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斯普特尼克一号

斯普特尼克一号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斯普特尼克一号




斯普特尼克一号是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为铝制球体,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球体,有4根鞭状天线,内装有科学仪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升空后发射了3个星期信号,在轨道中度过3个多月,围绕地球转了1400多圈,最后坠入大气层消失。斯普特尼克一号是航天启蒙时代的产物,是冷战时期太空竞争的标志。

简介


斯普特尼克一号(俄语:Спутник-1,又称“卫星一号”,俄语名原意“旅行者”,或按音译“史泼尼克”)是第一颗进入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由于这时正值冷战,斯普特尼克1号的发射震撼了整个西方,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连串事件,如斯普特尼克危机、华尔街发生小股灾,同时亦开始了美、苏两国之间的太空竞赛。

主要构造


斯普特斯一号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的构造很简单,卫星本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直径58厘米,重83.5公斤。圆球外面附着4根弹簧鞭状天线,其中一对长240厘米,另一对长290厘米。卫星内部装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频率分别为20.005及40.002兆周,无线电发射机发出的信号,采用一般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间歇时间与此相同。此外还安装有一台磁强计,一台辐射计数器,一些测量卫星内部温度和压力的感应元件及作为电源的化学电池。它的用途是通过向地球发出信号来提示太空中的气压和温度变化。

研制背景


苏联当时正在研制一种可以携带一枚氢弹打击美国的导弹,即R-7型弹道导弹。由于未被告知携带弹头的重量,R-7型导弹造得推力极强,远强于当时美国拥有的所有导弹,当时导弹的推力和载荷能力不匹配,却使导弹成为发射一件物品进入太空的完美载体。

斯普特尼克出现背后的关键原因是冷战气氛和与美国的竞争。在弹头项目遇到阻碍时,苏联国立喷气推进研究所副所长科罗廖夫抓住了机会,劝说苏联政府允许他发射一颗卫星。苏联政府1957年1月批准科罗廖夫的请求。但一些高级军官都主张保留导弹,用于军事项目。军方把卫星当作玩具和科罗廖夫的“愚蠢空想”。

虽然苏联已经有卫星开发项目,但科罗廖夫深知,项目距离完成太远。所以,他下令手下项目组迅速设计一个简易卫星,也就是“斯普特尼克”一号。这颗卫星在3个月内造完,仅重大约83.5公斤,材料为铝合金,呈球形,带有两个雷达发射器和4根天线。

发射过程


卫星发射期最初定于1957年10月6日,但科罗廖夫认为美国可能会在1957年10月5日发射一颗卫星,于是改变计划,决定在1957年10月4日发射。

1957年10月4日,“斯普特尼克”一号在当时的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草原升空。

斯普特尼克一号时,正值1957年联合国所公布的国际地球观测年(又译作国际地球物理年),它以每小时29,000千米的速度脱离地球引力,成为第一个进入外层空间的人造物体,在外层空间它以20.005至40.002兆赫的频率向地球发送无线电波信号,并可由业余无线电用户所接收。其发送一直持续至1957年10月26日,才因为电池用尽而中断。1958年初,斯普特尼克1号失去动力,脱离其工作轨道并坠入大气层,其工作寿命中,共围绕地球运转了六千万千米。

在斯普特尼克一号发射短短一个月之后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紧接着又成功的发射了Sputnik2号进入绕地轨道, 卫星上搭乘了一条狗。

复制品


由法国及俄罗斯年轻人建造的一台斯普特尼克一号复制品于1997年11月3日在和平号太空站发射,两个月后脱离轨道。

2003年,一台斯普特尼克1号模型未能在eBay成功拍卖 。

斯普特尼克1号模型已送赠给联合国,放在纽约市联合国总部。

另外,有一个复制品在史密松森的国家航空暨太空博物馆展出,一个复制品在伦敦科学博物馆显示。

还有一个复制品叫《我的史泼尼克》,由艺术家Michael Joaquin Grey在1990年设计,以及在艺术馆国际展出。

历史意义


斯普特尼克1号毫无先兆而成功的发射,导致美国的极大恐慌,并造成史泼尼克危机,因此亦激起美苏两国之后持续20多年的太空竞赛,成为冷战的一个两强主要竞争点。 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的意义,在于通过量度其轨道变化,有助研究高空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并为于电离层作无线电波传递提供原始的资料。由于卫星填充了压缩氮,斯普特尼克1号亦因此作了第一次人造物体作陨石探测的尝试, 由于高温的陨石穿透了斯普特尼克1号的表面,导致其内压泄漏,这也为陨石的极端高温提供证据。

相关分词: 斯普 特尼克 特尼 尼克 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