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塞里格曼效应

塞里格曼效应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塞里格曼效应




概述


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长期经历失败的儿童,久病缠身的患者,无依无靠的老人。他们身上常常会出现 “塞里格曼效应”的特征: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就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因塞里格曼效应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塞里格曼效应的来源

塞里格曼效应的来源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以狗为对象做了下列一组实验。

程序一

把一条狗放进一个笼子里,锁住笼门使狗无法轻易从笼子里逃出来。而笼子里装有电击装置,通过这一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刚好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使狗毙命或受伤。

塞里格曼发现,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地挣扎,想逃出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它发现无法逃脱后,挣扎的强度就逐渐降低了。

程序二

把这只受过电击的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实验者发现,这只曾受过电击的狗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绝望地忍受着电击的痛苦,根本不去尝试有无逃脱的可能。

程序三

把没有经受过电击实验的狗直接放进有隔板的笼子里,发现这些狗全部都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

塞里格曼把上述实验中,狗的绝望心理称之为“塞里格曼效应”。塞里格曼为了找到防止“塞里格曼效应”产生的办法,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又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

让狗在接受“无法摆脱的电击”实验之前,先学会如何逃脱电击之苦。方法是先把它们放到可以躲避电击的那个笼子里,当它们接受电击时,只需轻轻一跳,就可以免受电击的痛苦。等到狗学会能轻易地从笼子的一边跳到另一边时,再让它们参与第一个实验。结果发现,这些狗们就不太容易陷入“塞里格曼效应”的境地。

塞里格曼效应分析


塞里格曼效应感最常见的描述是:一个人消极的生活情况,经常没有意志力去战胜困境,而且相当依赖别人的意见和帮助。成因不单是生活情况的改变,或是特殊的生活体验,服用药物有时也会造成这种心理困境。

在诸多造成塞里格曼效应感的成因当中,最显而易见、可预测的是大环境的改变,如战争、饥荒、旱灾都会造成一个人出现塞里格曼效应感。例如心理学家曾研究二次大战犹太人大屠杀时的集中营幸存者,发现他们开始拒绝关心和鼓励自己。现代社会中容易造成塞里格曼效应感的环境则有:精神病院、孤儿院或是安宁疗养机构。当人类得到塞里格曼效应感时,他们通常会从三个角度来处理问题,也就是:

个人(Personal):他们也许会将自己投射到问题上,换句话说,倾向于针对问题来内化自己。

普及(Pervasive):他们也许会认为问题影响了生活中每个层面。

永恒(Permanent):他们也许会认为问题是不可能被改变的。

上述这三点看问题的角度,通常被称为“3 Ps”,这三个论点同时也帮助了具有塞里格曼效应感的人们走出自己的心理困境。不过有的时候,当面临巨大的危机时,人类也有可能自动走出塞里格曼效应感的枷锁。在著名小说《歌门鬼城》(Gormenghast)中的主角泰特斯格兰(Titus Groan)原先是一位消极处世的贵族,但当家园有难,就马上转变成积极学习应战的态度,当危机解除,则又回来原先消极处世的情境。

然而,书中主角的心里状况是否能作为普及案例有待查证

塞里格曼效应的启示


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法救药。

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塞里格曼效应”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

所以要想让自己远离绝望,我们必须学会客观理性地为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找到正确的归因

参看书籍


唤醒心中的巨人《Awaken the Giant Within》安东尼罗宾斯著。

习得性乐观《Learned Optimism》1998年出版,马汀塞利格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