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安康古道

安康古道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安康古道




安康古道


简介

安康地处汉江中游,境内重要城镇都位于秦巴山间的盆地或谷地。巍峨险峻连绵不绝的山岭,形成了一道道天然屏障。古人为了越过秦巴大山,曾不畏艰险,探索开辟了安康最早的出山道路,或为战争,或为移民,或为经商,这些出山道路都曾是安康与外部联系的命脉。谁曾想,千百年后,这些路线竟然演化成了安康现代交通的基本骨架。

穿越秦岭的古道

穿越历史的烟云,我们不难发现安康古代交通的繁荣,正所谓“栈道千里,无所不通”。 为了穿越秦岭,早在秦代,安康先民就向秦岭进攻,开辟了贯穿宁陕、石泉,连接长安的子午道,这是安康最早的出境道路,算得是安康公路的鼻祖。

据《石门颂》载:“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可以说,子午道为汉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条古道曾串联起来秦、汉、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肩负起横贯南北大动脉的神圣使命。它历数千年而不朽,直到今天,仍然是316国道在安康境内的基本方向。

在安康古代交通史上还有一条穿越秦岭的新子午道,又称乾路。南朝时期,梁将王神念看到旧子午道“缘山避水、桥梁数百、多有毁坏、通行不便”的状况,就率大军从旧子午道行至七里沟口,沿七里沟到旬阳坝,翻平河梁,经宁陕、汤坪、两河到西乡子午镇,避河行山,修筑乾路,全长800华里(在安康境内400华里),史称“新子午道”。经过这次大规模改造,应算是古代的“等级公路”吧!

昔日的新子午道,经过千年的改造发展,现已拓展建成210国道穿越秦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干线公路网络贯通陕西南北的钢铁脊梁。

荔枝道

荔枝道应该是中国公路史上最具浪漫色彩的道路,是最早穿越巴山连接川东的通道。史载,杨玉环酷爱吃荔枝,玄宗在四川涪陵建立皇家荔枝园,为了使荔枝能新鲜到达长安,沿途征用民力,打通了这条连接川陕的快马道。这条道路不仅为川陕来往提供了方便,而且也是重要的军事通道,曾为东西南北民族大融合发挥过重要作用。现今的西万公路南段万源以北大体循着荔枝道至西乡与210国道会合到西安。

黄金水道


黄金水道的形成

汉江发源于汉中蟠冢山,穿越安康全境340多公里,在白河县进湖北入长江。汉江及其支流水量丰盈,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早在西汉和三国、南北朝时期,汉江的航运就相当发达。

在春秋战国时期,安康处在秦、楚、蜀交会地带,战事频繁。公元前616年,楚穆王沿汉江筑道出兵,一直攻打到白河。此后,历场战争都继续沿江筑道,逢险设关,路线盘旋关顶,路宽5尺,遇水由舟楫而过。直到明朝初年,汉江及其支流已经遍布古战道。

黄金水道受到朝廷重视

明嘉靖年间,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明朝政府在原汉江沿线古战道的基础上大规模改建汉江驿道。这条驿道西起石泉,沿江岸布线,高度在汉江一般洪水位之上,途经后柳、喜河、汉阳坪、漩涡、汉王城、焕古、紫阳、洞河、大道、小道、流水、岚河口、安康、吕河、旬阳、棕溪、蜀河、冷水、麻虎、白河,进入湖北,驿道宽2米左右,全长1300华里,其中安康境内约940华里,其修建资金多沿途知名富豪捐地租、招请民工开凿岩石和架设木栈道而成。

汉江驿道是安康最早体现“公路”意义的道路。当时,明朝政府除沿路设置驿站专供传递朝廷文书和查巡道况之用外,还根据汉江谷地和集镇布局,在沿路跨越汉江处均设“义渡”供人、畜过江,在汉阳坪、漩涡、焕古、流水、吕河、棕溪、蜀河等主要集镇建有大型渡口,使汉江流域的茶叶、生漆、天麻、杜仲、桐油、皮纸、龙须草等山货特产源源不断地通过驿道集散,船运到湖北汉口贸易,为安康最早的商品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后期发展

这条驿道从500年前作为安康交通的大动脉,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65年。由于汉江梯级开发,安康火石岩电站(瀛湖)蓄水后,岚河口至汉阳坪段驿道被淹没;安康至白河段驿道在修建襄渝铁路和支铁公路时被毁;石泉至汉阳坪至汉王城段在原驿道的基础上将线位提高,改建为今天沥青路面的石紫三级公路;安康至白河段驿道,经过国家先后多次投资改造成三级油路,兴建了石泉、漩涡、火石岩、安康、旬阳、蜀河等七座汉江大桥,替代了最初的义渡,已成为316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盐道


盐道的形成

四川大宁发现井盐的消息传到安康后,古代安康人一时很难相信这种维系生命的物质会离自己这样近。安康的盐商曾冒着生命危险,越峡谷险滩,穿原始森林,斗飞禽猛兽,跋山涉水,翻越大巴山,历时30多天从大宁背回了第一袋食用盐。此后,安康的盐帮迅速崛起,最大的盐帮由50名“背夫”组成。每年农闲时节,大批的农户也结帮入伙,成群结队翻巴山到大宁一带购运食盐。据镇坪山民传说,鸡心岭一带常有森森白骨,许多背夫带着干粮和希望走进大巴山之后再也没有出来。

明成化年间,在沿途乡绅和盐商的倡导下,无比坚韧的安康人民决心打通巴山,夷去险阻,开避盐道。这条全长700多华里、重重山岭间的古道,索崖附避,百步九折,愁云中涌,幻翳边生,无声地呈现着安康人无与伦比的坚强意志。

后期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食用盐实行专营,这条辉煌了400多年的古盐道逐渐沉寂而废弃。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国家通过“以工代赈”、“世行贷款”、“养路费补助”等多种资金渠道,在原川陕盐道的走廊上,先后修通了平镇公路、贵洛公路,岚镇公路和石鸡公路已成为207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秦汉到明末,安康人民虽历经千年冲出了秦巴屏障,但真正形成安康古代道路交通网络已是清代中后期的事。清政府定都北京后,遂以京师为中心,在全国开通了官马北路、官马西路和官马南路三大主干驿道,然后以主干道为骨架,开通了连接各州、府的官马支道,形成了贯穿全国的道路交通网络。沿汉江谷地开避修建一条官马支路,专门传递公文邸报。这条官马支路横穿陕西南部,贯穿了秦岭、巴山之间的各盆地和主要集镇,使陕南的水陆交通一度达到鼎盛。于是,安康的茶叶等地方特产被畜驮车载,南北转运,终年商旅不绝。兴安府(安康)为繁荣当地经济,在地方财东资助下,广征民力,历数十年,相继接通旬阳、平利、白河的驿路,形成了关中与陕南的官马驿路大循环,这个驿路网络,为100多年后安康公路交通网络的形成提供了历史的参考。

相关分词: 安康 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