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闽江学院历史系

闽江学院历史系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闽江学院历史系




闽江学院历史系


闽江学院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闽江学院研究生部拥有工商管理(MBA)等多个研究生硕士点。其前身是原福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和原闽江大学(创办于1984年)。面向全国本一批,本二批招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1990-1996年期间曾任闽江大学校长。

闽江学院历史学系的办学基础是福州师范学院历史系。1958年开始办学,2002年福州师范学院与闽江大学联合为闽江学院。历史学专业下设4个专业方向:师范教育、图书管理、文档信息管理、历史信息系统,现有在校本科生546人。

历史学系设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研室、中国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图书信息管理教研室;现有在编教职工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闽都学者二级岗”1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福州市优秀人才1人。40岁以下年轻教师全部硕士化。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学缘结构均衡合理,是一支朝气蓬勃极具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

历史学系按照以传统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结合为专业支撑,“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设置了“必修学科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成才提供广阔的自我设计空间。“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为有志于继续深造者提供良好考研条件。

历史学系设有一批具有专业研究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科研机构。2005年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正式成立,挂靠历史学系;2007年获福建省教育厅新建本科高校专门史重点学科;2008年获福建省教育厅新建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创新平台)——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获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福建省高校海西重大项目建设。

近三年来,历史学系教师在发表科研、教学改革论文及论著方面成果丰硕,涵盖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史学史等各方面。颇具特色的是绝大多数教师的研究成果集中在福建地方史或福州地方史方面,这与历史学专业的发展规划、学科定位是一致的。多人多次获得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我系有2位教师分别于2009年、2010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实现了闽江学院国家社科立项零的突破。

现任系领导:

郑新胜 系总支书记

薛 菁系主任

林秀玉 系副主任

研究生教育


2010年开始闽江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已建立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优秀的成绩通过全国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评审,获教育硕士授予权。

知名校友


习近平

习近平:(原闽江大学校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院长)

埃德蒙费尔普斯教授(EdmundS.Phelps):1933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美国经济学家,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5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是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现任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院长

本一招生专业


随着闽江学院的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经省教育厅研究,决定:启动闽江学院升本一批计划,首先从闽江学院实力最强的几个专业开始升本一。2011年, 闽江学院商学院的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等所有专业将列入本一批招生。其他专业将在今后几年陆续升为本一。

到2015年前后,闽江学院综合实力有望跻身省内院校先进行列,大部分学科专业达到省内院校一流水平,部分学科专业达到省内先进或国内院校一流水平,开办研究生教育,全日制在校生控制在2.5万人左右,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达到50个左右。为早日实现建成具有国际化的综合性大学,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闽江学院的资金投入。

闽江学院目前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

师资简介


薛菁,女,1964年12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闽江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历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专门史硕士生导师。福建省教育厅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学科专门史学科带头人。福建省教育厅新建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创新平台)“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州市首届优秀人才。福建省“师德标兵”。闽江学院“教学名师”。闽江学院首届“师德之星”。兼任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闽江学院学报》编委、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福建省林森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福州市政策咨询研究会(文化建设领域)特约研究员等职。

任教以来,先后担任世界近代史、西方文化史、中国政治制度史等课程教学。近10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多次被《新华文摘》转摘。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多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学术成果多次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林秀玉,女,教授,1955年10月生于福建福州。1982年1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2002年至今任闽江学院历史学系副主任。在高校历史系任教三十年,长期从事世界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讲的《世界古代史(上古、中古)》专业基础课2006年被评为学院第一批精品课程。2007年世界史获校级教学团队,她是该教学团队带头人。主持的《构建历史专业学科基础实习与“服务闽都文化建设”相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改革项目获闽江学院2009年立项。先后在《历史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及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近30篇,有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出版《世界古代文明史探》专著1部,参与《中英近代化比较研究》《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等学术著作部分章节的撰写,参编教材1部。2004年参加福建师大唐文基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承担其中“英荷资本主义萌芽”部分。担任福州民俗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先后发表福州民俗文化研究论文数篇;承担《福州民间信仰的源流及特征》《福建省社科志.社会学:民族学研究、人类学研究》等省社科项目的研究。

刘丽君,女,教授,1956年生,1982年1月毕业于福建师大历史系,历史学学士。现任闽江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兼任教辅和公共教学单位党总支书记。长期从事世界史、中外关系史、地方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参编、出版多部高校《世界现代史》教材,并出版学术专著《二十世纪中国与世界》,获校、市级等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奖。近几年来,参与多项福州民俗文化研究所和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课题研究。主持、参与省教育厅社科项目3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多篇中外关系史、地方史论文。

宋馥香,女,教授,1963年生。1988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199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领域为史学史及史学理论、福州地方史。开设课程:中国史学史、史学概论、古代汉语。科研成果:独立或参与申请国家、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印资料《历史学》和《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郑新胜,男,1965年生,福建长乐人。副研究员。现任闽江学院历史学系党总支书记,教师。先后毕业于闽江职业大学秘书专业、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硕士。曾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学习毕业(1987.9-1990.7),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进修硕士研究生全部课程(1997.3-1999.3)。曾任现当代文学、秘书学、应用写作、书法等课程教学工作,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兼任福州中山书画社理事,福建省写作学会会员。

陈东,男,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史教研室主任。主讲《中国现代史》《中国经济史》课程。撰写、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省、厅多项课题。

黄华美,女,副研究员。主要讲授《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档案管理学》等课程。

黄清敏,女,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福建师大历史系,始终服从系里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工作态度认真,积极参加学校与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承担并完成系里安排的工作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认真、仔细分析教材,认真备课,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认真讲好每一次课的同时,注意教书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主讲《历史文选》、《中国古代史》、《中国社会生活史》。

李颖,女,1974年生,副教授。山东巨野人,2003年6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专门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闽江学院历史学系工作,先后承担闽江学院历史学系本科生《中国近代史》、《史学论文写作》、《西方史学与名著导读》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麦嘉湖与近代闽南社会》(独著)、《台湾基督教史》(合著)、《医疗、慈善与明清福建社会》(合著)等三部,先后独立承担了主持省厅级以上项目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卫生厅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省社科规划办一般项目1项及省教育厅项目2项。

毛晓阳,男,1974年7月出生,199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专门史硕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所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学博士后,现为闽江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2010年1月被聘为闽江学院闽都学者(二类岗);2010年6月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任教以来,先后担任《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台湾史》、《中国古代史(上)》等课程教学。先后独立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项目2项,福建省社科项目2项,福建省教育厅项目2项,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篇,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参与撰写《村治中的宗族》、《江西考试史》、《江西通史》等学术专著3部。

翁伟志,男,1977年3月出生,副教授,莆田人。1994-2001年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后任教于闽江学前身的福州师专;2003年后又重返母校,至2007年时修得博士学位。修业方向为中外关系史,近年来的论文集中于闽都文化。

校教学名师简介

薛菁,女,闽江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历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专门史硕士生导师。福建省教育厅新建本科高校重点学科“专门史”学术带头人。福建省教育厅新建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创新平台)“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2007年被列入福建省新建本科高校“新世纪创新人才计划”。2008年入选福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9年被评为“福州市首届优秀人才”。

任教以来,先后担任世界近代史、西方思想文化史、中国政治制度史等课程的教学,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赞誉, 2008年被闽江学院评为首届“教学名师”。2008年被闽江学院评为首届“师德之星”。同年被福建省教育工委等部门评为福建省“师德标兵”。2010年被评为闽江学院第一届“我心中的好老师”。

近10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学术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转摘,学术专著2部,计75万字。先后主持福建省社科项目4项,其中1项为省社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主持福建省教育厅课题2项,科研成果于2005年、2007年、2009年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2005-2008年连续四年、2010年被评为闽江学院“科研先进个人”。

宋馥香,女,历史学系教授。1963年生, 1988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获历史教育学士学位,1996年获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先后承担了本科《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古代汉语》、《文史名著导读》,研究生的《通鉴导读》等课的教学任务。在《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南开大学学报》等重要期刊或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有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或《社会科学文摘》全文或摘要转引。独立申请并完成省社科项目2项,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横向课题1项。2006年获学校的科研先进称号,2009年获学校的教学名师称号,2010年被评为学校的师德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