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波将金”号战列舰

“波将金”号战列舰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波将金”号战列舰


苏联导演谢盖尔.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以其大胆夸张的蒙太奇运用手法,成为世界电影发展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不朽之作。伴随着该剧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传,人们不仅被它的艺术内涵所震撼,而且也不觉地记住了"波将金"号这个名字,该舰因此而成为最广为人知的俄国战列舰。



建造概况


1882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批准了一项为期20年的海军扩军计划,准备依靠本国的造船工业建造19艘舰队装甲舰和4艘岸防装甲舰。按照这个庞大的计划,俄国海军于1895年9月决定再为黑海舰队建造第8艘装甲舰。海军部注意到,黑海的尼古拉耶夫海军船厂只要将正在建造的"罗斯季斯拉夫"号下水后,就可以马上开工新型装甲舰。于是,上级询问黑海舰队司令科罗特夫少将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船,科罗特大回答说自己理想的舰只应该是"十二使徒"级的改进型,而且要使用"贝尔维尔"燃油锅炉,使航速达到20节。对此,齐哈切夫上将和海军技术委员会主席皮利金少将却持不同见解,他们认为20节的航速要求过于奢侈,如果必须达到如此高的速度,就一定要大幅度削减新装甲舰的装甲列板;而且黑海舰队的其他主力舰航速均在16节左右,新舰较大的航速在联合行动中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他们希望以"三圣徒"级或"罗斯季斯拉夫"级为蓝本设计新型黑海装甲舰。

科罗特大获知情况后改变了主意,他又看上了波罗的海舰队的"佩列斯维特"级装甲舰,他甚至要求尼古拉耶夫船厂利用"佩列斯维特"级的原有图纸不加改动地直接建造一艘。这次,皮利金少将和海军总造舰官库琴科夫同意了。不过现在看来,"佩列斯维特"级较高的航速和较大的续航力对于狭窄的黑海是一种浪费。俄国海军军官选择现成设计的最大原因可能是时间紧迫,"罗斯季斯拉夫"号舰体预计于1896年初下水,对于缺乏经验的俄国造船界来说,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一个全新设计。

可是计划1896年初下水的"罗斯季斯拉夫"号的工程却一拖再拖,关于未来黑海装甲舰的争论也就一直持续了下来。直到当年6月23日,海军大臣阿列克赛.亚历山大罗维奇大公做出了最终裁决:必须以黑海舰队的"三圣徒"级为蓝本设计新舰。现在有人认为阿列克赛.亚历山大罗维奇的决定是"无理和不合程序的",是行政命令对科学论证决策机制的粗暴践踏。不过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阿列克赛大公的决策却是相当合理的。由于温暖的黑海和冬季封冻的波罗的海自然环境有很大不同,因此俄国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总是装备着不同类型的装甲舰。1891年开工的"三圣徒"级固然比"佩列斯维特"级陈旧,可是它毕竟是为在黑海使用设计的,环境适应性要好得多。

阿列克赛大公自己也对新舰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意见,他要求采用首楼舰型以增加军舰的适航性,但这样必将增加舰体前部的重量,而且伴随着前主炮炮位的升高,也会恶化军舰的稳性。对于这点,大公认为可以采用较轻的炮廓式主炮来代替炮塔;防护系统应使用德国克虏伯式装甲,并且在主装甲带后设置倾斜的穹甲:各152毫米副炮炮位应用装甲板隔开,这样会拉大炮位间的距离,在舰体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使主炮塔的位置偏向两端;为了降低成本,放弃在舰上使用贝尔维尔水管锅炉。

设计工作落到了"三圣徒"号的监造官肖特身上。很快,肖特于1896年8月7日接到指令,要求他立即按照大公的指示准备开工新舰所需的一切物资,因为这时距"罗斯季斯拉夫"号下水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肖特一边忙于"三圣徒"号的收尾工程,一边腾出时间进行设计。同年12月,肖特带着两个设计草案前往圣彼得堡向海军技术委员会说明情况,第一个方案沿用了"三圣徒"级的主炮水压动力装置,第二个方案的主炮塔则采用了刚刚发明的电动齿轮减速动力装置。

海军技术委员会的各部门理所当然地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机械处对机舱和燃油舱的通风系统设计发出了警告;鱼水雷处则希望放弃水上鱼雷管,改为一对水下鱼雷发射管;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其他置疑也令肖特疲惫不堪。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要求设计师对各系统及装载物的重量和舰体稳性进行重新核算。肖特本来以为只消在圣彼得堡呆几天就能够回去,结果却被技术委员会留了足足6个月,委员会的头头们似乎认为把设计师留在自己身边进行工作才让人放心。

1897年6月12日,肖特终于拿出了按照技术委员会意见设计的最终方案。当然其中仍然有许多方面未能决定下来,不过无论如何,总算可以开工建造新装甲舰了。尼古拉耶夫船厂于7月开始制造木质缩比模型。由于肖特必须编制施工所需的各类技术文件,又要等技术委员会批复,开工日期又推了好长时间。最终,新装甲舰总算于1897年12月27日开工,亲手设计它的肖特担任监造官一职。次年10月10日举行了正式开工典礼,躺在船台上的庞然大物也被命名为"塔夫利亚公爵波将金"号(以下简称"波将金"号),列入黑海舰队序列。

军舰开工后,对设计的不断改动仍在继续。1898年2月8日,决定将机舱内横向布置的锅炉改为纵向布置。这意味着要改动不少横隔壁和锅炉基座的位置,船厂不得不向供货的钢铁厂紧急发出更改板材型号的要求,结果一些已经割好的钢板报废了。波罗的海工厂到5月份才完成了推进装置的最终设计,这个设计与预先的总体设计有冲突,因此不得不对舰内空间重新进行区划。由于新增加了后部装甲司令塔,又使人们对军舰能否达到设计稳性要求提出了疑问。1899年下半年,海军技术委员会对"波将金"号的设计改动越来越多,以至于肖特被迫再次前往圣彼得堡配合他们的工作。技术委员们提出了诸如发动机和弹药库的位置,取消某些装甲横隔壁以减轻重量,探照灯和小艇吊杆的详细布置,等等,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1900年10月9日,"波将金"号终于下水。可是直到这时,军舰的技术设计还没有终结,例如关于注排水泵系统的争论仍未达成共识。原料的短缺也拉长了"波将金"号的工期,由于圣彼得堡的伊若拉工厂产能不足,尼古拉耶夫船厂只得于1901年5月向英国贝得莫尔公司购买副炮炮廓用127毫米装甲板。

1902年7月4日,"波将金"号未完成的舰体被拖往赛瓦斯托波尔的拉扎列夫海军船厂进行舾装。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负责制造主炮塔的尼古拉耶夫造船一机械制造一投资联合体过去从来没有生产过炮塔,这次却一下子要制造最新型的电动305毫米双联炮塔。由于严重缺乏经验,他们在组织设计生产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直到1903年11月"波将金"号竣工服役时,舰上装的还是过去为老装甲舰预备的旧式炮塔。

总体布置


"波将金"号采用了首楼型舰型,首部干舷因此增加到7.8米,在恶劣海情下的适航性比"三圣徒"级大为提高。全舰采用双重底结构,锅炉舱没有中央纵隔壁加以分隔。设计排水量12480吨,实际为12900吨;水线长113.2米;舰体垂线间长112.97米,水线宽22,25米,最大吃水8.23米;编制舰员为731人,其中军官26人。舯部上层建筑上有4具大型弧形回转吊艇柱,外观与美国"肯塔基"级战列舰非常接近。

武器装备


"波将金"号安装了2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塔,由于采用电力驱动带来了一系列麻烦。在最初的试验中,射速勉强达到每4分钟一发,只有老式炮射速的一半。在重新设计了齿轮传动装置后,射速提高到1.5~2分钟一发的水平。炮塔方向射界左右各150度,火炮最大仰角15度。火炮身管长40倍径,初速792.5米/秒,每管备弹60发,其中穿甲弹、榴弹和铸铁制破片杀伤弹各18发,另有4发半穿甲弹和2发榴霰弹。

"波将金"号的其他武器则可谓五花八门。副炮是16门152毫米速射炮,射速可达3发/分,其中12门布置在主甲板上的炮廓里,另4门布置在首楼甲板平面的上层建筑炮廓内,每管备弹180发,其中穿甲弹、榴弹和破片杀伤弹各47发,另有31发半穿甲弹和8发榴霰弹。在"波将金"号的14门75毫米火炮中,6门布置在首楼甲板平面的炮廓内,2门在同一平面的上层建筑首尾处,2门位于前部司令塔的两侧,最后4门分别布置在首尾两端甲板下的炮室内,每门炮备弹300发,穿甲弹和榴霰弹各125发,半穿甲弹50发。"波将金"号的舰首装有4门47毫米甲板炮,另有2门位于后部上层建筑上。此外,"波将金"号还装有2门65毫米巴拉诺夫斯基登陆火力支援炮、2门37毫米轻炮,主桅平台和上层建筑中部还各装有2挺7.62毫米机枪。

1915年6月,上甲板上又安装了2门57毫米高射炮,后来还加装了2门75毫米高射炮。过去装备的75毫米防鱼雷艇炮在大战期间被拆掉。

与其他列强战列舰不同的是,"波将金"号的弹药配置中榴弹占了绝大部分。这是因为土耳其舰队的实力单薄,俄国装甲舰与其主力军舰交火的机会不多,而如果俄军在黑海南岸发起登陆作战,黑海舰队的装甲舰必将执行较多的对岸炮轰任务。

"波将金"号共有5具水下鱼雷发射管,1具位于舰首,另4具布置在两舷,每管备雷3枚。在1910-1911年进行的改进中,舰首鱼雷管被拆除;其余的鱼雷管在1916年2月入坞检修期间被全部拆除。"波将金"号第2个和第3个烟囱间原有一座布置有2台探照灯的观察平台,后来可能因为烟囱排烟影响太大而在军舰服役后不久即被拆除。

防护系统


"波将金"号的装甲防护体系与人们熟知的现代装甲舱式防护体系有很大的区别。其侧舷从下到上一共有3道装甲带,其中最下方的主装甲带用克虏伯钢制成,全长72.23米,占全舰长度的63.8%,高2.28米,其中1.53米位于设计水线以下,舯部锅炉舱和机舱外包覆的侧装甲带厚229毫米,主炮弹药库外侧的装甲带削薄到203毫米,装甲带底缘处厚127毫米。首尾外围敷设有51毫米厚的防破片装甲。装甲带与首尾的178毫米厚装甲横隔壁连接在一起,组成将动力舱和主炮弹药库包围在内的装甲围壁。

侧装甲带上方是一道152毫米厚的上装甲带,这层装甲板一直向上延伸到主甲板的高度,长47.55米,用来防护动力舱的上部。再向上是主甲板副炮炮位的152毫米装甲列板。首楼甲板上的4门152毫米炮也有152毫米的装甲板防护,但是由于首楼甲板副炮位间隔较大,中间是不太重要的75毫米炮,因此没有在这里敷设整条装甲带。主炮塔侧壁厚254毫米,顶部51毫米;内部支撑筒壁厚亦为254毫米,但外围有穹甲和侧装甲带遮蔽的部分厚度分别为122和107毫米。司令塔侧面厚229毫米,顶部51毫米。

"波将金"号的水平装甲厚50毫米,由15毫米的甲板和附加的35毫米镍合金钢复合而成,穹甲由47.6毫米镍合金钢和15毫米甲板组成,装甲舱前后防护甲板厚度均为76毫米。大战开始后,烟囱间张起了可防备轻型炸弹的遮蔽帘幕。

"波将金"号配备了完善的注排水系统,虽未设立中央泵站,但在每个隔舱内各布置一台水泵。这样就极大地简化了系统的设计难度,也减少了各舱横隔壁管道开孔数量,提高了舰壳的水密性。舯部主隔舱水泵的最大流量为750吨/小时,首尾两端容积较小隔舱的水泵功率也较小。全舰共有12台注排水泵。

推进系统


"波将金"号的全套动力装置都是由波罗的海工厂设计、在尼古拉耶夫工厂生产的。舰上共有22座"贝尔维尔"水管锅炉,其中前锅炉舱的8台为燃油锅炉,后两个锅炉舱布置了传统的燃煤锅炉。主机是2台立式三缸往复蒸汽机,单台功率5300马力。每台蒸汽机驱动一个直径4.2米的四叶螺旋桨。在1903年10月31,日的试航中,"波将金"号的锅炉压力达到了15个大气压,在螺旋桨转速为85转/分时的航速为16.5节,达到了16节的设计要求。

但是新式燃油锅炉带来了一系列明显的不便。更糟糕的是,由于锅炉供油管线设计失误,"波将金"号于1904年2月2日发生了火灾,造成了严重损失。后来查明是由于积累在锅炉下面的燃油遇热导致起火。因此,黑海舰队于当年3月做出决定,将"波将金"号上的锅炉全部改为燃煤式。改造工程在塞瓦斯托波尔军港完成。改进后的动力装置表现不错,在1914年5月的试航中,"波将金"号("潘特莱蒙"号)开到了16.9节,甚至比刚竣工时的航速还要快。同年年底,黑海舰队组织战列舰进行了一次10小时拉力赛,"波将金"号取得了平均航速16.68节的好成绩。

"波将金"号设计储煤量950吨,最大1100吨,另有340吨重油:设计续航力3600海里/10节。改为全燃煤锅炉后,重油舱亦改为煤舱,续航力降低到3200海里/10节;给水允许的自持力为14天,食品则可供全体舰员60天之用。

服役历程


"波将金"号于1905年春服役时,日俄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有余。沙俄军事机器在远东连遭败绩,俄国上下已经从开战时的群情激昂转变为对政府的批判和仇视,甚至在作为沙皇传统支柱的陆、海军里也蔓延着不满情绪。1905年6月27日,"波将金"号出港开往特鲁达,准备进行射击训练,但因水手拒绝吃发臭的牛肉与军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后来,冲突演变为全体水兵起义,起义水兵操起步枪与舰上的军官进行了交火。包括舰长、副舰长、值班军官以及几名素来不得人心的军官在内的7人被打死,其余的军官被水兵逮捕。舰上成立了由30位水兵组成的管理委员会,马秋申科当选为主席。下午2点,起义者通电宣布"波将金"号起义,并正式脱离沙俄舰队序列,随后,舰上挂起红旗与护航的267号雷击舰一道驶往敖德萨,去支援那里正在进行的工人总罢工。入夜后,"波将金"号开进敖德萨港,向正在驱赶罢工工人的沙皇宪兵和警察进行了几次射击。

"波将金"号起义的消息很快传到圣彼得堡,沙皇尼古拉二世大为震惊,遂命令黑海舰队司令官秋米宁采取包括击沉该舰在内的一切手段扑灭起义行动。6月30日晨,黑海舰队的5艘装甲舰和6艘雷击舰赶来堵住了敖德萨的出港航道。"波将金"号没有退缩,反而勇敢地驶向封锁线。分舰队的水兵不但没有向"波将金"号开火,反而涌上甲板向他们高呼"乌拉!"。"胜利者格奥尔基"号装甲舰也升起了红旗参加起义。为了防止整个舰队发生哗变,分舰队指挥官卡里格少将命令各封锁舰以最大航速返航。

不久,"胜利者格奥尔基"向敖德萨沙皇当局投降。经过长时间的讨论,革命者决定将军舰开往罗马尼亚。7月1日晚,"波将金"号和267号雷击舰离开敖德萨,于次日抵达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在康斯坦察滞留交涉期间,两艘起义军舰共同发表了《告欧洲各列强书》和《告整个文明世界书》。由于罗马尼亚当局拒绝提供补给,"波将金"号不得不开往费奥多西亚寻求帮助。当军舰于5日6时开进费奥多西亚时,码头上只有等待着逮捕革命者的军队和警察,因此不得不于7月7日又返回康斯坦察。由于舰上的锅炉水储备已经消耗殆尽,军舰无法再次开动,起义者只好于7月8日降下飘扬在主桅上的红旗,将"波将金"号交给罗马尼亚当局,并宣布自己是政治流亡者。9日,俄国黑海舰队分舰队驶抵康斯坦察,并于次日接管"波将金"号。1905年7月14日,"波将金"号被拖回塞瓦斯托波尔。

在1905-1907年间俄国陆海军士兵的多次起义中,"波将金"号起义的影响最大。它是沙皇武装力量中首先转向革命的一支大部队。列宁写道:"……装甲舰‘波将金’号仍然是革命方面没有被征服的领域,不管它的命运如何,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这样一个极其重大而确凿的事实:这是一次组织革命军队核心的试举。"

正是由于"波将金"号起义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沙皇政府再也不想听到"波将金"这个刺耳的名。字。于是在1905年10月12日将"波将金"号改名为"潘特莱蒙"号。可是"波将金"的精神并没有消散,当年11月28日,"潘特莱蒙"号又参加了"奥恰科夫"号巡洋舰发起的塞瓦斯托波尔起义。

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俄国革命暂时转向低潮,"潘特莱蒙"号的生活也逐渐平静下来,它迎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舰员。1907年,俄国海军将舰队装甲舰的名称改为战列舰。1909年6月11日夜,航行中的"潘特莱蒙"号不慎将己方的"比目鱼"号潜艇撞沉,16名俄国艇员遇难。1911年10月2日,从康斯坦察访问归来的"潘特莱蒙"号搁浅。经过紧急抢修后,"潘特莱蒙"号浮起并返回赛瓦斯托波尔入坞整修。进一步检查后发现,13-70号肋位间的舰底严重变形,部分水密隔舱的底部连接损坏,导致舰内严重进水。经过恢复浮性的必要修理后,顽强的"潘特莱蒙"开出船坞,参加了年底开始的黑海舰队年度射击大检查。1912年1月10日,"潘特莱蒙"重新入坞进行大修,更换了舰底大量受损的纵骨、肋骨和舷缘板,同时还更换了包括锅炉基座和通海阀在内的舰内设备。修理和改进工作于当年4月25日全部完成。

1907年,"潘特莱蒙"号装上了主副炮用望远式瞄准具和2.5米测距仪;1909年2月,实验性地安装了纽伦堡设计的水下通信装置,可以通过音响脉冲与潜艇和其他水面舰艇建立联系。在1910-1911年的改进中,"潘特莱蒙"号的舰桥被减小,司令塔顶部的操舵室取消,更换了司令塔两侧的飞桥,整修了部分锅炉,并在首尾部分区域增加了25毫米装甲板;1911-1912年间,"潘特莱蒙"号的锅炉和主机被翻新,同时改进了主炮塔,使主炮射击循环周期降低到40秒。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与德国很快进入战争状态。8月14日,德国海军少将苏雄率领的"戈本"号战列巡洋舰和"布雷斯劳"号巡洋舰躲过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堵截,开进地中海加入土耳其海军。"戈本"号上的10门283毫米火炮和27节的高航速对俄国黑海舰队获得了明显优势。

但俄国海军也有自己的优势。早在1907年,黑海舰队就尝试了一种新的战术,即用无线电指挥数艘战列舰对同一目标实施射击。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这种战术到1914年已经达到实用状态。黑海舰队战列舰总队最优秀的3艘战列舰"叶夫斯塔菲"、"伊凡.兹拉托乌斯特"和"潘特莱蒙"号组成了实施这种战术的编队火力群。黑海舰队的这种战术毫无疑问是经过充分准备的。很快,俄国战列舰就获得了展示无线电指挥火力群战术的机会。

1914年11月18日中午,俄国舰队炮轰土耳其的特拉布松后向塞瓦斯托波尔返航,结果在雾气朦胧下与"戈本"号和"布雷斯劳"号不期而遇。黑海舰队司令官艾伯哈特中将的旗舰"叶夫斯塔菲"号在队列的最前方,随后跟着"伊凡.兹拉托乌斯特"、"潘特莱蒙"、"三圣徒"和"罗斯季斯拉夫"号等4艘战列舰。发现"戈本"号后,艾伯哈特首先命令火力群编成内的前3舰左转8度,向敌人接近。火力群顺利地完成转向后,意外的情况却突然发生了。海风将先导舰"叶夫斯塔菲"号的排烟吹向中央指挥舰"伊凡.兹拉托乌斯特"号,导致"伊凡.兹拉托乌斯特"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发现"戈本"号。为了等待信号,已经完成观测的"叶夫斯塔菲"号迟迟未能开火。这时,"戈本"号正在拼命转向,准备向俄舰实施右舷齐射。艾伯哈特将军不能等待了,他命令"叶夫斯塔菲"号按照40链的距离参数进行了一次双炮齐射,并且获得了首发命中。"叶夫斯塔菲"的305毫米炮弹击毁了"戈本"号的一个150毫米副炮炮位,引爆了5发150毫米炮弹和16个装药,但未造成严重破坏。紧接着,"戈本"号进行了准确的还击,"叶夫斯塔菲"号被命中4发炮弹,死33人,伤25人。真正倒霉的是,由于"戈本"号的弹片将"叶夫斯塔菲"号的无线电天线打断,以致旗舰无法将自己的正确观测结果提供给两艘友舰。"伊凡.兹拉托乌斯特"和"潘特莱蒙"号继续以错误的距离表尺进行猛烈但毫无意义的炮击,结果这场持续了14分钟的海战变成了"叶夫斯塔菲"与"戈本"的单打独斗。这说明俄国的战术仍然存在较多的缺点,如中央舰观察哨容易遭受两端军舰排烟的影响,在中央舰未能发现目标的情况下,先导舰没有迅速接替指挥等问题。

1915年5月10日,俄国舰队再次与"戈本"号遭遇。这次,德国人的新式军舰试图突袭"叶夫斯塔菲"号。可是"潘特莱蒙"和"三圣徒"号迅速赶来支援。"潘特莱蒙"

的几次齐射命中"戈本"号2发,使其不得不选择撤退。俄国舰队在实施了6个小时的追击后,终因航速差离太大放弃了消灭"戈本"号的念头。

10月下旬,黑海舰队的新型无畏舰"玛利亚皇后"号掩护3艘前无畏舰轰击刚刚倒向同盟国一方的保加利亚舰队。英国皇家海军少将费利摩尔作为观察员搭乘"潘特莱蒙"号参加了行动,他后来报告称俄国舰队的猛烈火力令人印象深刻。可实际上,"潘特莱蒙"号曾差点被德国UB-7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

1916年初,"潘特莱蒙"、"罗斯季斯拉夫"、"三圣徒"号3艘战列舰以及"尼古拉一世"和"亚历山大一世"号水上飞机母舰组成了一个最原始的战列舰-航空母舰特混舰队。从1916年4月14日早上开始,"潘特莱蒙"和"罗斯季斯拉夫"号再次轰击了特拉布松要塞,以支援正在向这里进攻的俄国陆军。两舰一共发射了1220发152毫米炮弹。土军工事被完全摧毁,炮兵阵地也被彻底粉碎,土耳其军队正向后撤退。下午2点,上耳其人已经完全放弃了海岸防御阵地并全速后退。时间进入1917年后,随着俄军在战场的一再失利,俄国又一次进入了革命高潮。二月资产阶级革命后,为了显示黑海舰队的改革决心,"潘特莱蒙"号于4月13日改名为"塔夫利达波将金"号。很快,舰名又于5月11日改为更资产阶级化的"自由战士",此后,包括黑海舰队在内的整个俄国基本上处于混乱动荡状态,大部分主力军舰因缺乏舰员和维修瘫在港内。1918年3月,"自由战士"号被编入预备役,2个月后被占领塞瓦斯托波尔的德军俘获。同年11月,英国干涉军从德国人手中接管了该舰。为防止军舰被红军掌握,英国干涉者在撤退前于1919年4月19日炸毁了"自由战士"号的锅炉和轮机。1920年11月,弗兰格尔的白卫军从赛瓦斯托波尔撤走后,布尔什维克接管了还留在港内的军舰。

红军对"自由战士"的兴趣显然没有对十月革命名舰"阿芙乐尔"号那样大。根据苏俄政府1922年的命令,废舰堆里的"自由战士"号于1923年开始解体,1925年11月21日,拆毁工作全部完成。

有趣的是,电影《战舰"波将金"号》正是同年完成的。"波将金"号的舰体拆毁了,舰名更换了,可是银幕上的"波将金"号却成了另一种永恒的和无法改变的力量。

相关分词: 波将 战列舰 战列 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