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G-2海鸥攻击机

G-2海鸥攻击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G-2海鸥攻击机




前传


早在南斯拉夫王国建立之初的20世纪20年代,南斯拉夫就在英法等国帮助下建立本国航空工业,并仿制英法战机。到30年代初,南斯拉夫一些年轻设计师不再满足于仿制外国老式双翼机,决心自己研制更先进的战斗机。1935年4月,由南斯拉夫设计师西维切夫和伊利奇设计的第一架IK系列战斗机(IK是伊利奇和西雏切夫姓名的首字母组合)试飞成功。这是一架全金属单翼战斗机,也是南斯拉夫第一架装备航炮的飞机,与之前的老式双翼机相比,新飞机在各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此后,西维切夫和伊利奇再接再厉,设计出性能更先进的IK-3战斗机,性能甚至堪比当时纳粹德国的主力战斗机Bf-109。遗憾的是,由于南斯拉夫工业基础薄弱,加上军队内部意见不一,这些新型飞机产量有限,没能发挥重大作用。

1940年希特勒入侵摧毁了南斯拉夫王国,也摧毁了南斯拉夫的军用航空业。但二战前南斯拉夫设计师们的努力,为战后航空工业的迅速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战后,新生的南斯拉夫第一种战斗机就是在IK-3基础上设计出来的S-49战斗机,它作为该国第一代主力战斗机一直服役到1961年。1951年成立的索科(SOKO)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很快成为南国内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后来的南斯拉夫的国产飞机,基本上都是由该公司生产。

“海鸥”出世


二战结束后,虽然南斯拉夫空军装备不少自己设计生产的S-49活塞式战斗机,但大家都明白,空军的未来属于喷气式飞机。为此,南斯拉夫航空技术研究院从1957年开始研制第一架喷气机。由于此前没有设计和生产喷气机的经验,甚至连使用喷气机的经验都不多,南斯拉夫人很明智地选定了自己的方向:设计一款轻型教练机。

从设计上看,南斯拉夫的第一代喷气机相当保守,平直翼的翼型和布置都很简单,机身也是简单得近乎直线。这种外形注定它的飞行性能不太好。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该机采用英国罗罗公司提供的“蝮蛇”2/22-6型涡喷发动机,推力达11.12千牛,比当时东欧国家普遍使用的苏联发动机都要先进,弹射座椅也选用了英国货:福兰-1B型。但该机的最大速度仅有812千米/小时。南斯拉夫人给自己的第一种喷气机命名为“海鸥”,型号为G-2。它于1961年5月试飞,两年后正式投产,南斯拉夫人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参数

标准型“海鸥”长10.34米,高3.8米,翼展(以翼尖油箱为限)11.62米。空重2.62吨,最大起飞重量4.3吨,乘员2人。机头部位安装两挺12.7毫米机枪,机翼下面可以携带两枚50~100千克炸弹或火箭。该机高空最大时速812千米,海平面最大速度755千米,小时,巡航速度730千米/小时。带翼尖油箱时,“海鸥”最大航程为1240千米,高空最大持续飞行时间2个半小时。

列装

截至1984年,“海鸥”共生产了248架,除南斯拉夫本国使用外,还曾出口利比亚。

战况


1992年爆发的波黑战争中,由于简单可靠,波黑塞族武装将服役30多年的“海鸥”投入战场,承担侦察、校射、攻击等多种任务。1994年2月28日,一队塞族“海鸥”在执行攻击任务时与两架美国F-16战斗机遭遇,由于认为塞族飞机进入“禁飞区”,F-16在警告无效后展开攻击。交战双方实力太过悬殊:一方是战后第一代喷气机,没有导弹,电子设备贫弱,几乎没有空战能力;一方是战后第三代战斗机的佼佼者,装备多种先进导弹和电子设备,空战性能优异。结果四架G-2被击落,其它飞机迅速撤退。 这次空战也是“海鸥”最为人所知的一次战斗。这一仗后,实在太老的“海鸥”开始逐渐退出巴尔干的天空,至今巴尔干新独立国家的空军中已见不到它的身影。

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3月19日, 法国战机飞入利比亚领空,西方多国战机对利比亚展开空袭。24日,卡扎菲首次挑战多国建立的禁飞区,派出一架战机飞抵米苏拉塔上空,不过“很快”就被法国战机击落。

“海鸥”百变


变形:J-1“隼”轻型攻击机

G-2“海鸥”开发成功后不久,南斯拉夫空军又希望在“海鸥”基础上开发一种专用的轻型攻击机,这就是后来的J-1“隼”轻型攻击机。与“海鸥”相比,“隼”的主要变化是从双座改为单座,机身进行强化,发动机推力增加227千克,外挂点增至8个。“隼”的首次试飞是在1974年,最大飞行速度750千米/小时。除专门生产的J-1外,南斯拉夫空军还对部分G-2按照J-1标准进行改装,例如加强机身、增加外挂点等,但仍保留双座布局。这部分改造后的G-2被称为JT-1,大约有30架左右。J-1还有一种侦察型,在机头和机翼两侧各安装一部照相机,编号为RJ-1。

J-1/RJ-1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85年。南空军先后装备的“隼”共有250架,价格便宜量又足的“隼”还出口到赞比亚和利比亚,其中利比亚120架,赞比亚6架,出口型号的代号改为G-2AE。在南斯拉夫分裂后的历次战争中,“隼”的身影都曾经出现过,但和“海鸥”一样,发挥的作用也比较有限,战争之后就陆续退役了。

出彩:G-4“超海鸥”教练,攻击机

70年代,南斯拉夫空军开始考虑开发“海鸥”的后续替代机型。由于“海鸥”和“隼”的成功,索科公司对新飞机寄予厚望。当时华约国家普遍使用的L-29教练机已有十几年历史,美国使用T-33教练机也服役将近20年,都到了需要寻找后续型号的时候,索科希望新推出的G-4“超海鸥”能够在这两块大蛋糕中分得一块。

为此,“超海鸥”在研制过程中就瞄准了世界先进水平。它的发动机仍是英国罗罗公司的“蝮蛇”,但却是该系列的最新型号632型,推力达到17.78千牛。最大飞行速度也提高到910千米,小时,爬升率为30米/秒,作战半径300千米-(低一低一低任务),过载在-4.2~8g之间。这些数据在70年代还是相当优秀的。

G-4与“海鸥”相比,外形更加流畅。该机机长11.86米,翼展9.88米,高4.28米。空重3.25吨,正常起飞重量4.76吨,最大起飞重量6.33吨,载油1720升。

1978年7月17日和18日,“超海鸥”的两架编号分别为23004和23005的原型机先后试飞,随后在1980年12月开始小批量生产。测试结果表明,“超海鸥”能够很好地完成预定的初级飞行训练和120小时对地攻击转换训练任务。和“海鸥”一样,“超海鸥”也能够携带炸弹和火箭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不过它的缺点也和“海鸥”一样,无法携带导弹,自卫能力相当薄弱。

尽管“超海鸥”的性能很不错,但遗憾的是它实在生不逢时。70年代世界各 主要航空国家纷纷研制新一代的喷气教练机,涌现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代表作,其中包括法、德合作的“阿尔法喷气”、英国的“鹰”、意大利的MB-339、捷克的L-39,美国人则决定用60年代就开始大量装备的T-38来代替T-33。面对如此多的竞争对手,无论是从飞机本身,还是从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来看,南斯拉夫人都没有多少胜算。最终,“超海鸥”在国际市场上战绩寥寥。

不过好在有国内市场作支撑,“超海鸥”总算不是白忙一场。从1980年到1989年,G-4至少向南空军交付了136架,南斯拉夫的特技飞行队“飞星”小组也使用“超海鸥”作为自己的表演机。进入90年代以后,还向缅甸出口过6架。

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之后,“超海鸥”的身影出现在该地区历次战争中,只不过从事的不是老本行——教练机的工作,而是客串轻型攻击机,用炸弹和火箭攻击地面目标。尽管不是干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实际使用表明,“超海鸥”确实是一种轻便灵活、可靠高效的好飞机。通过实战检验,索科公司决定对“超海鸥”进行改进,以解决实战中发现的不足。改进以后的G-4M吸取了自卫火力过于薄弱、只能被动挨打的教训,可以挂载俄制R-60空空格斗导弹。虽然该导弹在强大的西方空中优势面前微不足道,但至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另外在机腹部可携带一个23毫米双联装航炮吊舱。外挂点增加到7个,武器载荷为1950千克,典型配置是S-8-16集束炸弹(每个拥有8个16千克子弹药),KPT-150弹药集成(每个拥有40~54个反坦克小型炸弹),此外还有16发的57毫米火箭发射巢或者标准的北约HVAR火箭弹,三联装的50千克炸弹挂架。

飞机还换装了新型平显,双路控制和全盲目飞行仪表(两舱均有),“秃鹫”甚高频通信电台,通用电子的航空仪表以及导航寻的系统。飞机的人机工程也首次受到重视。后来研制的照相侦察,红外逐行扫描吊舱及夜间照明系统进一步强化了飞机的观察能力。

也就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的3月22日,“超海鸥”改进型进行首次试飞。北约的轰炸严重破坏了这架飞机,但索科公司没有气馁,他们修复了这架珍贵的“希望工程”,并在2002年4月送到空军试验中心再度进行飞行试验。目前,“超海鸥”及其各种改进型号仍然在南斯拉夫各前成员的空军内服役。

展翅:J-22“鹰”攻击机

60年代“海鸥”和“隼”的成功不但鼓励了南斯拉夫,也让邻居罗马尼亚产生兴趣。在这两个国家里,战后第一代喷气机都被用作近距离对地支援飞机,到了70年代初期,南斯拉夫的F-86和罗马尼亚的米格15/17都到了要退役的时候。虽然南斯拉夫开发了J-1“隼”式轻型攻击机,但该机毕竟是在教练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且从性能上看,也属于战后第一代喷气机的水平。因此,需要新型攻击机的两国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开发新飞机。

1970年,两国成立名为YUROM的联合企业,这一名称来源于南斯拉夫(Yugoslavia)和罗马尼(Romania)两国国名前面几个字母的组合。这项计划的目的不仅在于为两国空军发展新型战斗机,更想借双方的技术交流,摆脱一线战斗机对苏联的依赖。后来,苏联曾极力推荐米格23对地攻击型和苏-22,甚至在多年之后还想把苏-25推销给罗马尼亚,但都以失败告终。

根据计划,新型飞机必须是一种超音速双发飞机,可以在前线提供对地支援,并攻击敌人后方。飞机还必须容易维护,方便驾驶。必要时可以充当战斗机拦截敌人的直升机、运输机和战斗轰炸机。由南斯拉夫索科公司和罗马尼亚航星公司组成的设计小组在1972年完成基本设计工作,同时开始制造原型机。1974年10月31日,两架原型机在南、罗境内同时首飞。南斯拉夫的飞机型号定为J-22“鹰”,罗马尼亚方面的型号则是IAR-93。1977年1月,双座型的原型机首飞,南斯拉夫给双座型定的型号为NJ-22。虽然是合作生产,但生产线却是各自独立的,除了相同的机体结构,双方各自使用不同的子系统。机体的制造由两国分担,南斯拉夫负责生产机翼、后机身、方向舵及外挂架:罗马尼亚制造前机身、尾翼及副油箱。

飞机机翼采用后掠梯形上单翼,厚弦比较低。飞机全长13.02米,包括空速管在内14.9米,翼展9.3米,尾翼展4.59米,飞机高度为4.52米,机翼面积26平方米,空重575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817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0900千克。最大速度1130千米/小时,海平面最大爬升率4200米,分钟,实用升限13500米,最大起飞滑跑距离1500米,作战半径(高一高一高)530千米,最大过载为7g,航程1320千米(带副油箱)。南斯拉夫的卜22依然选用了英国罗罗公司的“蝮蛇”发动机,机上装两台“蝮蛇”MK632-41R发动机,单台推力17.8千牛,加力推力22.25千牛。

飞机共有7个外挂架,其中机身下1个,两侧翼尖各1个,两侧翼下各2个。为了具有一定防御能力,翼尖挂架可以挂载空空导弹。机炮包括两门双管GS23L型23毫米炮,每门带弹200发。

“鹰”的电子设备比较简单,标准配备包括甚高频,超高频空空/空地无线电、陀螺仪、无线电高度表、无线电罗盘、无线电信标接收器、敌我识别系统及线传飞控系统,其性能包括基本的倾斜/姿态维持自动驾驶。这样的装备可以用“简陋”来形容,没有先进的雷达,没有夜视吊舱,更不会有头盔瞄准具。这必将使J-22的作战效能大打折扣。

J-22的改型除了用于进行机型转换训练的双座型NJ-22之外,还有装备了光学和红外传感器的侦察型。侦察型的J-22共有35架,于1986年7月首飞。此外,由于英国人开始供应的发动机存在超重问题,无法使用加力燃烧室,因此最初的J-22都是没有加力燃烧能力的,被称为“鹰”Ⅰ。发动机问题解决以后的J-22则被称为“鹰”Ⅱ。

虽然“鹰”的性能在同时代攻击机里不显得多么出彩,但南斯拉夫空军还是比较满意,除了最初15架预生产型之外,又订购了200架。但由于此前所述的发动机问题,飞机的生产并不顺利,直到南斯拉夫解体,只交付了138架。

南斯拉夫内战期间,作为相对较新的装备,“鹰”也活跃于各条战线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受到不少损失。目前,“鹰”仍然是塞尔维亚空军的主力攻击机。

夭折:Novi Avion,小阵风?

到1983年,南斯拉夫的军事航空工业已经研制生产了“海鸥”、“隼”、“超海鸥”、“鹰”等一系列飞机。当时南斯拉夫空军所拥有的约400架飞机中,国产飞机占了半数。但南斯拉夫自 己生产的飞机基本上都是攻击机、教练机等相对辅助的类型,空军的主力战斗机还是苏联的米格-21。为了替代老式战斗机,也为了让本国的军事航空工业更进一步,南斯拉夫政府决定自己研发新一代主力战斗机。

新型战斗机的设计工作仍然是由航空技术研究院来承担,但由于在战斗机,特别是超音速战斗机研发方面缺乏经验,南斯拉夫向国外寻求技术支持,最终找到法国达索公司作为整个计划的技术合作伙伴。这也使得新型战斗机身上或多或少体现出达索公司的特色,尤其是这个时候达索公司正在研发“阵风”战斗机,“阵风”的影子在南斯拉夫的新战斗机上若隐若现。

按照南斯拉夫空军的要求,新战斗机主要用于对地攻击和防空任务,可以作为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和侦察机来使用。发动机性能适应低空和高空作战任务。电子设备主要包括:电子对抗和电子反干扰设备,及高性能多模式雷达和惯性导射攻击系统,可提供良好的任务能力。机体广泛采用复合材料。飞机具有高机动性和高突防速度。

具体的技术要求为:推重比大干1,6096米高度、4g情况下巡航速度范围为1.4~1.6马赫:海平面最大速度不小于1.1马赫,高度11000米的最大速度为1.8马赫:3000米高度的瞬时转弯角速度为24度/秒,持续转弯角速度为13~15度/秒:低空低速瞬时转弯直径为500~600米。

根据这些要求,航空技术研究所最初的方案采用了和F-16类似的机腹进气道。但达索公司加入后,“阵风”的元素开始大量体现。新方案采用了和“阵风”相同的三角鸭翼布局和类似的进气道构造,不同的是尺寸小且只装一台发动机。为了适应从双发至单发的设计变化,主翼相对靠前,机身边条沿机翼后缘边界向后延伸,而且垂直尾翼外形也不同。

按照设计方案,新战斗机长13.75米,翼展8米,翼面积30平方米。飞机空重6147千克,最大载弹量32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3.4吨。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85马赫,航程3765千米,实用升限15000米,爬升率250米/秒。飞机上将安装1门30毫米机炮,机身和翼下共有11个外挂点。

为满足飞机起飞时推重比为1的要求,发动机必须具有88.2千牛的最大加力推力。预定的方案有: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F404,涡轮联合公司的RB.199,法国斯奈克马公司的M88,以及美国普惠公司的一种发动机。

由于新型战斗机的方案一直没有最终确定,因此南斯拉夫官方并没有给出一个正式的名称,而一直以Novi Avion来称呼,这个词组实际上就是“新型战斗机”的意思。南斯拉夫人对这种新型战斗机寄予厚望,空军预定采购150架。按照计划,新型战斗机将在1993年首飞。但遗憾的是,由于南斯拉夫政局急剧变化,经济状况也逐渐恶化。1991年,南斯拉夫开始解体,再也无法承担新型战斗机的研发任务,整个项目于1992年正式终止,此时项目进度已完成80%。

相关分词: 海鸥 攻击机 攻击 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