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巴中远程高级职业学校

巴中远程高级职业学校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巴中远程高级职业学校




学校简介


巴中远程高级职业学校创建于1996年,学校占地20余亩,校舍10000余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200余万元。其中有教室30余间、学生宿舍100余间,电脑操作室、电脑组装室、多媒体教学室、电子电工实习操作、机械操作室、语音室、图书室等教学设施完备。操作微机、组装微机、电子电工实验实习设备、数控机床、普通机床、焊机等各种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手段先进。有在校学生2300余人,设有30个教学班,分设计算机、广告、电子、电工、机械等专业。有教职工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大专以上学历占95%,高、中级职称老师占70%。

学校成就


学校坚持“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和“以教育质量为灵魂,视就业安置为生命”的办学思想,与广州、深圳、上海等地300余家用人单位挂钩签约,实行订单培训,采取长短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的办学方式,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了技能型、操作型的初、中级紧俏人才10000余人。毕业生就业后,月工资均在1000元以上,高的达5000至8000元,均可享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

省、市、区各级领导先后多次到学校参观、考察。学校连年被评为省、市、区先进办学单位。

学习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技术带来财富,能力谱写自身。远程为你铺路,铸造灿烂人生。

学校文化


校训:和谐、严谨、求实、创新

校训:团结、文明、严肃、向上

教风:铭志、敬业、求真、务实

学风:勤、精、活、实

历年发展


巴中远程高级职业学校(原巴中远程计算机工程学校)创建于1996年。学校坚持“以教育质量为灵魂、视就业安置为生命”的办学思想和“长短结合、订单培训、定向就业”的办学方式,一年一个台阶,发展成为全市首屈一指的民办职业中专学校。

1、发展迅速,已成规模。学校占地2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200余万元。学校经济效益好,既无外债,又无内债,流动资金充足,随时可以调度资金办理一切急办的事情。同时学校信守“为社会进步负责,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育才为本,诚信办学,在全社会赢得了较高的信誉,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各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

2、师资雄厚,管理有方。我校有90余名教职工,大部分是从本市三县一区及周边市、县学校及其他部门招聘的优秀在职或退休人员,也有从各知名大学选聘的优秀毕业生。其中担任过校长和部门领导的就达20余位,他们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学校可以发挥他们众多的优势和长处,把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水平提得更高。

3、设施完善,设备一流。我校拥有教学、培训应具备的一切教室、实验室、运动场、宿舍、食堂、卫浴设施和教学、实习、实验设备,其中有500余台微机的操作中心,带有30套分机的数控车床系统、多功能电子电工实习实验操作系统、多媒体远程教学室、语音室等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在全市职业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具备了一流的教学手段。

4、特色专业,门类广泛。由于师资力量雄厚,设施设备齐全、先进,学校已设置社会紧俏的计算机、电子、数控机械等特色专业十余个。根据社会需求,学校随时可以新招聘新设专业的教师,添置新专业的设施设备,把新专业开设起来,充分满足学员学习和用人单位的广泛需求。

5、网络健全,生员充足。学校招生队伍庞大,总人数达数千人,分布范围广泛,遍布本市各县、区及周边市、县的各乡镇。这些人员一是学校招聘的专业招生队伍200余人;二是本校教师90余人;三是愿意招生的本校在校学生和学生家长千余人;四是往届已就业学生的家长上千人。 这些人员分布广、说服力强、招生经验丰富、能逐家逐户做宣传动员工作,招生能力极强。每期我校招生人数都能处于全市同类学校前列。

6、就业可靠,服务到位。学校自始至终坚持“以就业安置为生命”的办学思想,把安置工作的好环当作学校的生命一样来对待。学生和学员毕业一律免费安置,安置后工作不理想的可以免费调换,参工后无论各种原因失业的均可免费重新安置。凡在我校安置后的毕业学员不会失业。安置的质量也达到了最佳、最好。由于我校每年输送毕业生人数多、素质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和信赖。我校绝大多数毕业生和学员都是用人单位主动来我校上门招聘的。

7、民办机制,灵活机动。我校属民办学校,可以避免和克服办公学校所在的一切弊端和缺陷。一是人员实行全员招聘,任用权和解聘权全在学校,可以任人唯贤选聘能人。实行结构工资按劳取酬,彻底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二是内部机制灵活,真正体现了奖勤罚懒,工作效率高。三是资金调度灵活,减少了众多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办事速度快。四是学员招收、培训、安置都能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规律,充分体现自己的自主决策权,与同类学校相比有更强的竞争力。

8、成绩显著,领导重视。建校11年来,学校共培养、输送了毕业生和农民工学员10000余人,每年创造劳务收入亿余元。为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我校2003年被省政府授牌为“全省劳务开发培训基地”,2004年又被评为全省“劳务开发先进培训基地”,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校长曹文成同志被省扶贫办等单位评为“全省职业教育成才典型”和“全省管理创新带头人”。国务院扶贫办、省、市、区政府领导和各级主管部门领导频频来校参观、视察。去年我校务工学员就业时,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亲自到江北车站开欢送会送行。市委副书记、市长雷洪金及各县、区主要领导还亲赴深圳就业单位看望我校就业学员。领导的关怀给了我校莫大的鼓舞,增强了我校的信心,领导的指示给我们增添了办好职业教育的措施,给我校构建了更高要求的平台,为我校做好劳务扶贫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们这类民办学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经历着严竣的考验,只能办好,不能办坏,否则将会被淘汰,甚至会走向倒闭,血本无归。我校对所有培训学员郑重承诺:学员在校培训质量保险,结业后就业保险,就业单位正规保险,工作稳定保险,享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种社会保险。坚持达到:学员及学员家庭满意,就业单位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我校承担了培训贫困人口劳动力转移培训学员300人(其中含巴州区扶贫办培训中心委托我校培训100人)的任务,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完成。第一批2006年11月1日—2007年元月30日培训了100人,已转移就业40人,全部安置到深圳富士康集团,其余60人按照富士康集团订单要求定于2007年6月底安置。第二批学员200人已于2007年3月开班,正在进行培训,培训时间4个月,6月底结业。此批200人已全部被富士康集团订单预录,计划7—9月全部安置就业。两批300名学员中,计算机专业137人,电子技术专业54人,电子和计算机专业67人,数控机械专业16人,计算机和文秘专业26人。

其主要作法是: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校在接受了“扶贫工程”实施项目后,组织全体领导和主办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区主管部门关于贫困人口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关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到实施劳务扶贫项目是落实中央有关扶农、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曹文成同志为组长的9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招生部、培训部、就业部具体负责培训转移工作。制定了领导小组职责职能、公示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就业及后续服务制度等。对各项政策、制度、补助标准、实施办法在校内及培训教室上墙公示,让培训学员人人明白。同时制定了分批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案,按制度、计划要求有条不紊地实施了培训转移工作。

2、深入宣传、招生到位。学校利用了原有的数千人的招生队伍,通过开群众会、发资料、张贴街头广告、挂广告牌、拉横幅标语、利用乡镇电视站播送招生广告、走家串户逐户做宣传动员工作等形式将招收培训农民工学员的信息传播到每一个角落,采取农户自愿申请,村、组推荐公示,村委会、乡(镇)审核,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收组织学员,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学员的组成,一部分是在家务农和打工回乡的农民工;二是高、初中和高小毕业生;三是在校分流或辍学的学生;四是本校中专学历班中家庭贫困无钱继续就读准备辍学的学生。由于招生工作扎实,仅今年春节前后就招收新学员180余人。巴州区关公乡一村二组魏小东,家庭十分贫困。2005年初中未毕业就去北京等地打工一年多,由于无技术挣不到钱,今春由我校招生人员动员到我校扶贫培训班免费学习,现已被深圳富士康集团预录招聘,6月底培训结业后便可直接进入该集团成为一名正式员工。

3、严格培训,保证质量。我校利用办学时间久,学校规模大,学习、生活环境好,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完善,师资力量强,专业设置广泛、齐全的优势,抽调了精干的专业教师12人承担专业培训任务,按各学习时段逐日逐课时认真编写了教学计划,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了一半的课时让学员进行计算机、电子线路、家用电器、机械加工的实践操作,让学员在规定的培训时间学懂、学会、能操作、能维修,能拿到技术等级证书,就业后上岗就顶用。培训结束时,进行严格的考核,不合格的进行补考。在进行结业考核的同时,进行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办理。学员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又安排了6课时的就业指导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员工劳动合同、员工劳动报酬、员工劳动安全、员工工伤保险、员工社会保险、交通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等。通过培训后的就业学员,都能达到用人单位要求,都能适应工作。

4、妥善安置,优化服务。就业安置是学员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我校利用十一年来毕业生就业安置的基础条件。切实巩固老关系,积极发展新关系,采取派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与用人单位挂钩签约,按照用人单位需求,定向为他们培养技术人才。除已就业的40名学员外,其余的260名学员已全部被深圳富士康集团和深圳爱普生公司预录招聘。我校近两年挂钩安置的30余家用人单位均是大、中型外资、中外合资或国营企业,与我校的培训专业对口,月工资均达1000—3000元左右,均能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员工就业,学校一律实行免费,员工本人只负担车费和体检费。我校在深圳市龙华镇和上海市华漕镇分别设立了就业办事处,长年累月有教师驻守办公,对就业员工跟踪服务三年。工作不理想的可以免费调换,参工后因各种原因又失去的,均可以免费重新安置。

5、强化管理,兑现补贴。一是按照扶贫培训要求对学员严格进行了资格审查,凡参加培训的都是经本人申请,乡、村签章、扶贫办审查同意的贫困家庭农民工,年龄16—45周岁。二是一律实行免费培训,培训学员都享受到了人平1000元的培训补贴。三是完善了全套手续制度,建立了一表(申请表)、一证(身份证复印件)、一卡(学员登记卡)、一协议(转移培训协议)、一券(培训券)、两台帐(资金补助台帐、培训就业台帐)的完善档案。所有表册全部由学员本人填写、签或并盖了手印,做到了有据可查。财务科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专帐,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开支报销费用和做帐。最后报扶贫办审查后,向财政部门报帐。办公室认真记录和整理了全套档案存档。

我校通过开展贫困人口劳动力转移培训,让所有参训学员学到了技术,找到了职业,增加了收入,家庭脱了贫、致了富;用人单位招聘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初、中级技术人才,壮大了员工队伍,提高了经济效益;学校通过培训也锻炼了教师队伍,取得了教学经验,扩大了办学规模,获得了一定的办学效益。真正实现了三盈,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007年工作计划

二00七年度我校请求继续承担贫困人口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全年度培训800人。培训时间从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底止,其中2007年8—10月培训200人,11月—2008年1月培训300人,2008年3月—5月培训300人。培训专业:计算机300人,电子技术300人,数控机械150人,焊工50人。按照主管部门要求,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训任务,培训后保证学员100%安置就业。

同时,请求将我校申报为国家和省“贫困人口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