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2010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应试教材

2010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应试教材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2010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应试教材




2010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应试教材是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制定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配套制定用书,是众多版本医考辅导用书之长的融合,该书的最大特点是按考纲阐释+同步练习体例编写,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复习理念,彻底解决了考生复习教材不好选、复习方法不科学、复习时间不够用的难题,堪称医考辅导用书的经典之作。

随书赠送20元网上学习费用,考生可以通过网上仿真模拟考场,体验真实考场环境,评测自身复习效果,积累应试答题经验!

基本信息


作者: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教材编写组

责任编辑: 蒋胜 张敬

特约编辑: 张文颖

封面设计: 易红

出版发行: 新世界出版社

社址: 北京市百万庄路24号邮政编码/100037

总编室电话:(010)88138481(010)88138700(传真)

发行部电话:(010)88117006(010)88117005(传真)

版权部电话:(010)68996306

印刷:北京市通州区京华印刷制版厂

经销:新华书店

开本:16

字数:1600千字

印张:102

版次:2010年1月第4版 2010年1月第9次印刷

书号:ISBN 978-7-80005-494-5

定价:13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迄今为止惟一一本按“考纲阐释+同步练习”体例编写的书,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复习方法,是医考辅导用书的经典之作。该书糅合了众多版本之长,文题结合,一书两用,边学边练,效果显著。考纲阐释以第七版规划教材为蓝本,以2010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导向,全面叙述了考试的重点难点,内容精炼,条分缕析,图表结合,通俗易懂。同步练习以学科章节为单位布置了数量适宜的练习题目,帮助考生检测复习效果,达到巩固记忆、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全书共分24篇,其中基础综合包括10篇,分别为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预防医学、卫生法规;专业综合包括13篇,分别为症状与体征、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儿科疾病、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其他;实践综合1篇,包括了32种临床常见病的症状、体征、诊断思路、诊断流程和相关操作等。

作为国内权威的医考培训品牌,倍智教育在积累十年的成功经验基础之上,集结了一大批具有丰富教学和命题经验的专家教授组成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教材编写组,对最新考试大纲认真分析研究,用科学、严谨、规范又极具针对性的文字图表,系统地叙述了考试大纲所涉及的各个知识要点,突出考试重点难点,帮助考生快速理解考试内容,准确把握考试方向,突破考试瓶颈。

图书目录


上册

第一部分 基础综合

第一篇 生物化学

第一单元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单元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单元 酶

第四单元 糖代谢

第五单元 生物氧化

第六单元 脂类代谢

第七单元 氨基酸代谢

第八单元 核苷酸代谢

第九单元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十单元 蛋白质生物合成

第十一单元 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二单元 信息物质、受体与信号转导

第十三单元 重组DNA技术

第十四单元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第十五单元 血液生化

第十六单元 肝胆生化

第二篇 生理学

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单元 血液

第三单元 血液循环

第四单元 呼吸

第五单元 消化和吸收

第六单元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七单元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单元 内分泌

第十单元 生殖

第三篇 医学微生物学

第一单元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三单元 细菌的生理

第四单元 消毒与灭菌

第五单元 噬菌体

第六单元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七单元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八单元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九单元 病原性球菌

第十单元 肠道杆菌

第十一单元 弧菌属

第十二单元 厌氧性杆菌

第十三单元 棒状杆菌属

第十四单元 分枝杆菌属

第十五单元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

第十六单元 动物源性细菌

第十七单元 其他细菌

第十八单元 支原体

第十九单元 立克次体

第二十单元 衣原体

第二十一单元 螺旋体

第二十二单元 真菌

第二十三单元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二十四单元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第二十五单元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第二十六单元 呼吸道病毒

第二十七单元 肠道病毒

第二十八单元 肝炎病毒

第二十九单元 虫媒病毒

第三十单元 出血热病毒

第三十一单元 疱疹病毒

第三十二单元 逆转录病毒

第三十三单元 其他病毒

第三十四单元 朊粒

第四篇 医学免疫学

第一单元 绪论

第二单元 抗原

第三单元 免疫器官

第四单元 免疫细胞

第五单元 免疫球蛋白

第六单元 补体系统

第七单元 细胞因子

第八单元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九单元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第十单元 免疫应答

第十一单元 黏膜免疫系统

第十二单元 免疫耐受

第十三单元 抗感染免疫

第十四单元 超敏反应

第十五单元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十六单元 免疫缺陷病

第十七单元 肿瘤免疫

第十八单元 移植免疫

第十九单元 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二十单元 免疫学防治

第五篇 病理学

第一单元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第二单元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单元 炎症

第四单元 肿瘤

第五单元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第八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第九单元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单元 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十一单元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第十二单元 性传播疾病

第六篇 药理学

第一单元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二单元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三单元 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四单元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五单元 M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六单元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七单元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八单元 局部麻醉药

第九单元 镇静催眠药

第十单元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十一单元 抗帕金森病药

第十二单元 抗精神失常药

第十三单元 镇痛药

第十四单元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十五单元 钙拮抗药

第十六单元 抗心律失常药

第十七单元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第十八单元 抗心绞痛药

第十九单元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单元 抗高血压药

第二十一单元 利尿药

第二十二单元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第二十三单元 组胺受体阻断药物

第二十四单元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第二十五单元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第二十六单元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第二十七单元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

第二十八单元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二十九单元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十单元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三十一单元 氨基苷类抗生素

第三十二单元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第三十三单元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第三十四单元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第三十五单元 抗结核病药

第三十六单元 抗疟药

第三十七单元 抗恶性肿瘤药

第七篇 医学心理学

第一单元 绪论

第二单元 医学心理学基础

第三单元 心理卫生

第四单元 心身疾病

第五单元 心理评估

第六单元 心理治疗

第七单元 医患关系

第八单元 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八篇 医学伦理学

第一单元 绪论

第二单元 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

第三单元 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道德

第四单元 预防医学道德

第五单元 临床医学实践道德

第六单元 医学科研的道德

第七单元 医学高科技伦理

第八单元 医学道德的修养和评价

第九篇 预防医学

第一单元 绪论

第二单元 医学统计学方法

第三单元 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第四单元 临床预防服务

第五单元 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

第六单元 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第十篇 卫生法规

第一单元 执业医师法

第二单元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第三单元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单元 母婴保健法

第五单元 传染病防治法

第六单元 艾滋病防治条例

第七单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八单元 药品管理法

第九单元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第十单元 处方管理办法

第十一单元 献血法

第二部分 专业综合

第一篇 症状与体征

第一单元 发热

第二单元 咳嗽与咳痰

第三单元 咯血

第四单元 发绀

第五单元 呼吸困难

第六单元 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变化

第七单元 语音震颤

第八单元 叩诊音

第九单元 呼吸音

第十单元 啰音

第十一单元 胸膜摩擦音

第十二单元 水肿

第十三单元 心悸

第十四单元 胸痛

第十五单元 晕厥

第十六单元 颈静脉怒张

第十七单元 心前区震颤

第十八单元 心界

第十九单元 心音

第二十单元 心音分裂

第二十一单元 额外心音

第二十二单元 心脏杂音

第二十三单元 心包摩擦音

第二十四单元 周围血管征

第二十五单元 恶心与呕吐

第二十六单元 进食梗噎、疼痛、吞咽困难

第二十七单元 腹痛

第二十八单元 腹泻

第二十九单元 呕血及便血

第三十单元 便秘

第三十一单元 蜘蛛痣

第三十二单元 腹壁静脉曲张

第三十三单元 黄疸

第三十四单元 腹水

第三十五单元 肝大

第三十六单元 脾大

第三十七单元 腹部肿块

第三十八单元 排尿异常

第三十九单元 尿路刺激征

第四十单元 异常白带

第四十一单元 异常阴道流血

第四十二单元 外阴瘙痒

第四十三单元 淋巴结肿大

第四十四单元 紫癜

第四十五单元 意识障碍

第四十六单元 头痛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单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二单元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第三单元 支气管哮喘

第四单元 支气管扩张

第五单元 肺炎

第六单元 肺脓肿

第七单元 肺结核

第八单元 肺癌

第九单元 肺血栓栓塞症

第十单元 呼吸衰竭

第十一单元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十二单元 胸腔积液、脓胸

第十三单元 胸部损伤

第十四单元 纵隔肿瘤

第三篇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单元 心力衰竭

第二单元 心律失常

第三单元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四单元 高血压

第五单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六单元 心脏瓣膜病

第七单元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八单元 心肌疾病

第九单元 心包疾病和心脏损伤

第十单元 休克

第十一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单元 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二单元 肝脏疾病

第三单元 胆道疾病

第四单元 胰腺疾病

第五单元 肠道疾病

第六单元 阑尾炎

第七单元 直肠肛管疾病

第八单元 消化道大出血

第九单元 腹膜炎

第十单元 腹外疝

第十一单元 腹部损伤

下册

第五篇 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一单元 尿液检查

第二单元 肾小球疾病

第三单元 泌尿、男性生殖器感染

第四单元 肾结核

第五单元 尿路结石

第六单元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第七单元 泌尿系统梗阻

第八单元 泌尿系统损伤

第九单元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及其他疾病

第十单元 肾功能不全

第六篇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一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二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第三单元 妊娠生理

第四单元 妊娠诊断

第五单元 孕期监护与孕期保健

第六单元 正常分娩

第七单元 正常产褥

第八单元 病理妊娠

第九单元 妊娠合并症

第十单元 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

第十一单元 异常分娩

第十二单元 分娩期并发症

第十三单元 异常产褥

第十四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第十五单元 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

第十六单元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第十七单元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第十八单元 生殖内分泌疾病

第十九单元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第二十单元 女性生殖器损伤性疾病

第二十一单元 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

第二十二单元 计划生育

第二十三单元 妇女保健

第七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单元 贫血

第二单元 白血病

第三单元 淋巴瘤

第四单元 出血性疾病

第五单元 血细胞数量的改变

第六单元 输血

第八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单元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概述

第二单元 下丘脑垂体病

第三单元 甲状腺疾病

第四单元 肾上腺疾病

第五单元 糖尿病与低血糖症

第六单元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第九篇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单元 神经病学概论

第二单元 周围神经疾病

第三单元 脊髓病变

第四单元 颅脑损伤

第五单元 脑血管疾病

第六单元 颅内感染第七单元 颅内肿瘤

第八单元 颅内压增高

第九单元 脑疝

第十单元 帕金森病

第十一单元 偏头痛

第十二单元 癫痫

第十三单元 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

第十四单元 精神疾病

第十五单元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第十六单元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第十七单元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第十八单元 精神分裂症

第十九单元 心境障碍

第二十单元 神经症及癔症

第二十一单元 应激相关障碍

第二十二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

第十篇 运动系统疾病

第一单元 骨折概论

第二单元 上肢骨折

第三单元 下肢骨折

第四单元 脊柱和骨盆

第五单元 关节脱位

第六单元 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

第七单元 周围神经损伤

第八单元 运动系统慢性疾病

第九单元 非化脓性关节炎

第十单元 骨与关节感染

第十一单元 骨肿瘤

第十一篇 儿科疾病

第一单元 绪论

第二单元 生长发育

第三单元 儿童保健

第四单元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五单元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六单元 遗传性疾病

第七单元 免疫与风湿性疾病

第八单元 感染性疾病

第九单元 结核病

第十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二单元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十三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四单元 造血系统疾病

第十五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六单元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二篇 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第一单元 总论

第二单元 常见疾病

第三单元 性传播疾病

第十三篇 其他

第一单元 无菌技术

第二单元 围手术期处理

第三单元 外科患者的营养代谢

第四单元 外科感染

第五单元 创伤和战伤

第六单元 烧伤

第七单元 肿瘤

第八单元 乳房疾病

第九单元 风湿性疾病概论

第十单元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十一单元 中毒

第三部分 实践综合

第一单元 发热

第二单元 胸痛

第三单元 咳嗽、咳痰、咯血

第四单元 呼吸困难

第五单元 水肿

第六单元 腹痛

第七单元 恶心与呕吐

第八单元 腹泻

第九单元 黄疸

第十单元 淋巴结肿大

第十一单元 发绀

第十二单元 头痛

第十三单元 意识障碍

第十四单元 抽搐

第十五单元 呕血、便血

第十六单元 紫癜

第十七单元 苍白乏力

第十八单元 进食梗噎、疼痛、吞咽困难

第十九单元 晕厥

第二十单元 心脏杂音

第二十一单元 心悸

第二十二单元 甲状腺肿大

第二十三单元 肝大、脾大

第二十四单元 腹水

第二十五单元 腹部肿块

第二十六单元 瘫痪

第二十七单元 精神障碍

第二十八单元 颈肩痛

第二十九单元 关节痛

第三十单元 腰腿痛

第三十一单元 异常阴道流血

第三十二单元 血尿

书摘插图


正文选读


第二单元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包括DNA和RNA两大类,DNA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和携带者,RNA主要参与遗传信息表达的各过程。

一、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核酸是由数十个以至数千万计的核苷酸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一)核苷酸分子组成核苷酸是由碱基、核糖或脱氧核糖、磷酸三种分子连接而成的。参与核苷酸组成的主要碱基有5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和胸腺嘧啶(T)。碱基与核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核苷,核苷再与磷酸以酯键结合形成核苷酸。 (二)核酸(DNA和RNA) 由几个或十几个核苷酸连接起来的分子称为寡核苷酸,而由更多的核苷酸连接形成的聚合物就是核酸(DNA和RNA)。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由磷酸二酯键相连接。 核酸主要根据所含戊糖的不同而分为DNA和RNA。DNA分子由2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其中所含的碱基是A、G、C、T,戊糖为脱氧核糖;RNA分子由1条核糖核苷酸链组成,其中所含的碱基是A、G、C、U,戊糖为核糖。

表2-1 构成RNA的主要碱基、核苷以及单磷酸核苷酸的名称和符号

表2-2 构成DNA的主要碱基、核苷以及单磷酸核苷酸的名称和符号

二、DNA的结构与功能

(一)DNA碱基组成规律 1.DNA碱基组成有一定的规律,即腺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子数相等,鸟嘌呤与胞嘧啶的分子数相等,按照摩尔百分数计算:[A]=[T],[C]=[G]。 2.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属特异性,即不同生物种属的DNA具有各自特异的碱基组成。 3.同一生物体的各种不同器官或组织DNA的碱基组成相似。 4.每种生物的DNA具有各自特异的碱基组成,与生物遗传特性有关,一般不受年龄、生长状况、营养状况和环境等条件的影响。 上述DNA碱基的组成特点,称为Chargaff法则。 (二)DNA的一级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其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核苷酸序列。由于四种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因此也称为碱基序列。四种脱氧核苷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以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称为DNA。这些脱氧核苷酸或核苷酸的连接具有严格的方向性,由前一位核苷酸的3′-OH与下一位核苷酸的5′位磷酸基之间形成3′,5′-磷酸二酯键,从而构成一个没有分支的线性大分子。其两个末端分别称为5′末端(游离磷酸基)和3′末端(游离羟基)。 (三)DNA双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是DNA的二级结构,其结构要点:①双螺旋由两条走向相反的核苷酸链,以右手螺旋的方式围绕而成。并形成交替出现的大沟和小沟,螺旋直径为2nm。②两股单链中的糖-磷酸骨架均位于螺旋外侧,碱基均垂直于螺旋轴而伸入螺旋之内,每个碱基均与对应链上的碱基共处一平面,并以氢键形成配对,其配对关系是A对T、C对G,螺旋旋转一周为10对碱基。③维持双螺旋横向稳定的化学键主要是氢键,纵向的稳定则由碱基平面之间的碱基堆积力来维持。 (四)DNA的高级结构 原核生物的DNA在双螺旋的基础上进一步扭转盘曲,形成超螺旋,使体积压缩,此超螺旋结构即为DNA的高级结构。 真核生物的染色质中,DNA的高级结构与蛋白质的结合有关。与DNA结合的蛋白质有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两类。 超螺旋可能有两方面的生物学意义:①超螺旋DNA比松弛型DNA更紧密,使DNA分子体积变得更小,对其在细胞的包装过程更为有利。②超螺旋能影响双螺旋的解链程序,因而影响DNA分子与其他分子(如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DNA的功能 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表现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中,并作为基因复制和转录的模板。基因从结构上讲是指DNA分子中的特定区段,其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功能。当细胞分裂时,生物遗传信息通过复制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使物种得以延续。因此,DNA与细胞增生、生物体传代有关。DNA还可通过转录指导RNA(包括mRNA)合成,将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继而以mRNA为模块,合成特异的蛋白质分子。蛋白质赋予生物体或细胞特异的生物表型和代谢表型,使生物性状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