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

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




本校简介


安陆一中,全称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创立于1942年,是湖北省首批确定的重点中学之一。其前身为安陆县初级中学,最早建立于三里店巫阳山麻羊洼,校址几度变迁。1968年搬迁到安陆市德安南路四号,凤凰山脚下,这里凝涢水之灵气,聚碧山之仙韵。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振兴安陆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让更多的农家子弟享受优质教育,1999年学校决定再次整体搬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以彭发宗为首的党政一班人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0年8月搬迁工程胜利完工,并于当年招收高一新生。

新的安陆一中位于安陆市太白大道南端,316国道东部,占地面积306亩,在校学生4000余人,站在316国道瞭望,安陆一中就像一幅普通的山水画,倒不怎么的神奇,但步入校际,漫步校园,就觉得它像一部耐看的书,越往里翻内涵越丰富,内容越精彩。 正对校门是一条宽阔的主干道,其左边是学生运动区的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篮球场并排着,能同时容纳十几场球赛;右边是科技区,投资700万元兴建的科技大楼呈S状矗立着,如一道屏风映射着科技的霞光,大楼内有高标准的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及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迎面教学区是呈弧形的行政综合大楼,地势高挂,气势恢宏,象征着学校敞开宽广的胸怀承接八面东风,迎接四方学子。行政大楼的后面是三栋教学楼,与行政大楼连成一体,层层沟通,呈放射状分布,行政大楼的北面是呈圆顶建筑的图书楼,图书楼内藏书达10万册,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新升太阳的图案,象征着学校的兴旺与发展。绕过教学就是学生生活区了,2栋女生宿舍,4栋男生宿舍各自组成四廊式的院落。与之相距不远的两栋学生公寓,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居住要求。在学生宿舍与公寓之间,建有学生食堂与学生小炒部,为学生提供物美价廉、食品丰富的饮食服务。在学生宿舍 的北边是两家学生超市。此外,医务室、理发室、照相馆、沐浴中心等一应俱全,使学生的在校生活方便、舒适,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漫步来到校园的北部,就是教工生活区了,这里建有4栋教工宿舍,为156位教师提供了较好的居住条件,让老师们安心教学。整个校园,枣红色的主体格调一致,楼群之间,绿草水茵,古木参天,错落地点缀着铁树、雪松。大理石碎片铺就的甬道贯穿其间,古朴典雅的画廊、凉亭、石桌散落四周,布局大气,结构散而不乱,突出了园林式特点,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读书热情,又与碧山涢水相呼应,不愧是安陆市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办学理念


在大力建校的同时,学校实行科学治校,制定了“依法治校,民主管校”的治校方针,实行党总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行政机构设有“二室”,即校长室、财会室;“四处”即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和勤管处,和四个年级。校级领导分线管理,责权分明。校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把党之支部直接建立在年级组、处室中,突出了党的领导,加强了党和群众的联系。学校重大问题由校总支和校行政集体研究决定,充分发挥了领导集体的作用,此绝非个人说了算,与此同时,学校还定期召开教代会、团委会、妇代会等,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监督作用。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学校发展规划与设想,让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在完善领导机制的同时,学校还十分注重学生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全封闭管理是我校的一大特点,为了让这种模式不只停留在关注学生的人的浅层次上,学校把它当成一项系统工程,以留住学生的心来留住学生的神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管理见爱心,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建立四级值日制,即校级-年级-政教处-学生会,对学生实行全天候立体式管理,特别是进餐、午休、晚自习、就寝、课外活动等特殊时间段,加大巡查力度,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铸灵魂,净化学生的心。学校利用封闭管理条件下广阔的正面塑造空间,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了“政教处 ——年级组——班主任”和“团委会、学生会——团总支、学生分会——团支部、班委会”双线结合的育人系统;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社区实践教育和科技活动等育人基地。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开办家长学校,实行家长开放日制度,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定期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创办青年党校、团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状况调查和咨询活动;建立学生品质档案,开展纪律督查月活动,定期通报“流动红旗班级”、“流动红旗寝室”评比情况,等等。这种一元化、立体式的思想教育,维护了校园的圣洁,保持了学生的纯真,促进了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知识添活力,收住学生的神。实行全封闭管理后,学生在校时间大幅度增加,学校除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外,注意引导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吸取知识的营养上来。开展读书、读报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老师要求到图书室、阅览室查找资料,写读书、读报心得,利用每天的读报时间在班上交流;建立校园网吧,选择健康网站,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上网;开辟周末影院,每周组织一次电影放映活动;办起了校园广播站,成立了新星文学社、管乐队、合唱团等众多学生社团,开设音乐、美术、奥赛、诗词欣赏等兴趣班,举办“郧子杯”足球赛、元旦文艺汇演、圣诞英语晚会、书画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一般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充实。优美的环境,严格的管理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想让学校再上新的台阶,就必须狠抓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为此,学校着力实施“三个工程”,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办学特色


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发展

校训----明德、启智、尚美、求真

校风----忠诚、团结、文明、奋发、求实、创新

教风----民主和谐,厚德善诱

学风----博学、多思、勤奋、进取

办学方针----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

办学目标----塑造一流名师,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学校

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因才施教、自主合作、全面提高

育人目标----基础扎实、人格健全、特长鲜明、素质全面

历任正副校长


姓名  职务  任职起止时间

赖秉钧  校长(兼)  1942—1943

贺理华  校长(兼)  1943—1943

李伯乐  校长  1943—1945.4

贺理华  校长(兼)  1945.7—1945.9

李伯乐  校长  1945.9—1946

卓少仪  校长  1946—1947.1

陈范  校长  1947.2—1948.1

孔铁勋  校长(兼)  1948.4

王佐  校长(兼)  1949.3

陈琳川  校长  1949.4—1956

刘建业  副校长  1954.4—1956

李岩  校长  1958—1960

李果  副校长  1960—1968.1

孙焕明  副校长  1961—1962

黄社安  副校长  1962—1965

管立群  副校长  1965—1972.12

李果  革委会主任(副)  1968.1—1970

董玉久  革委会主任(副)  1970.1—1975

李兆贤  革委会主任(副)  1968.1—1974.11

万志华  革委会主任(副)  

黄社安  革委会主任(副)  1974.11—1978

杨业荣  革委会主任(副)  1975—1978

杨业荣  副校长  1978—1981

管立群  副校长  1978—1984.4

李果  校长  1979.6—1981.8

熊克忠  副校长  1980.3—1984.8

杨业荣  校长  1981.8—1983.6

姚昌叔  校长  1983.6—1991.8

毛彬湖  副校长  1984.8—1991.8

朱声炎  副校长  1989.7—1999

涂友明  校长  1991.8—2001.2

罗亨瑞  副校长  1991.8—2001.2

彭发宗  校长  2001.3— 2010.7

肖海涛  副校长  2001.3— 2010.7

曹月  副校长  2001.3—2010.7

陈砥柱  副校长  2003——2010.7

孙宁 副校长  2004——2010.7

吴力泉 副校长 2009——

孙宁 校长 2010.7——

宋辉 副校长 2010.7——

付卫芳 副校长 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