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阿兰查尔斯威尔逊

阿兰查尔斯威尔逊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阿兰查尔斯威尔逊


阿兰查尔斯威尔逊(Allan Charles Wilson,1934-1991),作为使用分子生物学手段(DNA测序和PCR扩增技术)来研究生物进化以及重建系统发育的开拓者,是战后备受瞩目的生物学家之一。



学生时代


威尔逊出生于新西兰,学生时代先在奥克兰的国王学院学习,擅长数学和化学,毕业后在奥塔哥大学(Otago University)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并继续攻读硕士学位。1955年,威尔逊应邀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哲学博士学位(PhD),并于1961年在著名分子生物学家亚瑟帕迪(Arthur Pardee,基因阻遏调控的发现者之一)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在其后的时间里,威尔逊主要在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化学系工作。

威尔逊最早为世界所关注是在1967年12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题为《关于人类进化的免疫球蛋白时间标尺》(''Immunological Time-Scale For Human Evolution'')的论文。在这篇文章里,威尔逊和博士生文斯萨利奇(Vince Sarich)通过对人和黑猩猩遗传物质的比较分析,提出可以使用“分子钟”,即通过生物体可遗传的突变积累,来推算人类起源。他们的结果显示人科的起源只有5百万年,这与传统上使用化石的办法估算的2千五百万年相距甚远。但却与今天人们所普遍接受的5~7百万年的起源时间相差无几。

研究生涯


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进化生物学也开始采纳这种新颖的研究手段,一些的假说、学说、理论纷纷提出。通过一系列研究,威尔逊提出进化不仅体现在质量(性状)上,而在数量(性状)上也有所体现。即进化不仅可通过在基因编码区的突变产生新的产物得以实现,同时在调控区则可以通过突变改变基因产物的表达数量来实现。随着基因组数据的积累,这个观点得到许多实验、分析结果的支持,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进入80年代,威尔逊和其学生里贝卡卡恩(Rebecca Cann)、马克斯托金(Mark Stoneking),通过对全球现代人样品中线粒体DNA(mtDNA)的研究,发现构建的全球现代人的进化书的根部聚于非洲人群,说明至少在母系的角度上看最早的现代人来自于非洲,从而提出了“线粒体夏娃”(''Mitochondrial Eve’)假说,支持现代人的非洲起源说,并估算出走出非洲的时间约在20万年前。尽管存在一些数据处理的问题,但这份发表于1987年《自然》杂志的工作对遗传学、考古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所产生了的极其深远影响。线粒体DNA也成为经典的分子标记而广泛应用于现代人、家养动物的起源、迁徙等许多研究当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新发现。同时,该项工作也催生出许多交叉学科,例如通过对已经死去或已灭绝的动物及人类的线粒体DNA进行提取分析,使得对进化中过去的信息得以重新为人们所认识,即现在所称的分子考古学,而威尔逊本人也是这类工作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桃李满园


威尔逊一共指导了200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学习工作,其中一些已成为当今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本人也是获得过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MacArthur “Genius” Award)的唯一的新西兰人。

生命终结


1991年7月,威尔逊因急性白血病去世,当时他已获得进入诺贝尔最终提名(short listed for the Nobel 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