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万木图》序

《万木图》序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万木图》序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万木图》序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杨士奇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万木图》者,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1),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2),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3)。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而不自谦也(4)。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而不自谦,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旋者,如其所当得,如无与于吾,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何也。

元之季世(5)。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6):“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顾相吾力者先予谷。”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从寡,予之谷,不藉识其姓名(8),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旋,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若孙曰(9):“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10)。为释老之宫(11),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12),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搢绅君子,多为文若诗,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若孙,佩服训戒(13),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制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赐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木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14),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15)。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作品注释


(1)杨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建文年间(1399—1402)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由于多谋善断,最受知遇。每次北征,常为扈从。后来提拔为文渊阁大学士。仁宗即位,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前后历事四朝,与杨士奇、杨溥并为辅臣,时称“三杨”。文中称“右春坊右庶子”是杨荣当时的官名。明代太子宫设左、右春坊,设有庶子、谕德等官,与翰林官进讲经史以辅导太子。

(2)太父:祖父。

(3)汲汲:急切的样子。

(4)慊:满足。

(5)季世:末代。

(6)号:令。

(7)相:助。

(8)不藉识其姓名:不在簿册上记下姓名。藉,同“籍”。

(9)若:和,及。

(10)学宫:学校。

(11)释老之宫:指佛寺、道观。

(12)没:同“殁”,死亡。

(13)佩服:感念不忘。

(14)畎(quǎn)亩:田间。

(15)布衣:谓平民。?

全文翻译


《万木图》这幅画,是翰林侍讲建安人杨荣勉仁先生,为了彰显(/显扬)其祖父杨达卿的美德,(将万木)画出来留给后代看而创作。

元末,战乱饥荒,老百姓饥寒交迫衣食无着,到了人吃人勉强活下去的地步,即使是父子夫妻,彼此相望却难以互相保全,这种惨状到处都是。当时,杨达卿先生家储藏了很多稻谷,打算开仓救济饥民,(他)指着某座山对饥民大声地喊话:“有愿出力帮我种树的人吗?种一棵树,我给他一些粮食。”由此(饥饿的)的人争相出力,来换取粮食。(杨先生)让他们都吃上饭,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愿意种树的不登记他的姓名,最终也不看他的功劳大小,给了他谷子,因此活下去的人数不胜数了。施恩于人,却让受施者常常感到惭愧和羞辱,还不如不施恩。杨先生的乐于施舍,多么地忠善、委婉又考虑周全啊!

过了几年,树木长得葱郁茂盛,都符合用材(的标准)。杨先生指着树木告诫子孙们说:“没料到树木长得如此繁茂!希望你们不要只用它们为自己谋利,将来有建学校、造桥梁和摆渡小船需要木材的人,给他们;有家贫要造房、死后做棺材却买不起木材的人,送给他们。(千万)不要只想到为自己谋利!”因此(这些树林)给许多人带来好处。

唉!开始时杨先生只是送出谷子,懂得让被救济的人(因出力获救济)内心安宁而已,哪想到树木长大后会这样呢!那些被救济的人一定尽力种树,不随便应付了事,大概是天理在人心,(善心好事)会传续下去吧。杨先生留下了这么好的善行,可惜的是他的善行仅仅施展于战乱艰难时期,仅限于方圆几里之内,并且仅以平民身份过完一辈子。否则的话,假如杨先生在太平盛世获得重任,做他想做的善事,他的善心善举一定会让更多的人受益。如果他的后人能够世代承续他的训诫,推广他的善心,并且坚持做下去不停止的话,那这种善心善行带来的好处将会久远而宽广。(我)写下这篇序以告诉后人。

这篇文章选自《东里文集》卷四。杨荣为了表彰其祖父杨达卿的义举,并用来告知后代要遵从祖先遗训,就作了一幅《万木图》,杨士奇为此图作了这篇序记。杨达卿在元代末年为赈济灾民,又为了不使灾民受施而自愧,就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某山成了一片万木林,这是造福后代子孙的办法。又遗命其子孙“毋苟自利”,要用来作公益事业及救助贫穷的人。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十分罕见。作者由此而联想到,杨达卿若生于承平之世,发挥其才能,人们将会得到更大的利益。作者也深为杨达卿的义举所感动,文字写得朴实无华,充满了崇敬之情,而不是一般的泛泛应酬之作。

作者简介


杨士奇(1365—1444),名寓,以字行,号东里,泰和(今属江西)人,早年家境贫寒,靠授徒教书为生。建文帝在位时,参与编修《明太祖实录》。后来被举荐,召入翰林院,担任编纂官。成祖即位,入内阁典机务,进侍读。1417年(永乐十五年),任翰林学士。仁宗即位,提拔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不久兼任兵部尚书,为《明太宗实录》总裁官之一。宣宗在位时,任《明仁宗实录》总裁。他与杨荣、杨溥都是当时台阁重臣,号称“三杨”,形成了明代永乐年间(1402—1424)至成化年间(1447—1487)的一个文学流派,被称为“台阁体”。著有《东里文集》等。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选自《东里文集》卷四。杨荣为了表彰其祖父杨达卿的义举,并用来告知后代要遵从祖先遗训,就作了一幅《万木图》,杨士奇为此图作了这篇序记。杨达卿在元代末年为赈济灾民,又为了不使灾民受施而自愧,就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某山成了一片万木林,这是造福后代子孙的办法。又遗命其子孙“毋苟自利”,要用来作公益事业及救助贫穷的人。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十分罕见。作者由此而联想到,杨达卿若生于承平之世,发挥其才能,人们将会得到更大的利益。作者也深为杨达卿的义举所感动,文字写得朴实无华,充满了崇敬之情,而不是一般的泛泛应酬之作。

相关分词: 万木图 万木 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