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是中国十大军工集团之一。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46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员工14万人,总资产1,900亿元。



公司简介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46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员工14万人,总资产1,900亿元。其中包括国内外著名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武昌造船厂、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和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等。集中集团公司旗下优质船舶配套资产,发起设立了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并陆续组建了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船重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中船重工物资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公司。 中船重工的战略目标是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的船舶集团,成为中国造船业的主导力量和中国海军装备最强最大的供应商。

到2008年底,中船重工总资产达到2221亿元,为成立时的7.3倍;所有者权益达到405.8亿元,为成立时的4.2倍;全年完成经济总量1145亿元,为成立时的8.2倍;营业收入1034亿元,为成立时的8.2倍;利润总额62.3亿元,成立时为-2.67亿元。

组织机构


办公厅、规划发展部、资产部、军工部、科技部、生产经营部、贸易部、人事部、财务部、审计部、政工部、纪检监察部。

生产能力


造修船设施: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7家造修船企业,年造船能力500万吨。造船能力雄厚,工艺精湛,能建造各类型军民用船舶。军用产品: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海军装备制造商,可研制各类水面、水下战斗舰艇、军辅船舶以及各类水中兵器。中船重工在军船领域有着先进的科研、生产手段和强大的自主创新开发能力,能承接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导弹快艇、两栖舰艇和各种水中兵器、舰载武器与舰用电子设备及各种军用桥梁的设计制造与售后服务。并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国外装备引进、合作生产、舰艇改装和修理业务。

民船产品:中船重工建造的各类民用船舶,航行于五洋四海,为船东创造最佳盈利。在造船领域,中船重工可按照DNV、LR、ABS、GL、BV、NK、RINA、CCS等国际知名船级社的规范和国际公约设计,建造VLCC、油船、化学品船、散货船、集装箱船、多用途船、滚装船、LPG和LNG船及各类工程船舶。

海洋工程产品:中船重工是中国海洋工程领域的领先者,为国内外业主设计、建造过多型钻井平台、生活模块以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船舶修理与改装:中船重工拥有强大的修船设施和力量,能坞修和改装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在内的各类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

船用配套产品:中船重工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拥有几十种专利制造技术,产品包括高、中、低速柴油机、发电机、船舶电站、甲板机械、阀门、增压器、螺旋桨、救生艇等。除为国内船厂配套外,还远销世界各地。

非船产品:中船重工积极拓展非船产品市场,先后成功开发和推出的产品有:蓄电池、大型钢结构、港口机械、烟草机械、自动化物流系统、煤气表等数百种机电设备。

中船重工积极拓展非船产品市场,先后成功开发和推出的产品有风电、核电、新材料、轨道交通、蓄电池、大型钢结构、港口机械、烟草机械、自动化物流系统、采煤装备等数百种。

科研力量:中船重工集中了中国舰船研究院设计的主要力量,拥有3万多名科研人员,涵盖360多个专业,拥有先进的实验室,采用先进的船舶设计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进行船舶设计和生产。

业务领域


中船重工拥有中国目前最大的造修船基地,集中了中国舰船研究、设计的主要力量,有3万多名科研设计人员,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多个大型实验室,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能够按照世界知名船级社的规范和各种国际公约,设计、建造和坞修各种油船、化学品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LPG船、LNG船及工程船舶等,并出口到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年造船能力500万吨。

中船重工拥有国内最齐全的船舶配套能力,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各种系列的舰船主机、辅机和仪表、武备等设备的综合配套能力。

中船重工拥有较强的大型成

套设备开发制造能力,自主开发生产的上百种非船舶产品,服务于航天、水电、冶金、石化、烟草、铁路、汽车以及市政建设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并出口到世界各地。

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经营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的全部国有资产;开展境内外投融资业务;承担以舰船为主的军品科研生产;承担国内外民用船舶、设备和非船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修理;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境外带料加工、工程建设、建筑安装,以及国家授权、委托和法律允许的其它业务。

产品与服务


造修船设施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7家造修船企业,年造船能力500万

吨。造船能力雄厚,工艺精湛,能建造各类型军民用船舶。 中国第一座30万吨级船坞

中国第一座VLCC型修船坞

30万吨级船坞

10万吨级船台

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

军用产品

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海军装备制造商,可研制各类水面、水下战斗舰艇、军辅船舶以及各类水中兵器。出访北美四国的大型油水补给船

水中兵器

弹道导弹核潜艇

79-A型舟桥

神州第一舰--新型导弹驱逐舰

乘风破浪的潜艇编队

民船产品

中船重工建造的各类民用船舶,航行于五洋四海,为船东创造最佳盈利。

做大做强民船主业,是集团公司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要务。近年来,大型化、批量化、系列化进一步显现,单船吨位由上年的9.5万吨提高到10.5万吨,新开发的30万吨矿砂船、9.3万吨散货船、9000吨化学品船等实现批量接单。

中船重工深入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实施精益生产,生产不断提速,建造周期进一

步缩短。30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水下周期缩短到38天,4250箱集装箱船水下周期缩短到30天,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新船型和海洋工程产品成功交付。

海洋工程

中船重工是中国海洋工程领域的领先者,为国内外业主设计、建造过多型钻井平台、生活模块以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船舶修理与改装

中船重工拥有强大的修船设施和力量,船舶改装实现大型化、批量化,生产效率持续提高。能坞修和改装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在内的各类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

非船产品

中船重工积极拓展非船产品市场,在蓄电池、大型钢结构、港口机械、风电、核电、新材料、轨道交通、烟草机械、自动化物流、采煤装备等领域成功地开发了一大批新的非船产品,2008年非船占该集团公司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3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

船舶工业是集团带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集团发展和广大员工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实现海军装备现代化、振兴我国船舶工业是我们的光荣职责。兴船才能报国,兴船才能强企,兴船才能实现集团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推进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开拓进取,不断超越竞争对手,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勇攀高峰,不断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战略目标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适应新军事变革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船舶、配套、非船三业并举,统筹好军品和民品,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规模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经济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三步走、翻三番”,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成为中国海军装备最强最大的供应商,成为中国造船业的主导力量。

集团经营理念

打造精品是制造业立业之本,做强主业是企业发展之道。打造精品,才能富有

竞争力,才能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赢得用户。做强主业,才能在市场中有发言权,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坚持科技领先,质量第一,客户至上,诚信经营,创造一流产品,做强做大主业,勇争行业和细分市场第一,用优质产品和满意服务回报社会,与客户共赢。

集团廉洁文化核心理念

清廉做人,诚实守信是立业之本,只有克已奉公、同心同德,集团公司方能兴旺发达。

集团廉洁文化警言警句

廉洁诚信 兴船为民

清风育人 诚信敬业

清正廉洁 强企兴船

廉洁亲和聚人心 国兴家兴万事兴

重诚守信共创伟业 克已奉公谱写人生

兴船报国诚信为本 创新超越廉洁护航

科研成果


中船重工的突出特点,就在于拥有一个覆盖全集团、专业齐全、力量雄厚的科技创新体系,28个科研院所、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一大批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50多个大型实验室、4万多专业技术人员等,成为中船重工科学发展的强大支撑。

1999年承接建造我国首批30万吨超大型油船时,中船重工民船设计能力还比较弱,依靠与韩国技术公司联合设计完成;而今,已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从购买设计、联合设计到自主设计的创新之路,能够自主设计开发除豪华游船等个别船型之外的绝大多数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陆续设计开发了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国际新规范的30万吨超大型油船、11万吨成品油船、7万吨级油船、18万吨和17.4万吨环保型散货船、5668箱和4250箱大型集装箱船等,2008年以来新开发的30万吨矿砂船、9.3万吨散货船、9000吨化学品船等实现了批量接单。在高技术船型设计开发方面,设计建造了海洋风车安装船、全电力推进火车轮渡、小水线面双体船、海洋科考船等,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也都陆续开发成功。2009年1月5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第六代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美国用户,最大作业水深3050米,最大钻井深度超过10000米,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建造国际先进水平深海半潜式式钻井平台的能力。

在发展总装造船的同时,中船重工持续提升船舶配套设备研制能力。中船重工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在许多大型关键配套设备研制方面实现突破,相继制造了国内第一台5缸、7缸58T智能柴油机、7S80和8K90大功率低速柴油机,16/24、21/31等新型中速机,研究开发了为VLCC等大型船舶配套的大型螺旋桨、大型锚绞机等。2007年6月19日,武汉重型铸锻有限公司攻克一系列难关,交付了首根缸径60cm低速柴油机曲轴,这是我国第一根完全国产化的低速机曲轴,从炼钢、锻造、热处理、红套组装到整体精加工均自主完成,对于有效缓解“船等机、机等轴”问题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中船重工承担的中国品牌中速柴油机研制已完成概念设计,进入详细设计阶段,预计明年进入生产采购阶段。

瞄准清洁能源发展方向,中船重工组建成立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立足集团公司强大的科技研发和总装集成优势,开发风电装备。在引进国外850千瓦风电机组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单机功率最大的2兆瓦风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成功运行,累计发电超过500万千瓦时,目前手持合同35万千瓦。发挥科技优势,开发非船舶新产品,加快科技产业化,形成市场竞争新优势,已经成为推动中船重工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

数据显示,集团公司成立十年来,已拥有1499项国内外授权专利,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4项,国防科学技术奖593项,以及一大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在支撑集团公司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中国海军装备建设和船舶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长印 党组书记 总经理
党组书记、总经理。1951年出生,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历任江云机械厂技术员、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厂长,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西安东风仪表厂厂长,西安船舶设备工业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党组书记、总经理,华雷机械电子集团总经理。1999年7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纪检组组长,2001年10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张必贻 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53年出生,毕业于厦门大学。历任六机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香港华联船舶有限公司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北京长城无线电厂车间副主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财务局副处长、处长、局长助理、副局长。1999年7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李国安 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52年出生,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历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0一所副科长、室主任、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第七研究院院长助理兼科技部主任、副院长、党组成员。2000年9月任第七研究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2001年10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董强 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58年出生,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历任大连造船厂技术员、车间技术组副组长。大连造船新厂车间技术组副组长、组长、车间副主任、生产处副处长、车间主任、厂长助理、副厂长。其中,1997年9月至1998年7月期间,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0年8月任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2001年10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邵开文 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57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工程专业。历任第七0一研究所三室副主任、第七0一研究所上海分部主任、第七0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军工部主任、第七研究院院长(法人代表)兼党组副书记、中船重工军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法人代表)。

钱建平 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水声工程专业(本科), 1993年12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鱼雷自导专业(硕士)。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七〇五研究所六室副主任、主任,一部主任,副所长、代所长、所长;西安船舶设备工业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华雷机械电子集团总经理。2006年11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孙波 党组成员
党组成员。1961年出生, 1982年8月大连工学院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本科毕业,2007年7月获得大连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历任大连造船新厂造船技术所科长,副所长;经营处处长、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经理;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9年12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兼任中国船舶重工股份公司总经理、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民俊 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55年出生,上海复旦大学夜大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船舶专业工程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历任求新船厂团委书记,船体车间主任,厂长助理、副厂长;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0年12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刘长虹,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1961年12月出生,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工业经济专业。历任原轻工业部体制改革司企业改革处副处长、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中国轻工总会办公厅调研室主任兼中国轻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国家轻工业局办公室副主任,原国家经贸委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巡视员。2011年5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亲切关怀


.

人力资源综述


中船重工是培养舰船专业人才的摇篮。现有工程院士8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5名,专业技术人员3万多名。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专业培养点在内的4个学科专业博士培养点,19个学科专业硕士培养点,并建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栋梁财富

宫先仪,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水声工程专业,同年到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工作,1985-1987年期间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现任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声纳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

作为总设计师,宫先仪主持完成第一代核潜艇某型噪声测向声纳的研制,该声纳是我国第一代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潜艇声纳,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主持完成某两型综合声纳的研制,该两型声纳达到发达国家现代声纳装备的先进水平,成为海军第二代常规动力潜艇和核潜艇主要声纳装备,具有重大军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对我国声纳技术发展产生较深远影响。主持完成某型常规动力潜艇声纳系统研制,该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实现集中显示和综合控制的声纳系统。主持新一代核潜艇某型舷侧阵声纳研制,完成原理样机研制和初样机设计,正进行初样机试制。

主持或参与主持被动定位、目标识别、匹配场处理、南海重点海域水声综合考察、潜艇综合声纳系统技术、海洋声信息处理新原理、新方法等多项国防重点和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并有效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研制中。多年来除撰写大量工程研制方案论证、技术设计等报告外,在国内学术刊物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或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培养了十届十四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两名博士研究生。

潘镜芙,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军舰设计专家,是某新型舰船总设计师。潘院士长期致力于我国舰船及其装备的改进与发展,他主持设计了两代四型舰船,每一型舰船在技术上均有新的突破,这些舰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造船工业的能力和水平,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总设计师他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代三种型号舰船均获成功,这些舰船已成为海军的主要战舰,具有远航和高效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在第二代新型舰船的设计中,他提出了技术性能优越的舰船总体方案,更新了设计观念,采用了系统工程思想,将平台与负载作为一个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不追求单项指标先进,而要求达到全船有机协调以实现全船综合性能兼优,使舰船的总体性能达到国际九十年代同类舰船先进水平。除此之外,他还在舰船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和电磁兼容等新技术领域作了开拓性工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中国造船工业的技术进步。

资质荣誉


集团公司成立十年来,已拥有1499项国内外授权专利,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4项,国防科学技术奖593项,以及一大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在支撑集团公司持续发展的同时,为我国海军装备建设和船舶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环保与安全

七〇四所通过环境和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七一八所获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七二三所通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

中南装备公司获“湖北省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大船重工获“环境友好企业”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