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三峡

三峡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三峡


2 郦道元所写古文《三峡》


^郦道元《三峡》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山献)(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shang)。”

^注释:


七百里:约合现在两百公里。

自:在。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空缺 这里是中断。

嶂(zhàng):高得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若。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至于:到…的时候。

襄:上。

陵:丘陵,小山包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时。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其:这里指这的意思。

虽:即使。

奔:飞奔的马。

御:驾着。

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笺刊误》)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湍:急流的水。

绿潭:碧绿的潭水。潭:深水

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的。巘:山峰。

悬泉:悬挂着的泉水。

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茂(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长:久久的

肃:寂静。

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续。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沾:打湿。

裳:(cháng)汉族传统着装中,上着为“衣”,下着为“裳”(cháng)。这里泛指衣裳(shāng)

^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蔽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凉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划分朗读节奏


名字:“三峡

/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 两 岸 /连 山 , 略 无 /(quē) 处 。 (chóng) 岩 / 叠(zhàng) , 隐 天 / 蔽 日 。 自 非 / 亭 午 夜 分 , 不 见 / (xī )月 。

至 于 /夏 水 (xiāng)陵 , 沿 (sù) 阻 绝 。 或 王 命 急 宣 , 有 时 (zhāo )发 白 帝 , 暮 到 江 陵 , 其(jiān )/ 千 二 百 里 , 虽 / 乘 (bēn )御 风 , 不 以疾 也 。

春 冬 之 时 , 则 / 素 (tuān) / 绿 潭 , 回 清 / 倒 影 。 绝(写作“山献”)(yǎn) / 多 生 怪(bǎi) , 悬 泉 / 瀑 布 , 飞 (shù) / 其 间 。 清 / 荣 / 峻 / 茂 , 良 多 趣 味 。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 , 林 寒 / (jiàn)肃 , 常 有 / 高 猿 长 啸 ,(zhǔ )引 /凄 异 , 空 谷 / 传 响 , 哀 转 / 久 绝 。 故 / 渔 者 歌 曰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cháng),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cháng) 。”

^古今异义词


1.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连词】承上启下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泪沾(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

5.不以也 (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

6.非亭午夜分 (自 古义:如果

今义:自己)

^一词多义


三峡七百里中(在,从)

非亭午夜分(如果)

:沿溯阻(断绝)

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消失)

:回倒影(清波)

荣峻茂(水清)

引凄异(连接)

良田美池桑竹之(类)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如)

径寸之木(用)

于夏水襄陵(到......的时候)

晴初霜旦(到)

:则湍绿潭(白色的)

琴(不加装饰的琴)

^通假字


略无处(“阙”通“缺”,空缺 这里指中断)

久绝(“转”通“啭”,指声音委婉)

^词类活用


①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素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3.清荣峻茂:省略句,省略主语“(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重点语句翻译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它(坐船)快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与月亮的影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悬岩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挡住。

^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体现了作品的人文关怀。

小结《三峡》

山:高 柏:怪 水:急 (动态)2清(静态)

夏天:水势大,水流急 春 冬:清幽 秋:凄清

情:表现出作者对三峡四季的风光赞叹和喜爱之情,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相关的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介绍


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时期范阳(今河北省涿鹿县)人。散文家、地理学家。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郦范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来以他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务。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叛乱揭竿而起。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元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东)。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为我们累积了很多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已节选入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十六课

河北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十七课

语文出版社: 《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十七课

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十五课

山东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十五课

长春出版社: 《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十六课 第二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八课

浙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八年级 第26课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

^出处《水经注》


《水经》一书写于三国时期,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条。原文一万多字,文字相当简略,没有把水道的来龙去脉和详细情况说清楚。郦道元,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过程中,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同时 还博览了大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详细的地图。据统计,郦道元写《水经注》一共参阅了四百三十七种书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郦道元终于完成了他的《水经注》这一名著。《水经注》共四十卷(原书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经后人改编而成的),三十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它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水经注》在写作体例上,不同于《禹贡》和《汉书地理志》。它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述各地的地理概况,开创了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一种新形式。《水经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地域上讲,郦道元虽然生活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但是他并没有把眼光仅限于北魏所统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这一自然现象,对全国地理情况作了详细记载。不仅是这样,书中还谈到了一些外国河流,说明作者对于国外地理也是注意的。从内容上讲,书中不仅详述了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而且把每条河流流域内的其他自然现象如地质、地貌、地壤、气候、物产民俗、城邑兴衰、历史古迹以及神话传说等综合起来,做了全面描述。因此《水经注》是六世纪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郦道元一生著述很多,除《水经注》外,还有《本志》十三篇以及《七聘》等著作,但是,流传下来只有《水经注》一种。

《水经注》记录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收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 临安浙西三峡

浙西三峡所在的柳溪江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临安市河桥古镇,距杭州100公里,临安市区5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三溪汇集,始成柳溪,上游沙明水净,河滩开阔,游鱼可数游;下游江湾相连,青山对峙,风光迷人,呈浙西三峡的独特风貌。上游竹筏漂流,下游快艇冲浪,缤纷游程,激情体验,吸引着各地游客至沓来。

柳溪江边的河桥古镇,乃浙西边城,唐昌首镇,鼎盛时期,三百舟船泊古埠,舷歌对唱闹浙西,商贾去集,青楼林立,碧波秀水之上,曾驶过胡雪岩庞大的船队, 因而柳溪江也有着“浙西秦淮”的别称。作为临安唯一的古镇旅游项目,河桥是柳溪江不可缺少的文化图腾,使柳溪江除了风光的美丽,更有了历史的深远、文化的厚重。

飞舟畅游小三峡:柳溪三峡两山夹峙,碧水中流。乘游船快艇,坐观三峡风光。柳溪三峡分为九龙峡、相公峡、渔潭峡,峡峡相连,湾湾相峙,碧水中流,鱼翔浅底,白鹭戏舟,不仅具有长江三峡的雄奇,更具有浙西山水的妩媚和灵秀。沿途可以看到藏宝石、观音靠背石,有柯老相公治水的感人故事。“船行明镜里,人在画中游”。

当然,快艇冲浪是浙西三峡最美妙的游览方式,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快艇飞驰的刺激中享受如诗如画的三峡景色,是古人所无法想象的!特别是两艇交汇时整只快艇蹦起来的瞬间,马达声、江水拍击声、人的尖叫声混合在一起,组成了女人河最为欢快的场面。

全国12个三峡

岷江三峡

嘉陵江三峡

大宁河三峡

北江三峡

西江三峡

长江小三峡

鸭江三峡

台湾三峡

湟川三峡

无水三峡

庐山三峡

4 朱宣咸中国画《三峡朝阳雄鹰》

朱宣咸七十六岁时创作的中国画工笔重彩作品《三峡朝阳雄鹰》,尺幅:152.1×82.6cm。

画面表现的是展翅的雄鹰屹立于巍峨的三峡之巅,俯瞰朝阳、苍松。此刻雄鹰的“动势”蕴孕于千钧一发“静态”的瞬间。作品在宁静里充满着力的紧张和强劲的生命。在这里三峡、朝阳、雄鹰构成极具强悍“力”和“气”的充盈与气派。

如果说梅花是朱宣咸精神世界的一个主要映照,那么他在劲松和雄鹰方面的作品也正是与他的这一自我映照一脉相承的。

--------------------------

作者简介:

朱宣咸(1927年浙江——2002年重庆),中国画画家、木刻版画家、漫画家与美术活动家。

20世纪40年代初起从事中国画,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与时政漫画,由浙江到上海直接参与了鲁迅发起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以及海上画派和一系列上海进步美术运动。

1946年加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

1948年在近代史上著名的上海“《观察》事件”中被捕。

1949年与刘开渠、杨可扬、张乐平等代表美术界在上海《大公报》发表迎接解放“美术工作者宣言”,该宣言的发表也意味着国统区美术和上海近现代美术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华全国美术协会、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中华全国漫画协会“联合办事处”工作,参与上海解放初期美术事业筹备建设。同年底随军到重庆。

1951年起,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前身)重庆执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成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筹备人,首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成立重庆国画院发起人、顾问。重庆美专校创始人、校长。负责重庆市美术摄影展览办公室工作、全面主持最早的重庆美术馆(解放碑夫子池)工作。

作为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美术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对建立、推动和促进20世纪中期与后期重庆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与走向全国作出重要贡献。

被政府授予“献给共和国创立者”勋章。

朱宣咸形成了自己鲜明艺术风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中国画具有海上画派风格与传承,在版画方面,早期以欧洲黑白木刻为起源,后来结合了中国艺术的特色。

年轻时投身人民美术事业和进步学生运动,半个多世纪以来,创作了一大批洋溢着鲜明艺术精神,充满着鲜明时代感、社会性与艺术多元性的中国画、木刻版画、时政漫画等作品,1946年起作品入选国内外一系列重要展览,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被重要美术文献收录;发表作品数千次,在香港、重庆、浙江等地先后举办朱宣咸画展。出版有《朱宣咸作品选》、《朱宣咸花鸟画选辑》、《朱宣咸木刻版画集》、《朱宣咸风景木刻版画选辑》、《朱宣咸漫画》、《艺术常青—美术家朱宣咸》、《朱宣咸美术作品选》等。生平被载入等国家级美术辞书。

相关分词: 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