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丛书名: 人文书系

平装: 187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32

ISBN: 9787309074048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文章所涵盖的范围大概是晚清最后十年到1930年代左右,前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偏重的是“变”的部分,而尚未来得及仔细分析在新史学甚嚣尘上之时,旧史本身的风貌。

作者简介


王泛森,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现任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范围是思想文化史、学术史、史学史,关注的时间是从明清到民国时期。

目录


序/1

晚清的政治概念与“新史学”/1

近代中国的线性历史观——以社会进化论为中心的讨论/29

从经学向史学的过渡——廖平与蒙文通的例子/69

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近代中国新旧史料观点的冲突/103

钱穆与民国学风/141

作者简介/185

著述年表/186

序言


我一向关心近代史学史方面的问题,但是从未有写成专书的计划,而是以有什么就写什么的方式,希望最后能累积成一本集子,题为《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在我原先的构想中,除了以前发表而未收入本书的几篇之外。至少还有一些正在构思的文章(譬如刘咸忻的史学)。但是因为平原兄最近积极催促我整理一本十万字左右的小书加入“三联人文书系”,所以进一步的增添必须俟诸他日了。

本书文章所涵盖的范围大概是晚清最后十年到1930年代左右,前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偏重的是“变”的部分,而尚未来得及仔细分析在新史学甚嚣尘上之时,旧史本身的风貌。

在将近三十年中,史学的意义、题目、史料、方法、概念、词汇、评价、叙事架构等都起了重大的变化,以至于要想回过头去用传统方式写史,几乎不可能。譬如在近代以前,人们多用“史”而罕用“历史”,近代则用“历史”而少用“史”。由“史”到“历史”,在隐微之间有某种深刻的改变,这一类改变在近代的史学实践中可谓不胜枚举。收在本书中的五篇文章,对前述变化有若干讨论,此处不一一介绍。

在这篇短序中,我倒是想记录我在思考近代史家与史学时的一些想法。

相关分词: 近代 中国 史家 史学