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希克梅特

希克梅特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希克梅特




足球运动员


个人简介

姓名:希克梅特

英文名: Hikmet

生日:1982-03-24

场上位置:后腰

身高:178厘米

体重:公斤

惯用脚:右脚

出生地:未知(土耳其)

国籍:土耳其

代表国家队:出场0次,进0球

欧洲三大杯:出场0次,进0球

欧洲冠军联赛:出场0次,进0球

职业生涯


 赛季 俱乐部 号码 出场 进球 国家 联赛等级 排名


 2010/11 卡拉比克运动 5 
 
 土耳其 1 

土耳其著名诗人


那耶姆希克梅特(1902-1963年)土耳其著名诗人、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2年1启20日,希克梅特出生于土耳其萨洛尼卡(现在希腊境内)的一个贵族家庭。幼时随父母迁到土耳其故都君士坦丁,在那里受过良好的教育,后来进入海军学校学习。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对希克梅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战争的结果,土耳其成了战败国,协约国帝国主义对它进行了疯狂而残酷的掠夺,制定并准备实行一个庞大的瓜分计划。这激起了土耳其人民的强烈反抗,爆发了规模宏大的1918—1922年的民族解放斗争。年轻的希克梅特,积极地参加了这场反对英、意以及希腊侵略者的爱国斗争。1919年,在位所服务的军舰上发生了水兵起义,希克梅特勇敢地和水兵们一起战斗,结果被解除了职务。从这时开始,希克梅特一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一面以诗歌为武器,痛陈土耳其人民的苦难,怒斥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抒发爱国者对正义、光明、和平和生存的渴望,鼓励全国各阶层去同他们的敌人——帝国主义及本国反动派进行斗争。1920年,希克梅特撰写的《四十个贼的被捕》、《两姊妹》和《旗手》,都是反映土耳其人民解放斗争事业的寓意体长诗。

1921年,希克梅特的《精制的山羊皮装帧的书》问世。它表明,作为一个反对民族压迫、社会压迫以及其他各种压迫的英勇战士,他的社会政治观点和艺术观点开始形成了。在这一年,希克梅特到了他向往已久的苏维埃俄国,成了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学员。此刻,土耳其国内发生了野蛮迫害土耳其共产党人的事件,资产阶级政府对共产党人采取高压手段,共产党人的代表大会被禁止在安卡拉召开,许多共产党人遭逮捕,以共产党总书记穆斯塔法苏布西为首的十五名干部惨遭杀害。希克梅特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十分悲愤,他以《我的心》——“纪念十五个牺牲的同志”为题作诗,来表达自己的悼念之情。他写道:

"十五处伤口在我的胸间

……

十五把刀子插在我的胸间

十五把刀子强制我沉默

但是我的心在响

在响

它将不断地响,响!"

在苏联,希克梅特一住就是四年。他学习革命理论,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同苏维埃人民共同生活、战斗。他写诗,发表文章,编写脚本,导演戏剧……当饥荒严重袭来时,他撰写了《饥饿的人们的瞳孔》,把苏维埃人民的饥荒看成自己的饥荒,认为“他们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表达了对苏维埃国家深厚的革命同情心。当列宁逝世时,希克梅特以极为悲痛的心情,写出了《列宁之死》一诗,同苏联人民一起承受着不幸的打击。他高度赞颂列宁,认为:

"在战斗中最先走过了

历史转弯的人

在大风暴的时代中最先

看到了灯塔的人,

不会死!"

列宁就是这样的人。希克梅特和马雅可夫斯基交往甚密。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他同肖三等中国共产主义进步青年多有相识,曾著诗赞扬中国青年们的英勇斗争。

1924年,希克梅特从苏联回到土耳其。回国后,他从事文学创作,撰写诗歌,参加进步报刊出版工作。在这一年,希克梅特参加了土耳其共产党。

1927年,希克梅特再次去苏联。苏维埃国家的现实以及他同马雅可夫斯基的友谊,为他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打下了基础。他还在土耳其时对旧诗体格律提出的异议,此时获得了新的力量。以他青年时期曾流浪过的安那托里亚为背景撰写的《安那托里亚的传奇》一诗,以及《太阳颂》、《里海》和《垂柳》等几部诗作,形式优美,充满革命象征主义和激昂慷慨的情绪。

1928年,希克梅特的第一本诗集在巴库出版。这一年他又从苏联回到土耳其。回到祖国后,他积极参加进步杂志《Resimliay》的出版工作,继续寻求诗的新内容,声韵的新形式。三十年代,他先后创作了几部诗歌体裁的长篇作品。长诗《哲孔达与萧》,是受中国革命的影响写出的,形式曲折复杂,独具一格,人物的独白和对白时常被作者——看来是所描写事件的参加者——的话所打断。1932年希克梅特撰写的史诗小说《贝涅治为什么自杀》,描写了印度人民革命运动的事件,它把散文和诗结合起来,有幻想又有现实,回忆了那种充满悲观和精神上非常痛苦的世界。这一时期,希克梅特还撰写了讽刺剧《骷髅》,对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进行了尖锐的抨击。

希克梅特除了撰写诗歌、编写剧本和发表讽剌作品外,还写出了《德国法西斯主义和种族义》(1936年)、《在新宪法基础上的苏维埃民主》〈1936年〉等政论作品。

希克梅特,作为一个经过锻炼的革命家和共产党员,把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智慧献给了土耳其人民解放事业。为此,土耳其反动统治阶级封闭他所办的报纸、杂志,禁止他的书籍出版,不断地对他加以迫害。他不止一次地被捕入狱,甚至交由军事法庭进行审判,几次判以重刑乃至死刑。只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反对、声援和斗争,他的死刑才被撤销,徒刑才被减轻。1938年8月,希克梅特再次被捕,理由是:在黑海水兵和军官学校的学生中,有人读他的诗,收藏他的作品。政府以此为罪名判处他二十八年六个月的单独监禁。这表明,希克梅特的诗不仅被印成书籍,而且它已经成为人民手中争取自由和平的武器,……使那些脑满肠肥的将军和老板们深深地感到惧怕"。但是,不管是猖狂的白色恐怖,还是难以忍受的监狱生活条件和残酷的刑罚,都没有使希克梅特屈服。希克梅特在囚笼中坚定地表示:象从前一样,“我还是那颗心,还是那颗头颅"。面对死亡,他一刻不停地宣传共产主义,撰写出若千部剧本和无数首诗歌。表达了他的视死如归的决心。

希克梅特的声音透过铁窗传遍了世界。土耳其人民和各国进步人士强烈要求“释放希克梅特”。为了援救希克梅特出狱,在土耳其甚至专门出了一种刊物叫《那耶姆希克梅特》。尽管统治阶级残酷地镇压一切进步民主运动,但援救希克梅特的运动,在土耳其还是迅速而规模宏大地展开了。当诗人的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站在伊斯坦堡的大桥上,手拿一块标浯:“要求释放我的儿子”时,在仅仅四十五分钞之内就有三、四千人签了名,而且都写下了自己的住址。可见人民是多么热爱自己的诗人。

在土耳其人民和讽际进步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被囚禁十七年之久的希克梅特于1950年夏天获释出狱。出狱后,他被迫流亡国外,并被剥夺了土耳其国籍。1951年在苏联定居。此间,他创作了《关于土耳其的一个故事》(又名《土耳其之歌》)等三个剧本和电影剧作《全世界为和平而斗争》。希克梅特还在这一时期先后访问了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

1951年起,希克梅特任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后任常务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这一年的11月17 口,希克梅特以他对争取人类和平的卓越贡献和在进步文学运动中的卓越成就,获得了国际奖金评议委员会授予的1950年度的国际和平艺术奖金。

195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希克梅特出席了这次区域性的国际和平会议,他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提出“各国人民应该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愿望享受和平,并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式过生活”。在这次在会议上建立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中,希克梅特当选为副主席。

希克梅特对中国人民一贯热情友好,坚决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如前所述,他曾以《哲孔达与萧》一诗歌颂中国人民和青年的革命斗争。在囚禁中,他曾对一位医生言道:“我的心一半在土耳其,一半在中国”。1951年9月,希克梅特写信给中国人民,表达他对中国人民和新中国的热爱。1952年9、10月间,他在中国访问期间,曾广泛地接触中国各界人士,出席各种集会,应邀参加国庆观礼。当时他热情洋溢地说:他“有生以来……只有在苏联才看到过的那么好、那么快乐、那么胜利的人民,现在在北京也看到了”。

1960年,希克梅克又被推举为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评议委员会主席。

希克梅特一生著有许多诗篇、剧本、小说和政治论文。除前面已提到的外,还有剧本《爱情的传说》、《第一个幸福的日子》以及小说《罗曼蒂克》等,他的主要著作《希克梅特诗集》曾被译成汉文在中国出版。

1963年6月3日,希克梅特逝世于莫斯科。

相关分词: 希克 梅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