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2010年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2010年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5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第一产业增加值220.1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595.08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336.32亿元,增长17.4%。“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7%,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高2.6个百分点,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2.0:43.6:24.4调整为19.1:51.7:29.2,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五年提高12.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价格总水平稳中趋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1%,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3%,土地交易价格上涨2.8%,物业管理价格上涨0.2%。

表1: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上年为100):

指标名称 指标值

食品 110.4

烟酒及用品 102.2

衣着 97.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96.8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0.2

交通和通讯 96.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9

居住 102.4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城乡居民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在就业、劳动保障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报告分类


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市场化进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我市农业逐步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粮食连续七年喜获丰收,2010年达到564.94万吨,创历年来最高水平。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2010年,实现总产值394.5亿元,可比增长3.2%(现价增长7.2%);林牧渔业实现产值134.84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2%。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20.18亿元。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造林面积12056公顷,年末实有农田林网面积736693公顷,年末活立木蓄积量2720.78万立方米,比年初增长6.6%,森林覆盖率达33.6%。

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肉、禽、蛋产品产量增加。

渔业生产规模扩大。201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32万公顷,全年水产品生产总量13.01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360万千瓦,增长5.3%,其中: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总动力76.51万千瓦,排灌机械总动力192.85万千瓦。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13.85万台,农用运输车56.49万辆。机耕地面积107.94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70.40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32.58亿千瓦时,农用化肥(折纯)使用量48.39万吨,地膜覆盖面积20.92万公顷。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6%。

工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499.68亿元,同比增长17.8%;“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年均增长21.2%。2010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01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3.95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利税303.93亿元,同比增长60.7% ;亏损面2.76%,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33.36%,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1.5%,同比上升0.9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6.39次,同比下降0.71次;全员劳动生产率20.69万元/人,增加3.51万元/人;产品销售率99.0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27.5%,比去年提高30.56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新增59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年末已达338家。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62.84亿元,同比增长43.2%。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6.23%,比去年提高3.9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增长,大项目建设明显加快。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十一五”时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6%。第一产业投资4.06亿元,同比下降42.9%;第二产业投资319.33亿元,增长15.8%,其中工业投资311.12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投资259.46亿元,增长35.1%。一二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0.7:54.8:44.5,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回落1.1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高4.4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建设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6.23亿元,比上年增长71.1%,增幅提高40.7个百分点。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69.8%,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5.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25.4%,占6.1%。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532.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9.8%;房屋竣工面积416.15万平方米,增长28.3%;房屋销售面积647.9万平方米,增长43.5%。

交通运输、邮电、旅游

公路运输能力持续增强,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市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15736万人,增长6.8%;客运周转量64.72亿人公里,增长5.6%; 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27475万吨,增长1.6%;货运周转量711.21亿吨公里,增长0.7%。截止年末,我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已达6045公里,其中:国道543.17公里,省道1030.18公里,村村通公路13998.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60.6公里。

邮政电讯通信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32亿元;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年末全市固定交换机容量933.68万门,比上年增长33.4%;年末固定话机及小灵通用户总数达102.25万部,比上年下降19.5%;移动电话用户达578.43万户,增长17.6%;互联网用户达到46.88万户,比上年增长69.5%。网络服务不断拓展,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667.78万人,旅游收入36.13亿元,分别增长30.4%和32.3%;接待国外游客9252人,旅游外汇收入239.16万美元,分别增长22.6%和20.1%。

内外贸易

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市场繁荣活跃。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消费品市场中城镇实现零售额438.52亿元, 增长19.1%。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85.45亿元,增长23.3%;零售业零售额499.61亿元,增长18.6%;餐饮业零售额65.66亿元,增长17.4%。按经济类型分,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61.06亿元,增长18.8%;私有经济零售额595.34亿元,增长19.1%,其中个体经济零售额298.71亿元,增长18.4%。

外经外贸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8.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出口总值12.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2%。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34个,合同外资金额400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9.6%;实际利用外资118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2%。

财政、金融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69亿元,增长39.8%。其中:增值税完成9.72亿元,增长39.4%;营业税完成19.89亿元,增长49.9%。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为81%,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35%,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186.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医疗卫生支出19.08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0.49亿元,教育支出41.6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6亿元,分别增长45.3%、52.5%、40.4%和36.3%。“十一五”期间,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年均增长33%和30%。财政调控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金融运行平稳,保险业健康发展。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189.77亿元,比年初增加191.46亿元,比2009年末增长21.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04.7亿元,比年初增加159.29亿元,比2009年末增长24.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97.66亿元,比年初增加140.16亿元,比2009年末增长21.3%;其中短期贷款494.42亿元,比年初增加67.74亿元,中长期贷款285.99亿元,比年初增加67.64亿元。

2010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912.48亿元,增长29.1%,其中储蓄存款收入2989.96亿元,增长35.7%;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支出3895.35亿元,增长29.1%,其中储蓄存款支出3069.78亿元,增长37%;农副产品采购支出146.02亿元。年内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17.13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截止2010年末,共有20个保险公司在我市开展业务,全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37.52亿元,增长41.7%;赔款支出7.69亿元,增长23.8%。保险业务的不断拓展,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

科技、教育、文化

科研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市共组织科技计划126项,其中54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34项,其中4项获省奖励。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个,合同金额5.1亿元。随着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进步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日益显现。专利工作受到充分重视,2010年全市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967件;专利授权1029件。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全市共向本专科院校输送新生50013人,其中本科生17026人。年末全市拥有高等院校3所,在校生3.3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68所,在校生9.32万人;普通高级中学53所,在校生15.74万人;普通初级中学319所,在校生38.09万人;小学共1715所,在校生87.37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99.21%,初中毕业升学率82.7%。

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市拥有博物馆9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1个,艺术馆1处,文化馆9处。公共图书馆9处,藏书总量63万册(件)。艺术表演团体12个,乡镇文化站161处。全市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座,调频发射和转播台10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9.72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7%和95%。

卫生、体育、计划生育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医疗条件不断改善。2010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2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7所;医院、卫生院编制病床位24093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4111人,医疗条件和防病治病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拥有体校10所,其中业余体校9所;在校生319人。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共获金牌9枚、银牌6枚、铜牌12枚。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2010年,全市共施行各种节育手术32.99万例,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达168.31万人,节育率为91.52%,晚婚率62.63%,合法生育率87.56%,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了保障。

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10年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1955元,比上年增加2691元,增长14%;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14419元,比上年增加1682元,增长13.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812元,比上年增加765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765元,比上年增长15.4%;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29元,比上年增长6.4%。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2010年,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68处,共有床位数32712张;救济灾民5.6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5.74万人,救助农村特困户25.13万户。

就业与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3%。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0.74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06万人,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5.31万人;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94.8%;各种养老保险实缴金额23.1亿元;退离休人员领取养老金人数12.51万人。

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能力增强,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2010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7413.32万吨,排放达标率99.56%;全年新建工业污染治理项目40个,完成投资总额29974万元;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163天;年末治理废水设计能力达56.9万吨/日,治理废气设计能力2100万标立方米/时。

安全生产监督效果明显。2010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10起,同比下降19.1%,死亡人数203人,同比下降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