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较,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恶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就产生了。所以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难与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低由互相对立而依存,音与声由互相对立而产生和谐,前与后由互相对立而追随。因此圣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实行身教,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不依仗自己对别人有恩惠而达到利己的目的,成功了不占有,只有不占有,才不会失去。

作者简介:


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相传老子在此点化了函谷关总兵伊喜。后一路西行至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观此处依山傍水(终南山田峪河)、峰峦起伏,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沿传至今世称楼观台。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内存历代文人骚客墨迹碑石三百余座。史称道教发源地。老子羽化后葬于距此八公里的西楼观,现存老子墓。(又传老子出关后音信全无。有传说道,老子去了印度,化身释迦摩尼。)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反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词注解


[1]斯:连词,就。己同“矣”,句末语气词。[2]生:产生、发生。[3]成:形成、完成。[4]刑:通“形”,对照的意思。[5]盈:包含、充盈。[6]和:应和、调和。和谐[7]随:跟随、随顺。[8]是以:因此。[9]圣人:有道、得道之人。[10]不言:不发号施令、不只用政令。[11]作:兴起。[12]始:倡导。[13]有:占有。[14]恃:依恃。[15]居:居功夸耀。[16]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17]去:离开、丢失。

文章出处:


《老子》第二章,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先秦学派代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