵懒的表情、有时无奈、有时轻狂、有时平静、有时激扬。她是1990年代初至今现在华语乐坛最优秀女歌手之一,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截至2000年3月,20张专辑计算在台湾,日本与香港有据可考的正版总销量达970万张,是华语乐坛粤语专辑销量最高女歌手。王菲自2004、2005年逐渐淡出歌坛,相夫教子,2010年开始复出。

3 1951年黑泽明导演电影

名称 《白痴》 (1951) 外文名称 The Idiot

年 代: 1951

地 区: 日本 (更多...)

片 长: 166 min / Japan:180 min (premiere) / Japan:265 m

导 演: 黑泽明 (Akira Kurosawa)

编 剧: 黑泽明 (Akira Kurosawa) / Eijirô Hisaita / Fyodor Dostoyevsky

类 型: 剧情

主要演员:

三好英子 三船敏郎 志村乔

原节子 左卜全 千石规子

森雅之 久我美子 千秋实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北海道。某个冬夜,在一艘横渡轻津海峡的船舱内,复员兵龟田与赤间相识,龟田告诉赤间自己是一个白痴,而他的纯真朴实令赤间十分惊喜。大野的女儿绫子爱上了龟田,而引来众人的嘲笑,最后绫子终于与龟田分手。无计可施的龟田来到赤间家,却发现赤间为了怕失去妙子杀了她,于是两人在幻觉中同时发疯。

黑泽明导演的《白痴》故事大纲取材自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片中探讨的话题是一个纯真无垢的人,若卷入充满欲望、爱恨的世界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和结果。这个充满理想,纯真的人竟被视为白痴。虽然题材较具讽刺性,但所想表达的是这个社会中真正的善良就是白痴,而这个单纯的灵魂,在社会的怀疑与不信任中,再度走向灭亡的惨痛记忆

4.1998年拉尔斯冯特里厄导演电影


4 1998年拉尔斯冯特里厄导演电影

外文名称 The Idiots

编剧: 拉尔斯 冯 特里厄 (Lars von Trier)

导演: 拉尔斯 冯 特里厄 (Lars von Trier)

主演: Jens Albinus ...... Stoffer / Anne Louise Hassing ...... Susanne / Troels Lyby ...... Henrik

上映年度: 1998

制片国家/地区: 丹麦 / 法国 / 意大利

又名: 越笨越开心 / The Idiots

剧情简介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与社会群体相联系着,不可能与之脱离。这没什么新鲜的。而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毛病不少。因而在个体与群体之间就有许多的矛盾冲突。这也没什么新鲜的。新鲜的是人对社会进行抗争的种种方式,自古至今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电影《The Idiots》(“白痴”,港译“越笨越快乐”)就以一种特殊的拍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又一种人与社会群体间新鲜的抗争方式——装疯卖傻。这片子说的是丹麦国首府哥本哈根的一帮小青年,对现代社会种种现状极为不满,苦闷得不行,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假扮作白痴戏弄人间。闹到最后这个游戏进行不下去了,于是这帮人只得回归现实该干嘛干嘛。

其实靠装疯卖傻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古今中外一直都有人这么干。但是象影片中这几位这么过分的似乎还比较少见。通过不遗余力地模仿智障人士的特征行为,他们在公共场合不断地与这个社会开着玩笑,并从中获得一种短暂的发泄之快感。白痴的形象是这帮人的精神面具,同时也成为了他们种种越矩行为的盾牌,因为人们是不会过分计较白痴所犯的错误的。但是,这个游戏终究没有玩下去。就象无数的无政府主义行为一样,逃不脱失败的下场。本来是想以特殊的方式来嘲弄这个社会,到头来发现被嘲弄的却好象是自己,因为你仍然无法超越这令你痛苦万分的尴尬处境。而这个社会却似乎根本没有被触动。

其实,影片中所描述的这种抗争更象是一种逃避。妄图通过达到一种内心痴迷的状态来摆脱尘世的无聊和纷扰。用这些人的话说,是要追求一种所谓“人内在的痴迷”(Inner Idiot)。这话听着有点玄虚的味道,不过我大概能理解这种心态,并表示同情。但实际上这种寻求解脱的方式根本就是扯淡,因为它缺乏理性的根基。许多反社会、反传统、反潮流之举同样都有这种缺乏理性的印记,因而始终局限于心性躁动与发泄的范畴,不得超脱。以荒谬来对抗荒谬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充其量是在客观上对这个世界造成一些不大不小的影响而已。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及其诸多的问题,我们最终需要的还是理性的思考。

当然,对于电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它在这方面做更进一步的探讨了。尤其对于人类生存所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探寻的过程是持久的、多样的,理性的文字形式可能更清晰更有效一些。一部电影能够揭示一些问题来引发人们思考,已经很不错了。比如这部片子,看完了你也许就会琢磨:原来我们这个社会在某些方面是如此的问题深重,以至于有些人都渴望象白痴那样地活着才不致痛苦……

另外,这部影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拍摄手法相当的写实。从镜头的运动(晃动)、拍摄的角度、演员的表演以及场景的安排、声音和光线的处理等方面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我对其背景一无所知,就是当一比较特别的北欧电影来看的。后来看着看着就隐约生出个感觉:这片子估计跟以前听说过的“Dogma 95”那帮人有关系。于是看毕就去查相关资料,果然不错,而且还是“Dogma 95”的代表作品。

“Dogma 95”是一群电影导演于1995年春天在哥本哈根宣布的一系列拍摄电影的准则。这些年轻的导演认为传统的电影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旧的规则必须打破,新的秩序需要建立。制定这些规则就是跟传统电影叫板的意思。这些人还有个规矩,只有严格遵从这一准则所拍摄的电影才能称为“Dogma 95”类型电影,通过验证后还要核发编号。比如《白痴》这部影片,其全称就是《The Idiots:Dogma #2》。此片的导演——丹麦的拉斯冯特艾尔(Lars von Trier),也是“Dogma 95”运动的旗舰人物,其最新作品《黑暗中的舞蹈》(Dancing in the Dark)近来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5 1999年Sasa Gedeon导演电影

外文名称 Návrat idiota

更多中文片名: 愚人回归 、愚人归来

更多外文片名:

Epistrofi tou ilithiou, I.....Greece (festival title)

Idiootin paluu.....Finland

Idiota, El.....Argentina

Powrót idioty.....Poland

Rückkehr des Idioten, Die.....Germany

Retour de l''idiot, Le.....France

Return of the Idiot.....Canada (English title)

Ritorno dell''idiota, Il.....Italy

The Idiot Returns.....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导演:

Sasa Gedeon

编剧:

陀思妥耶夫斯基 Fyodor Dostoyevsky ....novel "The Idiot"

Sasa Gedeon ....writer

主演:

帕沃里斯卡 Pavel Liska ....Frantisek

Anna Geislerová ....Anna

Tatiana Vilhelmová ....Olga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 喜剧

片长:Argentina:100 min | Czech Republic:99 min | France:100 min

国家/地区: 捷克 / 德国

对白语言: 捷克语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 Dolby SR

级别:Hong Kong:IIA / Argentina:13 / Chile:14 / Czech Republic:12 / France:U

制作周期: 1998年2月 - 1998年4月

上映 1999年

摄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剧情

1999年皮尔森电影节金翠鸟奖,本片灵感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小说《白痴》中的英雄。讲述了一个被人当作傻瓜的男青年陷入一场微妙情感纠葛的故事。

Frantisek要回家了,他是一个天真、单纯的人,还因此被人当作傻瓜。他很难理解爱情以及家庭冲突,因为他没经历过多少能让他感知人际关系的“真实”生活.

6 1958年伊万佩耶夫导演电影

外文名称 The Idiot

更多外文片名:

Idiot

Nastasya Filippovna

Идиот.....(Soviet Union: Russian title)

导演: 伊万佩耶夫 Ivan Pyryev

编剧:

陀思妥耶夫斯基 Fyodor Dostoyevsky ....novel

伊万佩耶夫 Ivan Pyryev

主演:

Yuri Yakovlev ....Prince Myshkin

Yuliya Borisova ....Nastasia Philippovna

Nikita Podgornyj ....Ganya Ivolgin

影片类型: 剧情

片长:124 min / USA:122 min

国家/地区: 苏联

对白语言: 俄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单声道

级别:Finland:K-16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上映日期: 1959年4月10日 芬兰

剧情

投奔远亲的没落贵族麦什金公爵在火车上认识了富商之子罗果静,在交谈中他得知有一个名叫娜斯塔西娅的漂亮女人。在远亲叶巴钦将军家中,公爵才知道娜斯塔西娅的保护人托茨基托茨基为了娶将军的大女儿想摆脱娜斯塔西娅,他们以“转让费”作诱饵让迦尼亚娶她为妻。娜斯塔西娅决定在生日会上宣布是否嫁给迦尼亚。公爵恳请她不要嫁给迦尼亚而嫁给他。但娜斯塔西娅不愿伤害单纯的公爵,决定把自己卖给带着十万卢布来娶她的罗果静,又将这...

幕后花絮

这部影片改变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白痴》的第一部分。导演伊凡陪利耶夫舍弃了原小说的结尾,致力于创造性地再现小说的内在艺术形象。他认为在自己在《白痴》中看到到的是作者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热爱。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写道:“这部小说的主要思想是要刻画一个真正美好的人。”导演根据这一提示将表现的中心放在公爵的形象上。改编者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原作的他所不认同的消极层面清除干净,着力表现一个纯洁的人对...

7 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


^同名小说


《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重返文坛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写于一八六七年秋至一八六九年一月。它揭露了资本主义残暴不仁,显示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才华。

俄国在废除农奴制以后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是六、七十年代社会政治思想斗争的焦点。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社会思想斗争中采取了独特的立场,始终坚持反映现实的着眼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主要从道德心理的角度观察和表现资产阶级社会关系的发展和旧的社会关系的解体,以及这一历史过程对城市各个阶层居民的生活命运和精神状态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废除农奴制以后俄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根本问题,表现了资本主义发展引起的时代基本特征。《白痴》体现了作家六、七十年创作总的倾向。小说涉及到彼得堡各个社会阶层,构成了整个社会的横断面。小说情节进展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却得以描绘出就其社会地位、精神状态和生活命运来说各不相同的、五光十色的人物画廊。故事发生的地点基本上局限于彼得堡及其郊区巴甫洛夫斯克,但作家都运用各种手段扩大了描写范围,不仅讲到莫斯科和外省,而且涉及到法国、瑞士和波兰,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概括了全俄国乃至西欧的历史发展。

《白痴》(1868)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但一些用以攻击革命者的“虚无主义者”形象,削弱了小说的揭露力量。

社会犯罪问题在《白痴》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罗果仁刺杀梅什金以及杀死娜斯塔西娅菲里波芙娜,是小说情节中两个最富有戏剧性的纽结。作家认为犯罪是俄国社会生活中最有破坏力的倾向的赤裸裸的表露,因此对犯罪活动进行道德心理分析时总是把它与社会日常生活描写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日常生活的土壤中挖掘人物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的根基。

小说中一系列细节和场面所以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还因为富于象征性,对现实进行高度概括。娜斯塔西娅菲里波芙娜把十万卢布扔进壁炉,全体来宾都屏息凝神地望着那熊熊的火焰怎样吞食这笔巨款,一个个眼睛充满血丝,心痛欲裂,恨不得一下子把它抓到自己手中。这个场面象征着对金钱蔑视和崇拜这两种势力的搏斗,写得十分精彩,在世界文学中也是少见的篇章。

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部分小说一样,《白痴》也以悲剧结局,但是不能因此而认为《白痴》是一部宣扬悲观厌世的作品。主人公们的悲剧结局反映出作者由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产生的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提出的正面理想遭到破产,但是对美好理想的热烈向往,则永远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

^内容简介


本书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描写19世纪60年代出身贵族家庭的绝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躏,后托茨基愿出一大笔钱要把她嫁给卑鄙无耻的加尼亚。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会上,被人们视为白痴的年轻公爵梅诗金突然出现,愿无条件娶娜斯塔霞为妻,这使她深受感动。在与公爵即将举行婚礼的那天,她尽管深爱着公爵,但还是跟花花公子罗果仁跑了。最后遭罗果仁杀害。小说对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上层社会作了广泛的描绘,涉及复杂的心理和道德问题。善良、宽容的梅什金公爵无力对周围的人施加影响,也不能为他们造福,这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的努力是徒劳的,表明作者企图以信仰和爱来拯救世界的幻想的破灭。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кий,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

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夜》(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几个中篇小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剧,乃至关系破裂。后者认为上述小说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态心理以及为疯狂而写疯狂的倾向,“幻想情调”使小说脱离了当时的进步文学。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沮丧和悲观成分加强,从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滑到“性恶论”,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义和宗教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温顺妥协反对向专制制度进行革命斗争的矛盾世界观。

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长篇小说《被伤害与被侮辱的人们》(1861)继承了“小人物”的主题。《穷人》里偶尔还能发出抗议的善良的人,已成了听任命运摆布的驯良的人;人道主义为宗教的感伤主义所代替。《死屋手记》(1861~1862)记载了作者对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说描写了苦役犯的优秀道德品质,控诉了苦役制对犯人肉体的、精神的惨无人道的摧残,无情揭露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罪与罚》(1866)是一部使作者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作品。

《白痴》(1868)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但一些用以攻击革命者的“虚无主义者”形象,削弱了小说的揭露力量。

在《鬼》(1871~1872)中已没有被伤害与被侮辱者的形象,而只有对革命者的攻击了。

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作者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描写了无耻、卑鄙的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堕落崩溃。对颠沛流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表示深厚同情,但也流露出消极的一面,例如认为只有皈依宗教才能保全道德的价值,只有宽恕和仁慈才能拯救人类社会等说教。

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内心分裂。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他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心理活动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深刻影响。

^媒体推荐


书评

小说对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上层社会作了广泛的描绘,涉及复杂的心理和道德问题。善良、宽容的梅什金公爵无力对周围的人施加影响,也不能为他们造福,这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的努力是徒劳的,表明作者企图以信仰和爱来拯救世界的幻想的破灭。

^编辑推荐


他是白痴吗?试图用爱去挽救一个堕落风尘的不幸女子,得到的却只是背叛和抛弃,她是白痴吗 本来可以结束悲惨的折磨,和相爱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却最终选择了放弃这一切和别人出走,最后惨遭杀害,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冥冥中的注定?

^文摘


书摘

“起先,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想到别处去,我曾经坐立不安。我老是考虑将来怎样生活,想去探索一下自己未来的命运,某些时候简直如坐针毡。你们也知道,往往有这样的时刻,特别在孤独的情况下。我们那儿有一处瀑布,并不大,像—条细细的线,几乎垂直地从山上高高地落下来,——色白如练,水声喧嚷,飞沫四溅。瀑布的起落点很高,可是看起来相当低;其实在半里以外,可是好像只相隔五十步。夜里我喜欢听瀑布的声响;在这样的时刻,我往往感到异常惶惑。有时在正午前后,我走到山上去,一个人站在半山腰里,周围都是古老、高大、清香的松树;崖顶上千座中世纪的古堡已经变成废墟;我们的小村庄在很远的山下,几乎看也看不见;阳光灿烂,碧天如洗,四周静得可怕。此时此刻,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向我召唤,我总有这样的感觉:只要一直往前走,走上很久很久,走到天地相接的那条线后面,谜底便可揭晓,我就能看到新的生活,比我们那里丰富、热闹一千倍的生活。我老是梦想到那不勒斯那样的大城市里去,那里到处是巍峨的宫殿,到处是轰隆隆的声响,到处是沸腾的生活……。是啊,我梦想的可真不少哇!后来我觉得,在监狱里可以找到丰富多彩的生活。”

“那最后一个值得称道的想法我十二岁的时候就在《读本》上看到过了,”阿格拉雅说。

“这一切都是哲学,”阿黛拉伊达指出,“您是一位哲学家,是来开导我们的吧。”

“您也许说得对,”公爵微徽一笑,“我大概确实是个哲学家,没准儿果真有意开导别人也难说……。有这样的可能,说真的,有这样的可能。”

“您的哲学跟叶甫兰比雅尼古拉耶夫娜的一模一样,”阿格拉雅又接过了碴儿,“她是个小官吏的遗孀,常到我们家来,有点像食客。她生活的唯一宗旨就是拣便宜;一心只想少花钱过日子,说话总是斤斤计较几个戈比。其实她手里有钱,心眼儿鬼得很。这跟您所说监狱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差不多,也许还有您在乡村度过的四年幸福岁月,为了这份幸福,您把您的那不勒斯城都卖了,好像还赚了—笔,尽管只换得几个戈比。”

“关于监狱里的生活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公爵说,“我听一个蹲过十二年监狱的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是我那位教授的一个病人,也在接受治疗。他经常发病,有时候烦躁不安,痛哭流涕,有一回甚至企图自杀。请你们相信,他在监狱的生活是很苦闷的,但当然并不只值几个戈比。与他结交的只有一只蜘蛛和长在窗外的一棵小树……。不过,我还是给你们

……

^译本一览


《白痴》中文译本:

1958年,《白痴》,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年,《白痴》,荣如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年,《白痴》,冯南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年,《白痴》,石国雄译,漓江出版社

1994年,《白痴》,臧仲伦译,译林出版社

2003年,《白痴》,王卫方译,南方出版社

(搜集整理:踏破江北街)

相关分词: 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