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埃塞俄比亚


全名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旧称“阿比西尼亚”(Abyssinia)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北的国家。和一般非洲国家不同,埃塞俄比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意大利入侵(1936-1941年)之前,一直维持其古老的君主和制度,并未有受到殖民主义浪潮的吞噬。1974年,一次军事流血政变将1930年代以来一直统治埃塞俄比亚的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推翻以后,埃塞俄比亚改为奉行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在1980年代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由于新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害,埃塞俄比亚出现前所未有的饥荒。

中文名称: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

英文名称: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简称:埃塞

所属洲:非洲

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主要城市:德雷达瓦,季马,哈勒尔

国家代码:ET

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

货币:比尔

时区:+5

政治体制:联邦制

国家领袖:吉尔马沃尔德乔治斯

人口数量:7740万(2005年)

主要民族:奥罗莫族、阿姆哈拉族

主要宗教:埃塞正教、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110.36万平方公里

GDP总计:88亿美元

人均GDP:121美元

国际电话区号:+251

国际域名缩写:.et



简介


国名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台湾地区则称衣索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

【意指】"埃塞",古希腊语意指:"被太阳晒黑的地方"!

面积

面积1,103,600平方公里。

人口

7740万(2005年埃官方数字)。人口增长率为2.9%。全国约有80多个民族,主要有奥罗莫族(40%)、阿姆哈拉族(20%)、提格雷族(8%)、索马里族(6%)、锡达莫族(4%)等。居民中45%信奉埃塞正教,40-45%信奉伊

斯兰教,少数人信奉新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阿姆哈拉语为联邦工作语言,通用英语,主要民族语言有奥罗莫语、提格雷语等。

首都

亚的斯亚贝巴(Addis Ababa),人口逾300万(2004年埃官方数字)。年平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1237毫米。

国家元首

称为“埃塞俄比亚总统”(Gonfalonier of 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Gonfalonier来自意大利语意为旗手和行政长官,是意大利以前某些城邦共和国元首的称谓。英语里亦可译做“总统”或“总司令”。现任埃塞尔比亚总统吉尔马沃尔德乔治斯(Girma Wolde Giorgis),2001年10月8日当选。2001年10月埃人民代表院通过的“总统法案”规定:总统由无党派人士担任,不得有任何政治组织背景,卸任后亦不得参与政党活动;总统因死亡或疾病不能履行职责时,由议会任命代总统。

重要节日

阿杜瓦大捷纪念日(Victory of Adwa Day):3月2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执政纪念日(Downfall of the Derg):5月28日;埃历新年:9月11日(New Year)。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绿、黄、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旗面中间有国徽图案。绿色代表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还象征对未来的希望;黄色象征和平与博爱,也代表人民建设国家的决心;红色象征人民为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流血牺牲。原国旗上无国徽图案。1995年8月22 日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成立,新国旗中央增加国徽图案。

国徽

呈圆形。蓝色圆面上一颗放射光芒的金黄色五角星。蓝色象征和平;五角星代表多样与统一,光芒象征繁荣、昌盛。

语言

阿姆哈拉语为国语,通用英语以及意大利语

地理


自然地理

位于非洲东部,为内陆国家。面积1 103 600平方千米。境内中部隆起,有“非洲屋脊”之称,最高峰达尚峰海拔4 620米。东非大裂谷斜贯,两岸陡峭。有30多条大河发源于中部高原,故有“东北非水塔”之称。气候复杂,各地气温相差较大。矿物种类较多,地热、水力、森林资源丰富。

地处红海西南的东非高原上,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接壤,西与苏丹交界,南邻肯尼亚,北接厄立特里亚。领土面积1103600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高原四周地势逐渐下降。北部的达罗尔洼地降到海平面以下113米,为全国最低点。红海沿岸为狭长的带状平原。北部、南部、东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5%。西门山脉的达善峰海拔4623米,为全国最高峰。境内多河流湖泊。全国30多条较大河流均发源于中部高原。阿巴伊河(即青尼罗河)、特克泽河、巴罗河等均属尼罗河水系,谢贝利河和朱巴河属印度洋水系。较大湖泊有塔纳湖、齐瓦伊湖、阿比亚塔湖。埃地处热带,但因地势高,大部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0~27℃,首都年均气温16℃。一般3~5月气温最高,11~1月气温较低。大部分地区10~2月为旱季。年均降水量高原区为1000~1500毫米,低地和谷地为250~500毫米。全国划分为12个区和亚的斯亚贝巴、哈勒尔两个市。

历史地理

阿克苏姆是埃塞俄比亚的古国。埃塞俄比亚人在公元三千年前已经开始农耕,创造了很高的文化。约在公元前二世纪,提格雷高地陆续兴起一些城邦,后来阿克苏姆王国异军突起,统一各部,成为一个繁荣强盛的国家。它向东渡红海,征服也门;向西南沿尼罗河推进,与库施迎面相撞,刀兵相见。公元350 年埃扎纳国王派军侵占麦罗埃,把这座繁华的古城变成了废墟。公元四世纪,阿克苏姆的奴隶制达到了繁荣的顶点。农业和畜牧业是生产的主要部门,都使用奴隶劳动。它向邻近国家掠取大量奴隶,用于建筑和各种生产部门。

阿克苏姆同欧、亚、非三洲均有贸易往来。它的商队深入尼罗河流域和邻近各地收购象牙、香料和黄金。《环航纪》说:阿克苏姆的“所有象牙都是从尼罗河以外的国家弄来的。”它经由阿杜利斯港同西亚、埃及和印度通商,同罗马以及拜占廷帝国保持联系,输出非洲的产品。

333 年,阿克苏姆国王埃扎纳皈依了基督教。在埃塞俄比亚钱币和埃扎纳的铭文上出现了“万能的天主执掌天地间一切权力”的基督教祷词,在钱币的一面压印了十字架。他的继承者在全国修建了许多壮丽的教堂和修道院。五世纪时许多受到迫害的叙利亚单性教派神职人员,纷纷逃到阿克苏姆,基督教在埃塞俄比亚盛极一时。

六到七世纪,由于奴隶制内部的矛盾和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兴起,阿克苏姆开始走向衰落。

埃塞俄比亚和东非沿海城邦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对非洲的历史发生了重大影响。七世纪到十五世纪期间,伊斯兰教在北非和东非沿海广为传播,并渗透到西非内陆。阿拉伯人在640年占领埃及后,不断向马格里布和苏丹扩张势力。阿拉伯移民一股股地涌向东非沿海。

八世纪初,越过红海的阿拉伯移民,一方面在沿海定居,垄断印度洋上的贸易;另一方面他们深入内地,在阿特拉巴河和青尼罗河定居,建立了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丰吉王国,割断了阿克苏姆同努比亚各地的联系。阿克苏姆局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长期衰败不振。1270 年埃塞俄比亚人建立了所罗门王朝。所罗门王朝统治时,埃塞俄比亚开始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土地属于领主和教会,耕种土地的农民必须服徭役和交纳实物地租。

非洲东北部内陆国。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南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隆起,四周低下。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大部地区属海拔2,500-3,000米的火山熔岩高原,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年平均气温13℃。最高峰达尚峰高4,620米。东南部为较低的索马里高地,东北沿海有狭长平原。东非裂谷带斜贯中部,谷地深陷,有成串状分布的湖泊群,多火山和热泉。热带草原和亚热带森林气候为主,兼有山地和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从西部高原的1,500毫米,向东北、东南递减到100毫米。沙漠和半沙漠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具有三千年文明史。公元前8世纪建立努比亚王国。公元前后建立阿克苏姆王国,10世纪末被扎格王朝取代。13世纪,阿比西尼亚王国兴起,19世纪初分裂成若干公国。1889年,绍阿国王孟尼利克二世称帝,统一全国,建都亚的斯亚贝巴,奠定现代埃塞俄比亚疆域。1890年,意大利入侵,强迫埃接受其“保护”。1896年,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大败意军,意被迫承认埃独立。1928年海尔塞拉西登基,1930年11月2日加冕称帝。1936年,意大利再次入侵,占领埃全境,塞拉西流亡英国。1941年,盟军击败意大利,5月5日塞拉西归国复位。1974年9月12日,一批少壮军官政变推翻塞拉西政权,废黜帝制,成立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1977年2月,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中校发动政变上台,自任国家元首。1979年成立以军人为主的“埃塞俄比亚劳动人民党组织委员会”,推行一党制。1987年9月,门宣布结束军事统治,成立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88年3月,埃爆发内战。1991年5月28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推翻门格斯图政权,7月成立过渡政府,埃革阵主席梅莱斯泽纳维(Meles Zenawi)任总统。1994年12月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1995年5月举行首次多党选举。8月22日,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成立,梅莱斯以人民代表院多数党主席身份就任总理。在2000、2005年两次大选中,埃革阵均获胜,梅任总理至今。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史上唯一没有被殖民过的国家。

政区地理

除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外,全国按民族分为九个州(State/Region)。

主要城市

序号主要城市 所在地区

1 亚的斯亚贝巴

2 纳兹雷特纳兹雷特

3 季马咖法

4 德雷达瓦德雷达瓦

5 哈勒尔龠协尔盖

6 贡德尔贡德尔

7 巴赫达尔巴赫达尔

8 德塞沃洛

9 德卜勒泽特

首都


亚的斯亚贝巴位于全国的中心,海拔2400多米,是非洲地理位置最高的城市。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是一座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也是非洲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最特殊的是这里的大街小巷没有一个门牌号码,在世界大城市中,这是独一无二的。亚的斯亚贝巴不但是埃塞俄比亚的政治中心,也是非洲统一组织总部的所在地,在非洲事务中居于重要地位。埃塞俄比亚的重要城市还有贡德尔、哈勒尔、季马等。埃塞俄比亚的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和野生动物园数量位居非洲国家前列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坐落在中部高原的山谷中,是非洲最高的城市。百余年前,这块地方还是一片荒野,孟尼利克二世的的妻子泰图在这里的温泉旁建立一座房子,为建城之始,以后又允许贵族在此取得土地。1887年孟尼利克二世正式迁都于此。按照阿姆哈拉语,亚的斯亚贝巴意思是“新鲜的花朵”,为泰图王后所起。虽接近赤道,但这里气候凉爽,四季如春,城市周围峰峦起伏、关山重叠。市区风光绮丽,街道随山势起伏,道旁奇花烂漫;到处可见尤加利树,苗条修长,苍苍郁郁,下垂的三角形叶子,颜色略带灰霜,远看像覆盖着白霜的竹子,是这个城市独特的景色。

市中心革命广场一带,街道宽阔整齐,附近多高层办公楼和公寓。离广场不远,有昔日的皇宫。在附近的一条花园式的林荫大道两旁,井然有序地分布着议会大厦、政府各部大楼、博物馆、非洲大厦、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和大议会等著名建筑。在孟尼利克二世大街的广场上,矗立着孟尼利克二世身跨战马的高大铜像。广场西南角有市政大厅。连接市政大厅和火车站的大街,从北向南依地势倾斜,两旁商店林立,车水马龙,蔚为壮观。

亚的斯亚贝巴是埃塞俄比亚的经济中心。全国半数以上的企业集中于城市的西南部,南郊为工业区。城内有咖啡贸易中心。它是公路、铁路交通枢纽,有班机与国内城市和非洲、欧洲、亚洲国家联系。

政治


政体

之前和安哥拉等国曾加入过社会主义阵营,埃革阵执政以来,创建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础的联邦政体,以发展经济为重点,注重协调稳定、发展和民族团结三者间关系。2001年初,埃革阵内部以梅莱斯为首的改革派同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元老派在国家发展方向、对外政策等重大问题上产生分歧。10月,梅主持召开埃革阵“四大”,通过新党章、党纲,选举产生以梅为首的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革命民主”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政经发展方向,统一了全党思想。2002年以来,埃政府实行“以农业为先导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拓展对外合作,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进公务员改革,同时加强各级政府部门能力建设。2003年9月,埃革阵召开“五大”,梅莱斯蝉联党主席。2005年5月,埃举行第三次议会选举。埃革阵虽继续赢得新政府组阁权,但议会席位流失近三分之一。反对党以大选存在舞弊为由拒不承认选举结果,并在首都等主要城市煽动暴力活动,但很快被政府平息。新政府组成后,积极与反对党展开对话,致力于政治和解,巩固和加强农村地区的群众基础,制定和实施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执政地位得到巩固。目前,埃局势基本稳定。

宪法

1994年12月8日,埃制宪会议通过第四部宪法—《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宪法》,次年8月22日生效。新宪法共11章106条,规定埃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和议会(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任期六年。总理和内阁拥有最高执行权,由多数党或政治联盟联合组阁,集体向人民代表院负责。各民族平等自治,享有民族自决和分离权,任何一个民族的立法机构以2/3多数通过分离要求后,联邦政府应在3年内组织该族进行全民公决,多数赞成即可脱离联邦。各州可以本族语言为州工作语言。保障私有财产,但国家有权进行有偿征用。城乡土地和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不得买卖或转让。组建多民族的国家军队和警察部队,军队不得干政。保障公民的民主自由和基本权利。

议会

实行人民代表院和联邦院两院制。人民代表院系联邦立法和最高权力机构,由选民直选产生,任期五年,一般不超过550个议席,少数民族至少占20席。现任议长特肖梅托加(Teshome Toga),2005年10月就职。联邦院拥有宪法解释权,以及裁决民族自决或分离、各州间纠纷等权力。有117名议员,任期5年,由各州议会推选或人民直选产生,每个民族至少有一名代表,每百万人口可增选一名代表。现任议长德盖费布拉(Degefi Bula),2005年10月就任。

司法

联邦最高法院为联邦最高司法机构,院长凯马尔白德里(Kemal Bedri),下辖联邦高级法院和初审法院。总检察长吉尔马瓦克吉拉(Girma Wakjira)。

政府

政府成为内阁,以总理为内阁首脑,本届政府于2005年10月组成。成员由总理梅莱斯及20名部长组成,主要有:副总理兼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长阿迪苏莱盖塞(Addisu Leggese),能力建设部长泰费拉瓦鲁瓦(Teferra Waluwa),外交部长塞尤姆梅斯芬(Seyoum Mesfin),国防部长库玛德迈克萨(Kuma Demeksa),贸易与工业部长戈尔马比鲁(Girma Biru),财政和经济发展部长苏菲阿赫迈德(Sofian Ahmed)等。

政党

全国现有77个注册政党,其中全国性政党18个,其它均为地方性政党。主要有:

(1)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The Ethiopian People''s Revolutionary Democratic Front ):简称埃革阵,执政党。于1989年以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提人阵)为核心组建,成员党包括阿姆哈拉民族民主运动、奥罗莫人民民主组织和南埃塞人民民主阵线,代表24个主要民族。决策机构是由36名成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对内积极推行多党议会制民主和市场经济政策,尊重各民族自决权;对外主张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推行地区大国战略。1995年和2000年多党选举中均获绝对多数。主席梅莱斯。

(2)团结民主联盟党(Coalition for Unity and Democracy Party): 最大反对党。由原反对党联盟团结民主联盟的4个成员党于2005年9月合并而成,在本届人民院占109席。反对现行联邦制度,主张土地私有化,反对政府在埃厄边界问题上的立场。主席特梅斯根祖德(Temesgen Zewde)。

(3)奥罗莫国民大会党( Oromia National Congress):反对党。原为反对党联盟民主力量联盟的最大成员党。2005年9月宣布脱离该联盟, 单独加入议会,在本届人民院占43席。

政要

埃塞俄比亚帝国历任皇帝(Imperator)

姓名 中文译名 在位时间 在位年数 备注

Iyasu I Yohannes 伊亚苏一世 1682-1706 24 

Tekle Haymanot I Iyasu 海马诺特一世 1706-1708 2 

Na''od II Tekle Haymanot 纳奥德二世 1708 2天 

Tewoflos Yohannes 特沃弗洛斯约翰内斯 1708-1711 3 

Yostos Delba Iyasu 约斯托斯德尔巴伊亚苏 1711-1716 5 

Dawit III Iyasu 达维特三世 1716-1721 5 

Walda Giorgis Iyasu 瓦尔达乔吉斯 1721 3天 

Asma Giorgis Iyasu 阿斯马乔吉斯 1721-1730 9 也称阿德巴尔萨加德二世

Iyasu II Asma Giorgis 伊亚苏二世 1730-1755 25 太后曼图阿布摄政

Iyoas I Iyasu 伊约亚斯一世 1755-1769 14 太后曼图阿布摄政

Yohannes II Iyasu 约翰内斯二世 1769 5个月 

Tekle Haymanot II Yohannes 海马诺特二世 1769-1770;1770-1777 7 

Susenyos II Iyasu 苏塞尼奥斯二世 1770 6个月 

Salomon II Adigo 萨洛蒙二世 1777-1779 2 

Tekle Giorgis I Yohannes 乔吉斯一世 1779-1784;1788-1789;1794-1795;1795-1796;1800 8 

Iyasu III 伊亚苏三世 1784-1788 4 

Hezqeyas Iyasu 海兹克亚斯 1789-1794 5 

Be''ede Mariam III 贝德玛利亚姆三世 1795 8个月 

Salomon III 萨洛蒙三世 1796-1797;1799 2 

Yonas Letezum 约纳斯莱特祖姆 1797-1798 5个月 

Demetros Arqedewos 迪米特罗斯阿凯德沃斯 1799-1800;1800-1801 1 

Egwale Seyon Hezqeyas 埃格瓦勒 1801-1818 17 

Iyoas II Hezqeyas 伊约亚斯二世 1818-1821 3 

Gigar Iyasu 吉加尔伊亚苏 1821-1830 9 中间1826年4月由贝德玛利亚姆四世执政

Iyasu IV Salomon 伊亚苏四世 1830-1832 2 

Sahle Dangel Gebre Mesay 萨赫勒丹格尔 1832-1840;1841-1845;1845-1850 16 

Yohannes III Tekle Giorgis 约翰内斯三世 1840-1841;1845;1850-1851 3 

Tewodros II 提沃德罗斯二世 1855-1868 13 会有资料转写成Theodore II

Tekle Giorgis II 乔吉斯二世 1868-1871 3 

Yohannes IV 约翰内斯四世 1871-1889 18 

Menelik II 孟尼里克二世 1889-1913 24 

Iyasu V 伊亚苏五世 1913-1916 3 

Zauditu 佐迪图女王 1916-1930 14 由拉斯塔法里马康南(后来的海尔塞拉西一世)摄政

Haile Selassie I 海尔塞拉西一世 1930-1974 44 

Amha Selassie I 阿姆哈塞拉西一世 1988-1997 9 在纽约成立流亡政府

Ermias Sahle-Selassie Haile-Selassie 埃尔米亚斯 1997- 
 在纽约成立流亡政府历任共和国国家元首(Gonfalonier)

1974.9-11 阿曼迈克尔安多姆 Aman Mikael Andom, 1924-1974

1974.11-1977.3塔法里本蒂 Tafari Benti, 1921-1977

1977.2-1991.5 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Mengistu Haile Mariam, 1937-

1991.5-1995.8梅莱斯泽纳维Meles Zenawi, 1955-

1995.8-2001.10内加索吉达达Negasso Gidada, 1943-

2001.10- 吉尔马沃尔德乔吉斯Girma Wolde-Giorgis, 1924-

历任总理(Prime Minister)

1987.9-1989.11费克莱塞拉西Fikre Selassie Wogderess, 1945-

1989.11-1991.4海鲁伊梅努Hailu Yimenu, ?-1991

1991.4-1991.6特斯法耶丁卡Tesfaye Dinka

1991.6-1995.8塔米拉特莱恩Tamirat Layne, 1955-

1995.8- 梅莱斯泽纳维

经济


体制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非洲农作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主产苔麸,次有大麦、小麦、高粱和玉米。世界咖啡原产地,产量居非洲第二位。有豆类、努格(油菊)、油菜、棉花、芝麻和亚麻等,特产恰特和葛须。非洲牲畜数量最多的国家。除牛、羊、马、驴、骡、骆驼外,还饲养高山珍兽灵猫。食品加工和纺织为主要工业部门,还有制革、制鞋、化工、木材加工、水泥、炼油、钢铁、农机具修配工厂。少量开采金、铂、锰和盐,还有石油、天然气、铜、石棉等矿藏。水力和地热资源丰富,尚少开发。农牧产品占出口总值95%以上,咖啡、皮张、蔬菜、油料、豆类为主要出口货物。进口以机器、车辆、化工产品、原油、纺织品为大宗。亚的斯亚贝巴通邻国吉布提港的铁路,是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

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门格斯图执政时期因内乱不断、政策失当及天灾频繁,经济几近崩溃。埃革阵执政后,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发展战略,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恢复较快,1992-1997年经济年均增长7%。1995年起实施《和平、民主与发展五年规划》,加快结构调整改革,颁布并修订投资法,以吸引国内外私人投资,扩大就业,减轻贫困,消减赤字,力争国民经济持续发展。1998年埃厄边界冲突爆发后,埃将大量发展资金用于战争,加之西方冻结援助,外国投资锐减,又遇严重旱灾,粮食大幅减产,经济发展受挫。2001年,以埃厄和平进程取得进展为契机,埃政府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2002年,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计划》,先后采取修改投资和移民政策,降低出口税和银行利率、加强能力建设、推广职业技术培训等措施,获国际金融机构肯定。但2002年因旱灾严重,经济增长率放缓,翌年有所恢复。2005年以来,政府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出口创汇型产业、旅游业和航空业,吸引外资参与埃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上述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当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88亿美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7.9% (国际经济机构预测)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1美元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货币名称:埃塞俄比亚比尔,1比尔=100分

汇率:1美元≈13比尔

1比尔≈0.5人民币

通货膨胀率:10.9%

资源

已探明的矿藏有黄金、铂、镍、铜、铁、煤、钽、硅、钾盐、磷酸盐、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气。马来西亚、沙特、英国、苏丹、约旦等国公司在埃进行油气开发。水资源丰富,号称“东非水塔”。境内河流湖泊较多,青尼罗河发源于此,但利用率不足5%。因垦荒每年减少20万公顷森林,森林覆盖率为2.3%。

工业

工业门类不齐全,结构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进口,2003/04财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4%。发电量20.48亿度,98%为水电。石油主要靠进口。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食品、饮料、纺织、皮革加工为主,集中于首都等二、三个城市。近年工业产值(单位:百万比尔)如下:

 1998/99 1999/2000 2000/01

工业总值 1701 1731 1832

矿业 75 83 90

制造业 688  713 751

手工业 294 302 317

建筑业 418 399 431

水电 226  399 431(资料来源:2004年度经济季评)

农业

农业系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2003/04财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1%。农牧民占总人口85%以上,主要从事种植和畜牧业,另有少量渔业和林业。65%国土为可耕地,实耕1320多万公顷,其中粮田占3/4。可浇地350万公顷,实际水浇地16万公顷。以小农耕作为主,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常年缺粮。粮食作物有玉米(28%)、台麸(谷类,当地主食,24%)、大麦(16%)、小麦和高粱(各13%)及豆类。近年来,因政府取消农产品销售垄断、放松价格控制、鼓励农业小型贷款、加强农技推广和化肥使用、粮食产量有所上升。近年农业生产情况如下(单位:百万比尔):

 1998/1999 1999/2000 2000/01

农业总产值 6874 7025  7831

增长率(%) 3.8 1.9 3.2(2004年度经济季评)

经济作物有咖啡、恰特草、鲜花、油料等。其中咖啡产量居非洲前列,约占出口总收入的35-50%。近几年咖啡生产和出口情况(单位:万吨/亿美元)如下:

 2000/01 2001/02 2002/03

咖啡产量 20 24.5 25.0

出口量 8.5 11.6 13.7

出口收入 1.75 1.63 1.65咖啡的发源地 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咖啡豆原产地有三个,分别是:阿拉比卡,罗巴斯塔及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咖啡的故乡,咖啡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咖啡产量占全世界产量70%,世界著名的咖啡品种几乎全是阿拉比卡种。

埃塞俄比亚位于北纬6度~9度,东经34度~40度,海拔1600米~1800米,大多数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绝佳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使得这里的咖啡富有一种葡萄酒的香味,并有浓郁的巧克力余味。埃塞俄比亚最著名的咖啡要数摩卡高地咖啡了,它并不像其它高海拔地区的“硬豆”或“特硬豆”带有一种柔软的口感,它的口感并不浓烈,也没有明显的酸味,但香味浓郁醇厚。东南高地的哈拉尔(Harar)咖啡是典型的穆哈咖啡,香郁味浓;哈贝沙(Habesha)咖啡滋味平和、香气浓郁,具酸果味;阿斯特(Aster)咖啡则巧克力味和酸味更加强烈。

相传六世纪时,埃塞俄比亚卡法镇(kaffatown)有个叫卡尔弟的牧羊人,有一天发现自己饲养的羊群忽然在那儿不停地蹦蹦跳跳,他觉得很不可思议,仔细加以观察,才明白原来是羊吃了一种红色的果实所导致的。于是他便将这些果实采摘下来,并分给修道院的僧侣们吃,他们吃完后都觉得神清气爽。后来,该果实被用来做提神药,颇受医生们的好评。这些果实就是现今的咖啡豆。

在埃塞俄比亚,几乎家家院内屋旁种植着咖啡树,咖啡对于他们的日常饮用再平常不过了。埃塞俄比亚人没有一天不喝咖啡,他们喝咖啡像我们吃的每一餐饭一样,顿顿不能缺少,一般家庭喝咖啡都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仪式,就像做宗教礼拜一样隆重。

畜牧业

牧业大国,适牧地占国土一半多。以家庭放牧为主,抗灾力低,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 吸收约30%的农业人口。牲畜存栏总数稳居非洲之首。2003/04财年有牛4090万头,羊4890万只,出口活牲畜6.7万吨,冷冻肉1.7万吨。

旅游业

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及野生动物公园较多。全国有25家星级旅馆,3000多间客房。除国营旅游公司外,私营企业45家,旅行社60余个。2003/04财年共接待外国游客18.1万,增长16%,外汇收入9000万美元。政府已采取扩建机场、简化签证手续等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

财政金融

政府着力改革税收结构,削减赤字,停止国内借贷,改发国债,国家财政状况好转。近年财政预算情况如下(单位:亿比尔):

 2000/2001 2001/2002 2002/2003

收入 128 128 157

支出 154 167 198

赤字 26 39 41(资料来源: 2005年度经济季评)

外汇储备9.556亿美元(2003年),外债32亿美元(2004年)。埃属巴黎俱乐部减债的最穷国。1993年以来西方两次大幅减债。2001年5月俄罗斯同意减免埃80%(约48亿美元)双边债务。2003/04财年,国际金融机构和巴黎俱乐部减债达30亿美元,美国亦免去埃所欠全部债务。

埃有商业银行、开发银行、商业建设银行等3家国有银行和1家国有保险公司。另有6家私营银行,8家私营保险公司。

对外贸易

埃政府五年内三减关税,进口税率降到50%。近年出口回升较快,但因进口需求增加,逆差较大。近年进出口情况如下(单位:百万美元):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出口 456 480 537 563

进口 1626 1700 1903 2050

逆差 -1170 -1220 -1366 -1487出口商品主要有咖啡、皮革和农牧产品等,进口机械、汽车、石油产品、化肥、化学品、纺织品和药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是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印度、沙特阿拉伯、吉布提和俄罗斯等。

外国资本

埃于1992年颁布《投资法》,1996、1998年两度修订。近年政府采取放宽移民政策、降低投资最低限额等措施加大吸引投资力度,外国直接投资逐步增加。截至2004年底共吸引投资25亿美元。2005年批准外国直接投资项目672个,协议投资额195亿比尔,约合22.5亿美元。外国投资主要来自西方、阿拉伯、印度和亚洲等国家及埃的海外侨民,投资领域包括矿产开发、制造业、农业、建筑、电力和旅游业等。

外国援助

埃厄边界冲突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暂停向其发放新贷款,2000年12月埃厄签署《全面和平协议》后,恢复对其援助。援款主要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开发银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边机构及美国、日本、欧盟和意大利等。2004年获官方发展援助18.23亿美元。

电讯

2002年12月,埃电讯公司制订了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计划投资35亿比尔,为全国50个城市提供电讯服务。2004年,全国有固定电话线路43.5万条,移动电话线路17.8万条,互联网用户11.3万个。

人民生活

平均寿命54.4岁,婴儿死亡率96.8‰。政府于2001年12月上调公务员工资后,公务员月工资最低标准为200比尔,最高工资1270比尔。44%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50%人口粮食不足15公斤/月,平均每年约500万人需粮食救济。用电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28.4%的人口有安全饮水。艾滋病感染者近300万,居世界第三位。51%的人口能够享受医疗服务,每36954人一个医生,每5266人一张病床。截至2004年,全国共有医院115所,卫生中心423个,卫生站2167个,卫生点1386个。

交通运输


铁路 亚的斯—吉布提铁路,全国唯一的铁路,全长850公里,其中在埃境内681公里。现有机车19台,年客运量70-80万人次,货运量20-25万吨,分别占全国总运量的2.6%和3.8%。因设备老化、管理不善、运力不足,目前亏损严重。

公路 公路运输占全国总运量的90%。总长33856公里(2004年),其中柏油路4362公里,其余为沙砾路。全国登记卡车14万辆,仅9.7万辆可使用。目前,埃政府正实施公路部门发展计划对公路系统扩建改造。

水运 埃海运公司有9艘船,总吨位8.19万吨。曾以厄立特里亚的阿萨布、马萨瓦港为主要港口。埃厄发生边界冲突后,进出货物主要通过吉布提港。

空运 共有40多个机场,其中亚的斯、迪雷达瓦和巴赫达尔为国际机场。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有近50架飞机,国际航线49条,国内航线30多条,安全系数、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均佳。

军事


武装力量由国防军、安全部队和民兵组成。联邦政府首相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统帅全国武装力量。国防部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下辖空军司令部和陆军司令部,国防军参谋长萨莫拉叶努斯少将(Samora Yenus)为最高军事指挥官。国防军由原埃革阵领导的推翻门格斯图政权的军队组成,1991年革命胜利后成为正规国防军,1996年正式实行军衔制,共分12级,少将是全军最高军衔。现有总兵力21万人,其中陆军20万人,空军1万人。安全防暴部队负责重点警务、维持社会秩序。民兵组织属地方武装组成部分,配合正规部队防卫作战、维持治安。军队装备以苏制武器为主,目前正进行现代化建设。2003年军费支出3.45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2%。

教育


埃革阵执政后,将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培养技术人才作为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全国实行10年义务教育制,包括小学8年、初中2年。截至2004年5月,全国共有小学12471所,中学1400所,公立大学8所,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53所。在校小学生950万,中学生73万,高校学生7.5万,职业技术学校学生22497人。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是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政府计划新建13所大学。小学、中学和大学入学率分别为77%、27.8%和2.5%。

新闻出版


全国现有121家报刊杂志。官方有阿姆哈拉语日报《亚的斯泽门》(Addis Zemen,发行量2万份)和季刊《泽门》(Zemen,发行量5000份),奥罗莫语周报《贝瑞萨》(Beresa,发行量5000份),阿姆哈拉语和英文季刊《今日埃塞俄比亚》(Ethiopia Today,发行量7000份),英文日报《埃塞俄比亚先驱报》(The Ethiopian Herald,发行量9000份),阿拉伯文周报《世界》( Alem,发行量2000份)。

官方埃塞俄比亚通讯社(Ethiopian News Agency)成立于1942年,有490名记者,在国内设有37家分支机构。另有私营的瓦尔塔信息中心(Walta Information Center),1993年成立,主要报道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要闻,向国内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主要报刊供稿。

埃塞俄比亚广播电台现有近百名记者,对内用阿姆哈拉等8种民族语言,对外用英、法和阿拉伯语广播。埃塞俄比亚电视台为国内唯一的电视台,1965年开播,全国覆盖率47%,现有180名记者。用阿姆哈拉、奥罗莫和英语每天播放6小时。为加强广播电视管理,埃政府于2002年1月通过广播法,并在新闻部下成立了广播局(EBA)。

外交


国策

对外关系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关系,强调外交为国内经济发展服务。重视加强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合作,努力发展与西方和阿拉伯国家关系,争取经济援助。注重学习借鉴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努力推动非洲政治、经济转型,重视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发挥地区大国用,积极调解苏丹、索马里等地区热点问题。是非洲联盟、(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等组织成员。

【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国际形势: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潮流,国际社会围绕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合作趋势有望加强。支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呼吁发展中国家通过联合自强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

联合国作用及改革:重视联合国作用,认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为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契机。联合国目前结构已不适应国际形势发展需要,应促进联合国民主化。

民主与人权:民主既有共性,又因国情不同各具特色,不应强行规定某种民主模式。赞同人权普遍性原则,主张摆脱贫困、言论自由与受教育权利密不可分。国际社会在帮助穷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无动于衷,空谈人权保护毫无意义。主张在人权领域进行平等对话与合作,反对将援助与人权挂钩,借口关心人权干涉别国内政。

反恐问题: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支持国际社会反恐努力。强调反恐应标本兼治,贫困是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对美国打恐表示理解,但主张打恐应以国际法和联合国授权为基础,吸纳更多主权国参与。打恐不应与特定的宗教、种族与文明相联,不应以打恐为名宣扬某一特定文明的优越性。军事打击会引起伊斯兰世界的仇恨,导致世界形势进一步复杂化。

非洲形势:认为政局动荡、地区冲突严重阻碍非洲发展,债务、艾滋病、贫困化等问题加剧非洲的边缘化趋势。主张非洲国家走政治经济一体化道路,支持非洲联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动实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

同中国的关系

1970年11月24日两国建交。海尔塞拉西皇帝、门格斯图总统、梅莱斯总理等曾访华。埃革阵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立场,重视对华关系,愿学习和借鉴我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经验。两国签有贸易、经济技术合作、文化合作等协定。

2005年是中埃建交35周年,两国总理和外长互致贺电,双方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11月27-30日,埃塞俄比亚外交部长塞尤姆梅斯芬(Seyoum Mesfin,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曾庆红副主席予以会见,李肇星外长主持会谈。双方签署了中埃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2007年4月,埃塞俄比亚人劫持16名中国人质,7人遇害,9人获救,他们于5月都回到国内,尽管如此,两国的关系仍然是友好的。

此外,外交部部长助理吕国增两次访埃。中国政府还应埃政府邀请派遣观察员对埃议会选举进行了观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中将、教育部援非工作组访埃。中方派出12名青年志愿者赴埃开展支援服务工作。埃议会联邦院议长穆拉图特肖梅来华参加世界汉语大会。埃教育部长辛塔耶胡沃尔德米切尔来华出席首届中非教育部长论坛。埃最高法院副院长曼比尔谢哈耶、埃新闻团访华。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5年中国同埃塞俄比亚贸易总额为3.69亿美元,同比增长77.4%。其中中方出口额为2.84亿美元,进口额为8571万美元。2006年1-6月双边贸易额为2.78亿美元,同比增长77.3%,中方出口额为1.73亿美元,进口额为1.05亿美元。

同美国的关系

埃美1903年建交。埃重视对美关系,是接受美援最多的黑非国家之一。美视埃为非洲反恐合作伙伴。2003年2月,美驻吉布提“非洲之角合成反恐部队”指挥官赛特勒少将访埃,与埃参谋长萨莫拉中将就军事培训、联合军演等问题交换意见。2004年7月,梅莱斯会见来访的美国务院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纽曼,主要讨论了援助、减债等问题。11月,埃副总理兼农业部长阿迪苏访美。12月,美宣布免去埃所欠7300万美元债务,至此埃对美双边债务已全部免除。2003/04财年,美向埃提供发展援助6000万美元,粮援1亿多美元,另援助4300万美元用于艾滋病防治。2005年3月,美国会代表团访埃。11月,美副助理国务卿山本访埃。

同英国的关系

19世纪,英国远征军入侵埃塞俄比亚,遭到当地军民顽强抵抗。1973年,埃英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门格斯图执政时期,双方因埃与索马里领土争端关系疏远。埃革阵执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英在埃设有文化中心,是埃第二大援助国。2003年2月,梅莱斯总理访英,会见布莱尔首相。英同意向埃提供能力建设、经济发展和旱灾救济援助,并以可持续方式帮助埃控制旱灾。2004年5月,梅赴伦敦出席布莱尔推动建立的非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英宣布将于2005年向埃提供1亿美元援助。10月,布莱尔访埃并出席非委会第二次会议。2005年2月,梅赴伦敦参加非委会第三次会议。2005年5月埃大选后,两国关系因英国指责选举不符合民主标准而受到一定影响。

同俄罗斯的关系

冷战结束后,埃同俄罗斯交往不多,经贸活动较少。1992年1月,埃宣布承认独立的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2001年,梅莱斯总理首次正式访俄。11月,俄埃友好协会成立。2002年9月,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访埃,与梅莱斯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就修复原苏联经援项目、开发天然气等合作达成一致。2004年3月,俄副外长萨尔塔诺夫访埃,拜会梅莱斯总理,双方同意建立直接贸易关系,加强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合作。

同其它非洲国家的关系

同厄立特里亚的关系:埃与厄1952年结成联邦。1962年埃政府宣布将厄并为一个州,引发厄人民武装独立斗争。1993年厄宣布独立,埃予以承认并与之建交。1998年两国因边界冲突爆发战争,2000年签署和平协议。2002年4月,由国际专家组成的埃厄边界委员会对两国边界划分走向做出裁决,两国均表示接受。同年底,埃对边委会标界作业图将包括战争爆发点巴德梅在内的部分争议地区划归厄提出异议,要求修改裁决。厄坚持裁决不可更改。2003年1月,埃关闭驻厄使馆。2004年11月,埃政府提出原则接受边委会裁决的5点和平倡议,希与厄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划界分歧。厄重申应不折不扣执行裁决。2005年至今,埃厄划界工作仍处僵局。

同埃及的关系:两埃在尼罗河水使用问题上素有分歧。埃革阵执政后,双边关系逐步改善。2002年初,埃塞俄比亚、埃及、苏丹三国水资源部长在开罗举行会议,决定在亚的斯亚贝巴成立“东尼罗河流域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合理开发和利用尼罗河水资源问题。2004年6月,埃及水利资源发展和灌溉部长扎伊德访问埃塞,重点讨论建设东尼罗河沿岸工程问题。12月,埃及外长盖特访问埃塞,转达穆巴拉克总统的口信,双方还就尼罗河谷倡议、埃厄和平进程等问题交换了意见。2005年4月,梅莱斯总理访问埃及。两国签署了经济和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月,埃塞俄比亚、埃及和苏丹举行三方会议,成立“三方论坛”以促进三方合作,其中包括探讨利用尼罗河水的合作问题

同索马里的关系:1964年和1977年,两国曾因欧加登争端两度交战,并于1977年断交。埃革阵执政后,埃积极参与调解索国内冲突,多次在其境内推动索各派召开和会并发起国际援索会议。2002年1月,(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首脑会议授权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等国联合调解索问题,并召开索新一轮和会。在埃等国的推动下,索自2004年以来相继产生过渡联邦议会、总统和政府。10月,索过渡联邦政府总统优素福访埃,会见梅莱斯总理,寻求埃继续支持索和平进程并提供援助。2005年5月,埃税务部长盖塔丘率团访索。双方就埃使用索西北部的柏培拉港达成协议。

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埃积极发展同阿拉伯特别是海湾国家的关系,争取经援和投资。2003年1月,埃塞俄比亚、苏丹、也门外长会议在喀土穆召开,三方就加强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意建立地区反恐联盟。2004年2月,梅莱斯在出席非盟特别首脑会议期间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举行会谈。自3月起,埃外长塞尤姆先后访问了阿联酋、沙特、卡塔尔、科威特等国,推动双方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2005年2月,梅莱斯总理访问卡塔尔,两国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3月,沙特议会代表团访埃。

旅游


入境须知

一、基本情况

气候:埃塞俄比亚地处非洲东部,境内多高原。虽地处热带,但由于纬度跨度和海拔高度差距较大,各地温度冷热不均。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平均海拔2450米)等高原地区气候凉爽,年平均温度为15℃。每年2-5月为小雨季,6-9月为雨季,10-1月为旱季。

衣着:首都地区全年可着春秋服装,早晚及雨季时天气较凉,需备薄毛衣。

时差: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

语言:阿姆哈拉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饮水:建议不要直接饮用管道自来水,可饮用煮沸后的自来水或瓶装水。

商业:有24小时营业的小型超市,但日用消费品种类不够丰富,基本靠进口。

电压:220伏特。

货币:货币单位为比尔(Birr),汇率较为稳定,100美元约兑换870比尔。当地不能使用信用卡。

二、入出境须知

1.签证。中国公民无论持何种护照赴埃塞均需办理签证。埃塞驻华使馆签证处负责办理赴该国签证业务,亚的斯亚贝巴博乐国际机场可为来埃旅游的中国公民办理落地签证。

2.护照和入出境手续。入境或过境埃塞须持有效期至少为6个月的护照。在埃塞机场移民局办理入出境手续时须用英文填写入出境卡。另外,从埃塞出境须交纳机场建设费20美元/人。

3.海关。埃塞海关规定:每位入境旅客允许携带200支香烟、50支雪茄、2瓶酒、2瓶香水。每位出境旅客可携带总价值不超过500埃塞比尔的旅游纪念品。对于旅客携带外币入出境无限制,但应向海关申报。

埃塞已于1989年加入《濒临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亚的斯亚贝巴国际机场对此类物品检查非常严格,因此请勿购买和携带象牙、犀牛角及其制品入出埃塞,违者会受到严厉处罚。

三、医疗条件

埃塞医疗卫生状况较差,原始死亡率为1.5%,主要疾病包括与出生和生产相关的疾病、急性呼吸感染、疟疾、营养不良、痢疾和艾滋病。前往医院就诊的病人中一半以上为艾滋病病人。全国现有约110所医院,20000名医务人员。现阶段有我援埃医疗队在亚的斯亚贝巴工作。但当地药品缺乏,请自带一些常用药品。

四、治安状况

埃塞总体治安状况较好,但也有难民、流民等不安全因素。外出尽量结伴而行,不要单独行动,避免出入特定居民区和无人的街道、场所,应避免贵重物品、大量现金外露。另,约40%埃塞人信仰伊斯兰教,须注意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五、交通安全和外出旅行

埃塞机动车靠右行驶。有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当地人不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埃塞移动电话网络为GSM模式,但网络建设落后,外出旅行联络不便。

观光旅游

另外一个大峡谷——埃塞俄比亚

“看见锡门山脉就好像初次见到美国的大峡谷一样。”布鲁斯克莱芬格尔户外探险公司一名经验老到的职员说,在70平方英里的锡门国家公园内,犬牙交错的悬崖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层层拔起,常年的日晒雨淋对锡门山脉造成了严重侵蚀,但同时也造就了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奇景,这里山峰险峻,峡谷幽深,4000英尺深的峡谷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谷底常绿的阔叶林以及山顶的稀树和草原等。这里也是狮尾狒狒、鬣狗、豺、秃鹫以及只在该地生活的瓦利亚山羊和其他很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克莱芬格尔公司因在喜马拉雅山和安第斯山脉的探险而广为人知,他们这条新开发的探险路线更加具有诱惑力。在6天的锡门山山地探险之后,可以去游览高达150英尺的青尼罗河瀑布和纳塔湖,还有隐蔽在埃塞俄比亚山间的岩石教堂。游览完这些胜景后可以去参观久负盛名的、建于12世纪的壮观的拉里贝拉教堂,还可以驱车前往东非大裂谷观赏瞪羚、斑马、河马等野生动物。

节日


节日 日期

圣诞节1月7日

主显节1月19日

阿杜瓦战役纪念日3月2日

胜利日4月6日

劳动节 5月1日

新年 9月11日

人民革命纪念日 9月12日

民俗


埃塞人相互问候,在多数情况下要鞠躬行礼。如身披"沙马"把头裹住的,要把它摘下来,甚至撩起,露出肩膀以表诚意。问候的时间可长达一二分钟,甚至还长。问候的内容无所不有,如问候彼此的健康、家庭成员、家畜、农田收成等。如果有事情要谈,也要等相互从容问候之后才能谈实质性的问题。在接受礼物时,表示高兴接受要伸出双手接礼。表示勉强接受时伸出一只手。有客人登门,女主人拿出最好的咖啡进行招待。客人接过咖啡,首先要有几句赞美话,否则会被主人视为无礼,不受欢迎。埃塞人喜爱鲜艳明亮的颜色,禁忌黑色,也禁忌宗教象征图案。埃塞人哀悼死者时,穿淡黄色服装,但出门做客是绝对不能穿黄色服装的。埃塞俄比亚的男女青年,在初次接吻时,如相互把盐粒吐在对方的口中,表示俩人真诚相爱,情投意合。

禁忌


埃塞人喜爱鲜艳明亮的颜色,禁忌黑色,也禁忌宗教象征图案。埃塞人哀悼死者时,穿淡黄色服装,但出门做客是绝对不能穿黄色服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