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爱德基金会

爱德基金会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爱德基金会


爱德基金会(英文名称:The Amity Foundation)成立于一九八五年四月,是一个由中国基督徒发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民间团体,致力于促进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和农村发展工作。



组织介绍


起源

本部在南京,所被介绍的活动概况有,从海外针对中国的贫困地区派遣外语教师,以及中国最大的圣经印刷厂下属的爱德印刷公司等。爱德基金会成立于一九八五年四月,是一个由中国基督徒发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民间团体,致力于促进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和农村发展工作。爱德项目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每年有数十万人从中受益。

相关企业

爱德印刷公司(英文:Amity Printing Company (APC))作为爱德基金会的关联公司,地点在南京,是中国最大的(有可能是世界最大的)圣经印刷厂。1988年设立。有著联合圣经协会(United Bible Societies, UBS)的技术和资金等的援助,用中文及少数民族的语言印刷圣经。经2007年12月的宣布,一共发行了5千万册圣经。圣经在中国的一般书店(最大的新华书店连锁店等)买不到,而在比较大的教会附属的书店里销售。大部分印刷的圣经是用中文翻译的《和合本》版本(英文名称:Chinese Union Version,1919年)。

组织宗旨

在信仰互相尊重的原则下共同献策出力,开展同海内外的友好交往,发展我国的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发展,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维护世界和平。

主要目标


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作出贡献;◎ 使我国各界人民更广泛地了解中国基督徒的积极贡献;

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资源分享沟通渠道。

爱德精神

1、爱德基金会深信,中国的发展事业必须由中国人民起主导作用。

2、爱德基金会的成立是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作为民间团体,爱德享有独立的决策权,同时积极寻求与所有致力于促进中国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部门或团体的合作,包括政府组织、地方政府、专业机构、大专院校、教会及其他宗教团体等。

3、爱德基金会相信群众是实现变革的主要动力。因此,爱德在实施提高社区和人民生活水平各类项目时,强调群众参与的原则。4、爱德基金会优先考虑发展直接改善人民生活的项目,帮助缺医少药、教育落后的穷困地区开展脱贫工作,促进生态保护。

5、爱德基金会为中国基金会参与社会服务提供了一种新形式。在我国,基督徒的人数大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他们通过参与爱德基金会的工作,为我国的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及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服务社会 造福人类

爱德基金会工作实践和回顾

爱德基金会是由中国基督徒发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非营利性民间团体,其宗旨是在信仰互相尊重的原则下,共同献策出力,开展同海内外的友好交往,

发展我国的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发展,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维护世界和平。

自1985年成立以来,爱德本着上述宗旨,积极开展筹款活动,接受海内外各界人士和团体的捐助,举办诸如教育、社会福利、医疗卫生、防盲治盲、农村发展、救灾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到目前为止,爱德共募集了8亿多元人民币的项目赠款以及大批捐赠实物,项目区域覆盖了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主要工作


引进外国文教专家与教师

1、引进外国文教专家与教师1,800人次(每次时长一年),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服务。爱德基金会所聘的外教有1人获国家级友谊奖,近50人获省级最高奖。

培训乡村医务人员

2、为缺医少药的边缘地区培训乡村医务人员16,000名和6,000名乡级卫生人员,配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人人享有初级医疗保健的规划。爱德基金会制作的210集医学教育片获国家教委新闻出版二等奖。开展艾滋病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艾滋病人的关怀和生产自救项目。

开展综合发展项目

3、农村贫困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扶贫、脱贫的工作面广量大。爱德基金会在许多地区开展综合发展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建饮水项目600余个和灌溉站100余座,新开发耕地50,000亩,种植林木40万余亩,在农村培训各种人员60,000余人,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82873人次。农村发展的项目直接受益人数达200万人。

全方位的康复服务工作

4、残疾人事业方面,除手术治疗之外爱德基金会推动支具、教育、职业培训等全方位的康复服务工作,儿麻患者接受康复者即有1,404人。培训康复人员1,046人。被江苏省评为全省残疾人三项康复先进单位。我们资助近50所所儿童福利院约8,000人。

培训眼科医生和眼保健人员

5、失明人事业方面,爱德基金会培训眼科医生和眼保健人员6,100余名,在6,000,000人中进行了眼病筛查,资助派出了100支巡回医疗队,为180,000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复明手术。我们获得了国务院残疾工作协调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设立了大兴安岭奖励基金

6、救灾抗灾方面,早在1988年爱德基金会设立了大兴安岭奖励基金,奖励在大兴安岭坚守岗位,为四化建功立业有贡献者。近年来,我会对每年的主要灾害作出反应,先后主要资助了云南丽江地区地震、河北张北地震、1998长江洪水、内蒙和新疆雪灾、2003年淮河水灾等的救灾抗灾工作。

由于爱德在各方面的工作,1999年国庆期间,爱德基金会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先进模范单位”

大事年表

1985.4 首届爱德董事会在南京召开。1985.8 首批聘请的22位外籍教师到达南京并出席了中国情况介绍会。

1986.11 爱德印刷厂破土动工。

1987.10 首次爱德欧洲合作伙伴联席会议在德国汉堡举行。

1988.4 邀请外国眼科专家到农村基层医院举办短期眼科医生培训班。

1988.6 爱德印刷有限公司成立。

1988.11 首期“暑期英语教师培训班”在江苏连云港和江西瑞昌举行。

1989.9 爱德印刷有限公司印就第一百万册圣经。

1990.9 开始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

1990.11 首次“爱德社会发展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1991.7-12 向华东水灾地区提供约二百万美元的援助。

1992.1 江苏省听力中心爱德耳模实验室揭幕。

1992.6 秘书长韩文藻博士出席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非政府组织环境与发展全球论坛。

1993.03 董事会将爱德工作重点转向中国西南和西部地区开展综合发展项目。

1993.4 防盲特教项目协调会在南京召开。

1993.5 为农村卫生事业服务组织编译的《医生就在你身边》中文版问世。

1993.11 第二届“爱德社会发展研讨会”在淮阴和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区合作组织47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1994.10 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办“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国际研会。

1994.12 爱德基金会少数民族地区医务人员培训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1995.4 爱德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庆典。

1995.6 爱德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在西南部开始陆续启动。

1995.7 爱德印刷有限公司为完成一千万册《圣经》举行庆祝活动。

1996.4 顺利完成我会办公室搬迁工作。

1996.6 在成都举办第一次社区防盲研讨会,确定了走基层防盲的方向。1996.10 与华西医科大学合作拍摄的210集《医学系列录像教材》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教委联合颁发的二等奖。

1996.11 爱德西部医疗卫生联络处成立。

1996.11 爱德代表出席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非政府论坛”。

1997.1 爱德第一个防盲示范综合项目在四川沙州市拉开帷幕。

1997.4 首次在西藏地区开展扶贫和教育项目。向该地区捐赠410套太阳能灶具并资助4名西藏大学老师到内地高校进修。

1997.5 爱德防盲特教部获国务院颁发的“第三届全国助残先进集体”称号

1997.6 捐赠给青海省人民医院的流动手术车正式在青藏高原上启用。

1997.9 着重强调合作学校领导人员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资助师范专科学校骨干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业务进修。

1997.12 爱德巡回医疗队成立。

1998.1 与中国科协在北京科技会堂共同召开“贫困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1998.4-5 在全国38所盲校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儿童盲病调查活动。

1998.5 爱德基金会获江苏省残联颁发的“残疾人三项康复先进单位”称号。

1998.6-99.12 对湖北、江西、湖南等水灾灾区进行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援助总金额逾2000万元人民币。

1998.8 爱德与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共同举办“发展中国家加入国际经济体系--金融危机的影响及教训”国际研讨会,邀请中外专家细说经济一体化。

1998.9 爱德代表赴韩国参加“EZE小项目基金”研讨会。

1998.9 爱德在南京召开EZE三项目管理研讨会。

1998.10 爱德参与的“加拿大援助中国农村综合发展扶贫项目”正式启功。

1999.1 先后在五省的农村综合发展项目中较大规模地广泛运用参与式的社区发展思想和方法,并相应完成各类PRA报告。

1999.3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举行完成印刷2000万册圣经感恩庆典。

1999.3 云南艾滋病一期项目评估工作结束。

1999.4 爱德基金会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举行,确定中西部农村贫困人口及城市弱势人群为工作重点。

1999.6 云南艾滋病二期项目启动。

1999.9 获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模范集体”称号。

1999.9 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防盲大会。

2002.3 《妇女身边的医生》出版,无偿发送14万册。2002.11.5-9 全国两会和爱德共同举办宣传技能培训班,为爱德历史上首次类似活动。

2002.11.18-21 爱德首次机构建设培训班

2002.11.29 爱德基金会被表彰为江苏省先进社会团体。

2002.12.11 爱德印刷有限公司庆祝完成3,000万册圣经的庆典活动。

2003.1.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栏目开播《公益时间》,介绍爱德等七家单位的扶贫发展公益项目。

2003.1.13-15 爱德应邀参加全国两会社会服务部工作座谈会,双方达成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共识。

2003.3.18-4.5 爱德之友访问团赴德国、瑞士、挪威访问。

2003.4.21-27 四川流动手术车捐赠仪式。

2003.4.28-29 因"非典"肆虐,停办2003年暑期英语班。

2003.8.5 爱德基金会第二届董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召开,韩文藻博士辞去秘书长职务,丘仲辉接任该职。

2003.10.25-26

爱德举办江苏省扶贫促小康大型文艺演出--爱德之夜

2003.11-9-11 由爱德基金会等18家机构共同发起的"跨国公司与公益事业高级论坛暨公益事业展示会"在北京举行

2003.12.8-9 由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CC)协调的爱德圆桌会议在日内瓦召开,全国两会邓福村驻会副主席等参加。

2004.2.18 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董事长会议召开

教育项目


因为贫困,许多学校无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师资和教学设施;因为贫困,很多教师失去了深造的机会/甚至被迫离开了他们的职业;也因为贫困,跟随父母离乡谋生的外来工子弟只能在流动中勉强接受非正规的教育……爱德教育项目一直关注这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问题,并尽最大可能为人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资助溧水特困高中生生活费项目

资助甘肃省民乐县丰乐中学修建学生食堂等项目

西部特殊教育师资培训

溧水特困高中生项目资助食堂项目

西部特教培训

重返校园

重建危校

薪火工程

爱德书库

暑期英语教师培训班

内蒙古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

爱德基金会西部师范院校领导人赴港培训班顺利举办

爱德基金会2007-2008学年长期外教项目

爱德基金会青年志愿者项目

2007年暑期英语教师培训班顺利举办

重返校园项目——发放助学款

“爱德基金会外来工子弟学校学生奖学金”开始发放

我会向五所外来工子弟学校捐赠篮球

来自外来工子弟学校孩子们的问候

爱心人士雪中送炭,孩子感慨——长这么大,我第一次摸篮球

发展论坛


开展理论研究论坛

爱德发展论坛是爱德基金会联手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等国内知名学术研究机构开展的理论研究“品牌性”论坛。

该论坛不定期举办,将学术研究与爱德项目实践结合,在学界与业界之间也架起了一座桥,一座沟通、合作和创新之桥。

2006年12月21日星期四,爱德基金会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开展了第一届爱德发展论坛。这是双方为探讨业界和学界优化合作的一次努力,论坛从NGO的角色、项目以及评估问题着手,围绕农村发展政策问题展开讨论。

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学界、业界、媒体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参与。与会者包括了来自江苏省残联、红十字会、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民政厅、南京“标点”栏目以及南京“零距离”栏目的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等等。论坛分三个部分进行,分别由爱德的项目介绍、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报告以及互动讨论组成.

分享调研活动

爱德基金会首先分享了各个部门在各自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发展中的问题和难题。其近期在西四省开展的农村发展调研活动,点出了爱德自下而上式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当前爱德西四省项目工作中村发展的需要和问题。而这些问题与随后的社科院社会政策中心所关心所研究的课题不谋而合。杨团研究员和王晓毅研究员都提到了中国当前农村发展进程中各部门权力扩大化、集中化的问题,农村公共资源伴随着新农村发展政策的开展逐渐消失。这些问题正是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的学者共同关心、并希望尽可能通过研究改善的。而同时,这些问题也是爱德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在基层工作中实实在在感受到并且不断投入和付出努力的。而事实上,爱德基金会和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在陕西洛川已经合作开展了关于农村医疗的试点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互动环节中,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提出了关于评估标准、关于改变政策的关注,为爱德发展的思考提供了很好的补充。

学术研究登高望远,联系历史、现实,可以为爱德基金会的工作提供很高的理论框架和科学的发展方向。而爱德的工作事务,反过来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沃壤。双方的携手,是学者是业者乃至社会乐见的。爱德基金会丘秘书长提到了爱德的“桥”的作用,东部与西部、弱势群体与主流社会、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的桥。此次爱德发展论坛,在学界与业界之间也架起了一座桥,一座沟通、合作和创新之桥。

由于爱德在各方面的工作,1999年国庆期间,我会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先进模范单位”

公益理念


爱德是一个以项目为基础的机构,由此爱德从小到大、由近至远发展起来。总结过去20年的历程,我们的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项目为本、雪中送炭

爱德成立以来,始终以满足基层百姓的基本生活生产需求为目标,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从建水井、电灌站、沼气等小型扶贫项目,到开展农林牧、文化、教育、卫生等综合发展项目:项目区从江苏为主逐步扩展到西部的大石山区、黄土高坡及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转变始终瞄准社会需求,始终把满足百姓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需求为第一要务。爱德本身也在不断迎接这些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

二、诚信至上、专款专用。

公益项目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其中惟有诚信至上。因此,爱德始终严格管理捐助资金,用好每一分捐款。我们要求实施地设立独立到银行帐户,单独建帐。坚持“说实话、办实事、办实效”的“三实”作风,不做社会无需要的项目,以较少的资源满足更多的社会需要。多余或节余的资源如数退还,比如,我们退还的一笔款项仅185元人民币。正是这样的做法,爱德赢得了捐款人和价款单位的信任。诚信乃NPO的立身之本、生存之道。

三、多方参与、三个一点

对待任何项目,爱德始终坚持“三个一点”原则,即爱德支持一点、地方合作机构配套一点及受益群众贡献一点。实践证明,在我们的项目工作中,这个原则是行之有效的。通过这个原则,我们不仅动员了政府的力量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工作,而且我们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爱德决不大包大揽,造成受助方的依赖性。通过实施项目,爱德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脱贫致福、改变处境的主力军,成为主宰命运的真正主人。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

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如果不及时着手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使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是难以奏效的。基于此,我们在扶贫发展项目工作中不急功近利,不竭泽而渔,注重帮助贫困社区在满足基本生活生产需求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另外,我们的项目尽量开发贫困地区群众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以人为本,增强受助人的造血功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创新发展,三个参与

NPO的特点之一既是机构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爱德在引进援助资金的同时,十分注重引进国外的先进工作理念和方法,充实我们的项目工作。例如,爱德将国际上采用的参与式方法介绍到国内社会发展工作之中,并是其处境化,提出了群众、专家和政府“三个参与”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参与式社区发展思想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得到了项目区群众、政府的广泛认同和国际合作机构的充分肯定。

六、优化结构,强化培训

没有健康的机构文化,没有一支精良的队伍,再好的理念和原则也仅是空中楼阁,根本谈不上机构的发展和项目的拓展。因此,爱德特别注意员工队伍建设,提出了“三C”要求,即爱心(COMPASSION)、事业心(COMMITMENT)和专业性(COMPETENCE)。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爱德形成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梯队式员工队伍,为爱德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同时,我们有新出了机构发展的另外“三C”要求,即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OPERATION)和创新(CREATIVITY),希冀爱德进一步优化内部环境,从而保证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